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环境政策的发展历程
由 小芳2分享
中国生态环境政策的发展历程
乡村地区生态资源丰富,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战略叠加背景下的生态产业已经成为乡村地区新兴产业和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本文梳理了中国生态环境政策的演化过程,从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生态产品与经济发展、生态产业化与乡村振兴角度系统阐述了生态产业化发展与区域乡村振兴的作用途径及促进机制,并以陕西洋县为例,探讨了依托区域生态资源,发展现代有机产业,实现脱贫和乡村振兴的模式与路径。结果表明,中国生态环境政策主要经历了重经济轻环保、环境保护与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阶段。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福祉体现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人类利用自然的主观能动性,生态产品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以效益为核心的“自然—生态—社会—经济”驱动体,生态产业化与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人—地—业—权”保障机制。有机化是生态产业化发展的典型模式和重要方向,陕西洋县“产品—产业—产区”的有机化发展范式,促进了从业人员从“单主体经营”转向“多主体运营”,土地利用方式从“资源优化配置”转向“人地关系协调”。未来汉江流域现代有机农业与乡村振兴样板建设的重点在于有机产品“提质增产”、有机产业“融合增值”和有机产区“降耗增效”,促进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发展。
探究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韧性的协同演化特征,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量化依据。本文从演化韧性视角,基于“抵抗—响应—创新”构建城市生态韧性指标体系,依据协同学理论分析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韧性协同演化理论框架,以山东省为例,借助哈肯模型、核密度估计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探析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韧性协同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时间维度上,旅游经济表现为先持续上升后短暂下降趋势,城市生态韧性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空间分异方面,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韧性分别呈现“高高集聚、低低集聚”和“双核领跑”的空间格局。② 旅游经济为协同演化的序参量,主导着整个系统的演化方向,且主要表现为正反馈效应;旅游经济与城市生态韧性协同演化呈现倒“V”型变化趋势,并形成了“胶东经济圈>鲁南经济圈>省会经济圈”的空间格局。③ 协同演化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外商投资、环境规制、金融发展和创新能力呈现积极促进作用;产业结构、人力资本对协同演化的贡献基本为负;政府干预表现为“胶东经济圈显著为正,鲁南经济圈和省会经济圈存在不显著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