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最新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5篇)
四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优秀的教案设计可以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水平,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最新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最新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最新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精选篇2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
⑴出示潮、浩、沸、涨等生字,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
都是形声字)再口头组词:
⑵出示犹、据、踮、恢等左右结构的生字,指名读并口头组词。
⑶出示罩、薄、崩、霎等生字,说说特点。
⑷出示
闷:多音字:mēn(闷热闷酒)mèn(闷气闷雷)
⑸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最新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精选篇3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如方、倏尔、略、逝、文、溯迎、溢目、江干等词语。
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提供同题材的不同体裁的作品,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3、教给学生改写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多种形式的改写。
本文描写了钱塘江潮的奇伟壮丽,展示了自然的不凡魅力;通过描写弄潮的民俗,展示了弄潮儿的不凡风采。学习它,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弄潮儿。
【教学重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读讲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比较拓展法。推荐潘阆的《酒泉子》,与本文比较,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翻译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赏析本文精彩的场面描写和精巧的结构安排;比较阅读,感受不同文体相同题材的文章的区别,并学习进行改写。
〖教学步骤
一、#教案# 导语设计
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世界第一大涌潮──钱江涌潮。
多媒体显示:钱江涌潮
教师讲解: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的观光游客。为此,海宁市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观潮节,现在已成为闻名于世的一大胜景。
二、背景简介
钱塘江大潮,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它的形成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其二,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下;前浪遭阻,后浪又上,波赶波,浪叠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
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上到宫庭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三、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掌握正确的读音,听清节奏。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难句,积累词语。
资料内容如下:
⑴ 读准字音:
雷霆(tínɡ) 杨诚斋(zhāi) 艨艟(ménɡ chōnɡ)
如履平地(lǚ) 倏尔(shū) 一舸无迹(ɡě) 善泅(qiú)
僦赁(jiù lìn) 罗绮(qǐ) 鲸波(jīnɡ)
⑵ 辨明词义:
既望(望,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
方其远出海门(当时)
则玉城雪岭(城墙)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突然;一点点)
皆披发文身(画着文彩)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岸)
珠翠罗绮溢目(满眼)
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逆流迎着潮水;忽隐忽现)
3、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教师可酌情给予指导。
4、选四位同学翻译课文,其余同学补充订正,熟悉文意。
5、多媒体显示第三段译文,学生共同评点。
译文如下:
吴中地区有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一个个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先恐后,逆流而上,出没在万仞高的巨浪之中,翻腾着身子变换各种姿态,而旗尾一点也不沾湿,以此来显示他们的技艺。
学生评点:吴儿善泅者数百应翻译为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旗尾略不沾湿应译为旗尾一点也不被水沾湿。
教师提示:文言文翻译应遵守信达雅三字原则。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一定要一一对应,可以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适当润色,争取用现代汉语表现出弄潮儿的风采。
四、理清文章思路,赏析精彩的场面描写和精巧的结构安排
1、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齐读课文,逐段概括段意。
明确: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第四段写观潮之盛。
2、根据文章内容,展开想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第一、二段,赏析其精彩的场面描写。
选两位同学描述,其余同学补充。
学生明确: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当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涤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
教师点拨:作者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由远及近写出了海潮的壮丽雄奇,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仅用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就把海潮在远方、渐近奔涌到眼前时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多媒体显示:
学生齐读第一段,感受画面的壮阔。
学生明确: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如同山崩塌一样。待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看不到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教师点拨:这个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在于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最后结束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动静相衬,起势浩荡,转瞬即逝,令人回味无穷。
学生齐读第二段,感受水军演习场面的壮观。
3、赏析文章精巧的结构安排:
提问: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宏大,观潮者人涌如潮,但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试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
学生讨论,明确: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四幅图画各具情态,组成连轴画卷,而且以前三幅为主,正面描写,第四幅写观潮之盛侧面烘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精巧的结构安排。
五、课堂小结
我们领略了世界第一大涌潮──钱江涌潮的雄奇壮美,感受了自然的非凡魅力。最近又获喜讯,海宁市已于年4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旅游景点及联合国《世界遗产》博览会上,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申请报告,如果申报成功,这将是浙江省第一个世界遗产。到那时候,与钱塘江潮有关的一切艺术作品将会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遗产。江山如此多娇。生活在这样的国度中是自豪的。让我们继往开来,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发努力吧。
六、课堂练习
投影显示:
把下面这一首宋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酒泉子
潘 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教师指导:改写是在原题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大多只侧重于改变原作的形式,可以改换体裁,如这次训练要求把词改写成记叙文;可以改换人称,如把词中的第三人称改写为第一人称;可以改换表达方式,也可以对原文进行取舍、丰富和补充。改写必须充分理解原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透彻了解被改写的作品和将要改写的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把握各自的特点。
本题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像、联想,参照课文中的有关描写进行改写。词的上阕写观潮,写人群涌动的盛况和潮水汹涌的气势;词的下阕写弄潮儿的表演,写他们高超的技艺和观潮人的感受。改写时,可以选取第一人称的视角,抓住观潮人、潮水、弄潮儿、自己的感受四点来写,重点应放在潮水和弄潮儿上面。
学生构思,写作。如时间不允许,可放在课下完成。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完成下列补充练习:
多媒体显示:
翻译下列句子:
⑴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⑵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⑶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⑷ 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3、完成课上的改写练习。
最新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精选篇4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2、创设情境,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充分展开练说句式,积累感悟的过程。
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体会大潮给人的启示。
教学策略
本节课通过播放大潮来时的真实录像和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把学生带到钱塘江大潮雄壮美丽的景象中,让学生通过听、读、议、赏的方法,自读自悟,从而得到情感的熏陶,感受大潮神奇伟大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抓住大潮来时的声、形之奇来理解课文。
2、从大潮的奔腾咆哮气势,感悟大潮给人力量的启示。
教学准备
课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二、初读课文
1、观潮,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2、谈谈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1、课文都写了什么时候的潮?
2、感悟发现
写作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四、理解难懂的词语
1、词汇练习
老师说词语的意思,学生说词语
2、同桌互练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观潮前,你最深的感受市什么?
2、创设情境,体会观潮前人的心情。
如果你就是观潮人中的一员,想到马上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人群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六、布置作业
1、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2、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直观感受,激发情感,从整体上感悟美
1、导入:大自然万事万物无不给人以人生的启迪,钱塘江大潮又向我们昭示怎样的风采呢?
2、放录像: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3、师生交流:谈观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4、总结: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前去赏潮,看看它究竟奇在哪里?
二、品读课文,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体会大潮声之奇,在细读中积累美。
1、读:描写大潮声音的语句
2、悟:这是一种怎样的声音?那些句子写出了这种巨大的声音?
3、议:从这种声音中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4、赏:再次展现大潮来时的雄壮之声。
5、再读:谁能把这种声音的力量读出来?
三、积累语言,练习说话,在表达中升华美
1、练说:大自然中奇妙的声音世界
2、总结:如果为这美妙的声音再谱上一支雄壮之曲,钱塘江大潮就是音,这是大潮的声之奇
四、细言细赏,启发想象,重点体会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再现雄伟壮丽,品位美
过度提问:除了声音方面,还能感受到它的什么之奇?
1、读:学生自读第三四自然段
2、引导学生体会:哪儿写出了大潮的形之奇?
3、品读:朗读文中的描述大潮壮观的句子。
4、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5、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
提问: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你又有什么感受?
五、拓宽思路,创设新情境运用语言设计美、传达美
1、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大潮还像什么?
句式练习:大潮像(),大潮像(),真是()!
2、赏:再赏大潮雄奇景象
3、指导朗读,体会大潮美
提问:这雄壮之势,真可谓天下壮观呀!谁能把这种雄壮之势读出来?
4、练说:用美妙的语言描述各种形态的'潮
创设情境:再现一线潮、交叉潮、碰头潮、回头潮等各种形态的潮
(模拟情境)
选择喜欢的潮,起个美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现潮的美
5、总结:如果大自然是千万幅美的画,那钱塘江大潮就是最壮观最雄伟的!
六、回顾潮景,感悟写法,在感悟中体会美
句式练习: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由()及(),由()到(),最后又恢复了()。
提问:祖国这一奇美壮丽的景象怎能不令人赞叹不已呢?你佩服作者什么?
七、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过度提问:欣赏了钱塘江大潮的风采,你此时此刻的心情怎样?那些现场观潮的人们心情激动、兴奋,表现在哪儿呢?
1、体悟心情,升华激情
从潮来前的急切期盼到潮来时的人声鼎沸,沸腾时,人们会有怎样的表现,会说些什么呢?
2、深悟中心,感情升华
如果把这种心潮汇成一句话,为大潮题词,你想说那句话?(真不愧是天下奇观)
过渡提问:同时我们也能从大潮身上汲取一种力量,一种怎样的力量?(永不退缩,勇往直前)
3、总结:这就是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的启示。
八、布置作业
1、激发探究兴趣。对于钱塘江大潮,你还想了解什么?
2、自由组成学习小组,指引回家查找资料
第三课时
一、回顾潮景,深情读文
1、读全文
2、自选喜欢的句子读
二、合作学习,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索钱塘江大潮的奥秘)
三、片段小练笔
模仿《观潮》一课的写作方法,描写一种场面
四、学习生字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篇目推荐
2、积累课外有关描写壮观场面的好词佳句
最新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精选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3、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再续编一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秋天晚上的美丽画卷,这节课我们来读一首徐志摩笔下描写花牛的诗。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诗歌
1、自读感知。
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可以从诗中的关键字、词、句中去体会,可以从整首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可以从诗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从诗的'思想上去感受)
2、点拨感悟:
(1)指名分小节读,正音,认识生字。
(2)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花牛在草地里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压扁”“霸占”“甩”“偷渡”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感悟)
(3)有感情地朗读。
这首简短的小诗,我们要边读边想象,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领悟写法:
(1)默读诗歌,说说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
(3)师小结:
A、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结构一致)
B、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确,“压”“霸占”“甩”“偷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我们要学会用词,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