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最佳10首古诗
端午最佳10首古诗精选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端午最佳10首古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端午最佳10首古诗
1、艾叶驱邪举酒卮,吟诗做画静观棋。
香鲜粽子飘飞日,纪念屈原恰此时。
2、江南塞北舞龙舟,古曲离骚耳际留。
举世闻名天下唱,抒情浪漫永承流。
3、汨罗江水映长空,闪闪波光似泪蒙。
屈子长眠书壮志,不朽楚辞载册中。
话端午(七律)
又逢端午绿山川,四溢清新漫九天。
阵阵歌声频悦耳,行行律句染香笺。
离骚一曲真情颂,屈子千秋厚德传。
巨著名篇流雅韵,华章不朽永绵延。
4、七律端午感怀(中华新韵)
淫雨连绵五月天, 中江酌酒悼屈原。
有心角黍托民意, 无睹鱼鳖否圣贤。
愿取高洁难忍辱, 宁折锋锐不容奸。
忠魂千古传华夏, 代有青鸠造海山。
5、临江仙 端午祭屈原
千载离歌人远去,冲冠呵壁高阳。
蕙兰椒桂总芬芳,琳琅飘逸,特立绮诗行。
情系众生悲疾苦,魂追日月华章。
莠苗易位路茫茫,曲高人寡,谁肯辨忠良。
6、端午节万民拥抱亮甲山
黎心思古鉴情专,端午人稠亮甲山。
景仰传说凭圣地,缅怀祭日吊先贤。
青山难掩忠良恨,碧水无消屈子冤。
铭记国殇思裂土,不堪恶霸欲吞天。
7、七律●端午感怀(新韵)
佩铃摇响几千年,楚地悲歌越万山。
笑看菖蒲依旧在,爱怜屈子不归还。
无言泪水端阳浸,满目殇情五月沾。
莫叹先哲命悲壮,诗怀浪漫荡舟船。
8、临江仙·端午情思
雨漫思涟牵旧事,一江南北心同。
离骚天问越时空。怀沙投石去,绝笔唤苍穹。
千载九歌魂不老,携来古韵新风。
龙舟渔鼓又相逢。雄黄不问醉,粽味入诗中。
9、河满子·祭屈原
五岳松涛含雨,汨罗浊浪堆烟。
屈子空怀亡国恨,楚天幽怨魂牵。
望断凄凄蒲草,更拍无序栏杆。
天问忧愁谁解,离骚墨迹生寒。
艾叶有情孤自落,只余惆怅诗笺。
端午思潮千丈,当歌盛世流年。
10、端午忆
水沛兮汨罗,泪横兮故国,君何往兮曼曼,哀知谁兮长歌。
楚云兮嵯峨,湘雨兮婆娑,君何归兮重五,长太息兮蹉跎。
摇复摇兮斑竹柯,绿复绿兮蒲荪萝,君已往兮无所顾,吹参差兮思苦多。
击鼓竞舟兮扬波,登阿集艾兮驱魔,君且归兮瑰魄,举酌扣弦兮酹彼江涡。
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的习俗
1、吃粽子
端午吃粽子也是一个重要习俗,粽子又被称为“筒粽”、“角黍”,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每个地方的粽子口味和馅料都有所不同,粽子最初为了祭祀祖先神灵,但是屈原投江那天也正是五月初五,人们不忍心江中的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便向江中的鱼虾投入粽子。粽子的起源远早于屈原时期,为了纪念屈原,后人才坚持端午吃粽子,慢慢就形成了这样的习俗。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各地都盛行,也是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
2、拴五色丝线
传统之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谓之可去邪祟、攘灾异,会带来一年的好运。
3、佩香囊
端午节这天小孩子佩戴香囊的习俗据说有避邪驱瘟的含义,而在南方,年轻男女还会通过香囊来表达各自的爱意。香囊形状万千,小巧可爱,但它不仅仅是装饰品而已。香囊内通常会装有中草药、香药、朱砂、雄黄等,具有驱虫防病的功效。外面由丝布包着,再用彩色丝线缠绕固定,最后再用彩绸刺绣,五颜六色的香囊十分炫彩夺目。
4、饮雄黄酒
雄黄酒有驱虫解毒的功效,多喝还能养颜美容。端午节喝雄黄酒,寓意驱除病魔。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