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语文 > 语文试题 > 九年级 >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梦荧0分享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做好每一份语文试卷的练习,是对语文知识的一个学习和巩固的过程。那么九年级语文测试卷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仅供参考。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要将坚持贯彻到底,nuò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正如荀子所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①nuò(懦) ②锲(qiè)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B )

①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    ,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②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学毕业回乡务农,我在    的十字路口徘徊。

③    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原因在于这些讲解优雅风度的著作有个缺陷,就是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

A.停滞  缥缈  所以      B.停滞  渺茫  之所以

C.停留  缥缈  之所以 D.停留  渺茫  所以

导析:B ①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停留:暂时不继续前进。根据语境,此处应选“停滞”。②渺茫: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从前途未知的语境看,应选“渺茫”。③之所以:表示因果关系,常与“是因为”(或“原因是”“原因在于”)连用。所以:连词,引出结果,常与“因为”连用。根据后面的“原因在于”可知“之所以”更合语境。故选B。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D )

A.鲁迅是那个不顾个人安危,为解除人民疾苦奔走呼号为民请命的人。

B.墨守成规的人很难创新,要想成就自己的事业,就要怀有宽广的胸襟,拥有开阔的视野。

C.认定一件事,锲而不舍地做下去,即使遇到挫折,也不逃避,你便能够体会到“世上无难事”的真谛。

D.对于别人所说的强敌,他认为完全不足为据,只要冷静应对即可。

导析:D “不足为据”指不能够作为依据。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不足为虑”。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D )

A.为了表彰先进,我们了解到许多李老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动人事迹。

B.通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容的学习,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

C.幸福源自快乐,一个人的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与别人相处得是否融洽。

D.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我国“十四五”期间举办的重大标志性 活动。

导析:D A项,语序不当,将“李老师”移到“许多”前面;B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C项,一面对两面,把“的快乐”改为“是否快乐”。故选D。

5.填空。(5分)

①白居易在《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中用“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为刘禹锡抱不平,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酬答,反劝友人要豁达乐观。

②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感慨历史沧桑的句子是“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③李商隐的《无题》中常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精神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④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6.名著阅读。(2分)

当下宋江看视A,虽然不死,已成废人。A对宋江说道:“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宋江见说:“任从你心。”A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

以上文字出自古典小说《水浒传》,小说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选文中的人物A是武松。小说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极具特色。在语言的运用上,小说在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通俗、简练、生动、富于表现力的文学语言。

7.综合性学习。(5分)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2021年,当第26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书香中国”建设已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华大地充溢着书香。为了进一步激发全民阅读热情,我市准备开展以“爱读书,懂生活”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也在今日揭晓。从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看,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达81.3%,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从2019年的4.65本,上升到2020年的4.70本。从阅读时长看,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为20.04分钟,比2019年增加了0.35分钟。

材料二 从调查结果看,未成年人的阅读数据比较亮眼。2020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3.4%,较2019年提高0.5个百分点;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71本,比2019年增加0.35本。

(1)研读以上两则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2分)

答案:(示例)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和未成年人阅读率均达到80%以上,人均图书阅读量均高于2019年。

(2)“书”,《说文解字》中小篆写作“”,“从聿者声”,“书者,如也。箸于竹帛,非笔末由矣”。由上可知“书”的本义是用笔(在竹简书帛上)写字,而“读书”中的“书”则用其引申义“书籍”。 (2分)

(3)请根据示例为我市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再设计一项活动形式。(1分)

示例:最美书香家庭——“亲子共读”活动

答案:(示例)①最美书香少年——“个人阅读”活动 ②最美书香校园——“师生共读”活动 ③最美书香班级——“班级阅读”活动 ④最美书香社区——“社区阅读”活动(任选其一)

二、阅读欣赏(共50分)

(一)(4分)

破阵子·春景

晏 殊

燕子来时新社①,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②赢。笑从双脸生。

注:①新社:指春社,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②斗草: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8.上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

答案:清明过后,燕子轻飞,梨花飘落,青苔点点,黄鹂歌唱,柳絮飞花,绘成了一幅惹人喜爱的春光图。

9.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少女形象?词作在刻画形象上有何独特之处?请简要分析。(2分)

答案:第一问:刻画了一个笑声盈盈、聪明纯净、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形象。

第二问:①运用手法多样。如用典,“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以“巧笑”形容东邻女伴,写出了她笑靥之美丽;又如神态描写,“笑从双脸生”,写伙伴相见,互相打趣、闲谈后东邻女伴的情态,表现出她兴高采烈、欢欢喜喜的模样;又如衬托,写女伴而先写暮春时节美好的自然环境,既使美丽的东邻女伴成为美好春景的一部分,也用自然环境的美好衬托了女伴的美好。②叙述视角独特。在刻画东邻女伴时,词作没有以词人的视角来描画,而是以“我”——东邻女之伙伴的身份出现,如此设置,既有参与之感,又有客观之感,使得形象的刻画更为真切自然。

(二)(8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③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④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⑤优游⑥而无为⑦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曾巩《醒心亭记》

注:①涯:岸边。②欧阳公:欧阳修。③直:当,临。④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⑤吾君:指皇帝。⑥优游:悠闲自得。⑦无为:清静 自然。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伛偻提携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②杂然而前陈者陈:陈列,摆开

③构亭曰“丰乐”构:构筑

④则必即丰乐以饮以:来

11.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3分)

答案:甲文中“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乙文中“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意思对即可)

12.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3分)

答案:两段选文都运用了衬托的写法。甲文作者巧妙地运用禽鸟之乐衬托滁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突出太守之乐的境界最高,他既知禽鸟之乐,又乐游人之乐,乐在这里得到了升华。乙文中“更欲久而忘归也”这句话从侧面衬托“醒心亭”周围优美的自然风景令人陶醉。

参考译文:(乙)在滁州的西南方,泉水的岸边,欧阳公出任知州的第二年,建了一座凉亭叫“丰乐亭”,自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来说明丰乐亭名称的由来。之后又径直在丰乐亭往东几百步,找到山势高的地方,建了一座凉亭叫“醒心亭”,请我为它写一篇记。

大凡欧阳公与州里的宾客们到这里游览,就必定到丰乐亭来喝酒。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要到醒心亭眺望,看到那群山环绕、云雾相生、旷野无垠、草木茂盛、山泉岩石秀美(的景象),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有清新的感觉。于是他们的心胸顿觉清爽、洒脱而酒醒,更想久留而忘了返回了。啊,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虽然如此,欧阳公的快乐,我能形容。我们的皇帝在上悠然自得,无为清静;我们的百姓在下丰衣足食,心无不满,这才是欧阳公真正的快乐啊!而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哪里会是欧阳公的快乐呢?他只不过是在这里寄托他的理想啊!

(三)(8分)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3.本文是一篇驳论文,作者在文中驳斥的论点是什么?作者的正面论点又是什么?(4分)

答案:驳斥的论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作者的正面论点是“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14.本文语言具有辛辣嘲讽意味,请从第①段中的加点词“总”“只”“一味”中任选一词加以赏析。(4分)

答案:(示例一)“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扬扬自得,同时又写出夸耀者的底气不足,因为夸来夸去只能夸这一样,且唯恐别人不知,这也暗接“只希望着国联”的必然性。

(示例二)“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着”,仰人鼻息的丑态跃然 纸上。

(示例三)“一味”则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愚昧成习,沉迷其中不愿自拔,顽固不化,准确地写出了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

(四)(14分)

疾病与演化进程

[英]理查德·道金斯

①动物的躯体是一个精巧而且往往有效的自然防御系统,这个系统叫免疫系统。当身体感觉到危险的寄生虫时,它会激发起来,生成特殊的细胞,像战士那样乘着血液奔向战场,攻击那群特别的寄生虫。通常是免疫系统获胜,身体恢复健康。然后,免疫系统会“记住”它为那场特殊战斗生成的特殊分子武器,于是,以后任何相同寄生虫的感染,立刻就会被消灭在无形之中。因此,只要你得过麻疹、腮腺炎或水痘,就不大可能得第二回了。免疫系统认得死病菌或病原的感染,能提前武装起来,一旦疾病真的到来,它就能投入战斗。

②免疫系统的一道难题是“决定”哪些是应该驱除的“外来的”,哪些是可以为身体所接受的。在妇女怀孕时,这可能是特别费心的。肚子里的宝宝是“外来的”,因为从遗传学看,宝宝与母亲是不同的,有一半的基因来自父亲。但免疫系统是不能攻击宝宝的,在哺乳动物的演化中,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它解决了——毕竟,那么多宝宝在子宫里活下来而且出生了。但也有很多流产了,这说明演化遇到了困难,而解决不是很彻底。

③免疫系统出错的另一种情形是对假想的“攻击者”打击太狠了。过敏就是这么回事儿:免疫系统不必要地、过分地、甚至破坏性地伤害了无害的东西。例如,空气里的花粉通常是无害的,但有些人的免疫系统会对它产生过激反应——那时你会得所谓的“花粉症”:打喷嚏、流眼泪,浑身不舒服。

④有时过激反应的免疫系统竟然会对本人过敏!这引起所谓的自体免疫性疾病,如秃头症(头发成片脱落,是因为你的身体会攻击毛囊)和牛皮癣(过激反应的免疫系统在皮肤上引起鳞片状斑块)。

⑤免疫系统不时产生过激反应。因为有时该进攻而没能进攻,有时不该进攻却进攻了,免疫系统摇摆在两者之间,就像走钢丝一样。羚羊看见草动时,是不是该逃跑呢?它遇到的是同样的问题:那是潜伏的美洲豹还是清风在吹着牧草沙沙作响?是危险的细菌还是无害的花粉颗粒?这类“平衡”问题简直太普通了。它可能对“风险规避”太机警,每看一次风吹草动都危险,对无害的花粉甚至本人的组织都释放出浑身的免疫反应。它也可能太“齐心”而对真危险毫无反应,或者在真正危险的寄生虫出现时不能产生免疫反应。在钢丝上行走是困难的,不论偏向哪边,都会遭到惩罚。

⑥癌是坏事的极端情形,一个很奇异的例子,但很重要。癌是我们体内的一群细胞从它们本来要做的事情中脱离出来,并且扩增,然后变成了寄生者。癌细胞通常聚集在“肿瘤”里,肿瘤无限制地长大,吞噬部分身体。接着,最坏的癌会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叫癌细胞转移),最终毁坏整个身体。如此扩展的肿瘤叫恶性肿瘤。

⑦癌如此危险的原因是,它们的细胞是直接从我们身体的细胞里衍生出来的。它们是我们自己的细胞,只是略有改变。这意味着免疫系统很难将它们判别为外来者。那还意味着很难找到杀死癌细胞的方法,因为你能想到的任何方法——如毒药——都可能杀死你的健康细胞。杀死细菌很容易,因为细菌的细胞与我们自己的不同。能杀死细菌细胞而不伤害自己细胞的毒药叫抗生素。化学疗法能毒死癌细胞,但也能毒死我们自己的其他细胞,因为他们太相似了。如果过量运用毒药,也许能杀死癌细胞,不过先已经把可怜的患者杀死了。

⑧我们又回到了和前面一样的平衡问题:攻击真正的敌人(癌细胞)而不误伤朋友(我们自己的正常细胞),这也就是羚羊在草地里遇到的问题。

⑨自体免疫性疾病是否可能是无数代祖先们为了抵抗癌细胞而展开的演化战所传下来的副产品?免疫系统在与癌变之前的细胞的战斗中赢得了多场胜利,使它们来不及变成恶性的。我的想法是,因为免疫系统对癌变前的细胞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也许偶尔会误伤无害的组织,攻击自己的细胞——我们就说这个是自体免疫性疾病。自体免疫性疾病也许证明了生命在演化进程中不断生成对抗癌变的有效武器,会是这样的吗?

——《自然的魔法》,有删改

15.免疫系统出错有哪些情形?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3分)

答案:①分辨不清哪些是身体可以接受的(外来者),哪些应该是驱除的“外来的”。②对假想的“攻击者”打击太狠(或:不必要地、过分地、甚至破坏性地伤害了无害的东西)。③过激反应的免疫系统对本人过敏,引起自体免疫性疾病。

16.试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作用。(4分)

答案:结构上:承上启下,照应上文的难题,引起下文对另一难题的说明,使文章条理分明。内容上:承接上文免疫系统的一道难题是“决定”哪些是应该驱除的“外来的”,哪些是可以为身体所接受的,及免疫系统演化遇到了困难,而解决不是很彻底;引起下文对过敏反应的说明。

17.简要说明选文语言的一个显著特点及其表达效果。(4分)

答案:(示例一)准确性。如“因此,只要你得过麻疹、腮腺炎或水痘,就不大可能得第二回了”,运用“不大可能”一词,表示一种估计,但又不过于绝对化,准确严密。

(示例二)形象性。如“像战士那样乘着血液奔向战场,攻击那群特别的寄生虫”,把免疫系统比作战士,生动形象地写出免疫系统攻击寄生虫、保护身体的场面,通俗易懂。

18.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答案:(示例一)举例子,如“空气里的花粉通常是无害的,但有些人的免疫系统会对它产生过激反应——那时你会得所谓的‘花粉症’:打喷嚏、流眼泪,浑身不舒服”,用具体的事例准确地说明了免疫系统出错的另一种情形是对假想的“攻击者”打击太狠了。

(示例二)打比方,如“像战士那样乘着血液奔向战场,攻击那群特别的寄生虫”,把免疫系统比作战士,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免疫系统攻击身体中危险寄生虫的情形。

(示例三)作诠释,如“过敏就是这么回事儿:免疫系统不必要地、过分地、甚至破坏性地伤害了无害的东西”,对“过敏”这一“免疫系统出错”的情形进行了解释。

(五)(16分)

绝 盗

冯骥才

①老城区和租界之间那块地,是天津卫最野的地界,人头极杂,邪事横生。在20世纪20年代,这里一处临街小屋,来了一对青年男女租房结婚。新床新柜,红壶绿盆,漂漂亮亮装满一屋。大门外两边墙垛子上还贴了一双红喜字。结婚的第二天一早,小两口就出门上班。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

②事过三天,小两口出门不久,忽然打东边飞也似的来了一辆拉货的平板三轮。蹬车的是个老头子,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一望便知是个长年蹬车的车夫。车板上蹲着两个小子,全是十七八岁,手拿木棍、板斧和麻绳。这爷仨面色都凶,看似来捉冤家。

③老头子把车直蹬到那新婚小两口的门前,猛一刹车,车上两小子蹦下来,奔到门前一看,扭头对那老头子说:“爹,人不在家,门还锁着呢!”门板上确是挂着一把大洋锁。

④老头子登时火冒三丈,眼珠子瞪得全是眼白,脑袋脖子上的青筋直蹦,跳下车大骂起来:“这不孝的禽兽,不管爹娘,跑到这儿造宫殿来了。小二、小三,给我把门砸开!”

⑤应声,那两个小子抡起板斧,把门锁砸散。门儿大开,一屋子新房的物品全亮在眼前。老头子一看更怒,手指空屋子,又跳又叫,声大吓人:“好啊。没心没肺的东西!从小疼你抱你喂你宠你,把你这白眼狼养活成人。如今你娘一身病,请大夫吃药没钱,你一个子儿不给,娶个媳妇儿藏到这儿享福来。你娘快死啦!你享福?我就叫你享福享福享福!小二、小三!站着干吗!把屋里东西全给我弄回家去!要敢偏向你们大哥,我就砸折你俩的腿!”

⑥那两个小子七手八脚,把屋里的箱子包袱、被褥衣服抱出来,往车上堆。

⑦邻居们跑出来围观,听这老头子一通骂,才知道那新婚小两口的来历。这种连快死的老娘都不管的白眼狼,自然没人出来管。再说那老头子怒火正旺,人像过年放的火炮,一个劲儿往上蹿,谁拦他,他准和谁玩命!

⑧东西搬得差不多了,那两个小子说:“爹,大家伙抬不动,怎 么办?”

⑨老头子一声惊雷落地说:“砸!”跟手一通乱响,最后玻璃杯子打屋里也扔了出来,这才罢手。老头子依旧怒气难消,吼一句:“明儿见面再说!”便扬长而去。

⑩门儿大敞开没人管,晾了一整天。邻居们远远站着,没人上前,可谁也没离开。等着那小两口回来有戏看。

下晌,新婚的小两口打西边有说有笑地回来。到家门口一看,懵了。过去问邻居,一直站在那里的邻居反而纷纷散开。有位大爷出来说话,显然他对这不尽孝心的年轻人不满,朝新郎说道:“早上,你爹和你兄弟们来了,是他们干的。你回你爹妈那儿去看看吧!”

新郎一听,更懵,忽然禁不住大声叫道:“我哪还有爹呀!我三岁时爹就死了,我娘大前年也死了。只一个姐姐嫁到关外去,哪来的 兄弟?”

“嘛!”大爷一惊。可早上的事真真切切,一时脑筋没转过来,还是说:“那明明是你爹呀!”

小两口赶紧去局子报案。但案子往下足足查了十年,也没找到他们那个“爹”。

天津卫的盗案千奇百怪,这一桩却数第一。偷盗的居然做了人家的“爹”;被盗的损失财物不说,反当了“儿子”,而且还叫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若是忍不住跟人说了,招不来同情,反叫人取笑,更倒霉。多损,多辣,多绝——多邪!

(有删改)

19.简要分析小说第①段的作用。(4分)

答案:①向读者介绍天津卫“最野的地界”,设置故事发生的背景,为后文的偷盗做铺垫。②介绍小两口的情况,刚搬来,刚结婚,“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为后文老头他们顺利作案埋下伏笔。③“漂漂亮亮装满一屋”“大门外两边墙垛子上还贴了一双红喜字”为后文的“绝盗”铺设路径,埋下伏笔。④开篇营造了一派新婚的喜庆气象,“新床新柜,红壶绿盆,漂漂亮亮装满一屋”与后文家中被盗贼抢劫,锁毁杯碎,财物尽失的狼藉形成对比,突出盗贼的凶悍及他们行径的可恶。

20.请探究小说以《绝盗》为题目的作用。(4分)

答案:①“绝盗”一词,能够吸引读者兴趣,何为“绝盗”,如何“绝”,使读者产生阅读欲望。②“绝盗”涵盖全篇内容,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从设计布局到表演过程再到最后的结局,都贯穿于“绝”字之下。③交代了小说的主要人物,表现了他们偷盗技艺的高超,同时也暗含着作者对他们做事凶狠的批判。④与文章最后一段照应,“多损,多辣,多绝——多邪!”,使小说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21.简要分析小说中“老头子”的形象特点。(4分)

答案:①长相凶狠,筋骨结实。由“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面色都凶”等内容可知。②老谋深算,凶狠狡诈。他提前了解了小两口的情况,并且设置了这样一个“局”,可谓老谋深算,把人偷得精光,最后还得把剩余的东西砸掉。③演技逼真,语言泼辣。“老头子”为了塑造“爹”的角色,自编自导了一出戏,并且用极为符合“爹”的身份的语言,让邻居们都相信了他的话。

22.小说语言别具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小说语言简练,多用短句。例如“人头极杂,邪事横生”“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多损,多辣,多绝——多邪”,短小精悍的语言更符合故事发展的紧张氛围。②细节描写形象生动,分外传神。例如“眼珠子瞪得全是眼白,脑袋脖子上的青筋直蹦”,通过“瞪”“青筋直蹦”等词语刻画出老头的神态,表现出老头子表演的逼真和卖力。“小二、小三!站着干吗!把屋里东西全给我弄回家去!要敢偏向你们大哥,我就砸折你俩的腿!”等传神的语言描写,又将老头子语言的鲜活,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体现出老头子演技的高超。③地域化、口语化的语言增添了小说的趣味性。“明儿见面再说!”“嘛!”“一个子儿不给”等,带有浓郁的地方口语色彩,增添了小说的趣味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写作(共5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溪水只有不停地流淌才能汇入大海,幼苗只有不停地生长才能参天耸立,鸟儿只有不停地拍打双翅才能遨游天空,人只有不停地奔跑才能抵达梦想的前方。

有人说,生活无限精彩,大家要齐心协力,一起向前奔跑。

有人说,每个人面前,都可能会横着一些诸如清贫、疾病、磨难之类的障碍,我们只有不失去向前奔跑的信念,才能勇敢地跨越它们。

有人说,在适合奔跑的时间和空间放弃奔跑,是一种遗憾。

……

请以《青春路上,我与    一起奔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注意先将作文标题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结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写出600字左右的文章。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例文]

青春路上,我与勇气一起奔跑

青春,是早晨升起的朝霞中最绚丽的一色,是茫茫大海中最闪亮的一滴,是满山青草中最具生机的一簇。

孩子是终究要离开笼子的鸟儿,父母和家庭,都只是孩子暂时的避风港。要远征的船,始终是要出海的;要经历的风浪,是无法避免的。人生的许多路,许多暗夜,只能自己去面对,孩子的一生,父母无法去替代、去承担。

我的青春我做主,爸爸妈妈,请舍去你们的溺爱,让你们的孩子在挫折的道路上闯荡吧!作为“00后”的少年,时代给予我们太多的机会,让我们勇敢地卸下包袱,着一身轻装奋力前行,尽管道路充满荆棘、充满沟壑、充满暗夜,但我们不怕,青春的力量能化解一切困难,青春的力量能迎接各种挑战。

虽然在这个大环境里,我们没有理由说不,尽管课业负担太重, 太重……

看不完的,是书;

听不完的,是唠叨;

怕不完的,是成绩单;

做不完的,是各科作业。

即使是这样,我们也要怀着积极的态度去迎接考试的选拔,毕竟学习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考试只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

我的青春里有勇气。在生活中,我们要创新,要多变,张扬自己的个性,让生活之水沸腾。我们要规范,要稳定,要内敛自己的浮躁,在坎坷面前心如止水。在青春中,用内敛和张扬来表达我们的爱,一滴水也足以让大海翻滚,一棵草也会让青山灿然。别忘了张扬,也别忘了内敛,青春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既然选择了青春由自己做主,就必须有非凡的思辨能力,把一切都放在脚下。

青春路上,我与勇气一起奔跑。我的路,既然选择了,便会一直延伸,没有终点。

初三语文学习方法

一、要养成预习的习惯

在小学,学生普遍不重视预习环节,对课文中字、词、句的掌握及课文内容的理解都是在老师教学过程中完成的。进入初中后,从学习第一篇课文起,就要养成预习的习惯。这一点非常重要。

那么,怎样预习呢?

第一步:阅读课文,弄清文章的体裁,了解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扫除字词障碍,对课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词典弄清楚,难懂的句子划上特定的符号,在老师的讲解中理解或向教师请教。

第二步:精读课文,弄清课文主要内容、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课后练习及一些语法知识等。

二、有效利用课堂45分钟

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提高分析能力,掌握答题技巧的重要途径还是在于每天的45分钟课堂学习。所以,提高45分钟课堂的听课效率对提高语文成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提高听课效率必须遵循“五到”的原则: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老师要求背诵课文,只要课上有可以利用的时间,就应该见缝插针地争取在课内基本背会,尽量不要把问题留到课后去解决。上课时精力要高度集中,遇到分析题时,要积极动脑筋思考,积极参与发言,这样才能使能力大大地增强。“听”就是要听老师讲解知识点,听结论得出的方法。如果你能把课堂上的知识复述80%-90%,你就是课堂的赢家。课堂笔记可以用笔记本记,也提倡在语文书上记,这样翻阅起来更方便。课堂记录什么呢?记四个内容:

1、 每节课中的新知识新见解。

2、 语文术语及知识规律。

3、 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

4、 实用价值很大的方法类知识。

三、积极参加各种语文活动

要积极、主动、大胆地参加朗诵、背诵、语文基础知识竞赛、作文比赛等语文学科活动。说不定你还能成为一个不错的主持人呢!如果老师还没有打算举办这些活动,你一定要趁早向老师建议。在学习上就是要争先,这样做是正确的。

四、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中学生的听、说、读、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完成《大纲》上的任务,不仅应当在学习上下功夫,还应运用一些适合你的好的学习方法。如抓重点做笔记方法(如何掌握时间、提高速度),如何背诵课文(先抓住重点字、词背诵每段,然后再串起来),如何写好作文等。具体说来,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听。

一是要认真听,二是要会听,这是听的关键。听课时,一定要抓住中心内容,也就是老师讲课的主要目的。所以,在听每一堂课之前,一定要弄明白这一堂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有意识地去听课,久而久之,听的能力提高了,你的语文成绩能不提高吗?

(二)说

怎样训练说话能力呢?

(1)主动找机会训练说话能力。上课时,要主动积极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经过多次训练,就不会胆怯了。平时,要多和同学、老师交谈,可以就你关心的所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敢于争论。争论最能锻炼一个人的口才和思维能力。

(2)多找一些优美的文章来朗诵,培养自己的语感。有条件的话,可以多找一些名篇朗诵的磁带来听一听。要是能参加一些朗诵会,听专家的朗诵,有意识地去模仿,日积月累,也会受益无穷的。

很多同学往往重视“写”而忽略“读”。

(三)读

读在语文学习中是极其重要的。首先,对于精读课文和课外的好文章,不读不得,还要反复读。现代教学重视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包括:对词句的.理解能力、对文中哲理的领悟能力、对文章主题的发掘能力、对文章艺术性的欣赏能力等等。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最后是写的问题。写比什么都重要。一上初中,就要把写放在语文学习的首位。写什么?怎样写?写周记,写你想写下来的所有事情。最好写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真实的事情,这样有真情实感,容易上手,自己也有兴趣。另外,写作,尤其是写周记,和老师还有一种很强的沟通作用,老师可以通过你的周记了解你的所思所想,便于师生交流,这对你的成长很有好处。不要害怕老师知道你的内心世界。老师可以成为你的朋友。我长期要求学生写周记,只要不到一年的时间,学生的作文水平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个别同学的一些作品甚至已经能够发表,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不信,你试一试。千万记住——学好语文,写好作文!

    843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