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含义和风俗是什么
关于夏至的含义和风俗是什么
夏至是24节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它代表着什么,那么为了方便大家了解清楚,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夏至的含义和风俗是什么,欢迎阅读!
夏至的含义和风俗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0或21或22日。
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夏至习俗
1、吃食
食面
农历五月间(阳历6月22日)的夏至,是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周代已有祭神仪式,认为可以消除国中的疫疠、荒年与人民的饥饿。汉族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地区。指夏至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吃凉面(条)的习俗。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谚云:‘冬至馄饨夏至面’”
食狗祛邪补身
一些地方还流传夏至食狗肉的习惯。吃狗肉能强壮身体,史记云“秦人以狗御蛊,俗谓夏至宜食狗肉”。意谓夏天多流行性疾病,夏至适宜食狗肉,以增强抵抗力。故在夏至食狗肉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2、祭神祭天
在古代,夏至节的隆重程度不亚于端午节。从周代开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神仪式,以祈求消灾年丰。除了祭祀外,朝廷还用歌舞礼乐的方式,祈祝国泰民安。到了宋代,从夏至这天开始,朝中百官还要放假三天。而辽代时妇女则互赠粉脂囊,用来除去身上的汗渍味。
朝廷对夏至如此重视,民间也不例外。每逢夏至日,各地农民则忙着祭祀神灵,名曰“祭天”,以祈求风调雨顺。这祭天也南北有别,北方人多求雨,以防干旱;南方人多求晴,防止涝灾。时至今日,许多地区仍然保留了夏至日祭天的习俗。
3、忌讳剃头理发
这是在清朝时期的一项习俗禁忌。据《清嘉录》记载,“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也就是是说,在夏至日这个特殊的日子,要按时起居,不准口出诳语 _当然也不要剃头理发。据说,夏至日剃头理发会破运。
夏至的习俗有哪些?
第一种习俗吃面,这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习俗,好多地方在夏至到来之际,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这种吃面的习俗在很多地方都很盛行。比喻山东各地夏至日要吃凉面条,就是把面条煮好以后再用凉水过一遍,俗称过水面,这是因为夏至以后实在是太热了,一般三伏天吃面都要过凉水,吃凉面有提醒大家注意防暑降温,在胶州地区把这天的面条称为“人伏面”。
第二种习俗吃粽子,这是一些西北地方的习俗,特别是陕西一带,夏至这天吃粽子,叫做食粽,并且用菊的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
第三种习俗吃狗肉,这是一些地方的习俗,说是夏至吃了狗肉能强壮身体,因为夏天流汗多,流行性疾病也多,人的身体易体虚得病,就用吃狗肉来以增强抵抗力。这是习俗一直沿袭到现在都很盛行。
第四种习俗馄饨,这是江苏无锡一带的地方习俗,有句话就是“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意思就是馄饨有和合之意。
第五种习俗吃生黄瓜和煮鸡蛋,这是山东一些地方的习俗,夏至以后就是三伏天了,被称为苦夏,就是入伏的早上要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以此物来抵挡三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