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6篇)
八年级教案课件很有意义的。如果教师有一份明确的说课稿,将会大大提升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活跃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篇1】
我的母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情况,记重点字词。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通过对作者母亲形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设想
本文是胡适先生对母亲的回忆,文章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本课时主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对作者为人处世的影响,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通过质疑解疑解决文中“为什么要写前三段”等难点问题。最后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母亲,并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激发起他们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调节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1.课件展示体现母爱亲情的画面,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后,请学生用一句话概述对母亲或母爱的认识。
2.师:当我们拥有第一声啼哭时,我们就拥有了世上最伟大、最真挚的情感──母爱。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用笔抒写过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学者胡适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他的《我的母亲》一文,去了解一下这位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母亲有怎样的感情。
二、检查预习(课件展示重点字词)
文绉绉穈先生掷铜钱庶祖母翳病舔去侮辱
生齐读后,合作听记,并用“文绉绉”“侮辱”造句。
三、了解作者(课件展示胡适形象及个人主要情况,并给学生推荐《胡适自传》)
生自由读,了解胡适相关情况。
四、探索新知
㈠整体感知
师生合作朗读文章(播放歌曲《母亲》),生思考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课件展示母子亲情的画面并出示问题)
师生读文后,生回答明确:文章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㈡合作探究
师:这篇文章作者主要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这是几件什么样的事?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请速度文章回答下列问题。(课件出示问题)
1.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由此,你认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感情?
读文后,生分组讨论交流,推举代表回答,师生共同明确:
1.共写了以下几件事:
(1)唤我起床,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促。
(2)母亲从不在外人面前打我、骂我──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
(3)我说轻薄话,手重重责罚──教之严。
(4)新年之际,大哥的债主讨债,母亲从不迁怒别人──宽容、温和、仁慈。
(5)忍受两个嫂子给她的气,不可再忍时,便以痛哭解心中之苦──宽容忍让。
(6)受“辱”后,非常生气,讨回公道──有刚气。
由此可看出母亲是一个教子有方,对子严格,宽容忍让,仁慈温和,有刚气的人。
2.作者对母亲怀有敬爱和怀念之情。
㈢质疑、解疑(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疑)
师根据生提问情况适当补充,课件出示下列主要问题:
1.母亲的为人处世对作者有哪些影响?
2.课文前三段看似与写“母亲”无关,为什么还要写?
3.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的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生结组讨论后,师生共同明确答案。
1.我学到了母亲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优秀品质。
2.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既写了同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3.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这不仅写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五、拓展延伸(课件出示问题)
1.母亲教育儿子是非常严格的,你是怎样看待母亲的教育方法的?
2.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的影响?回忆一下,与同学们交流。
生思考后,互相交流。
六、总结
同学们,母爱犹如一泓清泉,让我们的心灵永不受污;母爱犹如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永远温暖。热爱我们的母亲吧!让我们用歌曲《懂你》来表达我们的这份心意。(播放歌曲《懂你》)
七、推荐阅读
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篇2】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通讯的基本特点。
2.学习叙事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2.学习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培养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中国 军队的发展情况及实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情感。
2.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
3.掌握本文围绕中心精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要保证我们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就必须取大家之智慧,集大家之所长,以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为目标,实现民族复兴。俗话说的好,国不可一日无“军”。国家要强盛,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军队。航母建设承载国人百年强国强军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起飞,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让我们走进“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现场,去领略一下我们这支精锐军队的风采,去见证让人激动、自豪的“圆梦”时刻吧!
二、资料助读
获悉我国将首次组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起飞的消息后,通讯员多方协调,随直升机飞降正在海上训练的辽宁舰,从高空中目睹了“航母就像中一片树叶”。现场采访中,通讯员获取了进入采访部位——辽宁舰岛塔台采访的机会,充分利用这个视角,全过程见证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起飞。
三、自主学习(一)——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桅杆(wéi) 承载(zài) 娴熟(xián)
湛蓝(zhàn) 刹那(chà) 镌刻(juān)
2.生词注释
娴熟:老练、熟练或灵活,形容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熟练。
定格:电影、电视片的活动画面突然停止在某一个画面上。文中指当时的相机记录下的场面。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四、自主学习(二)——合作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在课文上标注生字词读音。
2.学生自读,了解课文大意,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开头——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介绍歼-15舰载机着舰前的准备,点明此项任务的危险。
第二部分(飞行塔台内的广播响了——稳稳地停了下来)
描绘歼-15舰载机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眼前的飞行甲板上——最后)
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
(二)深层理解
1.文章开头为什么描写渤海某海域海上恶劣的环境?
描写海风之大和海浪之汹涌,为下文舰载机着舰设置了集体环境,突出此时着舰之险,衬托了我国着舰技术的成熟。
2.文中引用着舰遇难事故数据有什么作用?
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强军的梦想,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风险的难题。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关注和继续阅读的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3.文章写着舰过程中,用具体时间显示进程,这样写有必要吗?
有必要。以时间为序更体现事件的紧迫性,给读者以真实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4.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四周人的神态和心情,简明扼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提示:战机着舰是这篇通讯的主要事件,而人们的神态和心情是辅助之笔,用以从侧面表现主题。要从气氛的烘托上、现场感的营造上、主题的突出上等角度综合分析其用意。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三)走进语言
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列文字。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提示:本段文字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震耳欲聋”“轰鸣”“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等)和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战斗机着舰的情形。“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巨大的声音,“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等词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震撼人心的速度,“牢牢地”“稳稳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的安全和平衡。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
(四)走进写法
1.叙事完整,铺排有序。《一着惊海天》对舰载机首架次着舰这一重大事件,从身着马甲的工作人员到飞行塔台内指挥人员的连续对话,整个过程都做了完整记录。记叙紧紧围绕着检查阻拦索、塔台广播、着舰指挥员引导、战斗机降落这一套程序来展开,条理清晰,毫无杂乱之感。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舰载战斗机着舰实验,是一个复杂危险的系统工程,要把这一切完全记录下来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读者关注的是着舰能否成功。作者就是抓住了这一环节来叙写。这个关键环节就是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作者集中笔墨叙写了着舰过程的状态,将此过程清晰展现在读者面前。
3.文风平实,脉络直观。作为科技类文章,要让读者有更清晰最科学的把握,语言不能太含蓄。作者在叙写中紧要处的口令和动作都用实词准确阐述,为的是让读者直观易懂,让舰载战斗机这一实验事件更加平实,为读者解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
(五)走进主题
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对工作人员由衷的景仰之情。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篇3】
(一)教学目标
⑴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重点)
⑵能根据文本写作背景,把特写改写成消息,训练学生概括能力。(重点)
⑶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章之美。(难点)
(二)教学过程
⑴导入:说说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
⑵浏览,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以阅读新闻的方式浏览全文。
师:这也是一篇新闻报道,大家看看与我们前面两课所学的消息有什么不同?
预设:篇幅长,标题具有文学性,没有电头,没有#教案# 导语,新闻六要素不齐全,描写性文字多。
师:请同学们浏览课后第九页的补白。
明确什么是新闻特写,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兼有文学和新闻的特点。
明确这个知识点后,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刻下 注释,即写作背景:
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__届亚运会中,中国运动员吕伟获得女子10米跳台跳水比赛冠军。
教师补充资料:
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__届亚运会中,中国运动员吕伟一较大的优势获得女子10米跳台跳水比赛冠军。她的夺冠成绩为511.17分,亚军14.55分,季军更多达78.12分。吕伟十江苏扬州人,16岁拿下亚运会金牌,许多专业媒体都将“跳水皇后”“跳水女皇”这样的称号送给了她。
⑶改写,训练能力
师:请大家根据课下 注释及老师提供的资料,结合本篇报道,把这篇新闻特写改写成一则消息,要求符合消息特点。
预设:
我跳水姑娘吕伟夺魁1982年11月25日电中国运动员吕伟在昨天的女子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赢得金牌。吕伟今年16岁,扬州姑娘,昨天在女子跳台跳水比赛中赢得冠军。她夺冠的成绩为511.17分,亚军14.55分,季军更多达78.12分。吕伟赢得了“跳水皇后”“跳水女皇”的称号。
学生写,小组评,教师指导。
⑷精读,欣赏美点
让学生以“美”字开头,谈谈这篇特写美在哪里。
①美在标题。“飞天”原指敦煌壁画中凌空飞舞的壁画,这里用了比喻修辞,写出了吕伟美如飞天,静中有动。
②美在画面。本文描绘了四个画面,准备——起跳——腾空——入水。每一个画面都生动逼真,如在眼前。
③美在语言。文章大量使用四字短语,增强了语言概括力,读起来节奏感强,富有典雅的美感。
教师趁机引导积累:
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疾如流星震耳欲聋潇洒自如从容不迫眼花缭乱自天而降悄然不惊惊讶不已如梦初醒
④美在修辞。
“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拖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飞舞的飞天。”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起腾空的吕伟比喻成飞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吕伟身姿的优美。
“动作疾如流星”比喻修辞,写出了动作之快。
“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既写出了身体的轻盈,又写出了速度。
“四面水花悄然不惊”,拟人修辞,生动写出了吕伟跳水技术高超。
⑤美在准确。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像空中飞去。”“舒/举/蹬/飞”准确写出了起跳时的一连串动作。
⑥美在环境。
“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将吕伟置身于美好的环境中,也突出了人物的美好形象。
⑦美在侧写。
“这是在卡多拉游泳场的8000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声敛息的一刹那。”
“‘妙!妙极了’广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人跳了起来!”
“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澎湃的激情。”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两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
“四面水花悄然不惊”
这些描写都从侧面对吕伟作了烘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边读边说,边说边读。深入体会。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新闻特写的含义和价值;
2.掌握本文的写法,制作新闻特写评价量表;
3.掌握消息和特写两种体裁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新闻特写的文体特点;
难点:把握新闻特写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讨论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等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体裁
1.了解写作背景
屏幕显示,学生阅读:《“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2.了解新闻特写
屏幕显示,教师讲解:
(1)“特写”,作为电影学中的术语时,指电影中拍摄人像的面部、人体的一个局部、一件物品或物品的一个细部的镜头。
(2)新闻特写含义: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3)新闻特写价值:满足读者想进一步了解“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甚至想现场目击“具体情况如何”的需求。
二、感知全文
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吕伟跳水之前的场面,吕伟跳水动作全过程,吕伟跳水后观众的反应和裁判评分等情况。
三、探究写法
1.动作分解
第一段:镜头1:
起跳前的一刹那(示范)
第二段:镜头2:
在空中一瞬间的停滞
第三段:镜头3:
展示身体优美线条的1.7秒
第四段:镜头4:
“入水”的刹那
第五段:镜头5:
观众的反应
2.描绘准确
细读课文,完成填空
轻(舒)双臂,向上(高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3.比喻生动
细读课文,完成填空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的水花则悄然不惊。
4.语言简洁
细读课文,完成填空。
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地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填完,大家发现本文使用了很多四字词语,本文语言简练。
5.写法小结
1)采用动作分解的写作技巧,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
2)多次使用比喻手法,描绘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
3)用词准确,客观地呈现事件;
4)频繁使用四字词语,语言简洁精炼。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学习其写作技巧。
2.了解课文内容,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体现的运动之美。
3.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比较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异同,理解新闻特写的新闻价值。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对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飞天”和“凌空”是什么意思吗?
预设“飞天”指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凌空”指高高地在空中或高升到空中。
师: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被作者比喻成“飞天”仙女的运动员。同学们看看课文标题,猜猜她是谁?
预设中国跳水女运动员吕伟。
师:吕伟10岁开始练习跳水,14岁进入国家队,16岁拿下亚运会金牌。许多媒体都将“跳水皇后”的称号送给了她。在当时有许多关于吕伟的新闻报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很有特色的一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中国一代“跳水皇后”的“飞天”之美。
(板书:“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设计意图】由“飞天”的含义引入课文,补充交代吕伟的相关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对新闻特写特点的探究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了解新闻特写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补白部分“什么是新闻特写”,了解新闻特写的相关知识。
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题材。
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但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所以更接近于通讯体裁。简要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是新闻特写和消息的共同点所在。二者的差异在于,新闻特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本文体裁的特点,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2.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读记、书写、记忆,夯实词语基础。
3.扣住体裁特点提炼信息
设问1: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培养学生提炼信息,扣住新闻特写的特点来回答问题的能力。(学生举手回答)
预设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印度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故事。课文着重抓住吕伟跳水的瞬间(1.7秒)来细致刻画的。
设问2:吕伟跳水动作连贯流畅,全程只有1.7秒,但作者却解说得十分清楚,这里是怎么做到的?
(学生讨论作答)
预设吕伟完成跳水动作只是瞬间的事,想要解说清楚十分困难,所以,作者采用了动作分解的方法,把完整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为起跳、腾空、入水三个部分,逐一刻画,犹如慢镜头回放,精彩地再现了跳水的全过程,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一般。
三、探究写法,美点寻踪
1.分析写作手法之美
师:本文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效果?
(学生通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
预设本文开头起笔不凡,采用了动静结合、对比烘托的写法。先是“静”中的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再用“飘浮的白云”“掠过的飞鸟”“翘首的观众”这些动态的物象加以烘托,动静相宜,充分展现了吕伟的沉着冷静、坚定自信和观众的高度关注,为吕伟的起跳做了一个巧妙的铺垫。
师补充:文中还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对吕伟起跳前的沉静自若及起跳、腾空、入水一系列动作的慢镜头回放采用了正面描写,而对大家的赞叹,观众的掌声、欢呼声,游泳场的气氛的描写则是侧面描写。这样结合起来写,更有力地烘托了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技艺精湛,精彩绝伦。
师:课文除了运用侧面描写、对比烘托的写法外,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预设(1)比喻。如“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此句把吕伟跳水的动作比作“旋风”“流星”,形象地说明了吕伟空中转体三周的动作完成得非常迅速、完美、无可挑剔。
(2)拟人。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此句把时间拟人化了,赋予时间以人的情感,说时间“特别慷慨”,把时间写得有情有义,从而写出了吕伟的跳水动作完成得既快又潇洒。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在品味美词佳句的同时,感受动作描写、正侧面描写、修辞手法在文中的巧妙运用。
2.品味语言特点之美
师: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预设本文作为一篇新闻作品,语言很准确,这也是新闻语言的重要特点。作者不仅准确使用“舒”“蹬”“飞”“托”“插”等动词表现跳水动作,还以“犹如”“似乎”等词语,时时提醒读者注意文中的“慢镜头”只是一种描写。这样就区分了客观事实与主观感受,体现了写新闻“报道事实”的本质属性。
本文在修辞手法的使用方面也很值得学习。例如,以“飞天”这个极富动感的静态形象来比喻吕伟起跳时的身姿,既表现其优美,又体现了“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的动作特点。又如,以“轻盈的、笔直的箭”比喻吕伟入水时的身体姿态,既呼应了前文的“修长美妙”,又表现出她身体打开得很充分,并引出了下文对她精彩入水的描写。
作者在行文中大量使用四字短语,增强了文章语言的概括力,体现了新闻“尽量简洁”的语言特点。同时,这些四字短语又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典雅的美感,可谓以美写美,相得益彰。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新闻特写中语言的感染力,使学生对其“美”有更深的认识。
四、拓展延伸,体会价值
以下是1982年吕伟亚运会夺冠的一则消息:
课件出示: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 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
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在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对于这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__届亚运会女子单人10米跳台冠军。
师:请仔细阅读上面的消息,说说这则消息与本篇新闻特写的异同。
(学生讨论作答)
预设同:这则消息和课文写的都是同一事件——吕伟夺冠,都具有真实、简要、迅速的特点。
异:这则消息侧重写吕伟夺冠的经过,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语言准确精练。而课文侧重描写吕伟最后一跳之美,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语言生动形象。
师补充:由此可见,消息和特写的共同点是简要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不同点是消息往往简要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特写主要抓住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段展开。
师:与这篇消息相比,你认为新闻特写有哪些独特的传播价值?
(学生交流讨论,师小结)
预设一般说来,消息是要报道某一新闻事件的整体情况,并突出其中最重要的事实。新闻特写则描写最典型、最有表现力的瞬间或片段,将其拉长、放大、定格,从而形成一个焦点,将整个新闻事件折射出来,这样的写法细致入微且现场感强,为消息(甚至通讯)所不及。同时,由于新闻特写呈现的事实是真切细致的,而越真切细致的事实往往越能打动读者,因此,新闻特写往往能赋予新闻事实以温度,使读者深受感染。
从新闻受众的角度来看,他们对新闻报道的需求有不同的层次,对一些重大的或引人注目的新闻事件,他们往往不满足于了解“发生了什么”,还想进一步了解“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甚至想现场目击“具体情况如何”。在文字新闻中,新闻特写是最能满足这种需求的,它能与消息、通讯互相配合,使新闻报道更有层次,更加丰满、立体。
师小结: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在1.7秒的时间里,作者层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相宜,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结合,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掌握消息和新闻特写各自的文体特点,并认识到新闻特写独特的传播价值。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领悟本文所表现的新闻特写的重要特征,通篇以表现“具体情况如何”为主,重点而具体地描绘一个精彩的跳水动作,呈现出真切、细致的事实,赋予新闻事实以温度,从而打动读者。
五、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通过多媒体展示学校运动会上运动健儿的精彩照片,要求学生运用从本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特写。
[学生自由完成习作(略)]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模拟写作,读写结合,不仅可以加深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写出有“新闻味”的作品。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闻特写的有关知识,明确新闻特写的一些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明确《飞天凌空》的结构内容,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旗下的运动之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朗读,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旗下的运动之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体会文章中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侧面描写、对比烘托写法的运用。
难点:
1.了解新闻特写的相关知识。
2.能够区别消息与特写,学习新闻特写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十米跳台运动员,你像一只轻捷的雏燕,架起娇健的翅膀凌空一跃,在蓝色的水池上方画出美丽的曲线,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飞舞的“飞天”,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今天我们就走进这篇特写,一睹“飞天”女将吕伟的风采。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明确:
(1)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
(2)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试着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来源:学科网Z__K]明确:
(1)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2)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准备跳水。
第二部分(2~4):细致刻画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
第三部分(5~8):写了观众的反应和赞叹以及现场的气氛。
三、感受语言魅力
在文中第二部分,用诗画般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字里行间,洋溢着动态美,请同学们认真读2~4段,品味动词的精妙之处。
明确: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对吕伟起跳、飞天的动作进行细致的刻画,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第三段中“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第四段中“‘哧’地插进碧波”对吕伟转体、入水的动作进行了近镜头的特写,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震撼人心。
四、感受描写的魅力
课文除了运用侧面描写,对比烘托的写法外,还善于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明确: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托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跳水运动姑娘吕伟如仙女般优美绝伦的身姿,不仅增加了特写的文采,而且是动作更加可视可感。
“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此句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把时间拟人化了,赋予了人的情感,说“时间”特别慷慨,把“时间”写得有情有意。从而展现了吕伟跳水动作既快又潇洒。
五、小结
1、主题:
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在1.7秒的时间里,层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结合,侧面烘托,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2、写作特点
(1)落笔集中,突出一点。
(2)文字清新优美。
(3)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
开头起笔不凡,采用了动静结合,对比烘托的写法。先是“静”中的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再用“飘浮的白云、掠过的飞鸟、翘首的观众”这些动感的环境加以烘托,动静结合,充分展现了吕伟的沉着冷静,坚定自信和观众的高度关注,为吕伟的起跳作了一个巧妙的铺垫。文中还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对吕伟起跳前的沉静自若及起跳、腾空、入水一系列动作的慢镜头回放采用了正面描写。而对大家的赞叹,观众的掌声、欢呼声,游泳场的气氛的描写则是侧面描写,这样结合起来写,
六、拓展延伸
怎样写好现场短新闻?
用“五官”采写是写作现场短新闻的基础,作者深入到现场后,不能像个木偶,必须充分发挥“五官”的作用去观察现场。
眼:要像一部摄像机。要把事件主要人物的肖像、行动、细节乃至现场的景物摄下来。
耳:要像一部录音机。要把主要人物的话原汁原味录下来,其他人物有意义的话录下来。
鼻:要成为“新闻鼻”。要嗅一嗅现场空气的气味是否正常,尽可能感受是什么气味。
口:要成为“新闻嘴”。要张开嘴伸出舌头舔一舔,看是什么味道。
身:要勤莫偷懒。要注意感受现场的冷暖,对有关东西要掂一掂,感受轻重,对有关路程,迈开腿去量一量,看看有多远。
五官感受的东西越多,写出来的稿子就越生动,否则就是一杯白开水
七、课堂练习
1、作者对吕伟跳水瞬间的描写,突出了吕伟“夺冠一跳”的什么特点?
明确:突出了高、险、难、美的特点,描写得准确贴切、优美传神。
2、文章结尾写外国观众的称赞,有什么作用?
明确:侧面描写,将整个特写推向高 潮,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
八、作业
上网搜集一些人物特写,阅读体会新闻特写的写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