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的阅读方法
古诗词的阅读方法_古诗词阅读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的阅读方法,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帮到大家。
古诗词的阅读方法
近年来,古诗阅读鉴赏题目已成为一种不可争议的形式出现在各地的高考试卷中,而且还不断地增加诗歌类型,难度好的所增加,分值也较以前所增加。在此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些有关古诗阅读鉴赏的方法。
我将古诗阅读鉴赏的过程归纳为“四三二一”即四读,三勾画,二分析,一解答。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一切鉴赏和评价的基础,读什么,怎么读,也就成为其中最重要的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古诗的鉴赏也就降低了很大的难度。读古诗相关的信息,对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感情及艺术特色都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读标题。标题有时是诗歌的眼睛,即常说的“诗眼”,通过读标题与诗歌主题,内容等有关的信息。
1、读标题知写作对象和内容。诗歌的标题已经将该诗的写作对象和主要内容都表现出来,一读便知。
如:全国高考题诗歌鉴赏
《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通过标题我们可以知道文章的对象是“池上”,而且的一个修饰语“雨后”,就可以知道这首诗将会通过雨后池上景物的描绘来抒发情感。读完全诗确实如此。
又如: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通过标题我们可知文章写作的内容是通过梦境写与师伯浑的感情,读罢全诗差不多就是这内容
诗词阅读方法
三、积累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
1、写景诗:写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衬托的写法描绘山川美景,抒写热爱祖国河山之情,或抒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的高洁品格。
2、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3、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颂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4、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宝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涵。
5、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东晋的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
6、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这类诗成就最高明的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
四、掌握常用的典故和惯用意象
古诗常用典故,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__,增加表达的生动__和含蓄__,可收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平时接触过后有常识的一定要尽可能多掌握。如“武陵人”、“烂柯人等。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中常用“柳”、“月”等意象,抒愁写恨的常用“流水”、“春雨”等意象,表达思念的常用“雁”、“红豆”等,表现志节的常用“竹”、“兰”,“梅”、“菊”等。
阅读手法
⑥移情。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
比如杜牧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诗人没有说怎样惜别,却把这种感情转移到蜡烛身上,蜡烛无情,尚且替人垂泪,何况人乎?《扬州慢》也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
⑦抑扬。 指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
比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诗人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上翠搂”,后面才写她忽见柳色而“悔恨”不已,形象地刻画出少妇情绪的微妙变化,表现出她的感伤和哀怨。
⑧对比。 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
请看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突出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悲伤情怀。
古人十分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
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
采用夸张、偏语、衬托、对比、婉曲、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
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
需要解释一下,偏语是指有意偏离实际,看似乖谬,实则情感至真至纯,给人以美感。
比如唐代李益的《江南曲》中“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人。”闺中少妇故意说偏激的话,从侧面曲折地表露出她那焦急等待而无人相告的苦情。
婉曲就是婉转曲折,用暗示、烘托的方法来表达意思。唐代宋之问的《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叙述了诗人被贬岭南逃回故乡时,担心家人受到连累,生怕打听到坏消息时的不安心理,但又不便明说这层意思,只好婉转曲折地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他那又喜又惧的矛盾感情以及对亲人的无限挂念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切感人。
要想全面透彻地了解诗意,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古文修养,了解词类活用、特殊的句式等等;需要关注作者生平,做到知人论事;还要重视标题和注释,这对理解诗歌主旨有一定的帮助;对每首诗,应尽量做到“熟读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