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实用复习教案指南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实用复习教案指南五篇
教师要善于用教案,借鉴、自编、改编一些题,作为补充题。总之,认真的研究教案是钻研教材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对教学质量提高有着重要好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1
《敬业与乐业》
(一) 赏析第三层:请同学们默读第8段
1. 作者论证完了“有业”和“敬业”之后,紧接着又是怎样论证“乐业”的呢?
梁启超先生从司空见惯的“做工好苦呀”的叹气声中谈起,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四肢,五官)“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对于无法逃避的事,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
然后,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2. 为什么说“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学生讨论)
3.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文中列举了哪几条理由?你能不能举一个实际的例子?
示例: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正是这种“乐业”的精神,成就了她们非凡的人生与辉煌的事业。)
(二) 综合全文
思考:文末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如此”指的是什么?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明确:
(1) 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有业)
(2) 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敬业)
(3) 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乐业)
(三) 质疑探究
作者在论述“敬业”的问题时,提到“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学生讨论)
(四) 课时总结
1. 本文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思想主张,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2. 写作特点:
(1) 论证条理清晰,论据充分有力。这篇讲演词开头提出了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三层分别论述“有业”“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
(2) 论证说理,引经据典。本文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儒家的《礼记》《论语》、孔子、朱熹、曾国藩,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的百大禅师,都被作者拿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还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3) 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
(五) 作业布置
(1) 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好好揣摩。
(2) 根据本文所学的议论文知识,试写一篇以“自信”为话题的议论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2
《敬业与乐业》
学习目标:
1、反复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出作者的论证层次。
2、辨别本文采用的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3、用制作资料卡片的方法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
4、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演讲和口语特色。
学习重难点:
1、本文论证层次的梳理和论证方法的辨别。
2、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领悟和文中某些观点的质疑。
学法指导:
题目告诉了我们作者谈论的话题。首先请仔细阅读课文,找出作者对“敬业与乐业”的认识,并想想他是怎样来论述自己的观点的(思路与方法);其次,选择其中一些段落多多朗读,感受一下演讲的语言特点;最后,选择其中一些经典句和格言做做资料卡片,积累写作素材。特别要注意的是,读书时要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可对文中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或作一些论据补充。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走近梁启超(查阅资料,把你知道的有关作者的知识写在下面)。
2、查字典、词典,读准加点字音,记住词语写法,解释词语的含义。
①旁骛( ): ②亵渎( )( ):
③征引: ④骈( )进:
⑤敬业乐群: ⑥断章取义:
⑦不二法门: ⑧言行相顾:
⑨强聒不舍( ): ⑩安其居,乐其业:
3、文中引用了许多古语中的经典词句,请结合文下注释,弄懂它们的意思。
4、认真阅读课文二~三遍,想一想: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又是如何来论述自己看法的?
5、文中的“业”仅是指正式的谋生职业吗?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对文中的内容有疑问或对某些观点有不同见解吗?若有,请写在下面。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2、3
(三)整体感知:
J 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最主要观点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的?用了哪些方法?试列出本文的提纲。
J 文章结尾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试用自己的话谈谈“合理的生活”该是怎样的。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学生该如何“敬业与乐业”?
(四)合作探究:
1、仿照示例,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举几个例子。
2、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在你我身边就有这样安心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工作的人。试说说他的一些事迹。
3、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文中作者的观点在那个时代而言不无道理,如今你对他的某些观点、某些说法有疑问或有不同意见吗?若有,试作一简要说明。
4、本文是一篇演讲稿,朗读课文,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色。
(五)小结:
三、巩固•延伸:
(一)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3
《傅雷家书两则》
【教学目标】
1、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2、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
3、能够领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
4、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两封家书,体会到其中不同的期望和情感。
2、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3、认识到个人的成功、事业的胜利和国家的荣誉之间的关系。
【教学媒体】
磁带、录音机。
【其他】
学生预习课文,阅读《傅雷家书》。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1、整体感知两封信的情感。
2、研读第一封信。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李春波的《一封家书》,学生谈感受。
2、在以前,通讯工具并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书信则是沟通两地相思情感的最好使者。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在他的长子傅聪留学海外时,就在一封封家书中为儿子排忧解难,传达着自己的惦念之情。写得多了,经过整理,一部《傅雷家书》就诞生了。
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其中的两封信,感受父亲对孩子的牵挂。创设情境。
二、整体感知
1、检查“读一读,写一写”:
庸碌凭吊谀词扶掖大惊小怪廓然无累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自知之明气吞斗牛
2、阅读课文,说说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什么作用?
明确:
第一封信,从“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可以看出,这封家书应该是写在儿子精神消沉时。从“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在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可知,傅雷此时写这封信想鼓励儿子振作起来,以平和心态去面对人生重点挫折,乐观地迎接情感的创伤,做一个勇敢的人。
第二封家书,是写与儿子成功之际。“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我们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
作用:
第一封信,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3、从这两封信,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融会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研读第一封信
再次阅读第一封信,思考下列问题:
1、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提示:写回信时,要考虑到对方的心情、生活状态等)
明确:
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2、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
(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明确:
⑴是宽慰儿子,不必为父母担心。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
⑵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
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3、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古战场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
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过与不及都不好。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引用克利斯朵夫的故事,既是和傅聪自己的理想结合,也是为了鼓励儿子,凡是成功的人,都要经历许多挫折,关键在于勇于面对,学会解决问题。
四、总结:
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5、选择学生朗读第一封信,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划出所受感动最深的句子。可以是讲道理的,也可以是表达感情的,关键是能够体现父亲对儿子的涓涓教诲。
如:“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指导学生掌握赏析的方法。四、引导学生小结、谈感受
著名学者傅雷在儿子傅聪远赴欧洲学习音乐后,从父亲、朋友、师长的角度出发,用笔记录下分别的日日夜夜,诉说自己在生活、学习中的体会,寄托对儿子的惦念和牵挂,给儿子留下了动人心弦的文字。今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一封家书中流露出的父爱。请同学们课后先研读下一封信。五、布置作业
摘抄所受感动最深的句子。(可以是讲道理的,也可以是表达感情的,关键是能够体现父亲对儿子的涓涓教诲。)
〖板书设计〗
7、傅雷家书两则
1、检查“读一读,写一写”
庸碌 凭吊 谀词 扶掖 大惊小怪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涕泗横流 自知之明 气吞斗牛
2、阅读课文,说说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什么作用?
3、从这两封信,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坚强、勇敢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4
《傅雷家书两则》
〖教学内容〗
1、研读第二封信
2、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3、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导入
1、新年大家总可以从长辈那里收到礼物,或是一件新衣服,或是一份红包。那么你们也送给长辈什么礼物呢?
2、傅聪在新年给家里写了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傅雷收到这封信时,他是怎么比喻儿子的信的?
二、研读第二封信
1、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 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
(提示:体会傅雷作为父亲,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
明确:
傅雷把自己的激动和喜悦,分为三个层面:
⑴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
⑵欣赏艺术的喜悦;“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⑶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激动。“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
小结:傅雷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3、傅聪的成功,使傅雷异常激动,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写了什么?
明确:
他并没有只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称赞了傅聪面对掌声、赞美的冷静。
傅雷用“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这句话承上启下,从对儿子艺术成功的喜悦之情延伸到对儿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使傅雷更高兴、更安慰的是傅聪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没有因为暂时的成功减少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
4、在两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坚强”。他对于“坚强”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够找到两封信中,对“坚强”内涵的直接解说吗?在傅雷看来,坚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⑴原文中,找到信中关于“坚强”的解说:
第一封信中“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越来越坚强”。
第二封信中“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⑵在傅雷看来,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既是能够面对人生挫折、情绪跌宕。更是能够正确对待掌声、赞美,用一种平和盼心态、宠辱不惊,胜不骄,败不馁。但最高境界,是拥有一颗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5、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比较第一、二封信中傅雷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情绪起伏的解说。
明确:
第一封信里,他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第二封信中,他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以此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趋向“完美”。
作为一位伟大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傅雷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借助儿子成功的机会,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引导学生理解“坚强”的含义,激励学生做坚强的人。
三、拓展延伸
1、傅雷作为父亲是伟大的,他的儿子则是幸运的。或许,我们会羡慕傅聪有这么一个关心他、爱护他的父亲,同时又感叹自己的父亲没傅雷那样伟大。请同学们认真想想,自己的生活中,你可曾真的感受到父亲的爱了?
2、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到底有多深、多重?尽量引导学生和自身的生活体验相结合,感知父爱。
四、小结
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亲情。五、布置作业
请你选择一位亲人,给他或她写一封信,说说你一直想告诉他或她的话。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5
《傅雷家书两则》
【教学目标】
1、体会书信中感情的流露和哲理的阐明。
2、体会两封信中的联系及“坚强”的含义。
3、尝试用书信与同学、朋友、师长进行友好的交流。
【教学难点】对于“坚强”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家书、家信本是家事私情,儿女情长,然而著名翻译家傅雷和儿子傅聪的家信却变成了社会的财富。那一封封家信,以它浓浓的人情味,深深的爱国情,演绎了一曲曲闪动着慈父爱、朋友情的交响乐,今天我们就选取其中两则,共同欣赏那感人的旋律吧!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静听(合书、闭眼、凝神)。教师朗读速度宜舒缓,体现语重心长、分忧同喜的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与文章“对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基调。教师启发思考并讨论:如果说傅聪用一首钢琴曲为朗读配音,这首曲子会是怎样的主旋律呢?
(或:谈一谈这两封家书的感情基调。)
明确:真诚平等高尚
3、引导学生对两封家书进行比较阅读,思考:两封家信有何联系?
明确:对儿子傅聪两封来信的回复,每次都非常的迅速及时,体现出傅雷对儿子的尊重和关爱,这是朋友关系的基础。两封信话语不多,却主题鲜明:10月2日的信是对儿子的安慰和鼓励,以帮助儿子抚平“感情的 ruin”,教给儿子如何正视现实,正视错误。次年1月26日的信则为儿子的成功而欢呼,更为儿子冷静面对成功的态度而欣慰:“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谦卑!”
如果说前一信是为儿子分忧,那么后一信就是为儿子喝彩了。两封信在情感和内容上是密切相连的。
三、研读赏析
1、学生分组分则选读课文,学生与同学对话,与教师对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充分进行质疑、探究、交流。
2、教师引导思考:“真诚、平等、高尚”的主旋律是如何体现的?
⑴找出体现对儿子真诚关爱的语句。
明确:
①“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谁来安慰你呢?”
②“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
(师概括:慈父爱)
⑵教师引导质疑:如果说以上的语句体现了一种真诚的慈父爱,那么,哪些地方体现出了父子之间平等的朋友关系呢?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并概括。
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可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①从及时回信的角度考虑。
②从艺术上的知音的角度分析。如1月26日信中第三段的描述。
③从探讨人生的角度入手。例如:“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 ruin……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生概括:朋友情。)
⑶深入探讨:家书家信,本是家事私情、儿女情长,而傅雷的家书却远远超出了这一点,在真诚、平等的感情基调上得到了升华,父子俩的拳拳赤子心,殷殷报国志,字里行间闪耀着民族的光辉。请找出这样的语句并赏析。
明确:第二信第二段:赤子之心这句话……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
赏析: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孤独的赤子创造的是怎样的世界?)
明确:爱国的情感、艺术的世界、心灵的朋友。(概括:赤子心。)
3、再读课文,引导小结:《傅雷家书两则》让我们在真诚、平等、高尚的氛围里,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对艺术、对人生、对祖国有了更深的认识。
四、生活链接
写信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感情,展开深层次交流的常见方式,它与面对面交谈有着不同的效果。
1、假如你是傅聪,你在收到这两封信后,会是怎样的感受呢?请以傅聪的名义就其中一封写回信,表达你的情感。
2、请你就着某一话题,跟父母进行一次朋友式的通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