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案
最新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案(5篇)
教案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系统的教学过程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实现预定的学习效果。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最新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最新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精选篇1)
一、教学目的:
1、学会12个生字,掌握生词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朗读感悟,体会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美观书写。
2、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读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三、教学难点:
增强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四、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我国台湾省日月潭的美丽的风景,介绍了日月潭的具体位置,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日月潭、热爱祖国宝岛、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
全文共五节,按“总起——具体描述——总结”的顺序写成。
第一节交代日月潭是台湾省的一个大湖。第二节写了日月潭名字的来历,第三节和第四节具体描写了日月潭清晨、中午和下雨时的美丽景色,是课文的重点。第二节一共有三句话。第三句连用了两个比喻,告诉大家日月潭的湖名和它的形状有关:小岛把湖分成两半,一边像圆圆的太阳,一边像弯弯的月亮;第五节的两个短句,是对课文意思的总结,也是作者喜爱日月潭、热爱祖国台湾宝岛的真挚感情的抒发。
课文的语句简洁、优美。教学中,结合图像,着力通过表情朗读的训练,来引导、帮助学生学习和领会语言文字。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许许多多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出示课件中国地图)如新疆的吐鲁番牛羊成群、瓜果飘香(出示新疆图片);首都北京车如水、人如潮,繁华而热闹(出示课件北京图片);而在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物产丰富、风光秀丽。其中有一个地方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出示课件日月潭风景图片)。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激情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释题:“日月潭”的“潭”就是水很深的池。
3、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去日月潭旅游吗?
(二)情境体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系好安全带,我们的飞机马上就要起飞了,本次航班的目的地就是台湾省的日月潭。好,到了。(欣赏课件里范读课文)
2、日月潭,美吗?它就在我们课本39页,请同学们翻开书,自己小声地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在每一段的开头标上序号。开始吧。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标出自然段。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三)检查学生读书情况,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识字。
1、说说本文有几个自然段。
2、出示每一段课文,指导学生读课文,从中学习各段中出现的生字。
3、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情况。(依次出示二类生字,边读边说记忆方法,并会组词。)
4、多种形式的读,指生读、小组读、开火车读。并让学生说出好方法帮助同学记牢生字。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
5、做摘苹果的识字游戏。(课件出示苹果图,让学生读出苹果上的生字,就把苹果摘下来送给他。)
抓住学习的契机,为学生创设学习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并注意个体的差异,在交流、合作中共同收获新知。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学生读,帮学生组词。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写法,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我们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区分不同结构的生字的写法。注意建字旁和走之儿写法的区别。范写“建、绕、省”这三个生字。(重点指导:省: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建:关键是建字旁上面不要多一点,绕:右上角别多写一点。)
4、学生书写,体会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
5、教师巡视,展示学生作业。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规律,大胆进行书写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了写字教学过程的实效。观察发现,书写评议,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写字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五)巩固深化。
齐读全文。生字宝宝都藏在课文里,你们还会读吗?请同学们把课文齐读一遍。
(六)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随着课文到祖国的宝岛台湾去游览了日月潭,在路上认识了许多生字宝宝。
(七)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去熟读课文,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同学们喜欢去旅游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去旅游。大家猜猜是什么地方?
2、(出示课题)想去的同学请大声地把它读出来。
3、齐读课题。
4、创设情境。可是今天带队的导游姐姐生病了,我要在我们班挑选几位同学来做导游,想不想当导游?那下面我们就进行导游评选活动,
通过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复习生字。
1、过渡:首先看第一关:我们在旅游的路上遇到了许多生字宝宝,大家认识它们吗?我们一起来拼读一遍。(学生读生字词)
2、去掉拼音还会读吗?(学生读去掉拼音生子。)
3、(出示词语)这些词语你能准确地读出来吗?(开火车读、齐读)
(三)整体感知。
第一关顺利通过。下面请同学们看第二关。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日月潭再哪里?
(2)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3)课文描写了日月潭那些时候的景色?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四字词语,要求我们会读还会记的,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词语。谁会读?
出示四字词语,学生读词语。
(四)品读课文,入境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生字词会读了,你会运用它吗?下面我们来看选词填空,谁会填?(出示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填空。)
(2)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等词语。
(3)现在你们是小导游了,假如一个游客想去日月潭旅游,问你日月潭在哪里?你会回答吗?(学生介绍日月潭在哪里。)
(4)小朋友,日月潭正是你们所介绍那样吗?看(出示课件)。
(5)指导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相机解释个别词语。
(3)名字是怎么来的?请一个同学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好,那谁来回答旅客的问题: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4)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介绍:哦,原来是这样的。大家请看,因为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化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原来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来命名的。
(5)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比较。(老师这里有两句话,自己先读一读。你喜欢哪一句?)说说喜欢的原因。
(6)小结比喻句的作用。(指导学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下面我们再走近日月潭,看看它的景色怎么样?谁愿意读一读这一段话。其他同学想一想:课文描写了日月潭什么时候色景色?(学生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提问:谁来说说课文描写了日月潭什么时候色的景色?
(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3)课文描写了清晨和中午的日月潭美景,中午又分为晴天、雨天。好,大家请看图片,你喜欢哪个时候的日月潭?
(4)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日月潭的美丽。
(5)出示日月潭清晨的图片和句子学生朗读,个别学生向大家介绍清晨的日月潭。
(6)理解“隐隐约约”。看课件,像这样看起来不太清楚,不很明显就叫“隐隐约约”。
(7)指导朗读。
中午的日月潭有时太阳高照,有时细雨绵绵,你喜欢哪一种情景呢?——用刚才的方法选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7)出示日月潭中午晴天的图片和句子学生朗读,个别学生向大家介绍中午晴天的日月潭。
(8)理解“清晰”。
(9)指导朗读。
下雨时的日月潭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10)出示日月潭中午雨天的图片和句子学生朗读,个别学生向大家介绍中午雨天的日月潭。
(11)理解“朦胧(从文中找反义词:清晰;课件对比理解)、轻纱、仙境”。
(12)指导朗读。
(13)晴天的日月潭是那样的明朗清晰,雨天的日月潭又是那样的朦胧,富有诗意。男女生分读晴天、雨天的日月潭感受不同的美。
(14)小结:日月潭是个爱美的小姑娘,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要换上不同的衣服。你们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把日月潭的美表达出来?(以各种形式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15)指导背诵。
(16)小结:晴天的日月潭是那样的明朗清晰,雨天的日月潭又是那样的朦胧,富有诗意。
4、学习第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和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抒发热爱祖国台湾宝岛的真挚感情。
感受日月潭的美丽景色,感悟语言描写的重要,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对文本的解读可以有多种形式,从品析语言到看实景图,然后入情朗读,是一个情感不断内化和认识不断提升的过程。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是融情于文的境界。
(五)总结朗读。
小朋友,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它不仅是台湾人民的骄傲,大陆同胞也它的奇景而自豪。让我们再次走进日月潭的美景中,美美地把课文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日月潭美丽风景的画面。
全班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
通过朗读来内化文本,从而达到文画相通,寄情于画,融情于文的境界。贯彻“以读为本”,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特点读,读出景物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抒发,自主地与文本心灵对话与学生共同创设一种“人与文相融”“情与智共生”的诗意境界。
(六)拓展升华。
1、学完了日月潭,谁来当当小导游介绍一下日月潭?看着黑板的板书给大家介绍一下日月潭。(学生介绍日月潭。)
2、日月潭在我国的台湾省,台湾省是个美丽的地方,除了日月潭还有很多优美的景色,来大家听着歌跟着小导游去欣赏一下。(欣赏台湾风景图片)
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是融情于文的境界。立足文本的拓展,既是解读文本的一种形式,也是对文本解读的延展和补充,可以突破狭小的教材空间的局限,丰富学生视野。文本拓展,既需要调动语言积累,也是为了积累语言。
(七)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去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当小导游把日月潭的美景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
最新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精选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10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方法:
采取小组议论为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
2.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
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反馈。
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
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师: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
四、了解官员的想法,衬托曹冲的聪明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方法?
2.学生交流,这些方法行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
五、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重难点:
1.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过程
1.范读全文
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讲读课文
①指名朗读一段
提问:第一段写的是什么时候曹操带着谁去干什么?
板书:官员、曹冲
提问:什么人称官员?
②指名朗读二段
提问:这头大象怎么样?(又高又大)
提问:课文中怎么具体描写大象的?(像……像……)
指名读句子:“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议论、理解这句话,想象大象的样子)师:“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提问:官员们议论什么?“到底”什么意思?
师:这样的一头大象,要想称出它的重量可不容易。
指导朗读,读出重音“又……又……到底”
师过渡:大家都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于是曹操问大家谁有办法称这头大象。
③指名读三段
提问: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方法?(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式说)
板书:杆秤称象
提问:曹操听了态度怎么样?“直摇头”什么意思?(做个动作看看)
讨论:为什么直摇头呢?
④指名读四段
提问:这段写什么?(曹冲想出称象办法)
做实验演示称象过程
(象上船——船下沉——画线;象下船——船浮起——装石子——船沉到画线处——称石子)
提问:往船上装石头时,为什么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船下沉的深浅和大象上船时一样,说明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同)
默读四段:读、画:用“——”把曹冲说的话画出来。
提问:共有几句话?1句和后4句是什么关系?(1句是总写,后4句是具体叙述)
指名逐句朗读
画、批:按称象步骤用…画出有关动词
板书:赶、沉、画、赶、装、沉、称
提问:这些动词可以颠倒顺序吗?为什么?
师:作者用这些动词准确、具体地写出称象步骤和方法。
练习:用“先……再……然后……最后……”叙述称象过程。
板书:船称石头石头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⑤指名读五段
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这种方法好在哪儿?
提问:结果怎样?“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当时几岁?“才”什么意思?
师:现在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3.观察插图
思考: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与课文哪段内容相符合?(重点观察曹冲的动作、神态)
口述画面内容
(三)朗读全文。
讨论: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板书:动脑筋、想办法
提问:曹冲为什么能想出科学的称象方法?(其一,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其二,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得到启发)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重难点:
1.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一)总结全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讨论: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教育?
(二)练习。
1.读一读,说说每组中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用带点的词造句
①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二句加了“直”字,“直摇头”就是不住地摇头,说明曹操认为官员的称象方法太笨拙,很不赞成他们的意见)
②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第二句加了一个“才”字,“才七岁”是只有七岁或仅仅七岁的意思,强调曹冲年龄小,但遇事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③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第二句加了“到底”二字,“到底”有多重就是究竟有多重,“到底”用在问句里表示深究)
师:第二句在“摇头、七岁、多重”前边分别加了“直”、“才”、“到底”使句子更加具体、形象。
指导用“直”、“才”、“到底”三个词造句
2.把下面句子意思写具体
①大象又高又大。()
②教室真整洁。()
3.课中练习:
练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段话。
练习用“先……再……然后……最后……”说一段话。
4.练习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书写生字。
(1)读我会认的生字。
(2)给生字组词。
(3)同桌交流用自己的方法记忆生字。
(4)老师讲解每个生字的重点笔画并在填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书空。
(6)学生书写,老师巡视,单个指导。
(四)作业;完成练习题
板书设计:
官员杆秤称象称不出伤害象
赶、沉、画、赶、装、沉、称
曹冲动脑筋、想办法
船称石头石头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最新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精选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故事内容,理解曹冲称象的原理。
2.引导幼儿想办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3.鼓励幼儿时刻作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活动的重难点:
理解沉浮的原理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 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开动脑筋想办法为大象称重。
老师:小朋友,老师昨天看书的时候,碰到了一道难题,实在解决不了,请你们来帮帮我好吗?有一头大象,很大很大,我想大象这么大,那得有多重呢?我想称称它,可是它太大了,该怎样才能知道大象的重量呢?你有什么办法?(对不对的办法先不给与否定)
二、讲述故事。
1.老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称重的方法,我听说过一个故事,也是讲大象称重的事,咱们一起来听听,这里面的小朋友是怎么称得好不好?看看你们的方法一不一样。
2.教师讲述故事。
3.提问:故事里的小孩叫什么名字?他的爸爸是谁?哪里来的大象?大官们想出办法了吗?他们都想了什么办法?有没有和你们一样的办法?行得通吗?最后是谁想出了办法?大官们是怎么看待他的?心里怎么想的?最后曹冲的办法成功了吗?为什么曹冲可以成功?你平时愿意动脑筋吗?你动脑筋解决过什么问题?
4.(出示图示)曹冲称象到底用了什么办法?为什么要用船?为什么要把石头放进船里呢?石头的重量和大象的重量怎么样?原来利用船的沉浮,就可以用和大象同样重量的石头来称出大象的重量来了。小朋友真是和曹冲一样聪明!
三、结束部分。
老师:曹冲是一个不但聪明而且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也是一样,老师在科学区位小朋友准备了沉浮的有关材料,请小朋友在区角活动时亲自试试,看看你们这些小曹冲是不是真的学会了这个方法,好吗?
反思:在这节教育活动中,教师的目标把握很容易偏离到科学领域,如何把握好科学活动和语言活动的重点是在目标的定位上。我在这节课中注意到了这一点,目标把握还可以,可是讲故事的时候最好是教师讲,不能只用课件,才能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
最新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精选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小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4、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树立保护青蛙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
2、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了。今天我们就跟随小蝌蚪一起去找他们的妈妈吧!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对照课文注音,把生字读准确。
2、同桌互读字词,共同识字。
3、集体交流识字方法。
(1)加一加,学生字:土+唐=塘代+衣=袋扌+甫=捕女+夷=姨
(2)比一比:披——波
(3)组词识记。
4、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多音字“教”。
5、出示生字卡片,玩生字游戏,检查识字情况。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同桌练习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
3、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4、小组学习:先观察图画,再读读课文,找出与每幅图画相对应的自然段。
5、同桌讨论: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怎样找妈妈?找到妈妈了吗?在文中做上记号。
四、指导书写
1、学生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练习写字。
2、教师出示生字课件,讲解难写字的笔画、笔顺。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错误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4、学生练习给生字组词,了解字义。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难点)
2、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一、复习生字词
课文里的生字宝宝想跟同学们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同学们愿意吗?它们一个个都躲到词语和句子里去了,同学们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句子的课件)
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1、课件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及配图。
(1)看,池塘里的水草边,生活着一群小蝌蚪。小蝌蚪长什么样?
第1自然段先介绍了小蝌蚪脑袋的样子,接着介绍了小蝌蚪的——生答:身子,最后介绍了小蝌蚪的尾巴。
(2)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蝌蚪?(快活)
(3)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快乐的语气。
2、课件出示课文第1幅插图,学生观察、讨论。
(1)思考:小蝌蚪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遇见了谁?(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遇见了鲤鱼妈妈。)
(2)分角色朗读第2自然段,讨论: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小蝌蚪会想些什么呢?(小蝌蚪会想:小鲤鱼多幸福啊,有妈妈陪着他们,教他们捕食,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呢?我们也要找到妈妈,让妈妈教我们捕食。)
(3)指导朗读对话,小蝌蚪的话要读出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理解“迎”字),鲤鱼妈妈的话要读出慈爱的语气。
(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思考: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四条腿,宽嘴巴。)
3、课件出示课文第2幅插图,观察图片。
(1)图片上小蝌蚪碰到了谁?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小蝌蚪遇见了乌龟。他们的两条前腿长出来了。)
(2)找出与图片对应的自然段,读一读。
思考:看见乌龟,小蝌蚪是怎么做的?(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他们为什么会把乌龟当成自己的妈妈?(鲤鱼妈妈告诉他们,他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这一自然段,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语气。(小蝌蚪:急切、喜悦乌龟:和蔼可亲)
(4)想一想:小蝌蚪没有找到妈妈,心情会怎样?(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说一说)
(5)指名读对话,思考:乌龟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长什么样?(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6)小蝌蚪知道了妈妈的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猜小蝌蚪能找到妈妈吗?(学生自由讨论)
4、课件出示课文第3幅插图。
(1)从图中你们看到了什么?(青蛙妈妈。)青蛙妈妈长什么样子?(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对应的自然段,画出描写青蛙妈妈的句子。)
(2)小蝌蚪在哪里找到了妈妈?(荷花旁边,荷叶上。)这时候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尾巴变短了。)
(3)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让一名学生读一读。
5、指导学生分角色读第5、6自然段。
(1)找到妈妈后,小蝌蚪是怎么做的?(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引导学生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高兴心情。)
(2)青蛙妈妈对他们说了什么?(让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指名读一读。)
(3)找到青蛙妈妈后,小青蛙们跟着妈妈做了什么?(天天去捉害虫。)
(4)齐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小青蛙又有了什么变化?(尾巴已经不见了。)
三、课堂总结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课件出示课文图片,指名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师生互评。
3、师生共同总结:小蝌蚪是如何找到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有了哪些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呢?(出示图片)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了
4、教师对学生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小青蛙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他们为人们保护田地,保护庄稼,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爱护他们。
四、拓展延伸
小蝌蚪找妈妈找得好辛苦,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妈妈的特征。大家知道自己妈妈的特征吗?请你们画一画或写一写,回家后给妈妈看看自己的记忆是不是正确的。回家后,还可以把今天学的课文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朗读的快乐。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朗读是学好课文的前提,而读好课文必须是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之上才能完成的。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趣,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令学生们兴致盎然。
最新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案(精选篇5)
活动目标:
1、 在有困难时能进行语言求助。
2、 激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胸饰魔法场景,配班教师扮演魔法师
活动重点:学说“请你帮帮我。”能力弱的幼儿学说“帮帮我。”
活动过程:
一、 引题
“小小蝌蚪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妈妈、妈妈在哪里,宝宝找你不停留。”(念儿歌进场)
“咦?妈妈是谁呀?我们去找找吧!”
二、 过程
1、 教授咒语“请你帮帮我!”,并讲解游戏规则。
“找妈妈的路可不好走,有三道魔法门,要从门里的魔法师手上拿到妈妈的画像,可是想通过魔法门要先学会一句咒语‘请你帮帮我!’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通过三道魔法门拿到三张图画拼在一起就能看见妈妈啦!准备好了吗?出发。”
2、 教师引导幼儿游戏
第一道门:请幼儿一起说,并引导幼儿说出想帮什么忙。
第二道门:请部分幼儿一起说,并引导幼儿说谢谢。
第三道门:请个别幼儿说,并继续引导幼儿说谢谢。
3、 拼图
“三张图片都拿到了,我们真是一群能干的小蝌蚪,现在把图片拼起来看看我们的妈妈是谁。”“看!她是谁?”(幼儿回答)
“对,原来我们的妈妈就是能干的小蛙。”
三、 结束
“我们是一群能干的小蝌蚪,能在有困难的时候请人帮忙。现在我们一起去妈妈那里吧!”(念儿歌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