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复习上册教案简洁
推荐文章
高二语文复习上册教案简洁大全6篇
高二语文分析教案很重要的。一个完整的说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说教学目标、说教学内容、 还要注意指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高二语文复习上册教案简洁,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复习上册教案简洁【篇1】
【教学目的】
一.通过分析贾府的陈设布置及人物服饰了解贾府环境;
二.通过人物肖像外貌描写和言行举止理解人物形象;
三.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遭遇理解她的命运遭遇。
【教学重点】
同上(分别由三课时解决)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及小说(见资料)
二.情节梳理
1.根据林黛玉的见闻,梳理小说节选部分的情节。
进贾府——见贾母等女眷——拜见大舅舅和二舅舅——吃晚饭并见宝玉——安顿住处
三.贾府印象
2.小说哪些段落描写了贾府的环境与室内陈设?
1、7、8、9、10
3.你觉得贾府有什么特点?
轩峻壮丽与小巧精致并存,雍容华贵。
资料介绍:
垂花门、抄手游廊
垂花门:垂花门是古代汉族民居建筑院落内部的门,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它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通道。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
抄手游廊:抄手游廊的名字是根据游廊线路的形状而得名的.一般抄手游廊是进门后先向两侧,再向前延伸,到下一个门之前又从两侧回到中间.在院落中,抄手游廊都是沿着院落的外缘而布置的,形似人抄手(将两手交叉握在一起)时,胳膊和手形成的环的形状,所以叫抄手游廊.
穿山游廊:从山墙开门接起的游廊。山,指房子两侧的墙,形状如山,俗称山墙。中国古建筑中从房山墙上开门接起的游廊叫做“穿山游廊”或“钻山游廊”。
4.荣禧堂有哪些特点?
皇家气派:万几宸翰之宝
勋袭东安郡王
用料考究
大紫檀、楠木、乌木
紫檀:紫檀要__百年乃至上千年才能长成材。国内的紫檀原木在东阳市紫檀博物馆,东阳市紫檀博物馆陈列着两根大规格的小叶紫檀原木,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高度达到3.8米,直径更是达到惊人的38厘米和40厘米,是当之无愧的“紫檀王”,堪称无价之宝。
楠木:楠木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木材,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楠木的木质坚硬,经久耐用,耐腐性能极好,带有特殊的香味,能避免虫蛀。楠木种类一般有金丝楠木、香楠、水楠这三种。金丝楠是楠木中的一种,在光照下可看到金丝闪烁,光亮璀璨,精美异常,皇家专用木材。
乌木:古乌木又称阴沉木,形成时间大多在3000年至8000年不等,是楠木、红椿、麻柳等树木因自然灾害埋入淤泥中,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经过长达成千上万年的碳化过程形成的。年代越久,保存越完好,价值也越高。古人云:“家有乌木半方,胜过财宝一箱”。
青铜鼎:鼎在风水中可起“藏风聚气”、“辟凶煞”的作用。易经六十四卦,卦爻为,巽,上离下木,木上有火,五行属木。卦辞曰:“鼎,元吉,亨”意思是只要是所占问到鼎卦的,便是很吉利、吉祥、大顺之意。另外,鼎还是权力的象征,是地位的代表,如一言九鼎就是指皇帝金口玉言
想象:大紫檀雕螭案和乌木联牌的大小,并安排各件器物所摆放的位置。
金钱蟒:明、清时皇子、亲王、一品至七品官所穿,衣上用金线绣蟒,形状像龙,四爪。蟒数自八至五,按等级区别。因金钱蟒的炫丽华贵,后多被用于中高级纺织品的绣文中。
做工精致:錾银工艺、
中西合璧:玻璃hai、洋罽、洋漆小几
小巧精致: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
世代华贵:三个“半旧的”。
四.贾府人物
5.林黛玉进贾府后,先后见了哪些人?
贾母、邢夫人、王夫人、迎春、探春、惜春、王熙凤、贾宝玉
6.为什么没能见到两位舅舅?
贾赦:不愿见;贾政:斋戒。
6.贾母见林黛玉时,对林黛玉持什么态度?
心疼。
追问:她为什么“大哭起来”?
喜:初见孙女;
悲:女儿早亡(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
怜:孙女年幼丧母。
7.在林黛玉眼中,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人?
姿容俏丽、家中地位极高、善于讨好贾母、八面玲珑、办事体贴周到、守规矩、讲礼数
预设:若出现较多负面评价,则可引蒋勋说法:在西方开设的红楼梦选修课中,学生最喜欢金陵十二钗中的王熙凤,这是为何?
穿着: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发髻:
(唐朝发髻)
金钗:
宫绦:一种系在腰间的悬挂饰物,一般配以汉服。中间用绳子,两端系有玉佩,金饰,骨雕,中国结等重物,尾端有流苏。
玫瑰佩:
洋绉裙:洋绉,清卫杰《蚕桑萃编》卷七:即湖绉,经纬用纯生丝,织成后下机,再为炼染。
从穿着打扮看,王熙凤爱炫耀、庸俗。
肖像: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__,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眼睛:
眉毛:
吊梢眉就是眉的后半部近结尾处,仿佛是吊起来似的。
她对林黛玉的夸奖:嫡亲的孙女——八面玲珑
8.贾宝玉
贾宝玉的出场与王熙凤的出场有何不同?
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地位
贾宝玉:王夫人、母亲铺垫,反衬其为人——性情
宝黛初会时,林黛玉见到了一个怎样的贾宝玉?
似曾相识、长得俊秀、极受宠爱、有些任性、顽皮聪明(突出了其真性情的一面)
五.林黛玉
9.在这一回中,作者对林黛玉作了几次描写?
三次
众人:漂亮动人、较弱多病
王熙凤:标致
贾宝玉: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美丽动人、惹人怜爱、孤芳自赏(闲静时如姣花照水)、冰雪聪明、兰质蕙心
10.在她初进贾府时,我们见到了一个怎样的林黛玉?
小心谨慎
第7、8、9、12、14段
重点:
第12段:只刚念了“四书”。(揣摩贾母意图,迎合贾母)
第14段: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马上改口)
11.探究:林黛玉的悲剧,在她初进贾府时,作者是否有暗示?
(1)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了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P87)
黛玉一进门就见到贾母哭,后面王熙凤又哭,贾府就她姓林。
(2)府中无人疼爱:大舅二舅皆不见,两个舅母说的都是客套话,王熙凤说的都是场面话。
(3)府中等级森严,规矩繁多。(第七段、第八段、第九段)
(4)性格原因:自尊心极强,未进门,就告诫自己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
(5)身体原因:娇弱多病
12.探究就节选部分来说,你认为哪个回目?第三回回目【甲戌本】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庚辰本】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代玉抛父进都京【程甲本】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高二语文复习上册教案简洁【篇2】
教学流程:
第一教学板块——了解作者,知晓背景。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朝》词赠之云……此词流播,金主亮闻之,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此词的创作年代也可据此定为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之前。这也是《乐章集》中所能考订的作年最早的一首词。
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都不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堪与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能铺陈其繁华。
《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调名当取其意。
第二教学板块――解词释句,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结合注解了解词的大意。
2.强调以下词语的音、形、义:
⑴形胜:地理形势重要。
⑵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齐。
⑶天堑: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堑,qiàn。
⑷重湖叠巘清嘉:巘,yǎn,山峰。清嘉,秀丽。
⑸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词中代指__孙何。
⑹异日图将好景:画下来。将,助词,无实义。
3.本词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钱塘”的繁华?
提示:历史沿革、城市规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观、生活图景等方面。
第三教学板块――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提示:“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提示: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第四教学板块――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背诵《望海潮》,讨论: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本词就运用了“点染”的手法,请加以说明。
提示:上阙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词。
2.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段绘景文字,不少于100字。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高二语文复习上册教案简洁【篇3】
【教学目标】
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体会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了解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是学习重点,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是难点。
【教学方法】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审美欣赏
【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略)
二、配乐朗读,读出节奏,感受语言美。
【学生朗读后,教师指导节奏、用韵,示范朗读,指导学生读出美感】
三、知人论世,了解背景,感悟词意。
【学生初步概括分析作品的主要意象(内容)和风格,简介背景,体会词的意境与作者的情感。】
【上片】写杭州城的风光优美与经济繁华。
【下片】写清秀迷人的湖光山色与祥和欢乐的生活画面(形胜、繁华)
【词的背景与风格简介】
四、诵读欣赏
【诵读要求】读出优美的风景,读出优雅的语言,读出审美的激情。
【诵读指导】节奏鲜明,抑扬顿挫,适度夸张,情感丰富,韵味十足,余味无穷。
【上片】首句读出惊喜感叹之气。杭州风景词句,要读得婉转清丽,读出惊艳赞叹之情;钱塘江观潮词句,要字字铿锵,读出大潮雷霆万钧之势和观赏者的惊叹之情。“竞豪奢”语气要上扬而有余味。
【下片】读西湖美景的句子,节奏要深情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要读出对朋友诚挚的褒扬与祝愿之情。
五、合作探究赏析(品味语言、感受意境、欣赏简析)
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从意象氛围、表现手法或者炼字等任一方面简单说明喜欢的理由。
六、迁移拓展、比较鉴赏
善于铺叙,是此词一大特色。作者从不同角度精心选取最典型的景物,一句一景,从__时空极力铺排,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杭州的极度繁华。
试比较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与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一时、一地、一景的集中描述与细致刻画。写一段文字,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作家的作品,并简单说明理由。
【文本与资料】望海潮
(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注释】形胜:地理条件优越。三吴:吴兴、吴郡、令稽为三吴。都会:大都市。参差:指房屋楼阁高低不齐。云树:树木远望似云,极言其多。怒涛:汹涌的潮水。霜雪:比喻浪花。天堑(qiàn):天然的险阻,指钱塘江。珠玑:泛指珍宝等珍贵商品。盈:充满,言其多。重湖:西湖以白堤为界分外湖、里湖,故称重湖。叠巘(yǎn)):重叠的山峰。清嘉:清秀美丽。嘉,一般作“佳”。三秋:农历九月。羌管:笛子出自羌族,故称羌管,泛指乐器。泛夜:指在夜间飞扬。嬉嬉:欢乐快活。莲娃:采莲姑娘。千骑:形容州郡长宫出行随从众多。高牙:古代将军旗竿用象牙装饰,故称牙旗。这里指大官高扬的仪仗旗帜。烟霞:山水美景。图:描绘。凤池:凤凰池。原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这里泛指朝廷。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南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朱自清《荷塘月色》)
高二语文复习上册教案简洁【篇4】
教学流程如下:
一、导入
二、1、教师范读,请学生注意读音、断句
2、学生齐读
3、请学生根据出示的诵读提示和注释自由读课文
4、提问词义,学生个读
【感受:1、很规范很传统的诗歌教学第一环节】
三、分析上阕:
1、前三句:
①请学生描绘,然后问:有什么感受?
②比较:“长忆孤山”与课文“东南形胜……”
生答师点拨
过渡:引导学生找出三个关键词——形胜,都会,繁华
【感受:2、此处比较甚好,于无疑处生疑,比出了原文的意蕴】
2、品读“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师:改为“绿柳小桥……”如何?
生分析:原句更大气,“烟”显得朦胧
突然,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觉得可以改成“风柳画桥,珠帘翠幕”,如何?“珠帘”正好和下文的“竞豪奢”照应
教师引导:原文中“风帘”更有动感
学生反驳:我的改句中前面已经有“风”,前后句是动静结合
教师请其他同学谈看法,另一学生说:我觉得不能用“珠帘”,因为后面有“参差十万人家”,平常老百姓家不一定都用得起“珠帘”的
教师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个问题我们留到课下探讨吧
【感受:3、此处和本课另一处是课堂自发生成的,是优秀的学生说出的个性见解这两处给所有听课老师和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都为授课老师没有把握住精彩的生成而遗憾平心而论,如果我们处在这种大赛的舞台上,处在那种紧张的情景下,我们能把握住这精彩的生成吗?我的答案是:至少我不能完全把握住我在听课时,又震惊又激动——震惊的是很可能我也把握不了这样的场面,自己的教学机智有待提高;激动的是我能教到这样优秀的学生该有多好啊!在平常的课堂上,师生之间一定会有很多精彩的对话,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说说生成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分别在不同的地方表达了他对生成的看法:“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一个好的教师,并不见得能明察秋毫地预见到他的课将如何发展,但是他能够根据课堂本身所提示的学生的思维的逻辑和规律性来选择那必要的途径而走下去”教师讲公开课,要把课备到特别透的地步,以随时生成“不可预约的精彩”我省代昆鹏讲《定风波》,充分的备课使他足以应对优秀学生任何的提问和课堂生成(详见拙作《准备有多好,生成就有多美》,见年1月26日《教育时报课改导刊》)我们应该向代老师学习
再来谈此处的突发事件课堂上,最后一个学生回答:“我觉得不能用‘珠帘’,因为后面有‘参差十万人家’,平常老百姓家不一定都用得起‘珠帘’的”当时我听到此处,豁然开朗,忍不住拍案叫绝说得多好,这就是学生的力量啊!是啊,此时教师或许可以抓住这个契机说:“你替老师做了回答改成‘风柳画桥,珠帘翠幕’,可见这位同学注意到了原词中的动静结合,故也改成了动静结合的句子但是,它的下一句紧接着是‘参差十万人家’,所以此处强调的是人家多所显示的繁华,而非豪奢的繁华而‘竞豪奢’所总结的则是与其紧挨的上文‘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你的改动或许是作者最初想到的,但作者为了每一层所强调的重点,或许忍痛改成了现在的句子总之,你的句子同样精彩”
呵呵,这都是事后诸葛亮的不当之言还是那句话,若我处在当时的情境下,我亦不能把握好,我们不能苛责余老师】
3、品读“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①学生描绘这几句的画面
②这几句中哪个字更好?
学生赏析:“卷”……
教师引导:卷起千堆雪……
教师说:请大家对这几句连读三遍,一遍比一遍大
【感受:4、析画面,炼字,这些环节进行得有声有色】
4、品读“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问:为何选“珠玑”“罗绮”?
生答师点拨
【感受:5、分析意象也很典范】
5、学生齐读上阕
四、下阕:
1、学生个读
2、品读“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句
问:哪个词表现了老百姓的快乐生活情态?
A生答师点拨
B教师引导:你想到了什么?生答,教师也谈自己的感受
C齐读
【感受:6、抓点抓得太好了!“嬉嬉”二字品得相当到位】
3、品读“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①哪些词表现了官员的快乐?
生答:乘醉,吟赏
教师引导:请与欧阳修“而不知太守游之乐也”的与民同乐比较
学生比较
另一学生突然说:“老师,我觉得本文与民同乐有点假,因为作者写本词是为了奉承官员作者写得这么美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很可能背后(的景)不是这样”
教师:你思考得更深刻咱们班学生的思维真活跃啊由于时间关系,咱们在这里不做更多的探讨了,同学们下课去研究一下
【感受:7、这里又出现了一次没有把握好的生成详细的解析见感受3若是我,也会把握不住后来,王娅老师评课时提出了一些解读而我当时听到学生的这个看法时,心中很为学生的部分看法叫好——难道这首词没有奉承之意吗?当然有学生的感觉多敏锐啊,教师可以肯定学生的部分看法】
4、请学生描绘“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丽画面
生写作、展示
【感受:8、此处的写作与上面的比较、换字、直接品味等教学方法又有所不同,方法多样,教学节奏鲜明】
五、总结:
1、教师总结时把自己的板书形成画轴
2、教师展示自己的词作
感受:9、教师板书成画轴,很别致,匠心独运
10、教师敢于写词,有实力,有功力,可惜没有时间念
高二语文复习上册教案简洁【篇5】
设计说明:
该教学设计是在分析教材和考虑学情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篇课文是新课标必修五教材中的古代抒情散文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首先,作为文言文,要重视吟诵、品读,于是在教学中我加大了朗读的份量,设计几种朗读方式,包括教师的范读,学生的齐读、单读、分散读,在朗读中积累文言词语、句式知识、体悟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其次,《陈情表》是古代散文中传诵千古的名篇之一文本中涉及的语汇较多,消化理解文言实词是学生读懂文本、真正理清文本思路的前提,也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因此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授课中让学生结合文本详尽的注释疏通文意,教师做适当的点拨进而针对文本提出所陈何情文本的教学设计流程也是按照这一顺序展开的,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通过诵读,理解所陈之情,体会陈情的方式
3、品味作者在文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悟以情动人的陈情艺术,进而分析作者是怎样通过陈情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蕴含的真挚感情
2、点拨法点拨关键的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领会文中蕴含的拳拳真情
3、讨论法讨论文中的关键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距今一千七百多年的魏晋时期,时局动荡,风云变幻公元265年,司马炎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晋,魏国灭亡晋武帝司马炎为了稳定局势、巩固政权、笼络人心,便采用怀柔政策,大力征召西蜀名士入朝为官,于是蜀汉旧臣李密便走进了他的视野李密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由祖母刘氏一手抚养长大,以孝谨闻名,博学善辩但就在晋武帝下诏征辟的时候,李密年迈的祖母已经是“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一面是宠命优渥的皇帝诏命,一面是难以割舍的祖孙之情;一面是言辞切峻的朝廷诏书,一面是恩重如山的养育之恩,在这人生的重要抉择之时,李密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李密的《陈情表》
二、初读课文(学生读完后,教师做诵读指导,同时做正音指导、点拨句读)
教师范读第一段,指名学生朗读第二、三段,全班齐读第四段
(要求:诵读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
三、再读课文、缓读领会:
(要求:缓慢诵读、圈点勾画参照课文注释还不能完全理解的字、词、句,师生共同解决)
四、三读课文、速读课文,思考:
(1)、李密为何陈情,陈情所遇到何种困难(要求:用原文语句作答)
陈情的缘由:愿乞终养(陈情是为了达到“奉养祖母,暂不出仕”的目的)
所遇到的困难: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进退两难)
(2)、把李密所陈之情用最精炼的词语概括出来
所陈之情:中国古代最传统的两种感情:忠情、孝情
五、四读课文
品读鉴赏文本,挖掘文本的:(要求:小组合作、逐段探究)
提问:李密是如何陈情的?
(一)赏析第一段:
(在理解李密身世悲苦的基础上把握朗读时凄苦、悲凉的语速、语调)
1、本段中总括的句子: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对“险衅”“闵凶”如何展开的:(在文中找出原话并且对所陈之情加以概括)
身世凄苦: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人丁衰微: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这段文字的内容,作者写得凄苦而悲凉,以致使晋武帝对他由恼怒化为同情怜悯)
(二)赏析第二段:
找出朝廷对李密征召的词语和李密对被征召的态度的语句,此段李密向晋武帝所陈之情
朝廷对李密征召的词语:察、举、拜、除
李密对被征召的态度的语句:辞不赴命,辞不就职
所陈之情:进退两难之情,进,无以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退,不能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
这种进退两难之情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忠孝不能两全”,对李密而言忠孝之间自然是想先尽孝而后尽忠,那么就要说服晋武帝认可自己这一请求,这也是李密陈情的关键所在
(三)赏析第三段:李密是怎样进一步说服晋武帝,以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的?
1、讨论本段第一句话的作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
为达到“终养祖母”的请求提出的理论依据,使自己的请求既合情又合理,又响应朝廷的号召,让晋武帝不得不答应“愿乞终养”的目的
2、引导学生理解“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含义
朝代更迭之际,新君最忌讳的是臣子眷念旧朝,作者李密是前朝官员,陈情的对象是今朝的君主,为打消对方的疑虑,自己“本图宦达,矜名节”的人生态度就必须明确突出,此处一笔,正是问题关键所在,晋武帝的疑虑彻底打消
3、品味“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剩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一小节的情感
宋代学者评价说:读《陈情表》不哭者,必不孝这一小节充分体现了李密的拳拳孝情,非常打动人,晋武帝即使是铁石心肠也应该有所触动了
(四)赏析第四段:
本段的层次如何划分
两个层次:第一层表明自己陈情的目的,第二层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忠心
1、本段开头指出“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的作用
从生命的自然规律上,进一步的为自己的“愿乞终养”树立理论根据,依旧合情合理,无可辩驳
2、本段中,作者直接表现陈情目的的语句
“愿乞终养”
2、理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一句的含义
六、教师总结:《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诉忠情赤胆忠心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李密对祖母的拳拳深情能让我们每个人都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我们的亲人捧上自己的一份微薄但却真挚的回报
七、板书设计:
陈情表
李密
不幸遭遇,诉祖孙之情
情
进退狼狈,诉两难之情
孝治天下,找出理论依据
理
先尽孝后尽忠,解决办法
高二语文复习上册教案简洁【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2、能力目标:学习和运用作者陈情的构思艺术以及骈散结合的语言艺术。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感人至深的亲情,正确评价作者的忠孝思想。
【重点和难点】
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弄清陈情的层次和“辞不就职”的原因是重点。对李密忠孝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诵读中理解文意文情,熟读成诵。
3.探究法。理清结构,把握文旨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引用导入
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必不友。”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李密的《陈情表》最终把晋武帝感动了,皇帝不但准奏,而且“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篇千古奇文的魅力。
二、初读感知
1、初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边听边结合课文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并从整体上感受本文的感情基调。朗读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谈初读感受。(考查学情,调整教学对策)
学生读后或听后感略。
讨论各段感情基调小结如下(确保读出感情):
【板书】第一段:凄苦,悲凉;
第二段:感激,恳切;
第三段:真挚,诚恳;
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
2、板书强调重点读音。(确保读准字音)
险衅(xìn) 闵(mǐn) 凶门衰祚 (zuò)薄
期(jī) 功强(qiǎng) 近之亲应(yìng)门
茕茕(qióng)孑(jié)立 床蓐(rù)
猥(wěi) 以微贱陨(yǔn) 首逋(bū) 慢伏渥(wò)
刘病日笃(dǔ) 犹蒙矜(jīn) 育拔擢(zhuó)
气息奄奄(yǎn)(yǎn) 盘桓(huán) 更(gēng)相为命
三、再读整体把握
1、要求学生对照注释自主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的意思。教师巡回辅导并通过提问检查落实预习情况。(要求积累的文言词句,老师帮助学生在书中标示出来)
①实词
险衅陨首东宫伏惟伏渥区区
②古今异义同形词
成立告诉区区不行沐浴无主上报辛苦
③成语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④单音文言实词
夙鲜息吊婴逮拜寻除矜听闻
⑤通假字
闵——悯蓐——褥有(同)又
⑥重点文言虚词
见(慈父见背)更(更相为命)于(介词,“胜过”、“比”之意)
以(介词,“凭”)
⑦句式
判断句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非,副词,否定判断)
实为狼狈(动词“为”肯定判断)
本图宦达(副词“本”表示判断,本来是的意思)
⑧省略句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上官)(上官)不许。
前太守臣逵察(为)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为)秀才/拜臣(郎中/除臣(为)洗马。
具以表闻(之)/拜表以问(之)。
⑨被动句
而刘宿婴疾病
倒装句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⑩固定句型
既……终……,(既……又……)
有所……,(有……的人)
无以,(又写作“亡以”,表示没有办法)
是以,(因此)
非独,(不单,不仅)
2、学生分组讨论概括课文的层次大意。(每组由推选出的代表陈述)
老师归纳后明确(学生参考):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四、扩展训练
结合诵读课文的体会,你认为“情”在本文中有哪几层含意?(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后老师再明确:情:情况(事实);衷情(孝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
五、作业设计
1、熟读并开始背诵课文。(争取三天之内背诵并默写)
2、李密“辞不就职”除了课文的理由,还有没有其他的考虑?
第二节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上一节课,大体疏通了文意,初步了解了李密想要表达的情感。今天,我们将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上再做深入探讨。
二、检查
1、检查背诵。
学生准备两分钟。后抽查男女生各一人(含班干部或语文课代表)。每人背诵完,学生点评。
2、师生齐读或背诵,再次体悟。
三、合作探究
1、李密陈什么情?
讨论后回答。(考查学生会不会借助原文回答,对能有意识用原文回答的同学提出表扬)
老师明确: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原文:“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供养无主“,“愿乞终养”)
2、李密为什么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
学生讨论回答后归纳明确:⑴晋武帝“以孝治天下”,作者利用这种心理投其所好,获得好感。
⑵李密申明自己并非清高,仅仅是为了尽孝和报恩,以消除晋武帝对自己的疑忌。
⑶陈述祖母的苦情,和自己忠孝难以两全、进退两难之情,以唤起同情。
3、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⑴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⑵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4、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说)
引导:⑴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②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四、艺术鉴赏
1、语言艺术。
排比、对偶句式,骈散结合
2、构思艺术
【板书】陈情于理、寓理于情
陈情:身世孤苦、祖母情深似海、供养无主、孝情
沐浴清化、过蒙拔擢、圣朝恩重如山、忠情
情理:祖母病笃、尽孝日短(情)
孝治天下、尽忠日长(理)
请求:先尽孝后尽忠
五、作业设计
1、搜集忠孝方面的典故。
2、忠孝真的不能两全吗?你是怎么看待忠和孝的?(辅导课重点考查内容)
【教学反思】
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精神道德严重滑坡的今天,重提忠孝,对独生子女这些“新新人类”来说,仍有现实借鉴的意义。所以我在教案设计时,紧紧结合课文内容打亲情牌,巧妙渗透亲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令人欣慰的是,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和学习讨论,唤起了学生的亲情意识,许多学生通过日记和博客反思自己过去对双亲的言行,愧疚意识溢于言表,让人倍感欣慰。这是教案体现出的人文性最为成功的一面。
不过,毕竟是古文,古文知识积累相当重要。在教案设计时,除了朗读背诵突出外,对古文言知识的检查落实稍感不足,这一点,在辅导课安排的测验中已经表现了出来。另外,古文背诵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学生都有畏难情绪。我发现解决的较好的方法是:一要逐段推进,通过默写检查落实;二教师示范背诵能消除学生背诵的畏难情绪三奖励背诵也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