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的总结教案
语文六年级的总结教案【精选6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如何写。优秀的老师往往都有自己风格的说课稿,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授课技巧,它会成为你的一种魅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语文六年级的总结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语文六年级的总结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阅读及课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主题。
2、品读对联,感悟文中对联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感受共产党人乐观主义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3、感悟语言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红岩》等革命书籍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线索,体会文中对联表达的意思。
难点:从革命者表演节目的过程中,感受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体会作者崇敬革命者、憎恨敌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篇课文:狱中联欢(板书)这篇课文选自长篇小说《红岩》,它是由罗广斌和杨益言写的,现在我们来看看资料一
2、交流,资料看后收获。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二、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提炼课文主题: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你读到了什么?完成课后练习1(3分钟)
唱歌( )→( )→( )
2、学生自由交流,梳理课文内容:
要点:按时间顺序写,各个内容之间的安排有详有略。
3、快速默读课文2分钟
4、透过狱中联欢的节目,你是否明白作者想传递给我们的什么?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抓住要点(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巧妙机智,不屈不挠斗争的精神)
5、小结:作为六年级的同学,我们读完一篇文章或一部小说,应该多问问自己:文章写了什么?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其实,这也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三、聚焦重点,体味语言:
1、看看黑板上的四块内容,那一块内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集中地体现了革命者乐观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2、聚焦“贴对联”部分。
(1)介绍对联:对联也叫对子,一般根据周围的环境,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景来创作。如新春来临,人们就会写春联;结婚时门上会贴喜联,老人过生日,就会送上寿联。
(2)找到课文中的几副对联,仔细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相应的点拨)
(3)其实,我们知道,所有的对联都洋溢着革命的乐观精神。课文的前两副对联,读过之后,大家心里明白: 这洞中数月,(课文中没有具体说明)是指……
世上千年又指……,扭转乾坤,就是……
(4)通过朗读,更能感受到那种胜利的喜悦。必胜的信念
师:联系当时的背景:革命即将胜利,祖国即将解放,每一副对联的背后还蕴涵着深刻的内涵。
(5)课文中还有3副对联,没有直接写出他的含义,你能读懂吗?
(6)例如: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副对联我们非常熟悉,是谁写的?(是诗人叶绍翁的写景名句)可是这句现在贴到了牢房的门外,此时此景,又有怎样的特殊含义?
(7)那么另外两副呢?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副试着写写。
练笔:
对联: 横额:
大家心里明白:
(8)看来,这一副副对联,全都洋溢着这样乐观、诙谐的情趣,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文字的魅力。革命者对联作武器,与敌人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9)再读19—23小节,看看他们和敌人之间展开的一次较量。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要点:初步体会苦 、乐
(10)补充资料二,进一步体会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了解了他们的狱中生活之后,你如何理解这副对联。
小结:在这场较量中,革命者用犀利的文字战胜了敌人,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四、拓展延伸:
在接下来的故事中,还有很多这样斗智斗勇的场面,同学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细细品读,感受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如果有兴趣,大家可以阅读《红岩》这部长篇小说。
语文六年级的总结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时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3、认识5个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内容;理解狱中联欢的过程和革命前辈在敌人的魔掌里那样乐观的原因。
2、朗读训练。
课 型:独立阅读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手段:用“小黑板”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内容:预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二、教学过程
<一>释题,激发阅读愿望,预习课文。
1、出示课题,读题释题。
从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狱中”是地点,“联欢”是内容。狱中能联欢吗?谁和谁联欢?为什么联欢?
2、读“提示”,解答以上问题。
简介背景:“狱中联欢”节选自《红岩》第16章。敁联欢指监狱里的革敁命前辈庆祝1949年的元旦。敋当时,国民党__兵败如山倒,不得不玩弄“停战”的把戏,想骗取喘息的机会,以便聚集力量,反扑过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渣滓洞的特务也在表面上对被囚禁的革命者做出一点放松的样子。我们的革命前辈就利用这个机会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会,庆祝全国范围内的革命胜利,对狱中的革命力量进行了一次检阅。
3、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那么欢乐?
因为党和人民解放军的节节胜利,使他们无比激动,心中充满了对胜利的信心,所以,他们即使在敌人的魔掌里也那么欢乐。
4、带着问题,预习课文。
预习要求:
(1)快速阅读,能看出联欢的各个过程,在课文中划一划关键词。
(2)把含义深刻的句子画出来。想一想它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课后作业第1题。
<三>按联欢的过程(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第一段:讲新年大联欢开始,难友们纵情高歌。
第二段:讲难友们淘范文网所有的对联,都洋溢着革命的乐观精神。”
A.“革命的乐观精神”指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
B.含义:狱中的革命前辈虽然身处在敌人的监狱里,但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充满信心,并用自己的斗争表示对敌人的蔑视。
4、小结:本段写了革命者利用联欢对敌人进行了巧妙、坚决的斗争,表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敌人却无可奈何。
语文六年级的总结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语。
2、了解我国古代书法家及其书法特点。
3、激发学生热爱书法艺术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揭题:
1、“名碑”指什么?
2“荟萃”什么意义?
二、检查生词预习情况情况
名碑荟萃 博采众长 潇洒清秀 骨气劲峭 法度严整 辞官不就 遒劲郁勃 美不胜收 瑰宝 观摹 刚劲 王羲之 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询
三、朗读文章,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课文写了什么?
2、怎样来写的呢?
3、学习第一部分。
4、分组学习第二部分,4人一小组
第一大组学习王羲之;
第二大组学习欧阳询;
第三大组学习颜真卿;
第四大组学习柳公权;
朗读课文,并且说出每位书法家的书法特点。(朗读5分钟)
特点:
王羲之:博采众长、潇洒清秀
欧阳询:骨气劲削、法度严整
颜真卿:端庄雄伟、遒劲郁勃
柳公权:骨力遒劲、结构严谨
每个大组要1组同学来汇报。
5、你最喜欢哪一种字体?请你找到自己的伙伴,一起来担任碑林的解说员,解说你最喜欢的那一个作品。
6、你们刚才介绍的名家,他们的作品在西安碑林中都有收藏。这些名家书法艺术风格独特,字文皆美,因此,课文中的最后一段这样说——齐读最后一段。
7、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四、谈谈你的收获(内容、思想、写作方法)
1、交流内容上的收获。
2 、交流思想上的收获。
3、交流写作方法上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
六、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四种书体,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名家名碑?欣赏图片。
有什么感想?你有什么办法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西安的这座书法艺术宝库?请你为西安碑林设计一条广告语。交流。
板书设计
5、名碑荟萃
王羲之 潇洒清秀
欧阳询 骨气劲峭 法度严整
颜真卿 端庄雄伟 遒劲郁勃 (艺术瑰宝 文化遗产)
柳公权 骨力遒劲 结构严谨
语文六年级的总结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画面)师:我们的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变幻莫测,多彩多姿,有时,让我们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有时也让我们欣赏皑皑的白雪,当然,有时也让我们享受着蒙蒙的细雨…… 作家朱自清就曾经这样描写雨,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语段)“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2、师:这个地方的雨,是祥和安宁的雨。而有一个地方的雨却是优美动听的,孩子们,想亲自去感受感受吗?
3、咱们今天就跟着作者赵丽宏一起走进山林,去感受山雨的美丽。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将好词佳句用横线划下来,多读几遍,并将课文读通读顺。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集体品读。
3、课件出示,全班读。
湿润的山风 轻盈的云雾 无字的歌谣 飘飘洒洒的雨丝
轻捷柔软的手指 优雅的小曲 水淋淋的嫩绿 清新的绿色
4、刚才你们透过文字和作者一起初次游览了雨中的山林。你愿意用读的方式带着老师到山林中走一走吗?(指名读课文)
5、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教师板书:雨起、雨中、雨后)
(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1)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观察山雨的?(2)你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观察山雨的?
3、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1)指名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
(2)你从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3)学生汇报,老师给予指导。
①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a、这里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
b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这里连用两个“由远而近”,后面还用了省略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带着体会朗读。
②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 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 绿草,都变成了 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 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a、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_____________;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比作_____________,把雨声比作_____________。
b、你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什么?
4、感悟山雨的色彩美。_____________
(1)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
(2)你从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什么?
(3)带着遐想朗读。
(四)、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1、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
2、拓展阅读。《雨》(冯剑华)
3、作业:(任选一项)
(1)选择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写一小段话;
(2)自己试着写一写我们生活中看到的雨景。
雨(冯剑华)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思考:你从文章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想象?
语文六年级的总结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灵的那一片爱恋之情。
2.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并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并结合课件学习生字词。
(3)交流反馈。
三、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快速默读: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你会怎样分?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交流反馈:
①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③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①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
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生齐读)
“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2、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作者认为“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①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a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 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
②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
(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地很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①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
① 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在我们看来,这声音似乎还不至于超过“人间的一切音乐”。但作者却这么认为,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抓住“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③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读好这句话。
(4)从“村民的劳动”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5)第9自然段,“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思考:“我”还会看见些什么?(市场里,甲虫们做买卖;公园里,大甲虫在教小甲虫寻找食物……)
三、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体悟作者对田野、对大自然充满了喜爱之情。)
(2)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说你去观察过什么?
(3)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融进自己的感受,等会儿我们看谁写得最生动。
(4)交流反馈。
四、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第4课。
板书设计:
3 草虫的村落
黑甲虫——游侠
小圆虫——少女
灵泉般的音乐
勤勉地劳作
(想象丰富,感受独特)
语文六年级的总结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六年级# 导语:同学们,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相机理解第一自然段)
(3)结合课件学习课后生字,比较形近字。
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3)交流感受。
谁知道“德高望重” 的意思?你们是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德高望重” ?
师: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生齐读)
师: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五、作业:抄写生字,并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并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山中访友》这篇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师:作者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作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当时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①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②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③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④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三、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这也就是作者要以“山中访友”为题目的原因了。
这种类似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五、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