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语文 > 学习园地 > 知识积累 > 陌上桑汉乐府原文及翻译注释

陌上桑汉乐府原文及翻译注释

梦荧0分享

陌上桑汉乐府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陌上桑》是中国汉乐府民歌的名篇,富有喜剧色彩的汉族民间叙事诗。那么关于这首诗该怎么学习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陌上桑汉乐府原文及翻译注释,仅供参考。

陌上桑汉乐府原文及翻译注释

陌上桑汉乐府原文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注释

1、五马:太守的代称。这里泛指富人的车架。

2、玉颜句:谓美貌著称于都城。名都,著名的都城。

3、使君:州刺史之称。

4、秋胡:汉刘歆《西京杂记》六:鲁人秋胡,娶妻三月而游宦,三年休,还家。其妻桑于郊,胡至郊而不识其妻也,乃遗黄金一镒。妻曰:“妾有夫游宦不返,幽闺独处,三年于兹,未有被辱于今日也。”采不顾,胡惭而退,至家,问家人妻何在。曰:“行采桑于郊,未返。”既还,乃向之所挑之妇也。夫妻并惭,妻赴沂水而死。

5、螿:蝉的一种。读jiāng。

6、踟蹰:双声连绵词,来回走动。此处意为因留恋而不愿离去。读chíchú。

《陌上桑》译文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

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长得皮肤洁白,疏朗朗略微长一点胡须;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与众不同。”

《陌上桑》赏析

全诗共分三解。解为乐歌的段落,本诗的乐歌段落与歌词内容的段落大致相合。第一解从开始至“但坐观罗敷”,主要叙述罗敷的美貌。第二解从“使君从南来”至“罗敷自有夫”,写太守觊觎罗敷容姿,要跟她“共载”而归,遭到罗敷严辞拒绝。第三解从“东方千余骑”至结束,写罗敷在太守面前夸赞自己丈夫,用意在于彻底打消太守的邪念,并让他对自己轻佻的举止感到羞愧。

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貌美品端、机智活泼、亲切可爱的女性形象。一般来说,人们认识一个人,总是先识其外貌,然后再洞达其心灵。《陌上桑》塑造罗敷的形象也依循人们识辨人物的一般顺序,在写法上表现为由容貌而及品性。罗敷刚出现,还只是笼统地给人一个“好女”的印象,随着叙述的展开,通过她服饰的美丽和路人见到他以后无不倾倒的种种表现,“好女”的形象在读者眼前逐渐变得具体和彰明。第二、三解,诗人的笔墨从摹写容貌转为表现性情,通过罗敷与使君的对话,她抗恶拒诱,刚洁端正的品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从她流利得体,同时又带有一点调皮嘲弄的答语中,还可看出她禀性开朗、活泼、大方,对自己充满自信,并且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不受侵害。当然这只是大致的概括,事实上,作品在这方面也不乏灵活的安排。如第一解虽然主要写容貌,“罗敷喜蚕桑”则又表现出她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第二、三解虽然主要揭示她内心情感,但第二解使君立马踟蹰不前,分明又暗中映显出罗敷美貌丽态的魅力,第三解罗敷夸扬丈夫姿容,与一解总述罗敷美好“遥对”(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不正可以见到罗敷本人的倩影吗?诗人笔下的罗敷品貌俱美,从而赋予这一艺术形象更高的审美价值。读完全诗,人们对罗敷的喜爱比起诗中那些忘乎所以的观望者的态度来更加深厚真挚,因为他们还仅仅是为罗敷的容貌所吸引,读者却又对罗敷的品格投以敬佩。从这一意义上说,《陌上桑》与《诗经·硕人》在摹绘美人的形象方面,其区别不仅在于具体手法的不同(这一点下面还会谈到),还在于它由比较单纯地刻画人物的容貌之美进而达到表现性情之美,这后面一点显然在文学形象的创造史上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陌上桑》在写作手法方面,最受人们称赞的是侧面映衬和烘托。如第一解写罗敷之美,不用《硕人》直接形容具体对象容貌的常套,而是采用间接的、静动结合的描写来暗示人物形象的美丽。先写罗敷采桑的用具和她装束打扮的鲜艳夺目,渲染服饰之美又是重点。“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些诗句一字不及罗敷的容貌,而人物之美已从衣饰等的铺叙中映现出来。前人评汉乐府《江南》诗句“莲叶何田田”,说:“不说花偏说叶,叶尚可爱,花不待言矣。”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这话也可以被运用来说明本篇上述诗句的艺术特点。更奇妙的是,诗人通过描摹路旁观者的种种神态动作,使罗敷的美貌得到了强烈而又极为鲜明、生动的烘托。“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人类对异性美(尤其是在形貌方面)就更为敏感,同时也会表现出更高的热情。这些男性旁观者为罗敷深深吸引,乃至有意无意地做出一些想取悦罗敷的举止,正说明他们看到罗敷时激动不宁的心情和从她身上获得的审美满足。借助于他们的目光,读者似乎也亲眼饱睹了罗敷的面容体态。这样来塑造人物形象,比借助比喻等手段正面进行摹写显得更加富有情趣;而且由于加入了旁观者的反应,使作品的艺术容量也得到了增加。这是《陌上桑》为描写文学形象提供的新鲜经验。

除了从侧面摹写形象外,本篇还善于从侧面表达意图,这主要是指第三解罗敷夸夫的内容。对这段内容,人们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诗中“夫婿”是罗敷实指其夫,另一种意见是罗敷虚设一夫,更有人断定这一段是诗中的糟粕。“夫婿”究竟是实指还是虚设,这是弄不明白的问题,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倒是应该弄清楚:罗敷当时为何要讲这番话?意图何在?她集中夸赞自己丈夫的尊贵和美好,这显然是有明显的针对性。因为调戏她的是一位怀有特殊优越感的太守,罗敷说自己丈夫尊贵,则使其优越感变得可笑;又因为太守看中她的是美色,罗敷说自己丈夫美好,实际上是说只有丈夫才可以与自己相配。罗敷这段话句句夸夫,而客观上又句句奚落太守,这正是全诗侧面写法的又一次运用。诗歌的喜剧效果主要也是从这里得到体现的。第三解在整篇作品中不是可有可无,更不是什么糟粕,而是诗篇的有机构成。

幽默风趣是《陌上桑》明显的风格特点。如写旁观者见到罗敷时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来的种种神态,十分好笑,而又无不是乡民的真趣流露。又如罗敷讲自己的年龄,“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口齿伶俐,而又暗带调皮,“颇”字尤见口角语态之妙。最后一段罗敷盛夸夫婿,使眼前那位听着的太守感到通身不自在,羞愧难状。这一寓严肃的主题于诙谐的风格之中的优秀诗篇,体现了乐观和智慧,它与《孔雀东南飞》《东门行》等体现的悲慨和亢烈相比,代表着汉乐府又一种重要的艺术精神。

《陌上桑》的语言带有明显的藻采化倾向,主要是反映在第一和第三节中。这些构成了本篇统一的`叙述风格。

《陌上桑》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疏通重点字词,弄懂文意。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3、学习本文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及用排比、夸张、对比等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

4、课内外衔接,对学生读、写、听、说、画、演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重点:

1、学习并运用本文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

2、概括人物的性格及领会本文的主旨。

三、教学难点:课本剧的创作及演出。

四、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行解决课文的生字、词,扫除文字障碍。并试着结合书下注释及古文资料翻译课文。

2、根据课本情节,让导演(语文科代表)写课本剧,并组织十名同学演出课本剧,课外编排,老师适当给予指导。

五、授课时数:一课时

六、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引起回忆

在初中语文课上,同学们读过哪些民歌?

明确:《木兰诗》是叙事的;《敕勒歌》是写景的。中国古代民歌源远流长,各个历史时期都有许多出于劳动人民之口的民歌。这些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多方面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思想、情绪和愿望,揭示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通过它可以“观世俗,知厚薄”,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面貌的可靠材料。

2、入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东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它有两首,课文本名叫《日出东南隅》,另一首是《秋胡行》。

3、点一名学生朗读自读提示最后一句,了解本文主题。

4、释题:陌上桑:陌,田间小路;陌上,泛指田野。桑:名词活用为动词,采桑。题意即:在田野采桑。

(二)[听]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下这首诗的内容,师放录音,同学们在听录音时认真感受字的读音及朗诵的节奏。

(三)点两名学生翻译课文(抽查预习情况),师适当纠正错误。

(四)[议]师用幻灯片展示所提问题,再分析课文。

1、课文情节可分几部分?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内容,并分别用三个字概括突出罗敷美的哪一方面。

明确:情节可分两部分,写罗敷采桑和拒诱两个事件,第一部分突出了罗敷容貌美(外表),第二部分突出她人格美(心灵)。

2、结合课后习题一,课文是通过哪些修辞方法和写作手法来表现罗敷美貌的?

明确:修辞方法是排比和夸张,写作手法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除此之外,书上还采用了映衬的手法来刻画罗敷的美貌。如:美好景物的渲染、烘托;精美器物的陪衬;美丽服饰的衬托。同学们今后写作文也应多用点修辞方法及写作技巧。

3、罗敷是怎样战胜使君的?

明确:无耻的使君依仗权势劝诱罗敷。罗敷针锋相对,以夸耀丈夫权势胜过使君揶揄压倒对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4、罗敷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明确:外表与内心兼美。她机智勇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具有反抗强暴的精神。

5、请小结课文写作特色,可参照课后习题(两点)。

学生讨论3分钟后,师问生答并订正,板书。(可用幻灯片显示)

(五)[读]男生齐读第一段,女生齐读第二段,全班齐读第三段。

(六)[练]老师拿出请美术老师为本课内容画的画,与书上内容有些出入。请学生合上书本回忆课文并抢答指出画上错误。

明确:1、摸胡须的应是行者而不是锄者;2、谦卑问话的应是小吏而不是盛气凌人的使君;3、应是五匹马拉车而不是一匹马;4、罗敷应带耳环而画中没有。主要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及检查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延伸迁移:口头练习作文

(课文)罗敷的美丽形象具有一种朦胧美,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下面请同学们把你们想出来的罗敷的具体形象说出来,看感觉如何。

提示:主要对她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皮肤、身段等进行写实描绘。老师可点作文好、中等、差的三位同学作代表,看实写描绘的效果。师可适当加以点评。

(八)师小结:

(1)罗敷既有“闭月羞花之貌”,又有“沉鱼落雁之容”。经你们这一如实描绘倒显得罗敷是个普通美女。可见,文贵含蓄,以虚衬实的写人的美,给人更大的想象空间,具有一种朦胧美。不同的人心目中可想象出不同的罗敷。希望同学们今后作文应学习这种写作技巧,语言不必太直白,应含蓄。写人也不必一一勾画出来,可采用映衬烘托、虚实结合的写法。

(2)补充文学知识,写在摘抄本上。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与古代哪四大美女有关?

明确:闭月(貂蝉)、羞花(杨玉环)、沉鱼(西施)、落雁(王昭君)。

(九)课本剧演出

为巩固所学的戏剧知识,培养同学们的综合能力。下面请欣赏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的独幕剧《陌上桑》。

(十)布置作业:背诵这首诗歌

(十一)附板书设计

陌上桑

东汉乐府民歌

(在田野上采桑)

一、(1)采桑 -- 容貌美(外表) 写作特色:

美好景物的渲染、烘托

排比 精美器物的陪衬 →正面描写 语言清新、活泼、乐观

夸张 美丽服饰的衬托 与 幽默、俏皮

(修辞)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反应 →侧面描写

(写作手法)

二、(2-3)拒诱-- 人格美(心灵)

(2)太守轻薄调戏:凭借权势、觊觎美色、丑恶嘴脸

(3)罗敷严词拒绝:机智勇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具有反抗强暴的精神(性格)


    880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