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语文 > 语文课件 > 三年级 > 小学的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小学的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开鹏0分享

小学的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5篇

三年级语文教案应该怎么写。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的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的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小学的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能够叙述课文内容给学生。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

3、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充分利用插图,激发学生想像,练习说写。

【教学重点】

通过抓螃蟹、捏大虾体会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赶海给“我”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活“趣”

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见面礼,这是一件什么礼物呢?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请听、请看,(播放多媒体课件歌曲《大海啊故乡》前两句)“每当听到这首歌,唱起这首歌时,你想到什么?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生:想到海边玩水,想到海边抓螃蟹……)。

师介绍: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海边捡贝壳、捞海带、玩耍等,我们把这些活动称为赶海。

师:你们喜欢赶海吗?想不想去赶海?也难怪“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呢!(出示句子: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

师:再读读这一句话,要注意抓住这句话中哪个字去理解这句话?从这个“闹”字中,你读懂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吵”着“闹”着要舅舅带他去赶海呀?

(引导学生从“闹”字中体会因为赶海有趣,好玩,所以我要“闹”)

(教师板书:有趣)

二、自学思考--寻找“趣”

1、那赶海有趣在什么地方呢?请小朋友听课文朗读,(打开朗读课件)注意从第二三自然段中,动笔划出你认为课文中写得有趣的地方。

2、读读你觉得最有趣的地方,看看怎样读才能让别人感到这个地方确实有趣。(在四人小组内读读自己画的句子,互谈感受。)

三、精读品悟--体验“趣”

1、(汇报学习成果)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读书成果?我们按顺序一处一处找,你觉得哪里有趣,就读哪里。想读的同学举手!这么多同学要读,真爱表现自己。好,我就先请你读吧!(教师点拨)

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这样的情景?(出示课件:海浪视频)看,看见你们来了,都不忍离开了,正一步一回头地看着你们呢﹗看着这么可爱、调皮的浪花你们想跟他们干什么呢?

生:赤着脚在海边追赶浪花。和浪花抓迷藏……

师:追赶浪花。和浪花抓迷藏该是多么有趣地情景,小朋友想不想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师:海水一浪一浪往下退,小朋友最喜欢在海边玩水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这时浪花会来个回马枪和“我”相碰(板书:追赶浪花)是多么有趣呀!

2、刚才我们体会了追浪花的乐趣,那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得有趣呢?

师:你们有没有在大人的带领下到海边或田野里摸鱼或摸过螺?老师请俩位同学上台来示范“摸”的动作,其他同学注意观察“摸”的动作,再想想这句话该怎么读?

师:你的“摸呀摸呀”读得真不错,老师把它写下来。(板书:摸海星)老师听出来了,你把摸呀摸呀,读得很慢,很小心,你为什么这样读呀?

生:因为摸海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要小心地摸,慢慢摸。

师:你体会得真好!从你的读中,老师体会到你摸得真认真。

3、你们摸得这么慢,摸得这么小心,摸得这么认真,摸到什么

东西了呢?谁来读读下半句话。(指读):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师:一只小海星被你抓住了,应该很高兴的呀!你怎么还不够兴

呀?老师教你一个办法,笑着读,你试试?

生:笑着朗读: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师:进步真大!这下可把小作者抓住小海星的兴奋劲全读出来了。特别是“嘿”这个字,读得又轻又高,看得出小作者是多么高兴呀!

4、除此以外,你还觉得哪里有趣,谁来读一读。

5、看小伙伴捉螃蟹也很有趣,谁来读一读?

理解“哎哟”

出示:“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师:你从“哎哟”中听出了什么?

生:疼。

生:我除了听出了疼,还听出疼中夹杂着高兴。

师:被螃蟹夹得疼吗?(有点)以后还抓不抓了?

生:还去,因为抓螃蟹太有趣了!

师:谁再试试读读“哎哟”?

师:老师也想读读,能不能给老师这个机会?(把“哎哟”我读得快,因为没想到螃蟹用大螯夹住了自己的手。)

生:“哎哟”我读得高兴。

生:……板书:抓螃蟹

6、你还觉得哪里有趣,愿意来读一读吗?

生:我划出了这句话,觉得写得很有趣,我来把它读一读:“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师:(创设情景)指着一名学生故意说:“咦,你不是五年级的学生吗?怎么跑到三年级来上课呀?(学生作解释)哦,原来是老师弄错啦!”

(1)师引导谈体会:这段话中“咦”和“哦”两个语气词能交换吗?我们把这两个语气词交换顺序后再读读,看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谈体会:不能,小作者开始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发出了疑问“咦”?后来当知道大虾在逗我时,恍然大悟,“哦”。)

(2)指导读好“咦”和“哦”两个语气词

(3)在这里武将指的是?你们听威武的大虾在说:“来呀,来呀,你们能把我怎么样?”面对这威武的大虾,此时,你们最想干什么?

生: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生:我想抓住它。我捏住它。……

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老师请两组同学上台来演示动作。好不好?每组同学一个当大虾,一个当“我”。一组同学演示“抓”的动作,另一组同学演示“捏”的动作。伸出你的双手,当作长须,也威武地摇摆吧?其他同学注意从他们的动作中体会用“抓”大虾好呢?还是用“捏”大虾好?想一想,为什么?(让学生从中体会用力的力度不同,大虾会有什么表现。)

生:别看大虾长得威武,很神气的样子,我只轻轻“一捏”就被我束手就擒了,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板书:捏大虾)

四,观察想象——延伸“趣”

1、刚才我们同小作者一起捏大虾、抓螃蟹、摸海星,感受了其中的乐趣,沙滩上其他人在干什么呢?(指导学生观察插图)

(1)生读相关句子。

(2)练习用“他们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3)指名说,师生共同点评。(还有什么趣事呢?让学生延伸赶海的有趣)

2、赶海的趣事真是太多了,我们怎么说也说不完.但是,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这时的大海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师范读,从中营造大海此时平静的情景。)

师:瞧,小朋友的背篓里沉甸甸地,人们水桶里装得满满的。你们能告诉我里面有些什么吗?

生:沉甸甸地背篓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贝壳。

生:背篓里面有大龙虾。

生:背篓里面还有螃蟹、海星。

3、有这么多的收获,小作者的心里可真高兴了,他通过什么来表达他高兴的心情?这不,你听,(播放多媒体课件歌曲《大海啊故乡》前两句)我们一起跟小作者一起唱。

4、这首歌在课文的哪儿也出现过?他在文章的开头,结尾都用了《大海啊故乡》的歌词,首尾呼应,使文章更加吸引人了。这可是写好文章的一个小秘诀哦。

【教学结束】

课后作业:

大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可时间不早了,我们得跟大海告别了,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跟大海说吗?回去以后把你想对大海说的话写下来。(让学生尽情抒发对大海的留恋、热爱之情。)

小学的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精选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评、悟,体会赶海的乐趣。

能力目标

培养同学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和阅读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从读中感受“俺”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同学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赶海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同学们,今天俺们继续来学习11课《赶海》。

过渡:在预习课文,有不少同学对俺说:老师,俺从没见过大海,俺多想去看看啊。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这一要求,带你们去看看海,好不好?

2、播放课件,同时配上歌曲《大海啊故乡》。同学欣赏。

3、生谈感受。(大海真美。真壮观等)

过渡:同学们都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大海真美啊。今天俺们就在这么美的海边来赶海。

二、初步感受赶海的“趣”

1、回忆课文,想想赶海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板书;趣

3、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俺”在海边做了哪几件有趣的事?

4、生边读边考虑问题。教师巡视。

5、读后交流,老师相机板书: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

过渡:通过初读课文,俺们知道了课文写了小作者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这四件事。在这四件事中,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有趣在哪?选一件你最感兴趣的事,再读一读,边读边想。读慢一些,给自身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然后再把你想到的、觉得有趣的地方讲给你的同桌听。

6、同学读、想、说。教师巡视。

三、精读感悟

1、师:老师发现大家刚才读得都非常认真。现在看谁想第一个给大家读他喜欢的句子。

2、指名交流汇报。(按同学汇报的顺序来讲)

A“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象不忍离开似的。俺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师:你为什么喜欢它?看到这可爱的浪花,作者心情怎样?怎样才干把这种兴奋的心情读出来呢?

生练读。

指名读,齐读。

B“俺在海水里摸呀摸,嘿,一只小海星被俺抓住了!”

师:为什么把“摸呀摸呀”读得这么慢呢?(不好摸,摸得认真,摸得仔细)

抓住一只小海星,作者心情怎样?哪个字最能表示作者高兴的心情?怎么读呢?

指名读,相机评价,齐读。

C、“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俺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呢。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的大螯抓住了他的手。”

(1)、师:谁愿意当个小演员,给这段文字配上动作?老师告诉你呀,要想演好,先得把课文读好。意思读明白了,才干演得更出色。大家先自身把这一段读一读,揣测揣测该这样来演。呆会儿俺要找三个小演员,一个小作者,一个小伙伴,还有一个不甘束手就擒的螃蟹。

(2)、同学自读自悟,教师巡视。

(3)、指名上台扮演。

(4)、老师扮演记者采访三个小演员,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渡:同学每,努着嘴儿的小伙伴,四处逃窜的螃蟹,以及那“哎哟”一声痛叫,都让俺们感受到了捉螃蟹的有趣,你能通过朗读让所有人感到其中的乐趣吗?

(5)、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齐读。

D、“咦,怎么俺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俺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象戏台上的一员武将,俺轻轻伸出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俺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1)、师:这段文中有两个语气次,你发现了吗?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好奇、恍然大悟)

(2)、琢磨文章中词语、句子的意思,把隐藏在里面的情感体会出来,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就叫读书。谁能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

(3)、指名读,相机指导评价。

(4)、师: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大虾呢?俺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大虾图片)看,这只大虾摇摆着两条长须,威武吗?作者把它比做什么?

(5)、但它再神气,也逃不出俺的手掌心,瞧,(引读)俺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俺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读到这里,同学们的手里和心里一定也痒痒的,让俺们伸出手来,一边读一边来捏大虾吧。

(6)、生边读边做动作。

3、师:俺们可别光顾着自身玩,看看沙滩上其他人在干什么?

(1)、生读相关句子。

(2)、还有些人在干什么呢?

过渡:刚才俺们同小作者一起摸海星、捏大虾、捉螃蟹,感受了其中了乐趣。那么,让俺们一起把体会到的乐趣用最动听的读书声表达出来吧。

4、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赶海的趣事真是太多了,俺们怎么说也说不完,但是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了,赶海的人们三三两两地离去,这时,大海又是一番怎样的情境呢?

2、同学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3、(出示夕阳下的大海画面)假如这时你就站在大海边,吹着凉爽的海风,看着夕阳笼罩的海面,你想说什么?

4、指名说,指名读,齐读。

五、学习开头和结尾

1、同学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看有什么发现。

2、指名汇报。

3、师总结:开头和结尾内容相近,互相照应,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能把作者对大海深深的怀念和浓浓的爱更加突出地表示出来。同学们以后在写作文时假如也能用上这种写法,一定会使你的文章更加完美。

六、总结全文

1、心情小结。

今天,俺们跟着童年时代的作者,一起到海边赶了海,追赶了浪花,摸了海星,捉了螃蟹,捏了大虾,还欣赏了美丽的海景,真是——谁来帮老师想了词来形容一下此时的心情。

2、指名汇报。

3、(出示《大海啊故乡》歌词,同时配上音乐)这是作者最爱唱的歌《大海啊故乡》,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不会唱的,俺们可以在音乐声中,把俺们对大海的热爱和向往,用最美的声音读出来。

4、生唱歌、读歌词。

七、作业自助餐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唱一唱和大海有关的歌曲。

3、读一读跟大海有关的美文。

4、画一画心中的大海。

5、写一写学完本课后的感受。

(根据自身的喜好任选一至两项,课后完成)

小学的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精选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读懂2、3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山里孩子的特点写具体的。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3、复习巩固字词,理解“向导”、“热情好客”、“充满”等词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用总分方法写的一段话。

难点:读懂2、3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山里孩子的特点写具体的

(三)课前准备:录象、录音

(四)教学过程

1、读读第1段,说说学习这一段的方法。

2、学习第2段。

(1)初读感知,这段话用什么方法写?

课文第2段是用()方法写的。总起句是(),中心词是(),分述部分是第()句,从()、()、()三方面写具体。

(2)自学这一段,完成填空题。

(3)反馈、校对。

(4)比较句子,进一步体会山里孩子的热情。

①他们迎接进山的`客人。

他们笑眯眯地欢迎每一位客人,为客人当向导。

②渴了,他们递上一碗茶。

渴了,他们递上一碗清凉的茶,像清泉。像露水,一直甜到心窝里。

比一比,说一说哪一句更能看出山里孩子的热情好客;抓住带点词体会。然后指导读好这句话。

(5)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说说这段写什么。

3、学习第3段。

(1)按第2段的填空题,自学这一段。

(2)校对答案,辅导难点。

估计学生对这一段的第2句话的意思难以概括,可引导学生读句子思考:“果树结果、鲜花开放、小草翠绿、小溪欢跳”这是一个怎样的环境?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概括。(舒适)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他们想为家乡人们创造一个永远舒适、美好的环境,用满怀激情的语调读出山里孩子满怀希望、蛮有信心的样子来。

(3)有感情地朗读分述部分。

(4)山里的孩子幻想真多啊!文中哪个词说明了这一点?(充满)想想,他们还会幻想什么?

(5)小结:要是山里孩子的这些幻想都实现的话,山村将变得更加美好。他们是多少热爱自己的家乡,多么有理想啊!

(6)齐读。说说这一段写什么。

4、学习第4段。

(1)结合板书,复述前三段内容。

(2)山里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呢?读第4段,这句话把大山比作什么?从哪儿看出?

(3)小结:是大山养育了他们,他们呼吸大山里的新鲜的空气,喝大山里的水长大,是大山培养了他们那样的胸杯,那样的气魄。

(4)带着山里的孩子对大山的热爱之情读这句话。

(5)以“山里的孩子在大山的怀抱里成长”为总起句看板书复述全文。

5、学生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热情好、客当向导、歇歇脚、递上一碗茶

山里的孩子、充满幻想

小学的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精选篇4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新词,感知全文;学习课文第一和第二(三)小节;通过朗读充分感受山里孩子与众不同之处,体会山里的孩子对大山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

重点: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难点:在体悟的基础上,拓展想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初步感知课文:

师:仔细看看,在你眼前出现了什么?(课件演示)看到了什么?看到这一座座连绵不断的大山,你想说写什么?(指名说)那么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又是怎样的,想知道吗?那今天我们全班就到山里去认识认识山里的孩子。(读题)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使学生主动地走入课堂。]

师:打开书本自己先去读读,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二、读准生字词、说说印象:

1、检查生字词语(自由读--开火车--齐读)

2、师:看到了山里的孩子,他们给留下了那些印象: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结实,健壮。

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热情好客。

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充满幻想。

把三句话并成一句话,连起来说说山里孩子的特点。

师:是啊!山里的孩子留给我们这么多不同的印象,你能用一句话把山里的孩子留给你的印象都说进去吗?

出示:A、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结实、健壮,像大山一样热情、好客,像大山一样充满幻想。

B、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结实、健壮,热情、好客,充满幻想。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训练,为后面知识的掌握起到铺垫作用,同时也落实了文后的练习,而且从山里孩子的性格特点入手,能够很自然地展开教学。]

过渡:大山无穷的魅力,造就了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的性格。课文的哪一小节是写山里的孩子结实、健壮的?(第1小节)

三、在教师的引导中学习体会山里的孩子结实、健壮:

1、师:那就快速地默读第一小节,找找这小节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你喜欢的记号划出来。

(指名说,教师板书:结实、健壮)

师:什么是结实、健壮呀?

2、从哪些地方看出他们是结实健壮的呢?请你用喜欢的方式好好地读一读,找一找,找到了读给你的同桌听听,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自学,教师巡查)

3、交流反馈,结合朗读:

随机学习:

句一:他们爬树、登山、采蘑菇、拾松果。(板书:爬登采拾)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些什么?(指名回答)

朗读指导:其实啊他们会做的事可多着呢,这对他们来说是多么轻松、快活的事啊!谁有信心把它读好?(指名读--齐读)(注意顿号和轻快的语气)

句二:他们喜欢每一朵野花,熟悉每一种鸟叫。

师:从这话可以读出些什么?

句三:满山遍野都有他们的脚印,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在草丛

满山遍野是什么意思?(到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在在在)(出示投影)

除了这些地方还会有哪里呢?(指名说)

他们会在这些地方干什么呢?(指名说)

结合朗读:山里的孩子是多么勤劳快活啊!谁来试着读读。(指名读--齐读)

句四:沉甸甸的一捆柴,满盈盈的一担水,挑在他们的肩上,却显得那样轻松。(课件演示)

师:从这句话你能感受到些什么?(从中理解沉甸甸、满盈盈的意思。)(结合投影)

结合朗读体会山里的孩子结实、健壮。

4、集体有感情得朗读第一小节。

5、集体合作背诵第一小节。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从字里行间,读懂了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勤劳,像大山一样健壮,像大山一样结实,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喜欢上大山,喜欢上了山里的孩子。那就把你最喜欢的那句话记在你的脑子里。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中,通过朗读体会山里的孩子的结实、健壮、勤劳和他们对大山的热爱。]

6、小结:学了课文的第1小节,有没有小朋友发现这段话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总--分)这样的段落是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重点,大家会议以下,大家回忆一下,刚才我没是怎样把这段话学懂的?(指名说)师:学习这样的段落,我们可以先把总起句找出来,再看看哪些句子是围绕着它,具体写的。

过渡:其实,像第1小节这样结构的段落,课文中还有,你找找看,能找到吗?(第2、3小节)我们也可以用刚才的方法把它学好,刚才是老师和大家一块儿学的,这回我们能不能四人小组自己学习。你们喜欢第几小节?那我们商量一下。(学生选择自学小节)

[设计意图:归纳得出学习方法,落实单元重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的.内容,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充分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四人小组合作选择学习第2或第3小节: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是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体会课文内容,享受学习的乐趣。]

第二小节:

找出总起句;师:哪句是总起句?(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热情好客。)(板书:充满幻想)

师:从哪里看出他们是热情好客的?(出示课件)

句一:他们笑眯眯地欢迎进山的每一位客人,热情地为来自国内外的朋友当向导。(板书:当向导)(出示投影)

结合朗读+表演(向导是干什么的?谁来试着大山里的孩子当当向导。)

句二、三:累了,他们请你歇歇脚。渴了,他们递上一碗清凉的茶,像清泉,像露水,一直甜到你的心窝里。(板书:累了渴了)

读了这句你有什么感想?为什么会这么甜呢?(朗读)

朗读+表演+体会

[设计意图;在朗读中感悟,拓宽想象,并通过表演,升华情感。]

第三小节:

找出总起句:师:这个小节中,哪句是总起句?(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充满幻想。)(板书:充满幻想)

师:他们充满这着哪些幻想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让让让让让)(出示投影)

师:假如这些愿望都实现了,大山会变成什么样的呢?(指名说说,出示课件)

(结合朗读,读出美好,读出希望)

师:山里的孩子幻想真多啊!山里的孩子有这么多的幻想,那是因为他们热爱大山,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们也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么你有写什么幻想呢?(指名说)那么对祖国呢?对世界呢?让我们也仿照课文的样子,用总分的形式来说说我们的幻想,开头可以试着用我们城里的孩子也充满幻想?(自由说:可以说给你的同做听,也可以过来说给我听--指名说)

[设计意图:激发情感,拓展想象,落实单元学习重点。]

五、总结:

师: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我们已经走进了大山,融入了山里孩子的生活,看到了他们是那样结实、健壮,也看到了他们是那样的充满幻想,但别忘了我们在这节可上遇到的生字。

六、学习生字:

师: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记牢得最多,难记的地方提出来。(指名说)

师:把你认为难记的字试着在生字表里写一个。

小学的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精选篇5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瑰丽”“酷似”“盛誉”“快慰”“姗姗来迟”“屡屡夺魁”“奉为至宝”等词语的意思。

3、读课文,弄清楚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生动形象,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我”在发现中国石的过程中的表现及大家看到后的做法,抓住“我”的表现——“注视”、“不禁喊”,连长拿出装军功章的盒子,文书在上面写上金字,嘱咐我要精心保管等,体会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战士们的强烈的爱国之情,并从中受到感染。

三、学校及学生情况分析

1、这篇课文距离学生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老师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充分使用所有的识字方法识字。采用不同的读文方式,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再采用自读,同桌、小组合作读的方式读准读通课文。重点指导:“姗、视、酷、偎”在书写时要多加指导;“戈、繁、存、览”指导学生找准部首。

2、课文重难点突破: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我”是怎样发现中国石的句子画下来,说说哪些词语是重点,由于文中多处使用引号,可以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老师注意恰当的引导,把战士们对祖国的爱表达出来。

四、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生字词卡片、中国地图。2、学生准备:查找戈壁滩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看了《中国石》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中国石”在哪儿?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么叫它“中国石”?它是谁发现的?怎么被发现的等等)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将课文朗读一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我”拣到一块酷似祖国版图的

中国石”,“我”和战友们都很珍爱它。)

(三)初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你不认识的字。

生:学生大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2、按“预习”要求,了解戈壁滩上的一块石头,边防军战士称它为“中国石”,这是为什么?看看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拣到“中国石”的经过的,哪些句子是描写“中国石”的样子的,画上记号。

(驻守在戈壁滩的解放军战士,拣到一块形状和祖国版图相似的石头,十分珍爱它,所以称它为“中国石”。)

3、自由读课文。在老师的辅导下结合句子的意思,通过查阅工具书,自学(可同桌议论)生字新词,并正音正字。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学生能否读正确。

[评析: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小组合作学习,逐步解决了不认识的字。]

(四)精读课文

1、默读思考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2、具体写拣石和发现“中国石”经过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课文可分为几段?讨论归纳。

3、通观全文,在了解本课主要事件基础上,读懂每个自然段,练习概括自然段段意。

提示:一种方法,确定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一种方法,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

步骤:先了解自然段共几句话;再了解每一句话说了什么;再看哪一句是主要的,并画上记号。概括自然段段意时,可以摘录原句,可以把重点词语、短句拼凑成一两句话,或根据主要内容,编写段意。

[评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的培养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但是学生如果在教师的有序的指导下那么这种能力的形成就变得容易的多了。]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战士们常常拣石头,还举行“赛石会”。

第2自然段:一个初夏的早晨,我奔出营房拣石头。

第3自然段:我把可心的石头一颗颗拣起来。

第4自然段:赶车的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头。

第5自然段:我们舀泉水洗石头,发现一块像祖国版图形状的“中国石”。

第6自然段:“中国石”正像祖国版图——傲然挺立的雄鸡。

第7自然段:“中国石”表面皱痕与祖国大陆地貌相似。

第8自然段:大伙精心保管“中国石”。

第9自然段:“赛石会”上,“中国石”赢得了“宝石”的盛誉。战士们感到祖国就在我们身边。

(2)引导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①内容一致或紧密相关的应归并为一大段。(一般表现为相关的地点、相同的时间或较集中的情节。)②个别自然段跟其他自然段既不好保持一致,也不紧密相关,有独到的意思,就单独“提升”为一大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战士们常常拣石头,还举行“赛石会”。

第二段(第2~8自然段):我拣到一块“中国石”。

第三段(第9自然段):战士们喜爱并精心保管“中国石”。

(3)议论一下为什么这样分段:

①第1自然段为什么需要独立成段(第一段)?

(第1自然段是文章的开头,它交代了两点:战士们驻守的戈壁滩上,沙海和碎石是环境特点。因此,战士们拣石、赛石就成了他们的重要活动内容。这一段既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环境特点,又总括说明课文的主要内容,给“中国石”的故事做了铺垫。)

②为什么第2~8自然段可以归并为第二段?第9自然段为第三段?

(第二段从第2~8自然段,写了拣“中国石”的经过及大家对它的珍视。第三段,也就是第9自然段,写了“中国石”成为大家的至宝。从时间和地点的转换上,也不难看出两个段落的不同:前者是一个初夏的早晨,地点在营房以外的大漠之上;后者是在“我”拣到“中国石”之后,已经回到了哨所,以及“在以后”的“赛石会”上,“中国石”屡屡取胜和对大家的鼓舞等,是哨所里的活动。)

[评析:不单单让学生了解怎样分段,而是在多种形式的配合下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这样分段,即方法比结果更重要。]

(4)小结。

根据表达的需要,文章一般都要分段。学习分段,归纳段意,是读懂全文,领会内容的必要手段。练习好分段、归纳段意,重要的是要先通观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再认真读懂每一个自然段,通过归并自然段,划分段落;再从自然段的归纳、提炼中,抓住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出大段段意。

(5)质疑问难后,指名读课文

评析:注意自然段、特别是大段之间,停顿时间要长些。]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交待了什么?(交待了我是什么人,我们生活的环境,“我”成为石头迷的原因。)

2、我们驻守在什么地方?(戈壁滩)戈壁滩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谁能用课文中的词句来回答?联系上下文想想“举目”是什么意思?(抬起眼睛看)“漫滩”换个词语来说就是什么?(遍滩、全滩)

[评析:把生活中的感知带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介绍自己掌握的有关戈壁滩的知识,使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我”怎么会成为石头迷的?

4、齐读第一段。

(六)识记生字字形,书写生字

[评析:让学生选自己认为难写的字练习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写的很有兴致。]

(七)作业:朗读课文。

    74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