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语文 > 语文课文 > 五年级 >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教案精选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教案精选

梦荧0分享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教案(精选7篇)

对于新课标人教版的五年级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有一份优秀的教案,那么关于五年级的语文教案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教案精选,仅供参考。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教案精选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教案精选(篇1)

教学要求

1.知识与能力

⑴会认“茬”等三个字。

⑵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佩佳的心情以及“失去的一天”的含义。

⑶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名言。

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自主探究,以读为主,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佩佳的心情以及“失去的一天”的含义;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如何安排时间的,最后通过交流各自搜集的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名言,使学生感悟珍惜时间的重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的意识,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

重难点与关键

l.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佩佳的心情以及“失去的一天”的含义。

2.难点: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含义。

3.关键:联系生活实际,懂得合理安排时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出示珍惜时间的谚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学生齐读)

2.教师质疑:体们知道这句谚语是什么意思?(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金子,非常宝贵,但时间与金子的宝贵并不相同,人们可以用时间去赚得宝贵的金子,却无法用金子买回过去的时间。)

3.教师导人:在这个比喻中,我们深深了解了时间的宝贵性,时间一去不复返,最值得珍惜,那我们便不应该浪费时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珍惜时间的故事,看看小主人公是如何珍惜时间的。(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教师导读,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⑴圈出本课的生字,并掌握它们。

⑵按照“妈妈给佩佳布置一天的任务”、“佩佳如何度过天”、“佩佳知道人们在他失去的一天里都做了哪些事后,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⑶读课文,体会佩佳的心情,把自己的感悟标注在课文语句的旁边。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语的情况。

⑴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⑵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重点注意“茬、砖”的的读音。

⑶教师再次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对生字的认读。

3.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4.反馈分段的情况。

第一段(1):讲妈妈给佩佳布置一天的任务。

第二段(2~4):讲佩佳浪费了一天的时间,没有完成妈妈布置的任务。

第三段(5~13):讲妈妈领佩佳去观看别人劳动一天的成果,佩佳这才意识到时间是多么的珍贵。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

1.学生自由读这两部分内容。思考:

⑴妈妈给佩佳布置的任务是什么?

⑵佩佳是如何失去一天的?

⑶用波浪线画出佩佳的心理活动的语句。

2.指名反馈。

⑴妈妈给佩佳布置的任务是什么?(栽一棵树,读完《远处的青山》)

教师质疑:对于十岁的佩佳而言,这两项任务有难度吗?(这两项任务并不困难,只要他抓紧时间就能完成任务。)那么佩佳是怎么做的?

⑵佩佳是如何失去一天的?

妈妈走后,佩佳又睡了一会儿;佩佳坐在桑树息;跑到果园里,吃一些鲜果,跟蝴蝶嬉戏。

(3)用波浪线画出佩佳的心理活动的语句。

当他再次用醒来时,太阳已经当空,他想马上开始干活儿。可他又想了想:还来得及呢!佩佳坐在一棵高大的绿阴如盖的桑树下,心想:“我先在这里坐一会儿再开始干活儿吧。”

3.教师:佩佳一件任务也没有完成,既没有种下一棵树,也没有读完《远处的青山》这本书,就这样他失去了一天。让我们有感情地齐读第二部分的内容。

4.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教师:说说你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你当时的想法是不是和佩佳的一样?(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及时完成;放假的时候,天天看电视或者打游戏;父母交代的事情没有及时完成,被父母批评……)

5.教师:你们真诚实;都能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看来,佩佳的想法和做法具有代表性。

四、学习第三部分内容

1.教师导读:那么,当佩佳的妈妈回来后,知道他一件任务也没有完成,会怎样处理这件事?会用什么办法教育他呢?

2.教师指名读课文第五至十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倾听,思考:佩佳的妈妈是如何教育他的?

3.指名反馈。

(妈妈把佩佳带到刚犁过的田地上、用砖砌成的墙跟前、面包房、鹫书馆,让他看看人们在一天里劳动的成果。)

4.教师:人们在佩佳失去的一天里,做了这么多的事,他们的时间没有浪费。他们在这天里过得很充实。

5.出示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佩佳当时的心情。

⑴可佩佳什么事也没做,他羞愧得不敢看妈妈的眼睛。

⑵“可是我今天却游手好闲。”佩佳想了想,低下了头。

6.指名反馈。

⑴因为佩佳什么事也没做,没有完成母亲清晨布置的任务,所以感到羞愧,怕母亲责备,不敢看母亲的眼睛。

⑵当他看到别人劳动一天的成果时,才意识到时间是多么的珍贵。意识到自己游荡成性,不好劳动,他在浪费时间,他很后悔。

⑶指导感情朗读这两句话。(读出羞愧、后悔的情感)

7.教师引读:现在,他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那么,你们也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了吗?说说你对“失去的一天”的理解。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是无法用任何东西交换来的。你不珍惜时间,时间就会一分一秒地从你身边溜走,叫你无可奈何,一事无成,而对于有准备的人来说,珍惜时间重于一切,时间就是生命、就是力量,时间就会给他丰厚的回报。一个人之所以是人,就在于他不能总是无所事事、不在乎身边悄悄溜走的时间而虚度一生。)

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1.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时间是那么的珍贵,我们就要珍惜每一天。下面,我们就一起交流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和名言,看看人们是如何珍惜时间的。

2.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和名言。

3.教师:你们搜集得很好,你们及时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你们已经珍惜了这一天的时间。

六、总结全文

1.学生有感情地自由读课文。

2.教师总结:在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一文中也说得好,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我们的时间却是一去不复返的。让我们一起来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每一天吧!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和名言。

2.看拼音,写词语。

xī xì xiū kuì yán sù shèn zhì lǜ yīn rú ɡài yóu shǒu hào xián

()()()()()()

3.把句子写具体。

⑴妈妈批评了佩佳。

⑵公园里鲜花盛开。

⑶湖面飘着落叶。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教案精选(篇2)

一、复习本单元易读错的字

1、学生独立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独立完成练习。

3、交流反馈。

4、订正把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再次练习

5、补充相关练习。

二、巩固对四个字词语(及成语)的理解

1、学生独立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练习。

3、学生帮学生这一类词语的规律。

4、用自己的话说说各词语的特点。

5、补充相关练习,或换一种形式练习。

三、新的修改符号。

1.读懂题目要求

2.看原句及其修改方法

3.集体读说明部分,学习使用方法

四、学联学生使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学生独立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读句子查找病因,独立修改。

3.交流反馈

4.使用方法

5.补充相关练习。

五、有感情的朗读短文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3遍,要求:音准句通、明白大体内容。

2、独立思考: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小组交流。

4、派代表归纳组内同学的发言汇报交流。(注意语言的组织)

5、画己喜欢的语句。再读一读。

口语交际

1、审清题目要求,明确自己要交流的内容、话题。

2、想一想自己熟悉的小工艺品或小吃,有什么特点,要如何介绍。

3、小组内交流。

4、选派代表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

5、听的时候要注意听清:,他说得怎么样,做出适当的,同时也为自己发言做好准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教案精选(篇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号称”、“计策”、“失信”、“自不量力”、“调兵遣将”、“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原因及骄兵必改的道理。能按问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周瑜的军队用了哪些具体办法打败曹军;按问题阅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1、一张三国时两军地理位置示意图。

2、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提示课题,简介背景,检查预习情况,初读课文,讲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第四至十一自然段。简要复述火攻经过。

第三课时:复述,总结全文,归纳主要内容,做练习题。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第四至十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通过对《赤壁之战》前面三个自然段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东吴的周瑜要火攻曹操的原因。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的后面部分,请同学们打开这篇课文。

二、讲读课文

(一)齐读第四自然段,然后默读、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既然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马上去火攻就行了呗,为什么还要想个计策呢?(火攻是个好主意,但是由于两军隔江相对,曹操人多势众,防范又很严,强攻是不行的。要火攻就必然要在曹军不防的情况下去接近曹军。怎样才能过江去接近曹军,使曹军不防而攻打曹军?所以必须要想个巧妙的计策,用智谋火攻。)

2、“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就这么办”。这句话说明什么?“就这么办”是指的什么?“怎么办”这里说没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句话说明周瑜赞同并采纳了黄盖的计策。指按黄盖的计策办。没有写出来的好处:

①略写,节省笔墨;

②制造悬念,引起兴趣。)

(二)讲读课文5—11自然段。究竟黄盖的计策是什么?周瑜是怎样按黄盖的计策火攻曹军的?(板书:东吴——→火攻——→曹操)请同学们自由小声读一读课文的5—11自然段,看看书中插图,对照课后第3题思考,可用笔在书上划批,也可同桌议论。

1、集体讨论:你认为周瑜火攻曹军是分几步实现的?(从整体入手,指名学生概括回答,并逐一进行五个步骤的板书:黄盖投降、选时北进、兵船在后、点火烧船、周瑜追杀)

2、细读课文,深入讨论周瑜火攻曹军的每一个步骤。

⑴学习、讨论计策的第一步“黄盖假降”。先指名读,然后提问:

①从信中,你们认为黄盖去投降是真的还是假的?曹操认为是真的还是假的?你是从这节的哪句话看出来的?

②曹操“欢喜得了不得”说明了什么?(板书:麻痹轻信)。

③黄盖的这封信为什么会使老谋深算的曹操麻痹轻信呢?(因为黄盖的信是为了促使曹操相信,以便有机会接近曹军,这是经过东吴深思熟虑的,他们精心研究了曹操,抓住了曹操狂妄自大、不可一世、喜欢奉承等弱点。在信中说东吴弱小,不是他的对手,又贬低周瑜而称赞曹操,最后还表示了投降诚意。曹操见黄盖是东吴名将,信内又说得真诚,还说要带兵士和粮草来投降,这就可增强自己势力,削弱东吴力量,焕散东吴军心。加上他通过探子的情报,盘问送信的人未发现破绽,因此,曹操相信了黄盖的信。)

⑵学习、讨论计策的第二步“选时北进”。

①黄盖取得了曹操的信任,有了接近曹军的机会,那么什么时候北进为好呢?

②为什么要选“东南风很急”这一天呢?说明了什么?(主要是便于从南岸向北岸顺风行船。风大一方面可使船速更快,以免曹操发现问题,便于尽快火攻;一方面可使火燃大,火攻的效果就大,既烧连环船,还能借风吹的力量,烧到岸上兵营,把曹军烧得更惨。说明了东吴是经过周密策划的。)

③曹操有否防备呢?你从课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有防备。曹操亲自到船头查看,有巡逻的兵士,发现情况向曹操报告。)

④当曹操看到挂着“黄”字旗的船向他开来,既然有防范,为啥不出击,还笑呢?他这一笑,与前面的“欢喜”有啥区别?说明了什么?自读曹操笑着说的话,先理解以下词语意思,接着理解句意,然后再回答这道题。“失信”什么意思?

(说话不算话,失去了别人信任。)

“没有失信”呢?(说话算话,得到别人信任。)

“果然”什么意思?(真的,果真,的确,确实)

你是怎样理解曹操说的这句话的?(黄盖说话算话,没有骗我,写信来投降,现在真的就来了。)

然后回答曹操为什么要笑,这个“笑”表示什么,与前面的“欢喜”在心情上有啥区别。

(让学生联系前文理解,前文说曹操接信后,只是“欢喜”,但黄盖还没行动,所以不放心。他站在船头迎风眺望,一方面说明他有警惕,亲自查巡,一方面也说明他在等黄盖带兵士和粮草来投降,心里不踏实。这一天,看见挂着“黄”字旗的船来,就认为黄盖说话算话,果然来投降了,所以“笑”了,这一“笑”说明他放心,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落地了,同时,还说明他对黄盖失去了戒备,而深信不疑。由于曹操对黄盖的深信不疑,对东吴北进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东吴精心策划的火攻之计能成功的根本原因。)(板书:深信不疑)

⑶学习、讨论计策的第三步“兵船在后”。

①默读思考,东吴去火攻一共准备了几种船?这几种在火攻中各派什么用场?(在书上勾画批注)二十条大船干什么用?如何点燃?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这些船里装的易燃物品,而用“不是……也不是……而是……”这个句式来写出?你明白了什么?(这是针对假降信上的内容来写的,究竟是不是装的兵士和粮草呢?用了“不是”、“也不是”,用“而是”特别强调是装的火攻用的易燃物品。同时,这个句式也暗示着:曹操,你估计错了,你高兴得太早了。让我们明白了黄盖是假投降,真进攻,字里行间还带有幽默讽刺曹操上当了的味道。)用小船干什么?(点火后上小船撤退。)用兵船干什么?(装兵士,追杀敌人。)

②东吴准备得这样充分、周密,当黄盖的船已快速向曹操冲来的情况下,曹操的态度如何?说明了什么?(板书:高兴不防)

⑷学习、讨论计策的第四步“点火烧船”。一方作了如此充分周密的准备,另一方又无防备,此时正是东吴进攻的时机,东吴是怎么火攻的?结果怎么样?请默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结合看文中插图,边看边思考,边注上符号,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老师巡回。

集体讨论:东吴是怎么火攻的?结果怎么样?可穿插以下的小问题:

①为什么黄盖要在离曹操的船队不到二里时下令点火?(说明连点火的距离也考虑得很具体。因为离得太远烧不到连环船,离近了易被发现,不利火攻。)

②课文中的哪些词句写出了火攻的威力?从这些词句中你看出了什么?在书上注上符号。(火攻厉害,东吴的计策很不简单,火攻厉害,风助火势,火助风威。曹操上当惨败)(板书:上当惨败)

⑸学习、讨论计策的第五步“周瑜追杀”

①对逃上岸的曹操,东吴采取的什么办法?(周瑜带兵追杀)。

②不可一世的曹操此时的下场如何?(板书:带兵逃跑)

3、小结提问:凡看过《三国演义》书的同学,都知道曹操在当时是一个不可一世的深通兵法的军事家和足智多谋的政治家,但是,在赤壁这一仗上,他为什么会败在弱小的东吴手下呢?而东吴为什么又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呢?

出示小黑板:

⑴骄兵必败。

⑵东吴必胜原因:观察分析,知己知彼周密策划,麻痹敌人利用时机,攻其弱点紧密配合,攻其不备

4、默读课文,结合板书,简要复述周瑜是怎样按黄盖的计策打败曹军的?(先让自己复述,然后指名复述)

三、启发激励:赤壁之战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究竟三国鼎立是怎么回事?在那时还有哪些用兵如神、足智多谋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如果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找《三国演义》的书来读。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教案精选(篇4)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入情入境的朗读理解词语“瞻前顾后、执著、赌气、沮丧”等。

2、品读课文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说话练习,加强感受,积累语言,体会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3、以读悟写,以写促悟,读写结合,迁移运用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展开想象,练习写几句描写儿子心理活动的语段。

4、体会母爱的无微不至,获得敢于挑战、自强自立等乐观积极的生活体验。

设计意图

科学解读教材,首先必须正确解读,实事求是解读。本文内容贴近生活实际,理解并无大碍,但文章出现的几个生字新词却有一定难度,所以课前安排预习,只有学生自己查字典获取的才是印象深刻的。科学解读教材,还必须准确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此文结构清晰,由剥豆的小事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细腻的爱,更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自信、大气,敢于挑战,自强自立的少年形象。我们面对的好多学生不就是缺少这样的品质吗?

于是,我们的情感目标果断地定位于学生勇敢面对生活的体验。另外,作为选读课文,我们还应该透过课堂教学给学生以自主阅读地方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

他还说:“惟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读多写固然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对于这个‘怎样’如果不能切实解答,就算不得注重了方法。”

此课时教学,我就是根据这些想法去设计实施的。

预习要求

借助字典读通课文,尝试理解新词。

课前朗诵:有关母爱的诗歌

【教学流程】

一、课题导入

1、我们刚刚学了毕淑敏的《学会看病》,今天我们再来学学她的另一件和儿子之间发生的事。板书,读课题(正音)。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会读、难读的记下来。

2、检查:

1)看大家读得这么认真,我就相信大家不检查了。

2)写在小组的本子上,全班反馈,请小老师教

3)在预习时按照剥豆前、中、后给课文分了段,把结果跟大家说说。

指名——(怎么想的呢)

三、导读重点,落实训练

1、导语:对待同样的剥豆比赛,妈妈和儿子的态度似乎迥然不同。现在请你再读读课文,分别找出写母亲和写儿子的句子,用不同的符号标出。(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适当正音

2、导语: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母子二人对待剥豆比赛的态度吗?板书:母亲(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儿子(认真、执著)

3、导读母亲“瞻前顾后”体会母爱细腻

导语:自由读句子,边读边划出妈妈剥豆时速度的词语,反馈板书。

(1)看到这里,老师产生问题了,你们有疑问吗?

(2)导:是啊,比赛,为什么慢了下来?为什么又快了起来?为什么缓了下来?为什么又紧了许多?妈妈的这复杂的心情,你能读懂吗?

(3)选择一个点,用上“母亲剥豆时之所以——是因为——”写一句,有时间可以写上两句。(交流3位——评价:瞻前顾后、小心翼翼、无微不至)

(4)朗读训练体会母爱

导:母亲的心理是复杂的,该怎么读,才能读出妈妈的心理变化呢?

同桌互相读读评评——教师小结同桌合作学习方法——展示(你现在就是这位母亲了)——同桌评议

(5)说说“瞻前顾后”的意思。

(4)师:作者只用了四句话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场精彩的剥豆比赛,主要进行了细致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板书),

(5)指读母亲赛前和赛后的哪些表现看出她也是瞻前顾后的。(板书:抓和淡化结果)出示6句

4、导读儿子的表现补写儿子心理活动

(1)师:从儿子的表现中可以读出这是个怎么样的儿子?用什么词语概括?

赛前:自信、大气板书:按(朗读感悟,重点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

赛中:认真、执著板书:手不停歇

赛后:轻松、坦然板书:量笑

(2)小组学习单(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赛前、赛中、赛后选择一处说说儿子当时的心理想法(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母亲为了不打击儿子看到母亲要抓一把豆放在自己的碗里,心想:———,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儿子手不停歇,看到母亲碗里的豌豆似乎多了点,他忙加足油,默默地告诉自己———,结果出来了,儿子虽然输了,但是他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的清澈的笑容。因为他知道:—————

(3)最后仅仅是母亲赢了吗?儿子赢在哪里?(找到有力证据读读,并谈谈理由)

四、提升明理

1、从结果上看儿子输了,但儿子的自信、认真、执著,面对失败的坦然让母亲欣慰不已,对于母亲来说有什么比自己的儿子出色更让她感到骄傲呢?母亲不但看到了一个懂事、乐观、坚强的儿子,还让她收获了教育孩子的哲理。这次没有失败者,只有“双赢”(齐读)

2、是呀,“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人生道路难免磕磕碰碰了,我们只能勇敢面对,让我们对自己说——齐读

3、温室里长不成参天大树的,让我们对母亲说:——

4、背下这段话,作为我们共勉语句

五、拓展延伸

导语:一次剥豆,让我们剥出了伟大的母爱,剥出了敢于挑战的儿子;还剥出一个个跳跃着思维火花的词语,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甚至还剥出了作者的写法。还想剥吗?

毕淑敏简介推荐课外阅读文章《蓝萝卜》、《儿子,我为什么打你》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教案精选(篇5)

【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通过阅读来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能够借助网络等平台搜集、处理、交流文本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正确的审美体验。教学中,抓住重点语段和词句,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创设智慧灵动的语文课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课文的十个生字,理解“痴迷、纵横、闪烁、鼓鼓囊囊”等词语;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拓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3、利用博客、网络交互功让学生开展创意阅读,延伸课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凭借文本,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

2、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熏陶。

【教学策略】

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学习,促进学生个人体验地生成,通过学法指导,以读促写。

2、通过博客、网络平台等多种交流方式,实现文本、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2、深刻领悟题目的内涵,体会法布尔从小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2、建立主题博客学习网站。

【教学资源】

教材、多媒体课件、视频、主题博客学习网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法布尔——从直观入手,走进文本学习

1、谈话: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大自然的礼物。(课件展示昆虫图片)喜欢这些小家伙吗?有个人也很喜欢小昆虫,可他不是一时的兴趣,而是将这种热爱与痴迷持续了一生,他就是法布尔——科学殿堂里的一位巨人。(板书:科学殿堂)

(设计理念:直观再现生动活泼的昆虫图片,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轻松、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2、小组交流,认识法布尔。

谁来说说你对法布尔的了解?

(学生将课前搜集关于法布尔的资料进行交流。)

3、课件出示法布尔生平简介。

(设计理念:让学生了解法布尔,走近法布尔,激发他们对科学家的崇敬和热爱。)

4、师:让我们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法国,到法布尔的童年去看看吧!板书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学生随师书写课题)

二、互助学习,初读课文——通过互助学习,扫清文字障碍

1、同桌互助,对读课文。

要求:字音读准,课文读通,理解重点词语,扫清文字障碍。

2、多媒体课件出示文本,检查学生掌握情况,注意带点字读音。

纵横闪烁光泽责骂满载而归鸟栖虫居

中毒观察可恶痴迷鼓鼓囊囊兴致勃勃

(设计理念:课件出示文中重点字词,直观帮助学生纠正字音,理解词义,便捷、生动,利于学生掌握、积累生字新词。)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脉——初识文本内容,促进探索新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小时候的法布尔是个怎样的孩子?

2、生默读课文后,交流反馈。

3、课件出示文本:“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理解“着迷”。

4、在课文中还有几个和着迷意思相近的词,你能找出来吗?

教师相机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5、学生结合“迷”字,理清课文叙述了哪几件事?

(设计理念:阅读是语文教学之本,默读课文,让学生充分阅读,沉浸文本,促使学生深对文本有更深层次的领悟,在感知文本内容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新知)

四、以读促学,感悟痴迷——引导品析文本,进行学法指导

1、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2、3自然段,画出法布尔迷恋昆虫的句子,抓感受深的词语美美读一读,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体会,师生共读共议。

多媒体课件出示重点语段:

1)“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了农活,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他们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边跑边呼喊儿子。”

(为了观察昆虫,法布尔居然连回家都忘了。)

2)“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了这位‘歌唱家’。”

(法布尔很执著,三天前听到的声音,现在仍在寻找。“终于”说明他找到这只纺织娘是很不容易的。)

3)引导想象,拓展思维:法布尔在找这位“歌唱家”时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

4)重点指导读法布尔对妈妈说的话,用表演朗读法来表现法布尔找到纺织娘的欣喜。(师生合作创造性表演读。)

(设计理念:教师积极创设对话情境,入情入境地与学生对话,激发学生望与热情,在对话中学生自然地走进文本,与法布尔共同感受捕捉纺织娘的辛苦,捉住纺织娘的那份喜悦,所呈现的是师、生、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美丽场景。)

2、归纳学法——读,想,划,评

五、以导促学,探究痴迷——引导答疑导学,形成个人体验

过渡:小法布尔的故事还真不少,这不,爸爸让他去放鸭子他又干什么去了?

1、小组合作学习4,5,6自然段,

多媒体课件出示学习方法:

金钥匙:读——想——划——评

划出法布尔迷恋昆虫的句子,抓重点词语有感情读一读;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设计理念: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书写感受等语文实践活动,体会法布尔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领悟他热爱大自然的情怀。适时加以学法上的指导,实现短时、协作、高效的学习。)

1)、小组合作按照学法:读,想,划,评,找出反映法布尔喜爱昆虫的句子。

2)、学生依照情感体验,读感受深刻的句子,并说说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

2、教师引导感悟第四段。

1)、根据学生发言,课件出示文本第四自然段,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静听,伴随着悠扬的钢琴曲《童年》,学生在脑海中想象美妙的画面。

2)、师指导:如果是你趴在小溪的岸边,会观察到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交流个人情感体验)

预设学生理解:

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

3)、请同学们用心感受一下美丽,神奇的昆虫世界吧!

课件出示小昆虫视频。

(设计理念:视频欣赏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还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感受自然世界的神奇,让学生走进法布尔迷恋的昆虫世界。)

3、学习第5,6自然段,感悟“痴迷”

过渡:这只把蒲公英当做降落伞的小甲虫多么可爱呀!它不仅吸引了我们,也深深地吸引了法布尔。

1)、学生自读5、6自然段,划出描写小甲虫的句子。

2)、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文本:

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

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

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读句子,体会法布尔对小甲虫的喜爱之情。

3)、这天,法布尔的衣袋里还装了些什么?

4)、指导朗读,读出法布尔“喜滋滋”的心情。

5、法布尔迷恋着昆虫的世界,可爸爸妈妈是怎样的态度呢?

1)学生读后交流。

2)教师小结:法布尔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家人的训斥并没有阻止他对昆虫的迷恋,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把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装满了衣袋。为什么大自然中的一切令他如此痴迷呢?

3)回顾全文,引导学生从文中描写大自然美好和小动物可爱的语句中,感悟大自然的美好神奇。

4)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在大自然中的美妙的经历,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索大自然的志趣。

(设计理念:点面结合,落实单元教学重点。)

6、感悟最后一段。

A、过渡:强烈的兴趣加上细致地观察,使法布尔最终成了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撰写了一部自然界的生命乐章《昆虫记》,引领人们去探索神奇的昆虫世界。

B、后人为了纪念他,建造了一座富有创意的雕像,这座雕像是什么样的?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C、师问:这沉甸甸的口袋里仅仅装的是昆虫吗?

D、回扣文题:课文为什么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

E、课件出示文本:法布尔的衣袋里装满了(),装满了(),还装满了()。

师相机板书:强烈的兴趣、执着的精神

设计理念:通过对文题的深入理解,提炼文章的中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六、以读促写,升华痴迷——延伸课堂内外,进行知识拓展

1、走进法布尔

A、多媒体课件出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

——法布尔

B、师配乐范读。

C、师动情小结:作为一位科学家,一位用心去观察、用爱去体会的科学家,法布尔先生的科学研究是充满诗意的,他用诗人的语言描绘这些鲜活的生命,他一生为虫子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昆虫记》是最著名的,就让我们静静地去读一读,走进法布尔的昆虫世界。

(设计理念:在诗意的环境里阅读诗一样优美的文字,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的憧憬。)

2、以读促写。

此刻如果我们正站在法布尔的雕像前,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他说呢?想一想,再写下来,也可以在课后把你的感悟、想法发到主题博客上。(出示博客链接地址)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程,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习得语言工具的同时,感受到人文熏陶,让学生在人文情感的冲击下,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落实语言文字的教学。)

板书设计:

5、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

迷恋科学的殿堂

痴迷

热爱大自然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教案精选(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会讲这个寓言故事,了解“相濡以沫”的寓意,会用这个成语。

教学重点:

熟读背诵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准备:

挂图、有条件的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备课人:初鹏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自己读课文,读正确

2、教师范读,注意断句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3、学习生字:濡沫涸

4、练读课文,读熟练

二、学习课文

1、借助书下注释,试着自己讲讲课文的意思

2、指导理解文意

1)泉涸:涸:干涸,泉水干枯的意思

2)鱼相与处于陆:(许多)鱼一起(就)呆在陆地上。相与: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可译为“共同”。于:在

3)相呴以湿:(它们)互相哈气用来湿润(对方)。呴:张口呼气;嘘气。以湿:使湿润。

4)相濡以沫:互相用水沫(使对方)沾湿。

3、朗读背诵课文

4、总结:庄子是一个洒脱的人。庄子的意思其实是说,与其两人身处困境,相濡以沫,相扶前行,不如大家都开开心心,没有身入困境,也彼此从来不曾认识对方。

三、拓展阅读

【原文】“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呵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译文】死生是天命,人世有夜昼的永恒是自然。人对此不能参与其中,这都是事物的常情。那人只把天当作父亲,还终身很爱戴它,何况那卓越的真人呢?人们只认为国君胜过自己,还终身很情愿为他去死,何况那真人呢?

水源干枯了,鱼儿一起在陆地上,用湿气互相呼吸,用口沫互相沾湿,还不如在江湖里互相忘掉。与其称颂尧而谴责桀,不如把两者忘掉来归化那道。天地赋予形体让我承受,赋予生命让我劳累,赋予衰老让我安逸,赋予死亡让我安息。所以把自己活着看作是乐事,也就是把自己死去看作是乐事了。

四、布置作业:

语文书后给出了四个成语“杞人忧天”“塞翁失马”“画蛇添足”“铁杵磨针”,查找资料了解这几个寓言的内容,并了解寓意。

板书设计:相濡以沫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呵以湿,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教案精选(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2、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风情。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重点: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在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里,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今天老师将带你们去一个遥远的国度——德国去看一看。

2、(课件;出示哥廷根的城市风貌)看,这就是德国的哥廷根。这座城市因哥廷根大学而,因为在这所大学里曾培育了三十多位诺贝尔奖得主。我国的语言学家、北京大学的教授季羡林先生就曾在此留学十载,到1945年才回国。1980年,35年后的他再次踏上这块故土,感慨万千,写下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课件;出示课题)——《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引读课题:谁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读)

自己的花是给谁看的?(读)

谁的花是给谁看的?(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你认为优美的语段多读几遍。

(2)作者季羡林先生时隔35年,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时,发出了怎样的赞叹呢?找到那句话,用波浪线画下来。

2、检查生字的字音和字形。

(1)检查字音(课件;出示词语)颇、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应接不暇

(2)检查字形:特别提示“脊”字的写法:上半部分先两边后中间。

3、生反馈。(生读)(课件: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齐读)

三、细读课文,品味“奇丽、奇特”。

导语:究竟是什么样的风情民俗让作者发出如此由衷的赞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能够体现景色奇丽、民族奇特的语句。用心读,用心体会,想想它“奇”在哪里?

1、感受景色奇丽

谁来说说,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景色奇丽?(生反馈)

(课件: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__上,应接不暇。)

(1)全班齐读,读完这段话,最先跳入你眼帘的是哪个词呢?那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生答)还有哪个词呢?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生答)(课件:词语变红)

(2)用一个字来形容这里的花怎么样?――(美)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象)读词语,读出这种美来。把它们放到句子里去读读。(生读)多美的花呀,谁再来读读?

(3)花美是一“奇”,请问景色奇丽还“奇”在哪里呢?(花多)哪个词说明了花多?(花的海洋。)(课件:词语变红)一个窗子前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就是许多锦簇的花团连在一起,姹紫嫣红,那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啊!是不是让我们感觉到这条街有多长,这花的路就有多长,这条街没有尽头,这花的路就主、没有尽头,真不愧是一片花的海洋。难怪会让看的人――(应接不暇)(课件:词语变红)你们说奇不奇?(奇)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来读读第二句话。

(4)在德国仅仅是一条街有这样的奇丽的景色吗?生回答(引出“任何”一词)(课件:词语变红)

在德国,每一条街都是这样奇丽的景色,条条街都是这样奇丽的景色,如果你走过这里的一条街,抬头向上看,看到的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

走过另一条街,抬头向上看,看到的依然是——

(是不是只有一年有这样的景象呢?)

四五十年前,季老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漫步在街头,他看到了——

四五十年以后,季老再次踏上这块土地,他看到的依然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

(怪不得,季老先生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课件:多么奇丽的景色!)

(5)欣赏奇丽的景色(课件:德国街头的奇丽景色)

(6)看到这样奇丽的景色,你想说什么吗?(生答)我想此时此刻,大家一定被这奇丽的景色陶醉了,老师也被这奇丽的景色陶醉了,走在这样的街头,我真想赋诗一首,我们一起来吧!(课件:诗)

2.感受民族奇特。

导语:在这优美的诗歌声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那么民族的奇特又体现在哪里呢?

(课件: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哪里让你感到奇特了呢?(家家户户)(课件:词语变红)

家家户户就是说――(每一家,所有的人家。)所有的人家都在养花,真是一个爱花的民族呀!那我想调查调查,家里有养花的请举手。那能不能说我们是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呢?(不能)可是在德国却是家家户户,所有的人家都在养花,奇特吗?(奇特),可见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把他们这种爱花的情感读出来吧!(生读)

(2)还有哪里让你感到奇的呢?(外面、脊梁)(课件:词语变红)

A、脊梁指的是什么呢?我们的脊梁在哪里呢?摸摸看。你们想,假设现在你们就坐在屋子里,花朵都朝外开,你们看到的只能是花的——(脊梁)

B、如果你们在坐的各位就是季老,看到德国人都是把花的笑脸朝向窗外,而把花的脊梁对着自己,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来?(读)(再读)

C、我们中国人是怎样养花的?(把花养在屋子里或养在阳台上。)养花是为了给自己――欣赏,而德国人却把花养在外面,你们说奇特不奇特?(奇特)

(3)德国人如此奇特的养花方式,多么令人惊奇呀!辛辛苦苦栽种出来的花,自己只能看到――(花的背面),而走在屋外的行人却能看到――(娇艳的花朵),显然,德国人养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给别人看的)。养花给别人看,你们说这个民族奇特吗?一起把德国人爱花、养花的真情读出来吧!(齐读)

(4)家家户户都养花,养花的方式又如此的与众不同,难怪季老要说: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民族啊!(课件:多么奇特的民族!)

四、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过渡:走在美丽的大街上,醉人的花香令人心旷神怡,自然地让人想到奇丽景色背后那种崇高的精神境界,那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课件:出示句子)

(2)具体理解,从哪些句子看出“人人为我”,又从哪些句子看出“我为人人”?

(3)自己看别人的花,别人也看自己的花。这一种境界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也就是说:我种花给别人看,别人也种花给我看

我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我着想。)

我为别人服务,(别人也会为我服务。)

我为别人奉献,(别人也会为我奉献。)

在德国,人们心中都存有这样的思想,所以――每一家都是这样,(引读)

(4)这里的每个人都已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化做了无声的行动,化做了满街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他们在为别人奉献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多,这确实是一种耐人寻味的境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吗?(生举例)

(5)当我们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们付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种下爱的种子,就会收获爱的果实。正因为德国人有着这样的境界,才让我们见识到了这样一个奇特的民族――(引读)(因为在这里:每一家都是这样――)他们所要表达的这种境界就是――

老师希望同学们把这八个字放在心中,放在自己的行动中,相信你们会收获更多的美丽。

五、理解体会“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1)转眼间35年过去了,当1980年,季老先生再次来到德国时,德国发生了变化吗?

(2)齐读(课件: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美丽”指什么?还指什么?

(4)35年过去了,德国街头那美丽的花海,德国人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一直都没有改变。

(5)这样奇丽的景色,这样奇特的民族,难道不值得我们欣赏,不值得我们赞美吗?让我们带着敬佩,带着赞美再来读一读这句话。(齐读课件: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六、总结回顾,拓展积累。

今天这节课,我们跟随季老先生来到了德国,感受到了那里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更收获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份心灵的充盈。季老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课件;我写出的东西不见得都是精金粹玉,但至少能让人获得点享受,能让人爱国,爱乡,爱人类,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东西。)

课后,同学们可以多读读季先生的其他作品。(课件《季羡林散文集》《谈人生》《留德十年》)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景色奇丽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民族奇特

    754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