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语文 > 语文课件 > 五年级 > 优秀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简短

优秀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简短

开鹏0分享

优秀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简短5篇

五年级语文的课件如何写。一个完整的说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说教学目标、说教学内容、 还要注意指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优秀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简短,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优秀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简短

优秀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简短(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积累相关语句。

2.通过了解小艇的特点与船夫的驾驶技术,感受威尼斯独特的风情。

3.领会作者抓住特点把人物的活动同景物、风景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把人物的活动同景物、风景结合起来描写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平日出门,一般坐什么方便快捷?(汽车)汽车就是我们这里的主要交通工具。

2、而在世界上有个城市,人们出门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是小艇(板)。

注意这个“艇”字,跟哪个字字形相近?(挺、廷)它们的读音都是,但偏旁不同。“舟”字旁表示“艇”与什么有关?(船),舟字作偏旁,中间一横变成提,不出头。一边表示读音,一边表示意思,这样的字叫形声字,这是中国造字法的一种,将来会学习到。

3、知道这是哪个城市吗?(板:威尼斯)添加:的

二、检查预习

1、课文都读过了吧,你能把大屏幕上的这些词语都读正确吗?

同桌两俩先一起读读,读错的请举手,说说哪个错了?齐读

2、课前你都查阅到威尼斯的哪些资料?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老师也查阅了一些资料,与大家分享:(课件:解说文字:威尼斯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因此有“水城、百岛城、桥城”之称,威尼斯的水道是城市的马路,市内没有汽车,也没有自行车,小艇是的交通工具。)

3、我们刚才交流的内容,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只用了一句话做了简单清晰的介绍,哪一句?指名读(第 一段)。

4、威尼斯的大街就是——河道;威尼斯的汽车就是——小艇。

5、同学们快速浏览下文,看看课文围绕小艇讲了什么?

板书:样子(外观船舱)、技术好、作用大

三、精读课文,了解小艇的外观特点:

1.课文哪些段落写的是小艇的样子?(2、3自然段)

2、快速读课文,看这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拿出自主学习单,完成第 一个表格

一、默读课文,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比喻句

把小艇比做什么

写出了小艇的什么特点

4、谁来交流?(相机补充:小艇有多长?二三十英尺也就是6-9,米,我们教室长8米多点,宽6米多)全对的请举手。在预习单上给自己画一个小笑脸。

5、马克吐温先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小艇的特点,巧用了三个比喻,把小艇的样子写得栩栩如生,你能通过朗读把小艇的样子读出来吗?

(1)自己试试,找到感觉了吗?怎样才更把小艇的样子读出来呢?(表示特点的词语重读;用轻快灵活的语气读)

(2)有了同学们的提示,相信你一定能读得更好,谁来试试?那同学读,女同学读,大家一起读。

(3)威尼斯的小艇这么奇特,想不想把这段描写他的文字记在脑海里?同桌启发一下怎样记得更快更牢?(画、做动作)

谁展示一下?

(4)这么奇特的小艇,这么优美的文字,来看着图画(课件)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话,能背上来的同学可以不看提示。

四、细品文本,感悟船夫技艺:

1.过度:来到威尼斯,作者被造型奇特的小艇所吸引,吸引作者的还有呢?

2、默读第4自然段,想想:(小组合作完成)

(1)这段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用波浪线划出来。

(2)文中哪个词语__能准确地解释船夫驾驶技术好?圈出来。

(3)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在哪里?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4)__后一句的意思,如果用一个四字词来形容,是————。

思考:这一句与本段中心句有关系吗?可否删去,为什么?

3、请小组长带领大家完成自主学习单的第二题。

4、哪个小组来交流?

“操纵自如”的反义词是什么?作者用一对意思相反的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多么巧妙呀。)你能给“操纵自如”找一个近义词吗?(随心所欲、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找同义词,是解释词语的一个好方法,平时我们还怎样来解释词语?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说说“操纵自如”的意思吗?

5、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船夫的驾驶技术:(课件)

(1)在行船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的情况下,他----

(2)在拥挤的情况下,他能-------

(3)在极窄的地方,他能-----

(补充:据我所知,威尼斯__窄的河道只有1.4米,两岸人家打开窗户可以相互握手问好,在这种情况下,船夫不仅没有减速,还在玩特技,所以作者由衷地称赞道: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6、问题四,目不暇接、应接不暇。如果说前面几句是正面的直接地对船夫的驾驶技术进行描写,那么,这一句就是以自己的感受侧面的间接地来写,衬托船夫。二者结合起来,更具说服力!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是否也可以借鉴呢?

7、船夫的驾驶技术这么好,你想不想夸夸他?

(1)如果船夫就站在我们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夸她?

(2)如果把自己想象成船夫,又该怎样夸呢?

(3)谁先来自夸一番?

(4)同桌两真诚地互相夸一夸

(5)老师做船夫,大家来夸夸我,有困难可以看一眼书。

五、课堂检测:

这节课我们随马克吐温先生一起领略了威尼斯消停的奇特和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课文中的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都牢记于心了吗?我们来检测一下。

六、作业:

1、完成片段练习:仿照课文中任何一种写法,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某个物,要写出特点。

2、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威尼斯之夜》,比较与本文在内容上有什么异同;阅读“快乐园”中的《寻常威尼斯》,了解它的另一面。

七、板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

样子独特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作用

优秀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简短(精选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理解"迤逦、喜怒哀乐、千种情思"等词语的意思,感受作者“触景生情”,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情景交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根据课文结构特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能体会作者对培育自己成长的母校的热爱,对童年集体生活的留恋。唤起自己对母校的依恋不舍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的表达特色,“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教学难点:

学会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情感。

1、师:最近新武宁建校5周年校庆,在座的同学是在学校成立的第一年入学的,转眼5年过去了,想看看5年中自己的变化吗?

2、(出示2张班级集体照)师:看看这两张照片,找到自己了吗?发现自己有什么变化?

师:是啊!当初你们是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如今你们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

3、齐读词语:充满稚气朝气蓬勃

4、请同学们注意,“蓬”(pénɡ)的字音:后鼻音;字形:上下结构。

5、再读读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齐读)

我第一次迈进校门时,只是一个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

当我迈出校门,向您挥手告别时,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

6、再过两个月,你们即将离开生活、学习了五年的母校,升入中学,也许,十几年后,同学们都已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了,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

二、导入揭题。

1、师:一位青年作者在离开母校十多年后,又重回母校,那熟悉的校园勾起了作者的情思。他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写下了散文“母校”。

2、板书课题:36母校(齐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读文章,课文中的写了作者重返母校后经过的哪两个地方?

2、交流板书:校门操场

3、作者几次写到了校门?(2次)补全板书:校门操场校门

4、指名生回答,并读读这两个句子。

一次是在文章的开头——翠绿色的拱门,带着浓浓的艺术气质,在空中画出一个优美的弧度,仍然是那样熟悉。

另一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啊!母校,我即将远行,让我看看您,再看看您,拱门下的母校!

5、师:作者重返母校,自然而然从拱形的校门写起,作者离开母校,又在校门口驻足回首,开头结尾两次写到校门,这种写法叫——(生答:首尾呼应。)除了写法上的首尾呼应,反复写到拱门还有深一层的原因,等会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先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近他的母校吧!

四、深入学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整体出示第一小节,老师范读

2、我“熟悉”(变色)的是什么?

(加线:颜色、造型)——这样的颜色,这样的造型在作者眼中可不是一扇普通的校门,而是(加线:带着浓浓的艺术气质,“气质”一般拥在——现在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校门,正是作者情感的流露。)

3、加上了仍然,起到强调作用,强调熟悉的仅仅是这些吗?

我似乎又尝到了和小伙伴们手拉手欢呼着跑入拱门的喜悦,似乎又闻到了那淡淡的油漆的清香,似乎心中又涌起最后一次迈出校门时的留恋之情。

师:三个“似乎”告诉我们拱门勾起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因为是亲身经历过的景象,板书:景,所以是如此的熟悉。女生读看到的拱门的样子,男生读回忆起的情形。

4、还是因为熟悉,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我久久的望着,啊,没变,没变!

(“没变”放大)

啊,阔别十多年的母校,我回来了!

(1)师:没变的是拱门的样子,读!没变的还有记忆中那欢呼声,那油漆香,那留恋情,读!

(2)回复“没”字,那“变”的又是什么?(自己、伙伴、心情……)

师:因为毕竟“阔别”母校已有十多年了。读读这两句,抓住句子中的感叹号。能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板书:情

(3)师点评:随机板书:惊喜、激动

5、小结:一看到拱门就激起了作者的惊喜、激动之情,把情和景交织在一块儿写,就是“情景交融”。(贴出)

让我们随作者一起感受一下那份惊喜与激动之情。齐读第一节。

(二)学习课文2、3小节。

1、师:作者走进大门,读读第二小节,联系上下文看看这是一个什么小节?

2、生答:过渡节

3、这是从大门到操场的过渡,这过渡节篇幅很短,但作者却是一步一景写得很细致。引读:甬道是——石砌的,花园是——秋菊傲放、松柏长青的,石阶——宽宽的,操场是——宽阔的。

4、小结:因为作者饱含深情,所以看得是如此用心。

5、学习课文第3小节。

(1)来到宽阔的操场,自己读读这一节,看到哪些景,又激起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呢?

学生交流

(2)小结:作者写景采用“依次描写”的方法,先写操场地面,再写操场四周,最后写操场边几幢教学大楼,接着继续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写道

指名读句子:我漫步在操场上,欣赏这花木,抚摸着幼苗,倾听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3)什么“情”呀?板书:五年的喜怒哀乐

(4)放新武宁的一组镜头,配合音乐,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你呢,你呢……

(5)眼前掠过的一幕幕,让作者记忆的闸门一触即开,就像作者一样,齐读上句。那操场是特别的——,那花木是美丽的——,那教学大楼或许和当年有了少许变化,在灿烂的秋阳下展示着它们的新姿——,可以说,母校的一草一木都拨动着作者的心弦。

(三)学习课文5——8小节。

过渡:正当作者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时,一阵熟悉的铃声打断了他的回忆。在操场上他看到了什么景象?又勾起了作者的什么回忆?(指名一人回答)

1、指名读第5小节,看到——;第7小节,回忆到——

师:作者看到此情感觉到什么?

2、(出示第8小节)生齐读。

3、感受眼前的情景与我们当年的情景有何相似呢?再读读5——7小节,找一找。

小结:相似之处——体育比赛;场上比赛的人们差不多;都在为集体努力、奋斗。

4、师: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我不由得笑了,笑什么呢?(学习第6小节)联系文章感受“笑”的含义。(“被绊住的男孩”笑他的稚气与可爱;从他们身上找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是如此的亲切。)

5、师小结:操场上看到跳长绳的一幕,使作者联想起了自己在四年级时的那次拔河比赛。那是留给作者深刻印象的一段回忆,所以作者抓住重点写得写得尤为具体。

6、这相似的何止是眼前的一幕,正如作者前面所提到的,回读: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四)学习课文9——11小节。

1、并且这些情感在再一次回到拱门时达到了____,踏着遍地落叶,看着迤逦的阳光拖成长长的身影,缓缓回首,千种情思涌上心头。板书:千种情思

2、引读

他赞美母校——母校,我成长的摇篮!

他感激母校——在您的怀抱,我度过了五年甜蜜的岁月。我第一次迈进校门时,只是一个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当我迈出校门,向您挥手告别时,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

更留恋母校——啊!母校,我即将远行,让我看看您,再看看您,拱门下的母校!

3、你体会到了千种情思了吗?跟着音乐自己读读。请男女生各一名读。

4、千种情思凝聚到一点,赞美母校、感激母校、留恋母校,那都是因为——

“母校,我成长的摇篮,在母校的怀抱中。我度过了五年甜蜜的岁月”

师:摇篮、怀抱、让我们想到了——母亲,母校犹如母亲那样的亲切,那样的温暖,当年的喜也好、怒也好、还有哀与乐,如今都化为了一个词,那就是——出示卡片:甜蜜(贴在课题旁)。

5、因为难忘那甜蜜的岁月,所以一看到拱门——

因为拥有那甜蜜的日子,所以漫步在操场——

因为留恋那甜蜜的时光,所以再次来到拱形校门下——

6、(出示首尾小节)师:拱门是母校的化身,是作者最熟悉,最留恋的地方,作者初见拱门,触景生情;回到拱门,情感迸发,配乐朗读第1、11小节。

五、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这篇文章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作者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将自己在校门和操场上看到的,回忆到的和自己的感受融合在一起,向我们介绍了自己的母校,能否根据板书,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看到回忆到

(贴板书:主要内容)

2、学生交流。

六、情感升华

师:作者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不久,我们也将告别母校,再来看看我们的母校,(看照片)此情此景,唤起了你们哪些美好记忆呢?课后也来模仿本文的写作方法,用我们的笔将自己对母校的情感抒发出来。写一篇《我的母校》。

板书设计:

母校(甜蜜)

(景)(情)

校门惊喜、激动

优秀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简短(精选篇3)

教材分析:

一、课文简析

作者在阔别母校十多年后回到母校,触景生情,勾起了作者对自己童年学习生活的甜蜜回忆,抒发了作者对母校无比热爱之情。课文以作者行进的地点:进校门--到操场--出校门为线索分为三大段。第二段为重点内容,第一段与第三段前后呼应为点题之笔。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两个方面,即作者回到母校时的所见所闻及由此引起的回忆与感想,随着所见所闻的变化,作者产生多种感情,先是兴奋,后是喜悦,最后是留恋。感情逐步加深又互相交织在一起。

文章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容易引起即将告别的五年级学生的共鸣。

二、语句简析

1.“像开闸后涌出的欢腾的潮水,学生们欢笑着从教室里涌出来,涌向宽阔的操场。”

把学生们欢笑着走向操场的场面生动地比喻成开闸时的潮水,且把喻体置前,强调学生们走向操场时的热闹场面。

2.“我漫步在操场上,欣赏着花木,抚摸着幼苗,倾听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在操场上,作者由所见所闻把自然联想到的五年小学生活感受生动地比喻成天鹅扇动着双翼翩翩飞来。使上下文连接自然。

教学目标:

1、按地点的转换理清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母校的热爱,对童年学习生活的留恋之情。

2、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动词并体会准确用动词的重要性,积累有关的语句。

3、能根据语言环境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写比喻句。

4、根据课文结构特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母校的热爱,对童年学习生活的留恋之情。根据课文结构特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读准下列黑体字的音,读通课文。

弧度()石砌()甬道()迤俪()()松柏()

2、词语积累

①写出带有“情”字的成语,并理解词语

、、、

②表示心理十分依恋不舍的词语

、、、

3、读课文,口头填上恰当的动词,把句子熟读通顺

①大门,石砌的甬道,秋菊傲放、松柏长青的花园,宽宽的石阶,了宽阔的操场。

②我在操场上,着花木,着幼苗,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4、熟读全文,写出课文按地点的转换进行描写的不同地点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

1、时间过得真快,再过一个月,你们即将离开母校升入中学,用几句话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理感受。

2、是呀,母校是你成长的摇篮。当你第一次迈进校门时,你还是个充满稚气的顽童,当你迈出校门时,你已经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母校》,看看作者阔别母校十年后,再次返回时,感受又如何呢?

3、出示课题,母校一齐读题。

设计意图:这一课的学习正是学生面临小学毕业的时刻,内心有一定真切的感想:怕与好朋友从此分别,与熟悉的母校说再见;高兴自己将成为一名中学生。学习之前寥寥数语激发内心情感,有利学生较快投入学习状态。

二、整体感知课文

自己轻声朗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生字的音,初步填空

地点看到听到的心里想到的

进校门

到操场

出校门

指名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

(主要讲清课文的顺序,其余的学生能说多少就多少)

地点看到听到的心里想到的

进校门我看到翠绿色的拱门。我似乎又闻到了那淡淡的油漆的清香,似乎心中又涌起最后一次迈出校门时的留恋之情。

到操场

1、欣赏着花木,抚摸着幼苗,倾听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

2、下课铃声一响,操场上一篇沸腾。

3、我看到操场中间举行长绳比赛。我想到了四年级时的那次拔河比赛,为了集体的荣誉,我们也努力过,奋斗过。

出校门我看着迤俪的阳光拖成的身影。千种情思涌上心头

根据上述表格的内容,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小结,看这篇文章重点写了哪一部分?

(操场上看到、听到、想到的2——8节)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学生回顾全文交流。

出示:地点的转换句子

“走进大门,沿着石砌的甬道,穿过秋菊傲放、松柏长青的花园,踏着宽宽的石阶,来到了宽阔的操场。”

“我慢慢来到拱形校门下……”

找到句子中的一系列动词。读一读,体会几个动词的作用

设计意图:在阅读、交流、填表活动中整体把握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学习课文重点部分2——8节

默读课文2—8节,哪句话可以看出这部分内容是由所看所见而产生的联想。

指名交流,指导朗读。

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我在操场上,着花木,着幼苗,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1.填上合适的动词。

2.“我漫步在操场上,欣赏着花木,扶摸着幼苗,倾听着琅琅读书声。”句中将“欣赏”与“扶摸”调换,可不可以?为什么?

3.读读句子。

4.想象: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除了像“天鹅”还可以像什么?(像夏天阵阵的风;像百花的清香;像南归的大雁,排着长队。)

5.把句子说完整具体。

设计意图:重点部分按“触景”与“生情”两部分写的,比喻句把所见所闻与联想到自然地连接。阅读、体悟、想象说话使学生对句子的理解深入透彻,不仅学习了知识,更懂得了写作技能。

四、初步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课文,知道作者在离开母校十多年后回到母校,看着熟悉的校容和学生,按照地点的转换勾起了学生对对童年生活的一连串回忆。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课文词语。

第二课时

一、回顾引入

1.课文是按哪两部分进行描述的?(从“触景”与“生情”两个方面叙述。)

2.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二、继续学习课文2——8节

过渡:漫步在操场上,欣赏着花木,抚摸着幼苗,倾听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那作者看到了什么?

出示

看,操场中间在举行长绳比赛,十几个精神抖擞的小男孩正准备呢,身上的运动服特别显眼。长绳刚一摆动,中间的一个男孩的腿就绊住了绳,周围的小学生善意地哄笑起来。被绊住的男孩低着头,红着脸,使劲搔着后脑勺。又重新开始跳起来。

我在一旁看着,不由得笑了。当年,为了集体的荣誉,我们也努力过,奋斗过。

想象填空

1.被绊住的男孩低着头,红着脸,使劲搔着后脑勺,心想:,于是又重新跳起来。

2.我在一旁看着,不由得笑了,那是因为。

3.小组学习,大组交流。

4.指名一学生朗读,其余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

5.从小男孩与我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什么?(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5、6节,感兴趣的同学练习背诵。

7.我由此想到了什么?四年级时的那次拔河比赛,大家的表现如何?(同样积极努力地为班级争光)

找到有关的句子与词,交流读。

自己自由读,将大伙的表现传达出来。

指名读,学生点评。

8.全班齐读2——8节。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

9.下面两句比喻句意思一样吗?为什么文中用第一句?

①像开闸后涌出的欢腾的潮水,学生们欢笑着从教室里涌出来,涌向宽阔的操场。

②学生们欢笑着从教室里涌出来,像开闸后涌出的欢腾的潮水,涌向宽阔的操场。

10.小结:作者在操场上,欣赏着花木,抚摸着幼苗,倾听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

随后写下了下课铃声一响,操场上沸腾的长绳比赛情景,由此联想到四年级时的拔河比赛。这些描写特色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触景生情)

设计意图:比喻修辞手法在单元中多次出现,但在表达时句式和以前学习的有所不同,学习过程中要弄懂比喻句为了表达的需要,本体和喻体的顺序可以有变化。

三、学习课文的开头和结尾

作者除了写操场上看到的、听到的,以及由此联想到的情景外还写了什么?

1.轻声读课文的开头。

2.交流:看到“翠绿色的拱门”

联想到“我似乎又尝到了和小伙伴们手拉手欢呼着跑入拱门的喜悦,似乎又闻到了那淡淡的油漆的清香,似乎心中又涌起最后一次迈出校门时的留恋之情。”

3.教师引读,从中体会作者当时的兴奋心情。

4.根据课文内容,再仿照这样的句式说一句。

望着,我似乎,似乎,似乎。

再读9——11节。

教师学生交流,朗读,体会作者的留恋之情。

四、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结构特点是什么?(按地点的转换以进校门、在操场、出学校门为线索,从“触景”与“生情”两个方面叙述。)

2、提示概括:我回到母校触景生情。进校门,看到,想到在操场,看到,想到;出校门,看到,想到。

3、自由说说,个别交流。

设计意图:阅读课文,因文而异地选择适当的方法、正确、熟练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单元训练的重点。根据课文的写作顺序和结构特点(按地点的转换以进校门、在操场、出学校门为线索,从“触景”与“生情”两个方面叙述)进行概括,循序渐进提高这一方面的能力。

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作业练习让学生自主选择,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欲望,满足不同类型的学生需求,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发挥。

优秀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简短(精选篇4)

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三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白鹭》,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白鹭》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第一单元共有四篇文章,以“一花一鸟总关情”为主题。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本文是一篇散文,作者是作家巴金先生。

课文生动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低飞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学习本文可以感受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说学情

我所面对的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抽象思维能力仍有待发展。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文本鉴赏力,还有一定的词汇积累。但是对于文章语言的分析和感受力仍有欠缺。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和语言直观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掌握本节课的重要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白鹭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师生合作,抓住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句,感受白鹭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培养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四、基于此我的教学重点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句,感受白鹭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我的教学难点为: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把握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五、说教法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根据“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和学生实际,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打算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读书指导法,圈点勾画批注法,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把握文章,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法,读书感悟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在读书中疏通文意,把握内容,品味语言,感悟情怀。

六、说教学过程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

兴趣是的老师,学生的情感极易受到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此,上课伊始,我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请学生分享描写白鹭的诗句,活跃课堂氛围,进而引出课题——《白鹭》。

我的导入语设计如下: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要和大家玩个小游戏——对对诗,谁来来分享分享有关白鹭的诗句呢?根据之前所学和课文积累,预设学生会答出“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诗句。

这样的导入不仅使学生清楚了本节课所要学的课题和内容,还形成了阅读期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

在此环节,我会先安排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解决本课生字词,并采用点名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之后请学生浏览课文并思考文章写了白鹭的哪些方面?这一问题并不难,学生们读完全文,稍加归纳就能够知道,文章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色素、身段)和生活习性(觅食、栖息、飞行)两个方面。

这一环节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基础上,加深他们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和认识,这将为深入分析文章做好铺垫。

环节三:析读课文,质疑问难

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为此我将层层设疑,步步引导,抓住重点语句展开深入分析。为了将学生的目光牵引到重点内容上,我将抛出思考问题: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说一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美从哪里可以体现出?”“身段美哪里可以体现出?”“白鹤、朱鹭、苍鹭也是流线型结构,与白鹭相比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此处写出了白鹭的色素和谐,用对比凸显了白鹭身段匀称,就像一首精巧的诗。接着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至此已经完成第一个重点内容,体会白鹭的静态美。

此时用一个问题“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白鹭的动态美,作者用了哪些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引导学生朗读文章的6—8段,并重点研读,圈画出描写白鹭的动词和形容词,批注阅读感受。抓住“钓鱼”“悠然”“不安稳”“清澄”等词体会白鹭的动态美;利用“给6—8段描绘的三幅图画起名字”这一个小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白鹭的悠然灵动美。此时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6—8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最后请学生小组讨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导学生了解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这一环节,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逐步引导学生揣摩课文的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完成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环节四:品读课文、总结升华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重点,总结作者的写作手法,鼓励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描写,写清事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语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安排学生再次阅读文章,加深理解。

环节五:夯实基础,布置作业

为了将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我将结合本课内容给学生布置两个小作业:

背诵课文。

抓住某一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表达自己的感情。(50字)

七、说板书

好的板书就是一部微型教案,我采用要点式板书展示本节课的重点,力图带给学生清晰、直观的感受,同时便于学生理解。

结束语: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耐心倾听,请问,我可以擦掉我的板书了吗?

优秀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简短(精选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喙”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鹤”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难点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白鹭课件共四组。

第一组:白鹭与朱鹭、苍鹭、白鹤的对比图。

第二组:白鹭的外形图及文字描述。

第三组:白鹭生活场景图三幅及文字。(觅食、栖息、低飞)

第四组:白鹭全部生活场景图及文末一段文字。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嘴长颈长脚也长,爱穿一身白衣裳,常在水边结伙伴,田野沟渠寻食粮。(打一动物)谜底:白鹭(师出示图片)

2.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看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如画的美妙境界。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质疑交流。

3.重点区分翘舌音“朱、澄”,平舌音“增”,指导“鹤、嫌”的书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3.理清文章脉络,指导分段。

第一部分(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2—5)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第三部分(6—8)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第四部分(9—11)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学生背诵有关白鹭的诗句。

二、赏读1-5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精巧”美。

1.直入开篇,抓住中心:白鹭这种常见的鸟,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它却是一首——“精巧的诗”。

板书:精巧的诗

2.指名回忆诗的特点:在你们印象中,诗有哪些特点呢?(语言精炼形象,节奏感强,富有意境。)

3.自由朗读课文1-5自然段,体会白鹭诗一般的“精巧美”。

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打开课本,读读1-5小节,边读边想边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

[整体感知,读出学生自己的理解,感受白鹭外形的诗一般的精巧美。]

4.集体交流,引导,感悟。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白鹭的外形图和对比图。

第二小节——概括描写:白鹭颜色、身段搭配的和谐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并通过观察课件中的白鹭感受它外形的和谐优美,读出和谐美。)

第三小节——对比描写: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有其独特的小巧美和寻常美。(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的美:小巧、玲珑、柔和、平常。伴随音乐,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的白鹭。)

第五小节——具体描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天工巧夺!(引导学生观察白鹭的近景图,说出白鹭的外形,读中体会白鹭形体一切都很适宜,像诗一样精巧,优美。)

▲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古往今来,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听听课文6-11自然段,也许大家能从“白鹭”这首诗中找到优美的、富有诗意的画面!

三、赏读6-11自然段,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1.范读课文6-11小节。(音乐稍低)

2.指名交流捕捉到的关于白鹭生活的画面:此刻,你仿佛看到白鹭生活的哪些画面呢?(觅食、栖息、低飞)

3.布置学生自读自悟:哪些画面深深地吸引了你呢?用心读一遍,画出使你回味无穷的词句,并写下你的感受!

4.学生自读自悟自写,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学生集体交流,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师生导读导悟。

第一幅图——白鹭觅食(第6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觅食图”:是啊,白鹭觅食恬静安详,如诗般迷人!

(3)欣赏画面并取画名:多美的一幅画,你们能给它取个画名吗?

(4)精读第一句,体会拟人手法的绝妙,体会白鹭与水田的和谐搭配。

文中不说白鹭“叼鱼”,却说它“站着钓鱼”,你是怎样理解的?

(5)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指导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读出诗一般的韵味。

第二幅图——白鹭栖息(第7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栖息图”是啊,白鹭垂钓美妙绝伦,白鹭登高栖息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3)看看图,读读画面下的文字,再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4)指名交流感受。

(5)点击画面隐藏的文字“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质疑激趣,启发想象:你们说,在晴天的早晨,白鹭悠然登高,独处小树的绝顶,真的是在瞭望吗?

(6)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

(7)配乐齐读课文。的确,郭沫若的这一疑问,真能引起我们读者无限的遐想。多么耐人寻味的生活画面啊!用心读一遍,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第三幅图——白鹭低飞(第8小节)

(1)指名读或说出读后的感受。

(2)展示画面“低飞图”及第8小节的内容。

(3)指导朗读,读出内心的悠然和快乐。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无穷的乐趣!看白鹭乘着夕阳归去,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目睹白鹭的亲身经历。

▲当我们再次聚焦白鹭生活的画面,不得不惊叹于白鹭全身流泻的、诗一般的美!

第四幅图——白鹭全部生活场景

(1)展示白鹭生活场景组合图,配乐让学生静静地欣赏。

(2)质疑:此时此刻,你觉得白鹭美吗?它美中还有不足吗?

(3)指名集体交流,体会“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4)教师描述:是啊,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5)全景图中显示第11小节文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6)齐读第11小节。让我们和郭老一样,面对这可爱的小精灵,发出内心的赞叹吧!

(7)板书:韵味无穷的诗

四、赏读全文,总结全文。

1.赏读全文。

也许白鹭这首精巧的诗,这首韵味无穷的诗,深深地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因而诞生了这篇如诗如歌如画的美文,细细品读,感觉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白鹭深深的赞美和喜爱。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读全文,尽情享受白鹭无尽的美!

2.齐读。(音乐渐高)

3.指名说说欣赏了全文以后的感受。

4.教师总结:老师最想说的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们人类发现美的眼睛。真诚地祝愿同学们人人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捕捉,去挖掘生活中像白鹭这样如诗如歌如画的美!

五、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2.阅读类似课文《白鹭》这样的美文,写下自己的感受。

    758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