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推荐文章
202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七年级的同学们不如做一份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欢迎大家来阅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9分)
1.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匿笑(nì) 嫌恶(wù) 寒颤(zhàn ) 宽恕(shù)
B.繁衍(yǎn) 犄角(qǐ) 内疚(jiù) 攥着(zuàn )
C.祷告(dǎo) 诀别(júe ) 脸颊(jiá) 瑟缩(shè)
D.花瓣(bàn ) 荡漾(yàng ) 虐杀(nüè) 分歧(zhī)
2. 填空:(10分)
⑴《风筝》选自《 》,作者 ,原名 ,浙江 人,是我国伟大的 家、 家、 家。请你再说出他的一部作品集: 。
⑵《金色花》作者是 国的 家 ,他在1913年获得过奖;《荷叶·母亲》作者 ,原名 ,她的代表作有《 》《 》等。
⑶《咏雪》选自南朝宋彭城人 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一书。
⑷兴尽晚回舟, 。争渡争渡, 。
⑸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 。
3.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1)为了正义说公道话。( ) (2)形容病危,或借喻事情不可挽回。 ( )
(3)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情,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
(4)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
4.填入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连贯的一项是( )(2分)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A.儿子毕竟幼小,虽然很胖 B .儿子毕竟很胖,即使幼小
C.儿子尽管很胖,毕竟幼小 D .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
5.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填序号)(2分)
A.语言描写 B .动作描写 C .心理描写 D .景物描写
(1)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
(2)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
(3)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
(4)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 ( )
6.改写划线的句子,使全句连贯、简洁。(2分)
茂密的丛林,翩翩起舞的蝴蝶,这是多么美的意境啊!
答:
7.仿照例句,再写出三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3分)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 ,让人 。
语文是,让人。
语文是 ,让人 。
1/4页
8.根据下面提供的情景,写出符合题意要求的话。(2分)
父母对你百般呵护,作为家里的一员,你很想替他们分担些家务,却常被拒绝,为此,你
十分苦恼。你既不想让父母伤心,又想让他们明白你的想法。这时,你应该怎样对他们说?
答: 。
9.读下面两首小诗,按要求答题。(5分)
(一) (二)
墙角的花! 空中的鸟!
你孤芳自赏时, 何必和茏里的同伴争噪呢?
天地便小了 你自有你的天地。
①这两首小诗的作者是 。(1分)
②选择其中一首,作简要评析。(2分)
评析:
③选择其中一首,进行仿写。(2分)
仿写:
二、阅读理解(31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以下问题。(10分)
曾子之妻之①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②还,顾反为女杀彘③。”妻适市来,曾子
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④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 也。婴儿非有知⑤也,
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子,是教之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①之:动词,到,去。 ②、女:女通汝,即你。③、彘(zhì):猪。 ④、婴儿:
孩子。 ⑤、知:智慧。
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1分)
A.女还(回来) B .顾反为女杀彘(返回)
C.特与婴儿戏耳(开玩笑) D .遂烹彘也 (烹调)
2.下列加点的“之”,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1分)
①曾子之妻之市(她,指曾子的妻子) ②其子随之而泣(她,指小孩的母亲)
③曾子欲捕彘而杀之 (它,指猪) ④妻止之曰 (他,指曾子)
⑤听父母之教(的)
A.① B .②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3.翻译下列句子。(3分)
(1)今之欺之,是教子欺也。
翻译:
(2)母欺之而不信其母。
翻译:
4.请用简洁的话概括这则故事的寓意。(2分)
答: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12分)
①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2/4页
②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实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③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啊。”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了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糊涂。“我可是毫不怪你 啊。”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④“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⑤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⑥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1.语段①中加点的“不幸”应怎样理解?(1分)
答:
2.语段①中“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应具体指前文的哪些事?(2分)
答:
3.作者产生忏悔之意的原因是,而根本原因是2分)
4.语段③—⑤运用了 的手法,突出了 。 (2分)
5.语段③“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一句中的“生”应如何理解?加上引号有何
作用?(2分)
答:
6.语段⑤中“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应怎样理解?(2分)
答: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16分)
三 代(10分)
在交叉路口转弯的时候,我的脚踏车把一位陌生先生的右脚踝碰伤了。本来我可以安全避闪的,当我看到那位先生一手拉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牵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时,我立刻紧急煞车把车头倾向一边,就在这时,他突然急速地跨前一步,自己撞了上来。
我赶紧跳下车,不安地说:“对不起!对不起!”他一边弯下腰按摩脚踝,一边和气地抬起头说:“不怪你,是我自己撞上的„„是我太多虑了,以为车子如果不会撞上我的小孩,便会撞上我的父亲,于是下意识地上前拦挡。”
在我惊魂未定,讷讷不知所措的时候,那位先生已牵着小孩和老者慢慢离去,我愣愣地目送他们,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构成一幅感人的画面。我有股搁下车子跟上前去帮助那位先生的冲动。可是,我一直没有那样做——我发觉小孩和老者好像那位先生肩上的两头担子,再艰苦他也不肯放下任何一边。
14. 那位陌生的先生为什么向“我”的自行车撞上来?(2分)
15. “我愣愣地目送他们”,“我”为什么发愣?(2分)
16. 试从写作方法和主题等方面比较《三代》与课文《散步》的异同,至少比出异同各一点。
(3分)
异:
同:
3/4页
三、作文(40分)
进入初中已有半个多学期了,你一定对初中生活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其中酸甜苦辣也一定令你回味无穷。请你以《我的初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字数600字左右;要求有真情实感。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1. A 2.⑴野草 鲁迅 周树人 绍兴 文学 思想 革命 如:呐喊、朝花夕拾
⑵印度 文学 泰戈尔 诺贝尔文学 冰心 谢婉莹 繁星 春水 ⑶刘义庆 世说新语
⑷误入藕花深处 惊起一滩鸥鹭 ⑸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⑴仗义执言 ⑵ 病入膏肓 ⑶忘恩负义 ⑷步履蹒跚
4.D
5.⑴C ⑵B ⑶A ⑷
D
6.头上是蔚蓝的天空 7.示例:色彩缤纷的花园 留恋忘返;意境深远的油画惊叹不已;旋律优美的音乐听之动容。
8.示例:爸爸妈妈,我理解你们的心情,知道你们也是为我好,其实,劳逸结合,我会学得更好。再说,我已经长大了,也应该替你们分担点家务了。
9.①冰心 ②A .托物言志,借物抒怀; B .言简意丰,蕴含哲理; C .运用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形象生动
③(一)a .墙角的花! /你迎风摇摆时,/忧愁便抖落了。b .田里的谷穗,/你弯腰俯首时,/心里便踏实了。
(二)a .空中的鸟! /何必羡慕飘浮的云呢? /你自有你的灵性。b .地上的蜗牛! /何必与壮硕的水牛比力气呢? /你自有你的能耐。
二、阅读理解
(一)10.D 11.A 12.⑴现在你欺骗儿子,这是教儿子欺骗别人。 ⑵母亲欺骗儿子,
儿子就会不相信自己的母亲。 13.说明成人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做父母师长的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
(二)1.暗示此时的“我”已经因为年少时的举动受到了心灵的惩罚。2.将心灵手巧的小
兄弟偷做的风筝粗暴武断地撕破踏扁踩坏。 3.看了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 步入中年后真正领悟到生存的艰辛。4.对比 “我”深深的悔意和失落5.“生”一指脸上条纹的形状像“生”的字型,二指生活的艰辛体现在了他的脸上。 引号起强调作用。6.小兄弟对过去的事情全然忘记,连怨恨的理由都没有我还怎么能得到宽恕呢?
(三)1. 他为了保护孩子和父亲
2. 被陌生先生对孩子和父亲强烈的责任感深深地震撼了
3. 异:角度不同。课文以“我”的角度写对母亲儿子的责任感,主要表现对老去的生命的善待;《三代》中的“我”只是那位陌生先生对父亲孩子极尽保护责任的见证人。 同:两文都深刻揭示了中年人承前启后的重大历史使命。(此题回答有理即可得分)
三、作文 2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