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日是几月几日
夏至日是几月几日(2023年)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人说:“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夏至日是几月几日?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夏至日是几月几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夏至日是几月几日
2023年夏至时间:6月21日 22:57:37,农历2023年五月(大)初四。
在夏至到的时候,太阳黄经为90°。这个时候的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另外,这一天也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开始的时候,就慢慢进入了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在过去,古人会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就是太阳运生到最北的一日。过了夏至节气之后,太阳就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特点就是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夏至(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
夏至,又称夏节、夏至节等,是廿四节气之第10个节气。斗指午;太阳黄经90度;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是太阳北行的极致,这天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夏至这天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夏至过后太阳高度逐日降低。但对于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南各地来说,夏至过后,太阳光照仍在增强。
夏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古时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自古就有在夏至祭祖之俗。古代农耕社会的人们在安居乐业之余择日祭祖便有了各种定期节日,渐渐也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庆祝方式,即所谓节庆民俗。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此外,民间还有夏至消夏避伏、清补等习俗。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10个节气,夏季第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以北斗的斗柄指向确定,斗指午,为夏至。现行的二十四节气依据的是大阳黄经度数划分,即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当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为夏至点。夏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北的一天,是太阳北行的极致,是北半球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这是地球自转轴倾斜造成的昼长夜短效应,越接近两级越明显的缘故。夏至日那天,整个地球上除南极点和南极圈内的极夜地区外,所有地点的日出方向都是从东北方开始的,在西北方落下。夏至这天北半球的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夏至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开始逐日降低。而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夏至过后太阳南行,太阳直射点再次经过,正午太阳高度再次升高。夏至对于北回归线以北与北回归线以南的意义不同。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我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域)、台湾几个地区,这几个地区是我国境域内太阳在天空位置最当中的地区,日影最短,即如古书所说: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同时,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在当地属最高的一天。而此时的南半球正值隆冬。夏至这天,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在北极圈以北,这一天太阳整日都位于地平线之上,成为北半球一年中极昼范围最广的一天。
夏至的特点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中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度左右。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