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语文 > 语文试题 > 六年级 >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及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及答案

梦荧0分享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及答案

加强试卷的练习,会让你在考试中如鱼得水。那么关于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试卷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及答案,仅供参考。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

主题百花园(41分)

一、主题达标。(24分)

1.读拼音写字词。(7分)

(1)wēi fēng lǐn lǐn(      )的竹节人像健美比赛中浑身gē dɑ(    )肉的小伙子,在他手上系上一根bīng gùn(    )棒,他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

(2)古时候有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如今人们了解了宇宙的许多知识,但“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mí(   ),仍等待着科学家们去jiē kāi(    )。

(3)故宫博物院过去叫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huáng gōng(    )。它规模hóng dà(    ),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2.在每组中不同类的词语下面画横线。(4分)

(1)得意扬扬  怒气冲冲  念念有词  虎视眈眈

(2)金星    水星    太阳系   天王星

(3)太和殿   乾清宫   中和殿   保和殿

(4)仙女下凡  蟠桃盛会  九天揽月  温室效应

3.照样子写词语。(9分)

轻手轻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悻悻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吗?在比喻句后面的括号里打“√”。(4分)

(1)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

(2)其实,竹节人的动作压根不由扯线人做主,那不过是在竹节间的线一紧一松间的胡乱耸动而已,可看上去,却挺像是那么回事。(  )

(3)(我们)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  )

(4)我来到这里,仿佛进入了苏州园林。(  )

二、主题探究。(14分)

1.请选择恰当的材料。(4分)

(1)A.做竹节人    B.玩竹节人

C.上课玩竹节人 ,被老师抓住,竹节人被没收

D.找竹节人,发现老师在玩被没收的竹节人

E.见老师玩得那么投入,我们笑着溜走了

①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我要选择的材料是(  )

②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我要选择的材料是(  )

(2)A.故宫博物院简介    B.贞度门失火事件

C.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 D.故宫博物院平面示意图

①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我要选择的材料是(  )

②给家人介绍故宫的重要景点,我要选择的材料是(  )

2.《宇宙生命之谜》一文中,说明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必备条件有(    )(多选)(2分)

A.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0℃之间。

B.必要的水分

C.适当成分的大气

D.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系统提供能源

E.有春夏秋冬四季,有大量的植物生长

3.理解课文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8分)

(1)“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联系上文可知,“我”并不是把毛笔弄丢了,而是把毛笔杆拿去做竹节人了。(  )

(2)《竹节人》一文中,“我们”的竹节人被老师缴去,但当看到老师玩竹节人玩得忘乎所以时,“我们”分外开心,“我们”开心的是竹节人得以完整保存。(  )

(3)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是因为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大气层非常稀薄,没有臭氧层,且表面温度很低,上面没有磁场。(  )

(4)故宫博物院有三大殿、后三宫等,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

三、主题讨论。(3分)

有人说:读书是为了消遣,为了欣赏书中精彩的故事情节。也有人说:读书前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对阅读是有好处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大舞台(29分)

四、课文片段阅读。(12分)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

……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

竹节人手上系(jì xì)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xià hè)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1.给选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2分)

2.根据意思写词语。(2分)

(1)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

(2)没有来由。(      )

3.找出选文中的一个夸张句画上横线,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写出了竹节人的玩法有(    )(多选)(3分)

A.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号称“齐天小圣”。

B.手上装两根废弃的钩针,号称“金钩大王”。

C.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取一个更响亮的名号。

D.胡乱对打。

5.从选文第三自然段画横线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主题阅读拓展。(17分)

神秘的“无底洞”

地球上是否真的存在“无底洞”?按说地球是圆的,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组成,真正的“无底洞”是不应存在的,我们所看到的各种山洞、裂口、裂缝,甚至火山口也都只是地壳浅部的一种现象。然而中国一些古籍却多次提到海外有个深奥莫测的无底洞。事实上地球上确实有这样一个“无底洞”。

它位于希腊亚各斯古城的海滨。由于濒临大海,大海涨潮时,汹涌的海水便会排山倒海地涌入洞中,形成一股湍湍的急流。据测,每天流入洞内的海水量达3万多吨。奇怪的是,如此大量的海水灌入洞中,却从来没有把洞灌满。曾有人怀疑,这个“无底洞”,会不会就像石灰岩地区的漏斗、竖井、落水洞一类的地形。然而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人们就做了多种努力企图寻找它的出口,却都是枉费心机。

为了揭开这个秘密,1958年美国地理学会派出一支考察队,他们把一种经久不变的带色染料溶解在海水中,观察染料是如何随着海水一起沉下去。接着又察看了附近海面以及岛上的各条河、各个湖,满怀(     )地寻找这种带颜色的水,结果令人(     )。难道是海水量太大把有色水稀释得太淡,以至于无法发现?

至今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海水会没完没了地“漏”下去,这个“无底洞”的出口又在哪里,每天大量的海水究竟都流到哪里去了?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内。(2分)

愿望  希望  盼望  期望  失望

2.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2分)

(1)据测,每天流入洞内的海水量达3万多吨。(     )

(2)为了揭开这个秘密,1958年美国地理学会派出一支考察队,他们把一种经久不变的带色染料溶解在海水中,观察染料是如何随着海水一起沉下去。(     )

3.读短文,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3分)

(1)我国古代科学家曾多次探索过无底洞,所以证实,地球上这个“无底洞”是确实存在的。(  )

(2)“无底洞”位于希腊亚各斯古城的海滨。(  )

(3)美国曾派出两支考察队分别对“无底洞”的出口进行了不同的试验,但都一无所获。(  )

4.短文以“神秘的‘无底洞’”为题,你认为这个“无底洞”的“神秘”体现在哪里?(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说:“至今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海水会没完没了地‘漏’下去,这个‘无底洞’的出口又在哪里,每天大量的海水究竟都流到哪里去了?”这些问题也一定激发了你的好奇心。请写下你的探究方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新视角(30分)

六、习作展示。

题目: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要求:写作前,搜集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事例,了解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写作时,内容要具体,表达要清晰、流畅。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参考答案

一、1.(1)威风凛凛 疙瘩 冰棍

(2)谜 揭开 (3)皇宫 宏大

2.(1)念念有词 (2)太阳系 (3)乾清宫

(4)温室效应

3.示例:呆头呆脑 没头没脑 蹑手蹑脚

念念有词 蒸蒸日上 熠熠生辉 欣欣然

飘飘然 悠悠然

4.(1)√

二、1.(1)①AB ②CDE (2) ①ACD ②AB

2.ABCD

3.(1)√ (2)× (3)√ (4)√

三、示例:读书前,先想想阅读目的,再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让阅读更高效。

四、1.jì√ xià√

2.(1)叱咤风云

(2)没头没脑

3.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这样写突出了课桌裂缝又宽又长。

4.ABC

5.从这些词语中,我体会到了作者玩竹节人的快乐。

五、1.希望 失望

2.(1)列数字 (2)举例子

3.(2)√

4.①大量的海水灌入洞中,却从来没有把洞灌满;②“无底洞”的出口在哪里不清楚;③每天大量的海水流到哪里去不知道。

5.示例:可以研制一些小型机器人,让它们随着海水流动,把自己在海中的行踪和拍摄到的画面传输到电脑上,便于科学家观察研究。

六、思路点拨:写作前先想想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变化的事例,如交通、饮食、智能家居等方面,可从多角度来举例说明,赞美科技的巨大力量。

例文略。

六年级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

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

2. 概括某段大意

第一: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

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第二:摘句法

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例如《我的老师》中的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

第三:概述法

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很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四:联合法

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例如《记一辆纺车》的第四段,就要综合三层意思:纺线使衣着自给,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服,纺线是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观念。

3 . 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的答题模式

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4 . 说说主人公思想性格变化题型

关键要答出“变”来,如:他从以前……变得……

5. 五种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扬,为什么赞扬;或反对,为什么反对。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6. 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它是通过文章的字、词、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审题、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考题中得到提示入手。


    83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