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优秀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5篇
教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的材料,能够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经验和启示。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优秀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把课文读流利,理清文章层次,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教学重难点:
能把课文读流利,理清文章层次,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春节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2.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合作填表
时间 风 俗 习 惯
(3)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三、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2、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分清详略,练习朗读,领悟写法
1、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2、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那一段,力争读出感情,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好批注。
3、合作交流。
4、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三、课内拓展:“阅读链接”
阅读“阅读链接”中的两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四、课外拓展。
以“郧西人的春节”为主题,借鉴本文的表达方式与写作方法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写出郧西人春节的特点。
2.表达出你对节日的迷恋之情。
3.要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优秀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主人公在一天中的心理变化,理解其丰富而敏感的情感。
2.品析课文,关注作者运用多种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
3.感受孩子的失望与无奈,辨证认识母亲和孩子沟通中所存在的鸿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关注文章对人物心理的描写。
2、感受孩子的失望与无奈,辨证认识母亲和孩子沟通中所出现的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有过等待父母带你去做某事或答应你一件事却迟迟不能实现的焦灼吗?不妨说一说当时的心理(学生分享并展示导学案上用微信表情画的心情)。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篇与期盼有关的文章,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看到课题《那个星期天》,你有哪些疑问?那个星期天发生了什么?作者为什么对这一天印象如此之深?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史铁生,看一看在那个星期天他有着怎样的期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自读课文用用一句话概述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写了一件怎样的事。
明确:文章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
2、思考以下问题:
(1)这篇文章以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明确:时间顺序,从早到晚
(2)跟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是什么?
(“我”的心情)
(3)根据时间顺序,梳理文章脉络(黑板出示生字词)
P1概述我在那个星期天经历了一场盼望。
P2-p6作者细致描写我从满怀期望、兴奋雀跃到疑窦暗生。但是仍然在焦急万分中耐心等候,却终于彻底失望的过程。
P7我的情绪郁结到顶点以致情感爆发的样子。
(4)我们可以归纳出,本文主要写了“我”心情的变化。那么课文的第一小节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引出下文。
追问:如果把第二句改成“那个星期天我从早等到晚”,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这里罗列了时间点,显得时间过得特别漫长,突出了等待过程的煎熬和我的期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梳理文章
P1概述我在那个星期天经历了一场盼望。
P2-p6作者细致描写我从满怀期望、兴奋雀跃到疑窦暗生。但是仍然在焦急万分中耐心等候,却终于彻底失望的过程。
P7我的情绪郁结到顶点以致情感爆发的'样子。
二、品读感悟、理解情感
(一)1、读课文早晨我的心情变化的片段(P2-p5)
要求:用中括号划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用小括号划出表现出“我”的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思考“我”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
(1)“……这不会错;……都不会错”“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满怀期待的心情。)
为什么如此令我期待的一天,我却记不清去哪儿了?
明确:母亲之前一直答应我去,但是却没有兑现,我一直期盼,以至于忘记了目的地;我的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在那天由于期盼落空,所以这样的伤痛令我印象深刻,以至于忘记了具体信息。
(2)“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藏在大门后”
通过天气,动作的描写,体现出我心情的愉快。
(3)“这段时光不好挨。”
我耐心地等待。
思考:作者怎么来体现时光不好挨?
(4)“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我坐在草丛里……。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院子很大,空落落”
通过“我”的动作来写“我”焦急又兴奋的心理。通过“我”坐在草丛里看电影画报时的想象来表现“我”等待时的无聊与孤独。(关注句子“我……”)
我独自等待时的寂寞。“空落落”的不仅仅是空无一人的院子,还有“我”孤寂的内心。等待的过程非常漫长而又孤独,但是我依然没有放弃,一直耐心、执着得等待着。
(5)“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脚底下……”“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我”紧跟着母亲,想要等母亲停下来、急切的心情。侧面表现出母亲的忙碌。
优秀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3
一、导入新课。
还记得那个第一次盼望吧,由“期盼”到“愉快”,到“耐心等待”再到“急切”,这是一个多么漫长的过程。那作者的期盼实现了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那个星期天》。
二、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1、读课文下午我的心情变化的片段。
要求:用“ ”划出表现出“我”的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思考“我”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用“____”划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
“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1)“我看着……我一声不吭”。这句话写出我的心理是怎样的?
(我想看看母亲还有多少衣服,看看天是不是晚了,心里渐渐失落、失望,但仍心存期盼。)
(2)“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越来越缥缈。”属于什么描写?
(环境描写,写出光线变暗,暗示时间的推移,我的期盼落空。同时也照应我的心情,希望渐渐破灭的失落。)
(3)思考:“我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我”明白了什么?(今天是没有希望再出去了)
2、再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
读课文傍晚我的心情变化的片段
要求:用“____”划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用“ “划出表现出”我“的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思考”我“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
“我现在还能感受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体现了什么?
(用光线的变化和声音,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写出等待中的孤独、时间的漫长及等待无果后的悲伤。)
(1)思考:为什么说光线是“漫长而急遽”的?
(漫长:时间长,急遽:虽然等待时间很漫长,但是“我”却并不希望黑夜降临,希望白天能更长一点。体现出我执着盼望的心情)
(2)“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我”无比的悲伤、绝望的心情。联想迢迢牵牛星中的“泣涕零如雨”“脉脉不得语”,可以感受到那种极度地悲伤,无以言表。“闭上眼睛”“荒凉”表明内心的绝望、无奈。)
3、梳理人物心情的变化。
从早上到傍晚,“我”的心情是怎样地变化的?
期盼——兴奋——焦急——懊悔——失望——绝望
相对应的光线也产生了变化,哪些变化呢?你发现了吗?
(阳光明媚——光线渐渐暗下去——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两条线索并行,写出人物的心路历程。
三、再读课文、思考感悟。
1、思考:在那个星期天里,母亲没有兑现对“我”的承诺,那么她还是不是一位好母亲?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预设:“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一边亲吻我一边……对不起”
(从这些动作和语言中,表现出母亲对自己没有兑现承诺而感到自责、不安,试图来安慰我,看出她对我的怜爱。可以感受到母亲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迫于生计只能不停地劳作。)
2、可能有些同学会产生疑问:“我”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拉着母亲出门呢?一定要等母亲停下来呢?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明确:“我”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体谅母亲的辛劳。“我”的失落和母亲的无奈,以及这种失落和无奈背后蕴含着的深厚的母爱。)
3、启发学生思考:虽然母亲没有兑现承诺,但是“我”并没有抱怨她。结合自己的经历,思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母亲是想带“我”出去玩的,她很早就允诺过,可能迫于现实条件,一直没有办法做到。所以她始终沉浸于繁忙的.劳作中,彻底忘记了承诺。“我”无声地哭泣惊醒了母亲,她于是惊惶地抱着自己疼爱的孩子道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理解妈妈的苦衷,先帮她干家务活,再出去玩。)
4、拓展阅读,扩宽视野。
将本文与曹文轩《草房子》的相关章节进行比较阅读。读完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说说这两位作家的作品各有哪些打动你的地方。
四、领会主旨,学习方法。
1、读了本文,你有哪些感想?
父母要能够兑现给孩子的承诺,不然可能会对他们造成难以忘怀的伤害。孩子也要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2、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1)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细腻,借助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同时也运用了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
(2)用一个孩童的视角观察事物,文章更加生动写实。
(3)本文运用多种人物描写及环境描写,生动细致地刻画了“我”盼望出门的心路历程。
(4)提示我们正确地与家长沟通。
五、课堂小结。
《那个星期天》是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的第四章《童年之门》中的一小节。文章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因为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文章细腻而委婉地表现了主人公丰富而敏感的情感世界,以及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存在的鸿沟。
六、布置作业。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人的心情不同,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分别描写心情“好”与“不好”两种状态下所见的景物,体会“融情于景”写法的好处。走在小港中;奔跑在田野上;漫步在公园里。
优秀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4
材分析: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作者紧紧围绕“匆匆”二字,把抽象的时间当作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描写,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稍纵即逝的时间的留恋、无奈和痛苦之情,也表达了作者不甘虚度一生的强烈愿望。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说明时间来去匆匆,给人以珍惜时间,在有限时间里多做有意义事情的启示。
设计理念:
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参与教学;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验真情;创造从模仿开始,组织学生仿写,进一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蕴。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重点品读第2、3自然段,了解作者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并联系实际生活仿写,展开联想。
3、精读第4自然段,感悟作者面对时间流逝的复杂心情,懂得珍惜时间。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
1、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2、领悟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却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课前准备:
1、惆怅的音乐。
2、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课件。
3、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引导回忆: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2、作者是怎样提出来的?谁能说说。(主要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去说)
3、指导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从复习修辞手法入手,对语句作具体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二、品读课文2、3自然段。
1、春去秋来,一年又一年匆匆而过,作者面对自己无意间溜走的“八千多个日子”心里有什么感受呢?他会说些什么?学生想象发言,老师相机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读这个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或:你体会到什么?你理解到什么?)
(2)谁也喜欢这个句子,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呢?
(3)引导学生体会惋惜之情的重点句子: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没有声音,没有影子,为何“头涔涔”?为何“泪潸潸”?
(4)这个句子写得多好,作者用一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老师也喜欢这个句子,让我们一起再读读,好吗?
【设计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其深入理解课文。一个“溜”字、一个“针尖上一滴水”新奇巧妙的比喻,让我们感悟到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逝去了,通过品悟感受到作者的无限惆怅之情。
2、时间这个精灵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述出它的匆匆脚步的呢?请大家把心沉进去,再读一读,想一想,感受一下日子匆匆流逝的足迹。精读:我的日子到底是怎样匆匆而逝的呢?老师和四组同学接力读。
【设计理念】老师的参与,体现了课堂的民主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在朗读中注意多样化的朗读方式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励方式,避免出现朗读“一边倒”。)
3、(指名交流)时间的脚步你们感受到了吗?谁来说说。
4、随着学生的交流。课件相机出示第三自然段。
出示句子:
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1)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
(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3)有感情地读这段话,特别对“挪、移、跨、飞、闪”的重点词语的朗读,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5、是啊,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通过生活中具体的小事:吃饭、洗手、睡觉、沉默时,赋予时间以生命,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形象地表达出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流逝的。能不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说一说你的时间都在什么时候,从哪里溜走的?
6、课件展示画面:聊天场景、看电视画面、玩耍情境……然后出示句式,学生仿写,交流。
出示:聊天时----( ),看电视时----( ),玩耍时----( );……
写得多好啊!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再次去品味一下吧。请大家再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碰到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时就多读读。
(生自练读,师巡视辅导)
【设计理念】通过学生对挪、移、跨、飞、闪的重点词语的朗读,让学生体会时间流逝得快。通过“……时候,日子……”的句式,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仿写,积累语言,通过自己对时光匆匆而逝的切身体会,产生和作者对时光无情流逝深深惋惜之情的共鸣。
7、作者没有一句话直接告诉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但我们仿佛从每一句话中又都感受到了。这就是作者在写法上的独到之处吧。再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写法的巧妙。
8、是啊,日子就是这样匆匆,它会从你手中“溜去”,它也会在你不经意间“过去”,它还能“跨”能“飞”,作者除了运用了排比、拟人的手法,还巧妙地运用大量的叠词,如“匆匆”“默默”“斜斜”“茫茫然”“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的轻巧,婉转,越读越爱读。你们还想读吗? (好)那我们配上音乐,一起来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读出你的理解,读出你的感受。
三、精读第4自然段。
1、作者面对如此匆匆而逝而又了无痕迹的日子觉醒了么?他心里在想些什么呢?(自责、后悔……)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能读给大家听吗?把觉醒读出来。
2、依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引导:在这段话中你还读明白了什么?重点引导学生明白下面两句话:
(1)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3、师:作者再次用轻烟,薄雾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除了刚才我们体会的句子以外,这篇文章还有许多的妙处呢?我们再来朗读,再仔细品味一下作者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指导朗读,感受作者内心的自责、茫然、后悔和伤感。
4、面对时光的匆匆,作者心情怎样呢?文中哪一个词可以准确地表达他的感受?(叹息)
引导:我们想象一下一代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会发出怎样的叹息呢?他在叹息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你可以用声音、动作,甚至眼神来演绎这个词吗?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自己的体验,注重个人的感悟,也能体现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引导学生与作者交流,与文本对话,从文本中获得思想的启迪,增强审美的意识。
5、作者一声长长的叹息穿越时空,幽幽地回响在我们的耳际。朱自清先生叹岁月匆匆,叹时光无情,悔平生无为。请大家再读一读:
课件出示语段:“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又剩些什么呢?”
6、课件出示:微风吹轻烟,初阳蒸薄雾图景,问日子除了“如轻烟”、“如薄雾”还像什么?你能说出更美的句子吗?(仿写)
7、让学生自由朗读,并试着背诵。
【设计理念】由学生的遗憾到作者的遗憾,这是学生体会到作者思想的深处,他是为自己碌碌无为而遗憾,或让学生从遗憾中领会到时光匆匆、时光不再,遗憾只能是白白的叹息,更应该像作者一样多加反省,懂得珍惜时间,让人生不留下遗憾。
四、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指导学生扩展阅读梁实秋的《时间即生命》。
2、组织谈话:读了这两篇文章,你想到了些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3、在同学们的提问交流中我们随着朱自清先生感受了时光的匆匆。关于珍惜时间,历来就有不少的名言佳句,请听《明日歌》。
4、我们学了这篇散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对以后的日子有新的认识和打算吗?能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吗?
【设计理念】通过扩展阅读、交流及对本课的感受,再次回答“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激发珍惜时间的意识,让学生再次深切地体会时光匆匆、要有所作为……注意积累与表达的训练,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地完成语文的“读写结合”。
5、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让我们来感悟一下吧,课件出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选自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五、作业:
1、收集有关朱自清的个人资料及文章读一读,再联系课文思考:作者真的没有留下什么吗?为什么作者感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什么也没剩下”呢?推荐学生阅读:《荷塘月色》、《背影》……
2、搜集阅读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警句及故事,准备交流。
3、以“日子”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记录下你或你身边人的日子,再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和感受。
优秀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
教学准备
1.课前查找有关朱自清生平事迹的介绍。
2.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故事。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质疑导学
1.出示课题,释题。“匆匆”是什么意思?
2.根据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如课文中讲的'是什么匆匆?是怎样的匆匆?等等。
3.把课题“匆匆”扩展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想每一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小组讨论交流,概括出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理清文章结构。
三、品读课文,感悟作者情感
1.学习第1段。
学生自由朗读,说说你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
开篇三个排比句,写出了自然界一些周而复始的现象。由此,提出问题,引人深思,激发兴趣。
2.学习第2段。
读句子“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思考:在这句话中,“一滴水”和“大海”分别比喻什么?如果去掉“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可以吗?为什么?
“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
3.学习第3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
小组讨论:
文章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你读懂了些什么?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谁能照样子补充上几句?
全班交流。感受时间来去匆匆。
4.学习第4段。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资料展示:朱自清生平事迹以及“五·四运动”后的社会背景。
思考:此时作者想到了些什么?文中的“做些什么”“剩些什么”“留着些什么”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围绕“我们不能白白地浪费日子,不能白白地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不能什么也没做,什么贡献也没有”来说体会,谈感受。)
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谈珍惜时间,珍爱生命,有所作为。)
5.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又一次提出这个问题?学完课文的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6.同学之间交流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
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1.读完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在品读课文时,除了读懂课文内容外,我们还应注意些什么?(从阅读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思考。)
五、课外拓展
1.课外阅读朱自清的散文。
2.把你喜欢的语句抄写在积累本上。
3.仿照课文写法,写写你对时间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