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推荐文章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精选5篇】
语文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论证能力,通过阅读和写作,提升逻辑思维和论述能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两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 走进古典名著,了解名著内容
1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什么?(《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
2.破题、解题。题目中“将”指谁?“相”又是指谁?“和”的意思呢?
二走进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中心
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完璧归赵”的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内容。
1.学习“渑池之会”的故事。
(1)生默读课文第11至14自然段。提出几个感兴趣的或不理解的问题进行交流。如蔺相如为何拼命地坚持要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为何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2)提问:
①在课文的这个部分中,你对哪些词句感受最深刻?
②这场斗争,赵国和秦国是打个平手,还是赵国占了上风?
③你能用一些词语和句子来形容秦王的失败吗?(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取其辱……)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负荆请罪”的故事。
(1)指名读课文第15至18自然段。
(2)说廉颇负荆请罪,同学们认为廉颇有罪吗?
(3)廉颇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是个怎样的人?(知错就改的人,最终还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
(4)通过这个故事,你对蔺相如又有哪些认识?(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胸怀宽广)
(5)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三、回归全文,总结提高
1.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成语的含义。
2.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前面两个故事,写廉颇与蔺相如的“和”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证了国家的安全。后面一个故事,廉颇与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由“不和”到“和”。全文围绕“和”字来写。
3.说说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四 学生演练,加深理解
1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演一演自己喜欢的故事。
2表演时,着重体会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抄写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课外阅读司马迁和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讨论故事中的人物。
板书设计: 将——————————相
廉颇 和 蔺相如
(知错就改)(爱国)(顾全大局)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搭石教案。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精彩两分钟
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搭石2.齐读课题。3.质疑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检查生字、词语,部分词语理解(出示课件)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3、感悟搭石的作用加深认识。4.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质疑。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3.交流所寻风景,相机板书:摆 整 走让 背……过……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1.一行人“走”石图。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1)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尝试学习,体会“走石图”的美。(2)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3)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4)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5)解疑,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学习俩人面对面走搭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乡亲的心美人美。(美德谦让)
3.背老人“过”石图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1)指名读。正音:伏。通过对“伏”字的理解,体会人们对老人的尊敬,学习他们的美好心灵。(2)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3)指导朗读,运用字理、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人美。(4)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1.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升华情感,又一次回扣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六、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课文,搭石现在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罗丹曾经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美无处不在,作者就是从不起眼的搭石中发现了美,我们也学习作者发现以下自己身边的美,也来写一写。
出示课件: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妈妈的千万次唠叨。美就在身边,美就是随手捡起地上的一点垃圾。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在同学没有笔时你借给他一支。美就在身边,利用课下时间写一写
板书设计:摆整21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3】
【设计理念】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综观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新增了许多图文并茂,极富人文性的精美短文,编者的用意不言而喻,就是要让教师作为孩子学习的引领者,引导孩子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自主,富有想象力的学习舞台,让孩子用他的眼睛看世界,让孩子按他的理解来感知课文,用他的方式来展示学习收获,孩子必将还你一片湛蓝的天空。本案例的设计,旨在以孩子最感兴趣的学习视角──寻找美的风景为教学触发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情景创设和教师的语言渲染,让孩子在感受搭石这一生活中的寻常事物所蕴含的不寻常的美的同时,受到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课前准备】
1、课文的插图,有关搭石的资料介绍。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格言导入,确立学习交流话题
1、教师谈话,推荐格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2、学生自由说说对格言的理解。
3、确立学习话题寻找一片美的风景,板书课题:
搭石
二、走进文本,初识搭石,激发寻美情感
1、打开书本,去仔细地寻找一下,作者所说的那道风景究竟是什么?如果找到了你就把它用波浪线画下来。注意,读课文时字字读响亮,句句读通顺。
2、交流读文感受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聚焦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⑴ 课件出示搭石图,找出书中描写搭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⑵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小溪、石头。
⑶ 诵读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4、紧扣风景,谈话,激疑:
是的,小小的搭石,其实就是为方便小溪两岸人们的行走,而放在小溪中的几块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石头。(板书小小搭石寻常景)只是,读到这里,老师心中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生活中,能被称之为风景的,大多是非常有名的景物,如杭州西湖,黄山奇石。可这么几块平平常常的石头,怎么能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其原因究竟何在?让我们再度走进课文,去细细寻找,精心品味吧!
三、品读文本,鉴赏搭石图,感受风景这边独好
1、谈话,传递读文方法:
(边读边想象画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深入到他的文字中去,找找那片独特的风景,老师相信,会读书的同学,读着读着,眼前就会浮现一幅幅画面,就像放电影一样。有的画面特别感人,有的画面特别让人激动,有的画面特别的美。你可以在旁边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
2、学生静静地默读课文,想象画面,并加以批注。
3、反馈:
通过读文,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精美的画面?此时此刻,你觉得哪幅画面就在眼前闪动?
随机板书:
细细摆放为他人
⑴ 预设画面:
上了年纪的人平整搭石,直到满意才离去。
走搭石的人们不抢路,动作协调有序。
两人面对面走搭石过河时,会互相谦让。
年轻人背年长的老人过搭石。
⑵ 点评:
同学们真会读书。透过语言文字,能想象出这么多画面。就让我们来细细鉴赏这一块块搭石,感受这字里行间中所描述的最美的、最让我们感动的风景。
4、精读课文,品词品句:
鉴赏画面一:众人走搭石,协调有序声影美。
请你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美在哪里,你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
⑴ 从字里行间,感受人们的协调美:
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他们的动作非常协调有序?
(理解:紧走搭石慢过桥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
师:你能通过朗读把这和谐的画面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吗?先自己试试。
指名读,随机点评,板书:协调有序走搭石。
预设评语:你走得轻快而平稳,真棒。我能感受到你们小组走得真默契。
你读得有声有色,谁能说这不是一道迷人的风景呢?你的朗读让我想到了一句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真是画一般的美。
⑵ 变序朗读,感受语言的诗意美:
师:老师把它变成一首小诗,看多美,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每当上工、下工,
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轻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⑶ 配乐朗诵:
让我们再一次随着流淌的溪水,感受那一份和谐和诗意的美。
(课件出示文章第三自然段。)
师(描述画面,再度激荡学生的情感):
啊!听着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这好像是一个清早,晨雾还没有散去,人们便早早地出工了,走在这搭石上,没有人说话,只有这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也许这是一个黄昏,夕阳洒下了它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来了,一路欢歌笑语,身体是疲惫的,脚步却是轻快的踏踏,在这一块块搭石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乡民们配合默契的身影,也看到了他们辛勤的劳作和对生活的热爱。
⑷ 回归主题,诵读风景:
(导读中心句。)
师:读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学生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是啊,不禁让我们赞叹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鉴赏画面二:两人走搭石,谦让敬老传递美。
⑴ 谈话,导入:
当然,走搭石时,也有撞车的时候,请你读读下面这一段,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找出来,先有感情地读好它,再体会体会对这个地方的感受和理解。
⑵ 交流:
现在,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找出来,先说说自己的感动之处,再读好它。
多媒体课件展示: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⑶ 品味:
什么叫理所当然?人们都把哪些事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⑷ 小结,指导朗读:
是的,一块块普通的搭石,演绎着山里人特有的的淳朴、善良、谦让和敬老,也深深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来,让我们把心中的这份感动,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师:引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如果──( );假如──( )。
想象拓展,补充画面,提炼情感:
⑴ 谈话,指导想象:
假如──还有哪些假如呢?小小的搭石上,还有哪些感动我们的画面吗?请你把心中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
(出示作业纸,轻声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小小的搭石,演绎着人间的真情,我能试着写一写: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就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碰上赶集的日子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了下雪天 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孩子上学 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
⑵ 小结,回扣中心句:
随机板书:谦让敬老见真情
是啊,正是这一幕幕熟悉而感人的画面,传递着乡民们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也让──(齐读:这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
四、走出文本,透过搭石,感悟诗人情怀
1、谈话:
课文学到现在,你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那它是什么?
2、多媒体课件展示文章结尾段: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3、透过这一排排搭石,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一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写照
4、反复的朗读结尾段,提升情感。
5、课外拓展,感悟情怀:
⑴ 设疑:
现在,你觉得作者对家乡的日日思念、意炽情深,仅仅是因为家乡的山美、水美吗?
⑵ 拓展,介绍:
是呀,本文的作者刘章,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后来在石家庄工作,当他看到熙攘的人流,便不自觉地想到家乡那潺潺的小溪,看到人们没有秩序地挤抢公共汽车,便想到了乡亲们走搭石的协调有序和礼让,看到马路上的石头、树杈,人们绕着走也不肯弯腰拾起,便想到乡亲们在雨后,主动摆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在1980年,他写出了这篇情真意切的精美散文《搭石》。因为他由衷地感受到──
⑶ 再度回读中心句: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五、延伸实践,发现生活中的美
1、教师谈话:
是的,真情是明媚的阳光,它给人以温暖;真情是盛开的鲜花,它给人以芳香;真情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真情更是熊熊的火炬,它点燃生命的希望。同学们,美文《搭石》让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在我们生活中,美无处不在,本文的作者就是从搭石这么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现在,你认为什么是美的?在我们身边也可以找到哪些美的事物?
2、学生畅谈生活中的美:如小草、石桥、香樟树、蜜蜂
3、小结:
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4、布置作业:
小练笔:观察生活中一种熟悉的小事物,发现它的美,动笔写一写。
【板书设计】
21、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小小搭石寻常景,
细细摆放为他人。
协调有序走搭石,
谦让敬老见真情!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并从中体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并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4.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描写古代战争的《赤壁之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描写的是现代人民战争——《冀中的地道战》。(板书课题:冀中的地道战)“冀中”指什么?(河北地区中部,冀,河北简称。)你对“地道战”有哪些了解?(启发学生从看过的电影或书中谈谈自己对地道战的了解。)
二、教师简介背景知识。
三、提出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思考问题: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冀中地道的?
(2)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冀中地道的式样和特点的?
(3)从课文中描写地道的式样和特点中,选择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两点,谈谈你对“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感受。
3.同桌或小组交流讨论。
课文先讲了地道产生的时间、原因及作用;接着讲了地道的式样和特点:式样多,地道的位置和高度,地道里的大洞及通气孔,地道的出口,地道的通讯联系等。学生交流时,可引导他们画出相关语句,认真读读,体会体会。
4.结合课文内容,画一画地道的示意图。
(1)个人画。
(2)选择画得好的在班上展示。
5.引导体会“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的意思。
6.结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5】
教学要求
1.地道战是冀中人民创造的一种十分巧妙的对敌斗争方式,通过学习了解地道战,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2.理解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的特殊地位。
3.为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并学会分层和写出层意。
4.朗读。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理解冀中地道战的特殊地位。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冀中地道战
解题:冀,河北省简称;冀中:指冀中平原;地道:在地下挖洞,形成通道。
二、整体入手,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思考:
①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②地道的式样和特点各是什么?
2.预习生字、新词。
堡垒:作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
妨碍:阻碍。
隐蔽:借旁的事物来遮掩。
迷惑:辨不清,摸不着头脑。
三、读熟课文、理清顺序,划分段落
第一段(1~2自然段)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用地道战同敌人斗争。
第二段(3~7自然段)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有效地打击了敌人,体现了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
第三段(8自然段)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提问: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了?这节课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写了什么?
时间、地点、事件。
抓重点:斗争方式——地道战。
2.自由读,体会内容。
三、学习第二段(逐自然段学习)
1.自由读全段,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全段意思:
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2.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地道在打击敌人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地道——是人民武装坚强的堡垒。
3.自学4~7自然段。
自学题,在书中找一找哪些地方体现了“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①自由读文。
②勾划。
③讨论。
④汇报。
教师摘录要点作.总结。
地道:式样100多种,洞内设施较完备。出口隐蔽,虚实结合。洞内“关口”多,防毒,防水,设“有线电”等等。
4.朗读,把地道的奇迹及对人民无穷智慧的感受读出来。
四、学习第三段
1.齐读,说说写了什么?
2.追问:你怎样理解“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3.说一说。
4.读全文,再次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