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语文 > 学习园地 > 知识积累 > 八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

彭永0分享

关于2023年八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10篇)

你知道八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如何写吗?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篇1

诗五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樽zūn箸zhù三重chóng茅挂罥juàn坳ào突兀wù狐裘qiú锦衾qīn瀚hàn海掣chè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结庐在人境结:建造、构筑。

(2)问君何能尔尔:这样。

(3)直挂云帆济沧海济:-渡。

(4)高者挂罥长林梢长:高。

(5)秋天漠漠向昏黑向:渐近。

(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庇:遮盖,掩护。俱:都。

(7)将军角弓不得控控:拉开。

(8)风掣红旗冻不翻掣:拉,扯。

(9)吟鞭东指即天涯吟:指吟诗。

(10)落红不是无情物落红:落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4)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6)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7)《饮酒》中表现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千古名句是:采菊东篙下,悠然见南山。

(8)《行路难》中运用典故写出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句子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9)人们常用《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激励人们战胜挫折,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奋斗。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奇特的想象写“雪”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夸张地描写胡地异常寒冷的诗句是;瀚诲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2)《己亥杂诗》中,作者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1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诗人推已及人的博大胸怀和他的美好理想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15)透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我们脑海里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位瘦骨瞵峋的老人,手拄拐杖,仰天长叹曰:“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问您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因为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所以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起来。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挂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怎么才能有高楼大厦千万间?让天下的寒士们住下而皆大欢喜,风吹不动,雨淋不进,安如泰山。

(4)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傍晚的时候,雪花纷纷,落在军营门口,北风撕扯着冻硬了的红旗怎么也飘不起来。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它融入春泥后,会更好地护育新花。

三、段背记知识

默写《饮酒》、《己亥杂诗》两首诗歌。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在,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

1.《饮酒》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朝诗人。

2.《行路难》作者李白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是唐朝的现实主义诗人。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是唐朝诗人。

5.《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

小石潭记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huáng竹清冽liè坻chí屿yǔ

嵁kān佁yí然翕xī忽幽邃suì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水尤清冽尤:格外。

(2)卷石底以出卷:翻卷。

(3)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4)斗折蛇行斗:象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

(5)以其境过清清:凄清。

(6)不可久居居:停留。

(7)隶而从者隶:随从。

(8)俶尔远逝俶尔:忽然。

(9)皆若空游无所依依:依托。

(10)四面竹树环合环合:环绕合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4)写溪流曲折的句子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抒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是: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皆若空游无所依。

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3)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灵活。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小石潭的环境太凄清,不适合久坐,于是记下了它的情景就离开了。

三、段背记知识

默写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一段话。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是唐(朝)文学家。字子厚,因其出生于河东,故又称柳河东。其人文名远播,与韩愈并称“韩柳”,和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七人并称“唐宋八大家”。

八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篇2

《愚公移山》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二、重点词语解释

(1)年且九十

且:将近

(2)惩山北之塞

塞:阻塞

(3)出入之迂也

迂:曲折,绕远

(4)聚室而谋曰

室:家

(5)吾与汝毕力平险

汝:你们

(6)杂然相许

杂然:纷纷

许:赞同

(7)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

(8)以君之力

以:凭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连……都……

损:削减

丘:土堆

(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么样

(11)且焉置土石

且:连词,况且

焉:疑问代词,哪里

(12)投诸渤海之尾

诸:之于

(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扛

夫:成年男子

(14)叩石垦壤

叩:敲,凿

(15)始龀

龀:换牙

(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交换

节:季节

(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心:思想

固:顽固

彻:通

(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

匮:穷尽

(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负:背

三、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地

四、课文内容理解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中的“笑”表现了智叟不智或自作聪明;“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的“长息”表现了愚公不愚或胸有成竹;“笑”和“长息”属于人物的神态描写。

(2)“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意思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杂然相许”表明愚公提议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其妻献疑”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并不是反对愚公移山。

(3)从愚公之妻和智叟说话的语气来分析,两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这两个人说的话对情节的发展分别起怎样的作用呢?

①愚公之妻的话是关心的语气,她并不反对移山,只是提出要解决“焉置土石”的问题。

②智叟的话带有轻视的(或讥讽的、挖苦的、责备的怀疑的)语气,以阻止愚公移山。

③前者“献疑”引出了讨论运土的问题。④后者“笑而止之”引出了愚公的反驳。

(4)鲜明的人物形象:

愚公(他大智若愚,目光长远,不畏困难,坚持不懈),是一个有远大的抱负,对克服困难有坚定的信念,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正确认识的智者形象。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愚者形象。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目光短浅,无所作为而又好为人师,令人可厌可憎。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

二、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由远及近地着力描绘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三、重点字词

【字音】

缥碧(piǎo)急湍(tuān)

轩邈(xuānmiǎo)泠泠(líng)

嘤嘤(yīng)鸢飞(yuān)

戾天(lì)经纶(lún)窥谷(kuī)

【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2)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

(1)一百许里

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2)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3)经纶世务者

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一词多义】

(1)绝

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

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

(2)上

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

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3)直

直视无碍(形容词,一直)

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

(4)百

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

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

(5)无

直视无碍(副词,没有)

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

【词类活用】

(1)负势竞上

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

(2)互相轩邈

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3)任意东西

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

(4)风烟俱净

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

(5)横柯上蔽

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6)猛浪若奔

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

(7)望峰息心

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

【特殊句式】

省略句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小船”)

(2)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

倒装句

鸢飞戾天者(后置定语,应为“飞戾天之鸢者”)

四、重点问题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触景生情、以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

作者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表面上看来热闹异常,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1、与

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

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

2、遂

遂至承天寺:于是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打洞(《狼》)

3、盖

盖竹柏影也:原来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原来是(《狼》)

4、至

遂至承天寺:到

寡助之至:极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寻

寻张怀民:寻找

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

6、欲

解衣欲睡:将要

欲穷其林:想(《桃花源记》)

二、古今异义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

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

古义: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

今义:与事无关的人

2、月色入户

古义:多指门

今义:窗户、人家

3、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想到

今义:纪念,思念,读

4、盖竹柏影也

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

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三、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

步:名词作动词,散步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

(2)省略句:

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

(3)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五、重点句子翻译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

2、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地面犹如一池空灵澄澈的积水,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缺少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八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篇3

一、生字注音

烂熳(màn)绯(fēi)红油光可鉴(jiàn)

芦荟(huì)不逊(xùn)匿(nì)名

诘(jié)责抑扬顿挫(cuò)深恶(wù)痛疾

磨磨蹭蹭(mócèng)迢迢(tiáo)文绉绉(zhōu)

宽恕(shù)庶(shù)黝黑(yǒu)

禁锢(gù)侏儒(zhūrú)尴尬(gān‘gà)

炽热(chì)粗制滥(làn)造藏污纳垢(gòu)

正襟(jīn)危坐颔(hàn)首低眉黯(àn)然失色

广袤(mào)无垠(yín)髭(zī)

鬈(quán)锃(zèng)滞(zhì)留

酒肆(sì)搓捻(cuō niǎn )繁衍(yǎn)

迁徙(xǐ)觅食(mì)郁郁寡(guǎ)欢

花团锦簇(cù)小憩(qì)冥(míng)思遐想

奁(lián)朔(shuò)方胭脂(yān zhī)

褪(tuì)尽粘(zhān)连凛冽(lǐnliè)

灼灼(zhuó)慷慨(kāngkǎi)伫立(zhù)

睥睨(pìnì)污秽(huì)咆哮(páoxiào)

鞺鞺鞳鞳(tāngtà)迸(bèng)射播弄(nòng)

虐待(nüè)雷霆(tíng)鞭挞(tà)

踌躇(chóuchú)祈祷(qídǎo)彷徨(pánghuáng)

罪孽(niè)霁(jì)眷(juàn)念

荷戟(jǐ)稽(qí)首旸(yáng)谷

一撮(cuō)翡翠(fěicuì)蜿蜒(wānyán)

胆怯(qiè)执拗(niù)馈赠(kuì)

真谛(dì)璀璨(cuǐcàn)镶嵌(qiàn)

酷肖(xiào)长吁(xū)短叹千山万壑(hè)

心扉(fēi)憔(qiáo)悴(cuì)馈(kuì)赠

蓬蒿(hāo)咫(zhǐ)尺美味佳肴(yáo)

萧瑟(xiāosè)和煦(héxù)干涸(hé)

吞噬(shì)裸露(luǒlù)媲(pì)美

挑衅(xìn)相形见绌(chù)缄(jiān)默

窥探(kuī)凋(diāo)零哂( shěn)笑

香蒲(pú)啮(niè)齿类狩(shòu)猎

牟(móu)取蹲(dūn)踞(jù)酬和(hè)

即物起兴(xìng)譬(pì)喻熹(xī)微

淳(chún)朴龙吟凤哕(huì)呈贡(gòng)

咂(zā)摸门楣(méi)苋(xiàn)菜

囊(náng)萤映雪车胤(yìn)籍(jí)贯

腌(yān)喧嚣(xuānxiāo)招徕(lái)

铁铉(xuàn)铂(bó)荸(bí)荠(qí)

马趴(pā)合辙(zhé)押韵囿(yòu)于

饽饽(bō)秫(shú)秸(jiē)杆钹(bó)

家醅(pēi)如法炮(páo)制挑剔(tī)

枸杞(gǒuqǐ)薏(yì)米仁橄榄(gǎnlǎn)

蔫(niān)怵(chù)抠(kōu)

缥(piǎo)碧轩(xuān)邈(miǎo)嘤嘤(yīng)

鸢( yuān )飞戾( lì )天横柯上蔽(bì)疏(shū)条交映

短褐(hè)穿结箪(dān)瓢屡空晏(yàn)如

衔(xián)觞(shāng)赋诗硕(shuò)师叱(chì)咄(duō)

俟(sì)负箧(qiè)曳(, yè)屣(xǐ)皲(jūn)裂

衾(qīn)珮(pèi)环篁(huáng)竹

坻(chí)清冽(liè)蒙络摇缀(zhuì)

参(cēn)差(cī)披拂(fú)斗(dǒu)折蛇行犬牙差(cī)互

浩浩汤汤(shāng)霏霏(fēi)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山岳潜(qián)行隐曜(yào)樯(qiáng)倾楫(jí)摧

忧谗(chán)畏讥琅(láng)琊(yá)暝(míng)

繁阴(yīn)弈(yì)觥(gōng)筹交错阴翳(yì)

浅鬣(liè)红装而蹇(jiǎn)者汗流浃(jiā)背

曝(pù)沙之鸟呷(xiā)浪之鳞

二、《综合性学习》

(一).《献给母亲的歌》

1.请写出2则有关母爱的名人名言,并写出作者或出处

A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B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2.请写出2则有关母爱的俗语

A儿行千里母担忧B养儿方知父母恩

3.写出有关母爱的古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请写出冰心的《繁星&8226;春水》中有关母爱的诗句

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繁星》

(二).《寻觅春天的踪迹》

1.请写出24节气中春季的6个节气,并解释“惊蛰”的含义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2.请写出两个有关春天的农谚

A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B春雨贵如油

3.请写两句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三、名著导读

1《海底两万里》

作者: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他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

书中的主人翁是自然科学家阿龙纳斯,他和同伴康塞尔、尼德·兰,在一次海洋追捕中,意外地登上了“诺第留斯号”潜水艇,从而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探险“诺第留斯号”的主人尼摩船长是个性格阴郁、知识渊博的人,在短短的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一道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红海、地中海、南极海、北冰洋,航程约两万里这期间,他们目睹了无数的海底奇观,发现了海底煤矿和沉船的宝藏,与大鲨鱼、章鱼博斗,击退土著人的围攻……等等凭着坚忍的意志与过人的智慧,教授和同伴终于返回了自己的国家但是“诺第留斯号”自此也神秘地消失了……

2《名人传》

作者:罗曼·罗兰,20世纪上半叶法国的人道主义作家

小说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阅读感受:①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了鲜花和欢乐;②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③评价人物要看人的品质和价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

八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篇4

1【主题思想】

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以此来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当时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生映了当时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生活的美好愿望。

2【文章结构】

发现桃林(无意)-景色优美

进入桃源-所见-优美的环境-安定的生活

所闻:与世隔绝的世界

所历:热情淳朴的民风

辞别桃源:不复得路

3【文学常识】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五言古诗《桃花源诗》前面的一篇小记,相当于诗的序言。“桃花源”是作者理想生活的蓝图。“记”有记叙的意。 是古代常见的文体之一 。

《桃花源记》大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即宋武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此时陶渊明归隐田园已经16年了。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动乱的社会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的门阀制度,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

施展才能的机会。元熙二年(420)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杀死晋恭帝。残酷的现实更加深了陶渊明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意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发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美好情趣。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一)先看问题,带着问题读作品

做阅读理解题时,建议先浏览一下问题,看看这篇文章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浏览文章,可以加快解题的时间,有目的性的阅读,而不是盲目的阅读,不然读完整篇文章也没有抓住重点。

(二)快速粗略阅读,整体感知全文

根据试卷上的问题,快速粗略阅读,把握文章大意,了解基本信息,了解文体,理清文章的层次和段落,把重点画下来。

(三)精读原文,找“原话”

所谓的找原话就是找到文章作者说的关键字、词、或者句子,答题时可以利用文章的原话来提取答题的重要信息,更有甚者有些试题完全就可用原话来回答,或者引用部分文章的原话来回答,保证答题的准确率,碰到采分点。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1首先阅读全文、把握主旨

阅读理解是必须要经过阅读的,初中阅读理解一般是以叙事、叙人类的文章,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首先要先通读一下全文,先阅读懂大概的意思是什么,然后理清文章作者的思路,学会归纳每一句每一段、每一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阅读的事实一定要注意,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含义,阅读理解的最基本含义就是要阅读者去理解文章中作者的意思,理解上去了才能做出答案。

2学会概括某段中的大意

阅读理解解题的时候首先要学会概括出一段话中的一个意思,同时能找出文章中某段话与某段话的意思有没有紧密的联系,也就是找出所谓的中心意思。

初中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找出中心语句,并且同时要在理清句与句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抓住贯穿全段的中心意思,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抓住文章中心的主题,才是做阅读理解的关键。

3联系问题去阅读

阅读全文之后就要开始进入做题阶段了,初中生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应该学会带着问题去阅读,并且能在短文中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可以采用“倒读法”,因为这种方式阅读节省了很多阅读的时间,并且,倒读可以直接的去理解题目和文章中叙事的人物、或者地点,可以一目了然。

同时在阅读的时候要学会在文章中做标记,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把有用的地方,或者某一句有用的句子给划出来,对于存在疑问的句子也可以做一下重点标记。可以有效的.帮助到在答题中解决问题。

八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篇5

第六单元 山水诗文 第26课 三峡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quē 曦xī 襄xiāng陵 湍tuān

漱shù 属zhǔ引凄异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夏水襄陵。 襄:上。

(2)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飞奔的马。疾:快。

(4)素湍绿潭。 湍:急流的水。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良:实在。

(6)属引凄异。 属:连接。 引:延长。

(7)哀转久绝。 绝;消失,停止。

(8)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飞漱:急流冲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写三峡连绵、高耸的山势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写三峡夏季水势之大的句子是流之速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用以渲染三峡凄清悲凉气氛的渔歌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点拨:“阙”“曦”“襄”等字易写错。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日月的。 点拨:重点理解“自非”“亭午”“夜分”等词语。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清波回旋,绿色的水潭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点拨:重点理解“素湍”“回清”等词语。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点拨:重点理解“清”“荣”“峻”“茂”等词语。

(4)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常常听到高处传来猿猴的叫声,凄厉异常,绵延不息。(那叫声)在空谷中回荡,哀婉凄切,久久不绝。

点拨:重点理解“属”“引”“绝”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描写三峡四季景色的内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点拨:这三段分别描写了三峡夏、春冬、秋等四季景色。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人名),北魏(朝代) 地理学家(称谓)。

第27课 短文两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颓tuí 鳞lín 藻zǎo 荇xìng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五色交辉。 交辉:交相辉映。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3)晓雾将歇。 歇:消散。

(4)夕日欲颓。 颓:坠落。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6)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7)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高峰人云,清流见底。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庭院月色美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水的美,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谈论。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青的树林,翠绿的竹子,四季都有。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够欣赏这种奇异景色的人了。

点拨:重点理解“康乐”“与”等词语的意思。

(4)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点拨:重点理解“念”“为”等词语。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地面像积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交织纵横,那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点拨:这是个比喻句,要弄清本体和喻体。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点拨:重点理解“但”“闲人”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默写《答谢中书书》一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人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默写《记承天寺夜游》一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人名) 南北朝时期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称谓)。

2.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北宋朝文学家(称谓)。

第28课 观潮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艨艟méng chōng 乘骑jì 舸gě

泅qiú 僦赁jiù lín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方其远出海门。 方:当……时。出:发,起。

(2)仅如银线。 仅:几乎,将近。

(3)弄旗标枪。 弄:舞动。 标:树立、举。

(4)随波而逝。 逝:去,往。

(5)吞天沃日。 沃:用水淋洗。

(6)虽席地不容闲。 容:许,使。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当潮远远地从浙江人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

2.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3.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

4.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忽然黄色的烟雾从四周围涌起,人与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

5.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

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观潮》的作者是宋朝周密。

第29课 湖心亭看雪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毳cuì衣 雾凇sōng 沆砀hàng dàng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更定。 定:完了,结束。

(2)余拿一小船。 拿:撑,划。

(3)雾凇沆砀。 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4)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哪能。 更:还。

(5)是金陵人,客此。 客:客居。

(6)及下船。 及:等到。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描写西湖雪后水天一色的景色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点拨:第l句是正面描写,第2句是侧面烘托。

(2)含蓄地表达作者对故国怀念的句子是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3)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我划着一条小船,穿着细毛的皮衣,守在火炉边,独自前往湖心亭去看雪。

点拨:重点理解“拿”“毳衣”等词语。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寒气弥漫,白茫茫的一片,天空与云朵、山峰、湖水、上下都一片白色。

点拨:重点理解“雾凇”“沆砀”“一白”等词语。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点拨:重点理解“焉得”“更”等词语。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张岱(人名),明末清初(朝代)人。

第30课 诗四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荒秽huì 荷hè锄 候骑jì

都dū护 燕yān然 豚tún

点拨:注意多音字“荷”“骑”“都”“燕”的读音。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带月荷锄归 荷:扛着。

(2)但使愿无违 但:只。

(3)江人大荒流 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4)仍怜故乡水 怜;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归园田居(其三)》中写诗人早出晚归到田园劳动的句子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5.《使至塞上》中描绘出意境雄浑、浩瀚壮美的沙漠景象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渡荆门送别》中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亡云的美丽景象的涛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7.《游山西村》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千古名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默写《使至塞上》一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默写《游山西村》一诗。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归园田居》的作者是东晋(朝代)著名诗人陶渊明。

2.《使至塞上》的作者是唐朝(朝代)著名诗人王维。字摩诘,苏轼称赞他的诗是“诗中有画”。

3.《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唐朝,(朝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4.《游山西村》的作者是南宋(朝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这首诗选自《剑南诗稿》。

八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篇6

一、作家作品

1.《三峡》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菱。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有《陶隐居集》。

3.《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4.《观潮》作者周密,字公谨,善诗词书画。

5.《湖心亭看雪》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人。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6.《归园田居(其三)》作者陶渊明。

7.《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唐朝著名诗人。字摩诘。他的诗歌成就很高,古诗、律诗、绝句皆工。其边塞诗慷慨激昂,显示出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山水诗活泼清新,富于优美情调。苏轼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8.《渡荆门送别》作者李白,唐代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把浪漫主义精神和创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潮。他的诗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

9.《登岳阳楼(其一)》作者陈与义,宋代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

二、字音字形

1.正音字

晨曦(xī)溯(sù)素湍(tuān)飞漱(shù)夕日欲颓(tuí)

藻荇(xìng)泅(qiú)鲸(jīng)波艨(méng)艟(chōng)腾(téng)身

僦(jiù)赁(lìn)雾凇(sōng)更(gēng)定沆(hàng)砀(dàng)略无阙(quē)处

襄(xiānɡ)陵叠嶂(zhànɡ)雷霆(tínɡ)如履(lǚ)平地倏(shū)尔

泅(qiú)万仞(rèn)毳(cuì)衣荒秽(huì)徙(xǐ)

2.形近字

湍(湍急)障(屏障)

瑞(瑞雪)嶂(叠嶂)

3.多音字

奔:奔(bēn)跑;投奔(bèn)相:互相(xiānɡ);丞相(xiànɡ)

三、词语积累

重点词语:

略无:毫无。

曦:日光。文中指太阳。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虽乘奔御风:虽,即使。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素湍:白色的急流。

飞漱:急流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茂。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引:接连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

五色交辉:文中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辉,交相辉映。

歇:消散。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白雪覆盖的山岭。

沃日:冲荡太阳。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

艨艟:战船。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乘马、舞旗、举枪、挥刀。骑,马。弄,舞动。标,树立、举。

披发文身: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

溯迎而上:逆流迎着潮水而上。

鲸波万仞:万仞高的巨浪。万仞,形容浪头极高,不是实指。

倍穹:(价钱)加倍的高。穹,高。

席地: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更:还。

客此:在此地客居。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草木长:草木丛生。

单车:一辆车,诗中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征蓬:飘飞的蓬草。

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

海楼:海市蜃楼,诗中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徙倚:徘徊。

(本单元所有课文下的注释及句子的翻译)

四、名句精华

1.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周密《听潮》)

5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本单元文后要求背诵的课文及古诗。古诗要求默写)

八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篇7

1、词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2、短语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

(2)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基本结构:动+名、动+代。

(3)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

(4)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

(5)“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

还有“主谓短语”和“偏正短语”。

3、语素

(1)自由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位置自由。如“分、好、高、低”;

(2)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组合,位置自由。如“话、习、确、民”;

(3)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位置固定。如“者、第、阿”。

4,语法知识点

语法=词法+句法;语法是连接古今汉语的时空隧道。

阅读古文的三大障碍:眼花缭乱的词类活用;体系庞杂的文言虚词;纷繁变幻的文言句式。但是,理解了汉语语法,这一切都不再是障碍。所以,学语法不是为了懂语法,而是为了读懂文言文。

理解汉语的词类,能见词判性;会分析古今句子的结构,一眼识别古文中的倒装句。

八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篇8

一、课文内容梳理

《桃花源记》是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核舟记》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给人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蒹葭》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即,中间阻隔千重,诗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二、课内文言文梳理

桃花源记

(一)课文字词详解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①为业。②缘溪③行,忘路之④远近。⑤忽逢桃花林,

①为业:作为生计。为,作为。②缘:沿着,顺着。③行:前行,这里指划船。④远近:偏义词,这里指远。⑤忽逢:忽然遇到。

①夹岸数百步,中无②杂树,③芳草④鲜美,⑤落英⑥缤纷。渔人⑦甚

①夹(jiā):沿,靠。②杂:别的。③芳:指花。④鲜美:新鲜美好。⑤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⑥缤纷:繁多的样子。⑦甚:很,非常。

①异之,复②前行,欲③穷其林。

①异: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②前:向前。③穷:尽。

①林尽水源,便②得一山,山有小口,③仿佛④若有光。便⑤舍船,从口入。

①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尽,到了尽头。源,源头。②得:看到。③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④若:好像。⑤舍(shě):离开。

①初极狭,②才③通人。复行数十步,④豁然开朗。土地平⑤旷,屋⑥舍

①初:开始。②才:仅仅、只。③通:通过。④豁(huò)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豁然,开阔敞亮。开朗,开阔明亮。⑤旷:宽阔。⑥舍(shè):房屋。

①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②属。③阡陌交通,

①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②属:类。③阡(qiān)陌(mò)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①相闻。②其中往来③种作,男女衣④着,⑤悉如外人。

①相闻:可以互相听到。②其中:那里面。③种(zhòng)作:耕种劳作。④着(zhuó):穿着。⑤悉:全,都。

①黄发垂髫,②并③怡然④自乐。

①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②并:一起。③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④自乐:自得其乐。

见渔人,①乃②大惊,问所③从来。④具答之。便⑤要还家,⑥设酒杀鸡

①乃:于是,就。②大:很,非常。③从来:从……地方来。④具:详细。⑤要(yāo):同“邀”,邀请。⑥设:准备,设置。

作食。村中闻有此人,①咸来②问讯。自③云④先世避秦时乱,率⑤妻子⑥邑人

①咸(xián):全,都。②问讯:询问,打探消息。③云:说。④先世:祖先。⑤妻子:妻子儿女。⑥邑人:同乡的人。

来此①绝境,不②复出③焉,遂与外人④间隔。问今是何世,⑤乃不知有汉,⑥无论魏晋。

①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②复:再,又。③焉:于之,从这里。④间隔:隔绝、不通音讯。⑤乃:竟然,居然。⑥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此人一一为①具言所闻,皆②叹惋。余人各复③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④辞去。

①具言:详细地说。②叹惋:感叹。③延:邀请。④辞去:辞别离开。

此中人①语云:“②不足③为外人④道也。”

①语(yù):对……说,告诉。②不足:不值得,不必。③为:向,对。④道:说。

①既出,②得其船,便③扶④向路,处处⑤志之。⑥及郡下,⑦诣太守,说⑧如此。

①既:已经。②得:找到。③扶:沿着、顺着。④向:先前的。⑤志:做记号。⑥及:到。⑦诣(yì):拜访。⑧如此:像这样(的事情)。

太守①即②遣人随其往,③寻向所志,④遂迷,不⑤复⑥得路。

①即:立即。②遣:派遣。③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所志,所做的标记。志,做的标记。④遂:终于。⑤复:再。⑥得:找到。

南阳刘子骥,①高尚②士也,闻之,③欣然④规往。未⑤果,⑥寻病终。后遂无⑦问津者。

①高尚:品德优异。②士:对男子的美称。③欣然:高兴的样子。④规:打算,计划。⑤果:实现。⑥寻:随即,不久。⑦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二)重点句子翻译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渔人)顺着溪水(划船)前行,忘记了路的远近。

2、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在溪流的)两岸几百步,其中没有别的树,芳草新鲜美好,落花纷纷。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再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渔人)便看到了一座山。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很整齐的样子。

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

7、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衣着,都像桃源外的人。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8、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人)就邀请(他)回到(自己)家里,备酒杀鸡做食物(来款待他)。

9、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里(的人)听说有这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10、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村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1、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从此)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村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1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这个人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了他所听到的,(村人)都感叹、惋惜。

1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其他的人各自又都(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食(来款待他)。

15、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

16、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但愿望)没有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三)课文分析

1、渔人行踪:发现桃花源——拜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2、世外桃源描述:①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②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幸福、愉快;③风俗淳朴,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友好;④没有剥削,没有动乱,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

3、对陶渊明写世外桃源的评价: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①这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意愿。②“桃花源”是个虚构的理想社会,既反映了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③但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这只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空想,也是作者隐逸、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

4、【感受桃花源的美丽】桃花源美在何处?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人情美。

【感受桃花源的神秘】桃花源神秘在何处?

①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②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③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④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感受桃花源中的幸福】桃花源中的幸福表现在何处?

①黄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②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③渔人(侧面烘托):村中人杀鸡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5、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①让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增添传奇色彩。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6、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作者虚构这样一个地方的目的是什么?

①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②未果,寻病终。

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小石潭记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从小丘②西行百二十步,隔③篁竹,④闻水声,

①从:自,由。②西:名词作状语,向西。③篁(huáng)竹:竹林。④闻:听到。

①如鸣珮环,心②乐之。③伐竹④取道,⑤下见小潭,⑥水尤清冽。

①如鸣珮环:好像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珮、环,都是玉饰。鸣,发出声响。②乐(lè):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之:代水声。③伐:砍伐。④取:这里指开辟。⑤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在下面。⑥水尤清冽(liè):水格外清凉。尤,格外。冽,凉。

①全石以为底,②近岸,③卷石底以出,④为坻,⑤为屿,

①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以为,作为。②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③卷(quán)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卷,翻卷。以,而。④为坻(chí):成为水中高地。⑤为屿(yǔ):成为小岛。

①为嵁,为岩。②青树③翠蔓,④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①为嵁(kān):成为不平的岩石。②青树:青葱的树木。③翠蔓:翠绿的藤蔓。④蒙络摇缀(zhuì),参差披拂:(树枝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①可百许头,②皆③若空游无所依,④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①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表示约数。②皆:全,都。③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空,在空中。④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下,向下照射。澈,穿透。布,照映。

①佁然不动,②俶尔远逝,③往来④翕忽,似与游者相⑤乐。

①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②俶(chù)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逝,离开。③往来:来来往往。④翕(xī)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⑤乐:逗乐。

潭①西南②而望,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④势⑤犬牙差互,⑥不可知其源。

①西南:向西南。②而:连词,连接状语和动词,不译,表修饰。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④势:形势,形状。⑤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交错。⑥不可知:不能够知道。

坐潭上,①四面竹树②环合,③寂寥无人,④凄神寒骨,

①四面:四周。②环合:环绕合抱。③寂寥(liáo):寂静寥落,静悄悄的。④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①悄怆幽邃。②以③其境过④清,不可⑤久居,

①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忧伤。幽邃,幽静深远。②以:因为。③其境:这里的环境。④清:凄清。⑤久居:长时间停留。居,停留。

①乃记②之而③去。

①乃:于是,就。②之:指代游小石潭这件事。③去:离开。

①同②游③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④隶

①同:共同,一起。②游:游玩。③者:……的人。④隶(lì):追随、跟随。

①而②从者,崔氏二③小生,④曰恕己,曰奉壹。

①而:表修饰。②从:动词,跟随。③小生:年轻人。④曰:名叫。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对此感到十分高兴。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往下露出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潭岸的地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6、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鱼)呆呆地(愣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水潭的西南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流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够知道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9、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树木环绕合抱,寂静寥落,空无一人,(那氛围)令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10、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记下当时的情景便离开了。

(三)课文分析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感受是什么?

本文按游踪顺序来写: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

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感受:①发现小潭——“心乐之”,愉悦的心情。②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愉悦的心情。③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忧伤的心情。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最终又无法解脱的痛苦。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的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2、本文主旨: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和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吗?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一“乐”一“忧”怎么解释?)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寻求短暂的快乐。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心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看到小石潭凄清的环境,不禁触景伤怀,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心中无比悲痛。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中可以看出。

4、作者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及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__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5、请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的妙处。

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静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6、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①全石以为底。②皆若空游无所依。③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全石、游鱼、阳光、影子)

7、文中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8、文中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核舟记

(一)课文字词详解

明有①奇巧人曰王叔远,能②以③径寸之木,④为宫室、器皿、人物,

①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奇巧,奇妙精巧。奇,奇妙。②以:用。③径寸:直径一寸。④为:做。这里指雕刻。

以至鸟兽、木石,①罔不②因③势④象⑤形,各具⑥情⑦态。⑧尝⑨贻余核舟一,

①罔(wǎng):无。②因:顺着、就着。③势:(原来的)形状。④象:模拟。⑤形:形象。⑥情:神情。⑦态:姿态。⑧尝:曾经。⑨贻:赠。

①盖大苏②泛赤壁③云。

①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②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③云:句末语气词。

舟首尾长约八分①有②奇,高③可二黍④许。中⑤轩敞⑥者为舱,

①有(yòu):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余数。②奇(jī):零数、余数。③可:大约。④许:上下。⑤轩敞:高、宽敞。⑥者:……的地方。

①箬篷②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③启窗而观,④雕栏⑤相望焉。闭⑥之,

①箬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名词作状语)。②覆:覆盖。③启:开。④雕栏:雕刻着花纹的栏杆。⑤相望:(左右)相对。⑥之:代“窗”。

则右刻“山高月小,水①落石出”,左刻“清风②徐来,水波不③兴”,④石青⑤糁⑥之。

①落:水位下降。②徐:慢慢地。③兴:起。④石青:用石青(名词作状语)。⑤糁:用颜料等涂上。⑥之:代“字的凹处”。

船头坐三人,中①峨冠②而多③髯者④为东坡,佛印⑤居右,

①峨冠(guān):高高的帽子。②而:表并列。③髯(rán):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④为:是(判断动词)。⑤居:处。

鲁直居左。苏、黄①共阅一②手卷。东坡右手③执④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①共:一起,同时。②手卷:只能卷舒而不能悬挂的横幅书画长卷。③执:拿。④卷端:指手卷的右端。

鲁直左手执①卷末,右手指卷,②如有所语。东坡③现右足,鲁直现左足,

①卷末:指手卷的左端。②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③现:露出。

各①微侧,②其两膝③相比④者,各⑤隐卷底衣褶中。佛印⑥绝⑦类弥勒,

①微侧:略微侧转(身子)。②其:代“苏、黄”。③相比:互相靠近。比,靠近。④者:……的地方。⑤隐:隐藏。⑥绝:极,特别。⑦类:像。

①袒胸露乳,②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③不属。

①袒:裸露。②矫(jiǎo)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昂,仰。③不属(shǔ):不相类似。属,类。

①卧右膝,②诎右臂③支船,而竖④其左膝,左臂挂念珠⑤倚之——珠可⑥历历数也。

①卧:卧倒。②诎(qū):同“屈”,弯曲。③支:支撑。④其:代“佛印”。⑤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舟尾横①卧一②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③椎髻仰面,

①卧:摆着。②楫(jí):船桨。③椎(zhuī)髻(jì)仰面:束成椎形发髻,仰着脸。

左手倚一①衡木,右手②攀右趾,③若④啸呼状。居左者右手⑤执蒲葵扇,

①衡:同“横”。②攀(bān):扳。③若……状:像……的样子。④啸呼:大声喊叫。⑤执:拿。

左手抚炉,炉上有壶,①其人②视端容寂,③若听茶声然。

①其:那。②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端,正。容,神色。③若……然:好像……的样子。然,……的样子。

①其②船背稍夷,则题名③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_叔远④甫刻”,

①其:代“核舟”。②船背稍夷(yí):船的顶部较平。背,指船顶部。夷,平。③其:代“船背”。④甫: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①细若蚊足,②钩画③了了,④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⑤丹。

①细:(笔画)细微。②钩画:一钩一画(名词)。③了了:清楚明白。④其:代“字”。⑤丹:朱红。

①通计一舟,②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

①通:总。②为:雕刻。

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①并篆文,②为字共三十③有四。④而计⑤其长

①并:连词,和。②为:雕刻。③有(yòu):通假字,同“又”。④而:但。⑤其:代“核舟”。

①曾不盈寸。②盖③简桃核④修狭者为之。嘻,⑤技亦⑥灵怪矣哉!

①曾(zēng)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曾,竟然。盈,满。②盖:原来。③简:挑选。④修狭者:长而窄的桃核。修,长。⑤技:技艺。⑥灵怪:神奇。

(二)重点句子翻译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个个具备神情姿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他)曾送我一个核舟,(刻的)是苏轼泛舟游赤壁(的情景)。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7、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类似。

8、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9、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10、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

1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哎,技艺也真神奇啊!

(三)课文分析

1、“核舟”的精湛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体积小,刻的东西多,刻得极为精致,人和物各具情态,有意境。

2、核舟介绍顺序:船舱——船头——船尾——船背,空间顺序。

3、文章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先写舟的中间部分,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分析这样安排写作顺序的原因。

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竟然可以打开、关闭,由此说起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游赤壁时的优美环境。

4、《核舟记》的结尾处详尽地说明了核舟上所刻的内容。《口技》结尾处也有这么一段:“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两文均用数字结尾,作者的意图相同吗?为什么?

相同。结尾都用列数字的方法,都是为了表现艺人技艺之高超。

5、王叔远为什么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些文字,而不是诸如花草鸟兽之类的内容?

为了和核舟“大苏泛赤壁”的雕刻主题相吻合,使作品有一定的意境,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12、《诗经》二首

关雎

关关,在河之。淑女,君子好。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窹寐求之。

求之不得,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站在水中的沙洲上。姑娘美丽又善良,她真是我的好配偶。水中荇菜长短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姑娘美丽又善良,我日夜都把她追求。追求的愿望难实现,我日夜都把她思念。思念之情绵绵不尽,我翻来覆去难成眠。水中荇菜长短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摘。姑娘美丽又善良,我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水中荇菜长短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挑选。姑娘美丽又善良,我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难点化解,美点追踪:全诗可分为三章。首章为第一节,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的叫声起兴,引出男主人公的一片情思。“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统摄全诗。第二章为第二、三两节,此章以缠绵悱恻之情,直率地写出男子追求心上人未果,日夜不安、苦闷焦灼的相思之苦。男子追求不到心上人,便日夜思念她,心上人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身姿时时浮现在他眼前,使他夜不能寐,辗转反侧。这一章既有“悠哉悠哉”的心理描写,表现男子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辗转反侧”的动作描写,突出男子内心状态的不平静,把一个深受相思之苦折磨而不能自已的形象写得非常传神。第三章为第四、五两节,写男子因苦恼而成梦,在幻想中得到了心上人,亲近她,爱慕她,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于她,欢喜之情溢于言表。情到极处必生幻,第三章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琴瑟友之”,以弹琴奏瑟,喻其相会相处时的和谐愉快。“钟鼓乐之”则是结婚时的热闹场面,这无疑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幻想当然并非现实,但幻由情生,也是极自然的。这一爱情心理的描写,极富浪漫情调,也进一步突出了男子对心上人的爱慕思念之深。

全篇以“求”字为中心,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描绘了男子对意中女子由“一见钟情”到“日夜思念”,再到“幻想结合”,将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了追求爱情中的苦与乐,感情热烈、真挚、率直、淳朴,歌颂了纯真的爱情,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

蒹葭

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之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之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之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逆流而上寻寻觅觅,道路险阻迂回难走。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难点化解,美点追踪:“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第一章八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淼淼,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着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接着展示诗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人”。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意味着追求的艰难,造成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抒情主人公虽望穿秋水、执着追求,但“伊人”都缥缈阻隔。可望难即,故而诗句中荡漾着无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惆怅的情致。

以下四句是并列的两个层次,分别是对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境界的两种不同情景的描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这是述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示意终不可达也。“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描画顺流追寻时的幻象: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而终不可近也。既逆流,又顺流,百般追寻,执着之意可见;不是困境难达,就是幻象难近,终归不得,怅惘之情愈深。至此,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得到了具体而充分的展现。

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缥缈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持不已的精神。重章叠句,层层推进。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注意“”内的字。

【理解记忆】

1、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就是佐证。

2、《蒹葭》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3、《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三、名著导读

(一)选择性阅读

《傅雷家书》

【作品简评】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家、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于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全中国父母的典范。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许多强烈的感染和启迪……

《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自身的人生经验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傅雷也对儿子的生活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还以相当多的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和傅敏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因此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人物性格】

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主要是儿子)和国家有着无私的热爱,有良知,正直,为人坦荡,秉性刚毅。

傅雷夫人(朱梅馥):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非常成功。

傅聪: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严谨,热爱音乐,同时也是个热爱祖国的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恳恳,默默无闻,不因有父亲和哥哥的光环而骄傲。

【家书名言】

1、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2、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3、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4、多思考人生问题、宇宙问题,把个人看得渺小一些,那么自然会减少患得患失之心。结果身心反而会舒坦,工作反而会顺利。

【理解记忆】

1、傅雷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他曾翻译过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他认为中国最好的文学批评是《人间词话》。

2、傅雷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书,就是《傅雷家书》。傅雷的两个儿子分别是傅聪、傅敏。

3、《傅雷家书》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4、《傅雷家书》信中傅雷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5、“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对文学的忠诚。文学第一,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

6、傅雷教导儿子“感之不深,当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时,是以什么为例子?以听莫扎特的音乐为例。

7、傅聪虽然在外地演出,但傅雷始终关注儿子在音乐道路上的成长,他使用什么方法提高儿子的艺术修养?

通过书信把真情传递给远方的孩子,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真诚地指导,而且还暗暗透露了对儿子的牵挂和爱。

8、对于唐宋人吟诗唱词,中间常加“泛音”,傅雷有怎样的看法?

傅雷认为加泛音的唱才有音乐可言。后人把泛音填上实字,反而是音乐的大阻碍。昆曲之所以如此费力、做作,中国音乐被文字束缚到如此地步,都是因为古人太重文字,不大懂音乐;懂音乐的人又不是士大夫,士大夫视音乐为工匠之事,所以弄来弄去,发展不出……

9、傅雷在给傅聪的家书(1959、8、16)中,曾告诉儿子学习不仅仅在音乐方面,还要在行为、礼节方面多加注意,请举例。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下,叮叮当当的!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像过去那样太严肃。这与群众情绪大有关系,应及时注意。只要不急,心里放平静些,表情自然会和缓。”

10、傅雷在给傅聪的家书(1959、10、1)中,告诫儿子过多的音乐会麻痹人的感觉,使表演缺少生气与新鲜感,从而损害自己的艺术,长此以往,大有成为钢琴匠,甚至奏琴的机器的危险。

11、傅雷告诉儿子什么才是儿子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

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

12、傅雷知道儿子大赛在即,在1954年12月27日的家书中告诉儿子“不用着急,……我们大家都有信心;主要仍在于心理修养、精神修养”,他嘱咐儿子应有怎样的心态?

“得失置之度外”“胜败乃兵家之常”。

阅读理解的步骤

1、首先要通读全文,对于全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是第一部。

2、要知道全文一共几个自然段,这个脉络要搞清楚,否则很不好做。

3、要找出全文的重点自然段和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个是最重要的。

4、根据题目的要求,锁定段落寻找答案,让自己的题目做正确。

5、阅读技巧和方法的提高不能局限于阅读练习题,应该在平日里进行大量的阅读练习。

6、对于阅读要怀着自己兴趣,不断的思索,读出自己的观点,提高阅读的水平。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

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抓住关键语句,在文中找答案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

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

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

八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篇9

一.作家作品:

《北京喜获20_年奥运会主办权》的体裁是消息,作者是许基仁、刘广、林榕均,这三个人都是《人民日报》的记者。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特写,作者周婷、杨兴是著名记者。

《生命之舟》是一篇电视新闻,作者梁家新是著名记者。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一篇人物通讯,作者谭士珍,著名记者。

二、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矜持噙簰冉冉

瞩目肆虐穿梭

籼米衣钵夜不能寐

截止丰硕

2.多音字:

bó停泊shuài率先挨家挨户āi

水泊pō lǜ圆周率ái挨打

3、成语积累(注意成语的意思和加点字的字音字形)

大相径庭矢志不移

劫后余生风度翩翩

功成名就

三、单元解读

1、文体知识:新闻作为一种文体是目前世界上发表量最大、受众最多的文体,它通过各种传媒(报纸、电视台、电台、网络)对当前的政治事件和社会生活进行报道。其特点是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它通常有这样几种形式:消息、特写、电视解说词、通讯。

(1)消息的要素及结构特点:

消息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消息的结构: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主体(消息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对导语内容作进一步的扩展和阐释)、背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有时省略或暗含在主体中)。

(2)特写及其特点:

特写也叫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它侧重于“再现”,采用文学手段,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发生的现场,或某些重要精彩的场面。

2、知识掌握要点:

(1)、掌握新闻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掌握消息的要素及结构特点,体会文中语言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3)、理解新闻中背景的作用。

(4)、了解不同新闻的语言特点。

四、课文梳理:

(一)、《北京喜获20_年奥运会主办权》和《别了,“不列颠尼亚”》的比较简表。

《北京喜获20_年奥运会主办权》 《别了,“不列颠尼亚”》

同篇幅短小,结构有标题、导语、主体部分,穿插交代背景

异类型一般消息特写消息

标题有主标、副标仅有主标

主体部分用典型事例将导语具体化,注重交代新闻六要素写四个富有象征意义的场景,用类似电影“特写镜头”写法反映事实。

语言风格平实庄重含蓄、形象生动

(二)、《北京喜获20_年奥运会主办权》

▲解题:这是一篇消息。正标题是“北京喜获20_年奥运会主办权”,下面的一行字是副标题“得票数比第二名多34票”。正标题概括了报道的中心事件,用一个“喜”字贯穿全文;副标题突出了中国得票数之多,充满自豪。

▲结构:第一部分(1——2):导语。概述了报道事件中的核心内容:中国以绝对优势赢得了20_年奥运会主办权

第二部分(3——11):主体。用足够的材料和典型的事例将导语部分具体化

第一层(3):说明中国的态度。(认真履行承诺,办好奥运会)

第二层(4——5):报道了两轮投票的情况。(确凿数据的作用:说明中国申奥成功是众望所归,用事实说话,让读者在比较中感受中国申奥的优势。)

第三层(6——11):报道了中国人及国际体育界人士的反映。

▲写法分析

(1) 本文语言简洁明了,让读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信息,同时字里行间又饱含着丰富的情感。

如“该轮到北京办奥运会了!”一个“该”字道出了多少感慨!这里有经过漫长的期待终于梦想成真的喜悦,有作为中国人的无比自豪,有北京一定能够办好奥运会的自信,等等。

(2)善于抓住典型细节,也是这篇报道写得引人入胜的原因。

如写刘淇在签订完20_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合同后对记者说,他“刚才签字的钢笔无比珍贵,他要永远保存下去”,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他十分珍视中国人民为支持奥林匹克运动和促进世界和平进步所作的努力,十分珍视世界各国在奥林匹克旗帜下的友好合作关系,也说明了北京获得20_年奥运会主办权不论对中国还是对奥林匹克运动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文章主旨

作者利用消息这种新闻体裁的优势,迅速地向全国人民报道了中国申奥成功的喜讯,表达了全中国人民无比振奋的心情,向全世界表明:富强、繁荣的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三)、《别了,“不列颠尼亚”》

▲解题:这是一篇特写,“别了”是告别,“不列颠尼亚”本是英国皇家游轮的名称。题目实际的意思是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了,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结构:第一部分(1):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降落,接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相当于导语部分。

第二部分(2——11):集中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以及有关背景资料。这也是文章的主体。

四个场景

(时间顺序)象征意义

下午4点30分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英国殖民主义者结束在香港的统治权。

晚6点15分举行英国治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子夜时分降下米字旗升起五星红旗中国恢复香港的主权

7月1日王子和港督登船离港。

3、写法特点:

(1)适当的运用一些背景资料,加大了文章的容量;语言庄重,对比鲜明,耐人寻味。(作用)

(2)气氛烘托

“蒙蒙细雨中”、“雨越下越大”是天气状况的实写,但两处用笔,写出过程,对仪式的气氛起了烘托的作用;“面色凝重”,是对港督彭定康表情的实写,但在这里做交代,对“告别”仪式的氛围起了点染的作用。

▲文章主旨

这篇特写性消息,集中地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一天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场景,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对英国一个半世纪的殖民地统治结束后的无比欣喜之情。

五、课外链接

●奥运会的由来:在希腊首都雅典西南面,。在湍急的阿尔菲斯河和克拉德河交界处的奥林匹亚“圣地“,就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会址。古代奥运会起源于宗教庆典活动,以奥林匹克山而命名。从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3年,古代奥运会每4年举办一次,共举办了293届,历时1169年。

●1984年7月29日,对于所有关注中国关心奥运的人来讲都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许海峰以566环的优异成绩摘取了洛杉矶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也实现了我国奥运史上“零的突破”。

●20_年的北京奥运会是第届奥运会,她的主题是

五个吉祥物分别是

五种动物。

●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英国两次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把香港岛和九龙割让给英国。1898年,英国又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99年,从而侵占整个香港地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标识是。

六、阅读题突破

新华社莫斯科7月13日电(记者许基仁、刘广、林榕)把所有的矜持都抛掉,让热泪尽情地流淌。在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用平稳的语调宣布北京成为20_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后,聚集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的中国人眼睛湿润了。

北京在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选定20_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投票中,第一轮就以过半数优势赢得了奥运会主办权。在这轮投票中,北京获得了56票,多伦多为22票,巴黎为18票,伊斯坦布尔为9票。

1、文中划线的文字叫,其作用是

2、这则消息在标题、导语及主体部分中都用了数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把“第二轮就以半数优势赢得了奥运会主办权”的“就”去掉,表达效果会怎样?

答:

4、“聚集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的中国人眼睛湿润了”,这一细节说明了什么?

答:

5、奥运会是国际盛事,我国运动员发扬奥运精神,付出艰辛的汗水,为国家赢得了荣誉和地位。你知道我国奥运史上谁获得了第一块奥运金牌吗?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奥运冠军吗?他(她)们是哪一届奥运会中哪一运动项目的冠军?(至少写1个)

答:

答案简析:

1、电头。点明新闻报道的地点和时间。

2、用了一组确确实实的数字,说明中国申奥成功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

3、就不能强调中国申奥的优势。

4、说明申奥成功后中国人民的喜悦和自豪之情。

5、许海峰(射击)略

八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篇10

一、疏通文意

1、课文是怎样交代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时间、人物的?

原因: 时间: 人物:

2、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怎样的美景?

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

自然景象:“ ”

生活情景:“ ”

3、渔人来到桃花源,村子里的人如何对待渔人的?这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

4、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不复出”?

5、桃花源人与渔人交谈后,为什么“皆叹惋”?

6、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最后一段写刘子骥是否多余?

7、在本文中作者怎样描写了自己所向往的社会?

8、作者描写的自己所向往的社会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彼此____________的幸福美好社会。

17、本文主旨: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9、本文按照渔人行动的顺序,记叙了他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内容丰富,详略得当。举例说明哪详哪略,仔细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剪裁得体,详略得当。课文第②、③段详写了桃花源中宁静的生活环境和淳朴的社会风尚。作者把这一部分作为本文的重点加以详写,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他理想的社会画卷。例如对环境的描写,写到的事物就有土地、屋舍、良田、美地、桑竹、阡陌、鸡犬之声等。再如对桃花源中人的描写,详写了他们对渔人的热情招待,特别是他们回答谈话的内容写得具体详细。第①、④、⑤段写得简略,因为是故事的开头、结尾,只和故事的传奇性有关。

10、作者生活在东晋末期,当时社会政治黑暗,兵连祸结,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我们对这种社会理想应该怎样评价。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当时社会政治黑暗,兵祸连结,民不聊生。本文是他57岁时所写的《桃花源诗》前面的小序。当时作者已隐居多年,对农民的苦难深有感触。在本文中他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这里,人人劳动,自耕自食,没有阶级,没有压迫和剥削,没有战乱,人们过着安居乐业、友好和睦的生活。这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这样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人民反对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同时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多少带有原始共耕生活的痕迹,表现了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又是作者逃避现实的思想的反映。

    758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