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语文 >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梦荧0分享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注释

《孙权劝学》讲述了吴国大将吕蒙是一个不爱学习的人,在被孙权教育一番后开始学习,不再是吴下阿蒙的故事。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翻译

最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手握权柄,不可以不读书。”吕蒙辩护说,不是他不读书,而是军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孙权说:“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只不过希望你大略有个印象,知道历史就够了。如果说没有时间,谁能比我更忙,我还常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裨益。”吕蒙才开始求学。

后来,鲁肃路过寻阳,跟吕蒙谈论,不由大吃一惊,说:“你今天的才识智略,已不是当年吴郡时代的吕蒙。”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发现得未免太迟!”鲁肃遂拜见吕蒙的娘亲,结交成为好友,然后告辞。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注释

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托。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

14、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5、乃:于是,就。

16、及:到了…的时候。

17、过:到;到达。

18、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19、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0、非复:不再是。

21、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2、但:只,仅。

23、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孰:谁,若:像。

24、就:从事。

25、遂:于是,就。

26、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27、何:为什么。

28、吕蒙:东吴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人

29、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30、始:开始。

31、与:和。

32、论议:谈论,商议。

33、大:非常,十分。

34、惊:惊奇。

35、今:现在。

36、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37、复:再。

38、即:就。

39、拜:拜见。

40、待:等待。

《孙权劝学》考点梳理

一、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语气词)

卿今当涂掌事(通“途”,道路)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卿今当涂掌事(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当涂,当道,当权)

但当涉猎(但,只。涉猎,粗略的阅读)

刮目相待(擦)

肃遂拜蒙母(于是,就)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代君王的自称,可译为“我”。治,研究)

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就,靠近)

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过,到)

即更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乎,啊,表示感叹语气)

②一词多义

当:1.当涂掌事(与“涂”连用译为“当道,当权” )

2.但当涉猎(应当)

见:1.见往事耳(动词,知道)

2.见渔人,乃大惊(动词,看见)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识别)

若:1.孰若孤(动词,比得上)

2.仿佛若有光(介词,好像)

之: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2.于厅室之东北角(助词,的)

乃:1.乃不知有汉(竟)

2.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为: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动词,做)

2.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③古今异义

但当涉猎(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见往事耳(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及鲁肃过寻阳(古义:到。今义:经过。)

三、句式积累

1.省略句

“肃遂拜蒙母”中,“拜”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肃遂拜于蒙母”。

2.倒装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何见事”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大兄见事何之晚乎”。

“蒙辞以军中多务”是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四、常识积累

⑴作者

司马光,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制的借鉴。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

⑵文学常识

《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294卷,又考异、目录各30卷。编年体通史。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五、翻译下列各句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只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

5、蒙辞以军中多务 5、吕蒙总是以军中事多来推辞。

六、写出自本课的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刮目相待、

七、回答下列问题:

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孙权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用自己的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

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表现吕蒙修业,学有所成。

八、写作特色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并且,他还很爱才。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课后反思

“言”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目标,是我们走进文言文的门槛,踏进这个门槛我们才能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在积累文言词句、疏通文意这一环节,学生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疏通,有疑难小组内合作解决,这一过程,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基本上能扫除翻译障碍,从检测文言词积累情况来看,孩子们既能解释重要文言词语,又可顺畅地疏通文意,为下面欣赏文章的精彩之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环节既落得很实,又并未惟“ 言”独尊,并未在文言字词句的解释、翻译上打持久战。

本文文字不多,仅119个字,但言简意丰、生动形象的语言风格确实值得我们品味。疏通文意之后,让学生再读课文,选择最有情趣,最有意思,最想读的句子来读,要求声情并荗,读出味道,读出意蕴,读后要能赏析。从课堂上学生有滋有味地读、入情入境地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们真的走进了作品,走进了人物,感受到文章仅寥寥数语,可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情、心理都已跃然纸上了,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品味认识到了《资治通鉴》不仅具有史学价值,同时也具有文学价值,它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我一直认为要想真正激起学生阅读学习文言的欲望,就要文言并重,充分展示古典文学作品的魅力,以其崇高的文学艺术魅力来吸引中学生走入古典文学作品的神圣殿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实践着。


    862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