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语文 > 阅读理解 > 说明文 > 阅读理解说明文篇

阅读理解说明文篇

明君0分享

阅读理解说明文篇4

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但是,有时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阅读理解说明文篇4,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阅读理解说明文篇4

说明顺序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1、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现象---本质,主---次,远---近,简单---复杂,原因---结果等等。)

2、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A、从早到晚;B、从先到后;C、从古到今。 3、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A、由(从)外到内(由内到外);B、由远到近;C、从上到下;D、由前到后;E、由左到右;F、由前到后;G、从中间到两边;H、从从东南西北等等。

4、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A、由因到果(由果到因);B、从主要到次要;C、从总到分;D、从概括到具体;E、从现象到本质;F、从简单到复杂,G、由浅入深;H、总分总、I、从一般到个别等等

说明语言4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

答:

(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

答:

(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说明方法和答题格式3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即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作用:是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好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标志:经常会使用“例如”“以什么什么为例”“如”这一类标志性词语。

答题格式:举___例子,更真实更具体地说明了___的___特征,增强了说服力。 2.列数字(据):数字是从数量上来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罪有说服力的依据。 作用: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 标志:有数词,概数,确数等。

答题格式:运用具体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了___的___特征,体现语言的准确行,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3.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作用: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标志: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答题格式:对事物(事理)___的特征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避免交叉重复的现象。 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认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


    68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