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劝学原文及翻译注释
推荐文章
人教版高一语文劝学原文及翻译注释
古诗文的背诵记忆对于语文复习是很重要的,学习语文有许多的知识是需要背诵和记忆的。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高一语文劝学原文及翻译注释,仅供参考。
高一语文劝学原文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yòu)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高一语文劝学词句注释
1、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学不可以已:学习不能停止。
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于:从
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于:比。
5、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6、輮以为轮:輮 :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一种手工艺)。以:把。为:当作。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晒干。槁暴,枯干。
9、挺:直。
10、受绳:用墨线量过。
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博学:广泛地学习。日:每天。知:通“智”,智慧。明:明达。行无过:行动没有过错。
14、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
15、须臾:片刻,一会儿。
16、跂:提起脚后跟。
17、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18、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
19、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
20、彰:清楚。
21、假:借助,利用。舆:车。
22、利足:脚走得快。致:达到。
23、水:指游泳。名词,用作动词。
24、绝:横渡。
25、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资质,禀赋。
26、善假于物也:于:向。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27、兴:起,兴盛。
28、焉:于之,在那里。
29、渊:深水。
30、蛟:一种似龙的生物。
3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得,获得。而,表因果关系。
32、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33、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34、骐骥:骏马,千里马。
35、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36、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舍,停。
37、锲:用刀雕刻。
38、金石可镂:金:金属。石:石头。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39、用心一也:(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用,以,因为。
40、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另一说,“六”虚指。这两说高中课本中没有提到)
41、螯:螃蟹的大钳子。
42、躁:浮躁,不专心。
43、神明:精神智慧。
44、跪:脚,蟹腿。
高一语文劝学译文:
有道德品行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出来的,但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但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笔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如果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符合圆规的标准了,假如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它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所以使它成为这样的。因此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过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也就能变得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并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变得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以前整天地思考,却没有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提起脚后跟眺望远方,却不如登上高处看的更为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加长,但是人们在远处也可以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增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更清楚。借助车马的人,脚步并不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舶楫桨的人,不一定逗善于游水,却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本性并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变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水流汇积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诞生了;积累善行从而养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就可以达到很高的境界,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因此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实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聚成江河大海。千里马一跨越,也不足十步之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可以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的走。雕刻一件物品但最后放弃了,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若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啊。蟹有六条腿与两个蟹钳,但是若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就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高一《劝学》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有:通"又")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
5、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6、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
7、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毛:通"苗")
8、以君为____,故不错意也(错:通"措")
9、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
二、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动物的爪子和牙齿。今:帮凶)
2、金就砺则利(金:古:金属;今:黄金)
三、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动,使……弯曲)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一:数作形,专一)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作动:游水)
四、文言句式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宾短语后置)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宾短语后置)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介宾短语后置)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判断句)
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
7、輮以为轮(省略句)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五、重点字词解释
1、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中:合乎;輮:使……弯曲)
3、輮使之然也(然:这样)
4、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
5、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疾:强;彰:听得清楚)
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到达)
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作动:游水;绝:渡)
8、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借)
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得:获得;备:具备)
六、一词多义
1、而、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转折,但)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转折,但)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而且)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⑤吾尝跂而望矣(连词,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前:修饰;后,转折)
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前:修饰;后,转折)
⑧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转折,但)
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转折,但)
⑩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顺承,就,于是)
2、绝
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断绝)
③以为妙绝(极)
④佛印绝类弥勒(十分)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3、强
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壮)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多)
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勉强)
4、假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
③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
④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5、望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远望)
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③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④适冬之望日前后(农历每月十五)
6、闻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听见)
②博闻强志(见闻,知识)
③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名誉)
七、翻译句子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译: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译:即使又晒干了,不再直了,这是因为人使它弯曲变成这样的。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那么就会智慧明达而行为没有过错了。
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译:我曾经整天地思考,比不上一会儿所学的东西收获大。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有学问有修养的人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积累善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具备了。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所以不积聚半步,没有用来达到千里的办法;不积集小的流水,没有用来汇成江海的办法。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中途停止雕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放弃地雕刻,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
高一语文《劝学》练习
【课堂演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就砺则利 指金属的刀类
B.君子生非异也 通“性”,资质,禀赋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名词动词,游泳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学问渊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4.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渐之滫 渐:渐渐 B.形乎动静 形:体现
C.游必就士 就:接近 D.端而言蠕 蠕:微动
5.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教使之然也 輮使之然也
不扶而直 蟹六跪而二螯
A.两个“然”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B.两个“然”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
C.两个“然”字不同,两个“鲜”字相同 D.两个“而”字不同,两个“鲜”字也不同
6.对“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喻人本性无善无恶,惟在教育与学习,论证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
B.喻人善恶无常,惟在学习,论证教育的重要性。
C.喻人是可塑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D.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同义,强调学习环境与内容的重要。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译文:
(2)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译文:
(3)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译文:
1.D(广泛地学习) 2.B(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的) 3.略
4. A 5.A 6.D 4 .⑴古代的人求学是为了自己,现在的人求学是为了他人。君子学习,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完美。小人学习,是为了拿学来的东西去讨好别人。⑵这并不是因为它的本质不美好,而是因为被脏水浸泡的结果。⑶因此,君子定居时一定要选择好的地方,外出一定要同有知识才能的人交往,用这种方法防止邪恶的东西污染接近了正直的思想。
【译文】君子的学习,听在耳朵里,记在心中,表露在身体的仪态上,显现在行动举止上。轻声的说话,小心的行动,一言一行都可以作为准则。小人的学习,从耳朵里听进去,又立刻从嘴说出来。嘴与耳朵之间的距离只有四寸远,怎么能使自己的身躯都得到完美呢?古代的人求学是为了自己,现在的人求学是为了他人。君子学习,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完美。小人学习,是为了拿学来的东西去讨好别人。
飞蓬生长在大麻当中,不用扶持就能长直,白沙混杂在黑色的泥土中,同黑土一起沾染黑了。兰槐芳香的根叫白芷,如果用酸臭的脏水浸泡它,君子不愿意接近它,普通人也不愿意佩戴它,这并不是因为它的本质不美好,而是因为被脏水浸泡的结果。因此,君子定居时一定要选择好的地方,外出一定要同有知识才能的人交往,用这种方法防止邪恶的东西污染接近了正直的思想。
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会知道天有多高;不亲临深险的山涧,就不会知道地有多厚;没有听到古代先贤的遗训,就不会知道学问有多博大。吴国、越国、夷族和貉族的人,最初降生时他们的啼哭声都是相同的,而长大以后习俗却各不相同,这是受教育不同使他们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