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科版例文
推荐文章
2021年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篇
教案本质上是一种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的系统方法,包括一套相关的教与学的原理、指导原则和创新性做法;它以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为主旨,其核心价值观是以学生为本,对社会负责。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
《云海日出》
一、教学目标
1、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 理清课文层次,了解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3、 感情作者的语言美,积累语言。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如动静结合)。
三、教学难点
能通过朗读,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很多神奇而壮观的自然现象,如果你能仔细观察,一定会被它迷人、秀美的景象所陶醉。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黄山“云海日出”的美景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30课(板书:云海日出)。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1990年12月被录《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主峰莲花峰海拨1864.8米。黄山常年雨量充沛、林木茂盛、云蒸雾涌,自然景色变幻莫测。黄山可以说是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黄山四绝”闻名于世,成为全人类的瑰宝。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后来也有人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来高度赞美它。下面我们一起随着作者方瑞华的笔触,走进黄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新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两个问题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呢?
(2)、课文主要介绍了黄山的哪些景色?
(三)分析课文,真切感悟
(1)课文从大体上看,可以分为“云海”和“日出”两部分,那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写云海的,而哪些自然段又是写日出的呢?(课文3、4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云海的景象,5-7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日出的景象。)
2、学习“云海”
(1) 云海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指名读第3、4自然段。(评价)
(2) 根据刚才我们同学所读的内容,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云海的神奇,它 们分别说出了云海的哪些特点?
a我们看见北面山谷中明晃晃、光闪闪的一片,似乎是放在深山空谷中的亮闪闪的大镜子,又如无边无涯的白茫茫的水面。那就是云海。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b师拿镜子演示,与图片对比,说说共同特点?(平、静、大) c这就是作者对云海日出的静态描写,突出云海的静态美(师板书静态描写:平稳光洁、漫无边际)。
d老师在这就中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词,谁发现了?(明晃晃、光闪闪、亮闪闪、白茫茫),指导朗读这一句。
3、“山峰时隐时现,变幻无穷,云朗上下翻滚着,一会儿像万马奔腾,一会儿又似帆樯林立,光怪陆离,景象万千,把黄山点染得有几分仙气。”
a 云海的景象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b请生回答(云由静态变得动起来了)。 c这一句出现了哪种修辞(比喻) 师问:在这里作者把云海的景象比喻成棉絮、轻纱,万马奔腾、帆樯林立,这些又表现了云海的哪些特点呢?(质地轻盈、光怪陆离、景象万千)这样的美景让我们看得出了神,忽然„„梦幻之中。”(置身梦幻)
4、刚刚欣赏完云海,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美丽、神奇等) 4学习“日出”
(1)师读第5自然段。
(2)叠音词的家族可真多,在这里我们又和它们碰面了,是哪些词呢? (清风习习,云烟袅袅,松涛阵阵、人语轻轻)
(3)等着等着,一会儿,朝霞出来了,呈现在人们眼前是她的新装: “橙红艳丽,缤纷灿烂,像一幅悬挂在天边的织锦。”
(4)同学们,如果此时,一轮红日冲出云雾,霞光瑞气照彻天际,那又将是一番怎样奇异的景象呢?齐读第7自然段。这一段,作者从哪两方面描写日出的变化的?
生:从颜色和形状来描写太阳的变化。
生:形状的变化:红色光点---圆弧---半圆-----大半圆——一轮玛瑙盘;颜色 变化:红色---胭脂色---鲜红欲滴——金碧辉煌。
师:真是美丽壮观啊。那么日出的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呢?
生:速度快,我是从“蓦地、一瞬间、很快、一眨眼.......”看出来的。
师:颜色形状变化的快,让人眼花缭乱。 师:由此看出作者为我们描摹了日出时的瞬息万变。
(5)看到太阳后,我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感受到了黄山云海日出的神奇与壮美,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一组云海日出图,感受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2
《音乐之乡》
教学目标
1、学会自主阅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维也纳的音乐之美。
3、体会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对音乐圣殿的向往。
4、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感受维也纳的美,激发对音乐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学会自主阅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搜集一些有关维也纳的资料、图片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感受维也纳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音乐,看你是否能说出这些名曲的名字或创作者。
(出示:《命运交响曲》、《月光曲》……)
二、自读提示,自主阅读
1、出示“自读提示”:
(1)画出生字多读两遍,遇到长句子、难读的词再多读两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试着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3)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学过的符号画出来。尝试边读边批注,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4)勾画下你认为文中最美的句子。
(5)思考《音乐之乡》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自由读文。
3、小组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4、全班交流,评价朗读。
三、学习词语,积累好词
1、出示本课的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恬静而神秘 动人的旋律 悠扬的乐声
郁郁葱葱的森林 蜿蜒 多姿的多瑙河
2、勾画出你自己找到的好词佳句,小组交流。
3、将收集到的好词佳句摘录到“采蜜集”中。
四、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讨论: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乡”?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2)小组讨论,自主解决。
(3)小组反馈:读读认为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同学互相评价、补充。
(4)齐读找到的段落或句子。
(5)比赛读。
2、小组交流: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3、小组交流反馈,同学互相补充、解决。
五、记忆背诵,感悟积累
1、再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与同桌、好友交流学习。
2、背背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3、指名背诵。
六、拓展迁移,热情献艺
1、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介绍自己的音乐特长,并推荐一人上台表演。
2、想对“音乐之乡”说点什么?
七、总结
师:真是太棒了!相信你们经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在这音乐的圣殿中去演奏出你们的精彩!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3
《牧场之国》
一、学习目的:
1、熟读课文,认识“镶”“嵌”等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3、积累“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4、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二、学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关于异国风光的明信片或其他图片以及音像资料课件
重点:积累词句
难点: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三、学习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发学习欲望。
师:同学们,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你知道是哪儿吗?对,就是有着水之国、花之都美誉的——荷兰,它还是一个牧场之国。
齐读课题。课前让大家查了资料,谁能说说你了解到的荷兰?
(二)理解内容,感受美景。
1、师:同学们真会学习。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篇文章去感受异国的风情。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听听他读得对吗?读通顺了没有?听了课文后,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
师:谁能评一下?(教师相机出示重难点词语和生词,提示朗读。)
2、师:谁来谈一谈荷兰留给你的整体印象。
师:是啊!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荷兰是个牧场使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咱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第一段。
3、为什么称荷兰是牧场之国呢?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把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充分地体会。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读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句子。
生读。师相机引导学习相应自然段。(如先说到二自然段师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牛多,牛的悠闲自在。)
师:这一段说了什么?大家也自己读一读。
出示“一条条运河间的绿草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牛多)作者是怎样准确描写这些牛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师板书。(牛多)
师:读读后面的句子,你还有何感受?(想象牛的神态和动作,理解作者拟人句的准确生动。)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请带着自己的感受轻轻地美美地读一读。待会儿咱们比赛比赛。
指名比赛,师生评价。
提出选择句子积累背诵的要求,练习背诵。
师小结:看来作者是通过写牛来描写荷兰的牧业。
4、大家注意到了吗?咱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一段的?师引导总结学法:初读——交流体会感受——想象、美读——赛读——选择性积累背诵
5、分组合作根据刚才的方法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引导。
6、师:同桌交流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你就是这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的一头牛、一匹骏马、、一只绵羊或一只小鸡,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同桌交流。
7、师:难怪作者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8、你看出这几段哪些语句或词语特别出色呢?你能把它记住并写出来吗?试一试,和小组的同学比一比。
(三)课件展示异国风光片,欣赏完后再用一段话介绍介绍,可以用课文中学过的词句。
作业:小组合作办一期异国风光的剪贴小报,并配以简短的说明,课外展览并分小组评比。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4
《我的菜园》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理解、品读曼德拉在狱中不懈的斗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分析文字,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文章中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感受曼德拉为了追求自由而倾注毕生心血,努力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心中向上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和大家初学了22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22课。
2、学生朗读课题
3、其中的“我”指的就是(曼德拉),他在课文中的身份是一个(囚徒)
二、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在书本中,电视中,你见过囚徒吗?他们过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啊?
2、学生交流
3、是的,囚徒的生活是艰苦的,是痛苦的!读读课文一、二两节,你也能体会到曼德拉作为一个囚徒他这种艰苦的日子吗?
4、学生读书,交流(苦役;艰难的时日;狭窄的牢房)
5、师:越是狭窄的牢房越是没有自由,它时时刻刻在提醒着囚犯:你是囚犯,你是罪人,你不配享有自由!
6、那么,在如此艰苦的时日里,曼德拉又是怎么做的呢?
7、交流:洗洗衣物------
8、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想方设法为每天的生活寻找些许慰藉;使狱中生活充实一点)
9、出示上面两句话,让学生体会他这样做的目的。
10、教师:虽然这样的慰藉是很少的,但是作者还是“想方设法”找寻,能使生活充实“一些”,从中你却感受到曼德拉是个怎样的人啊?
11、板书:乐观向上、积极
12、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三、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一)
1、是啊!曼德拉是一个乐观向上,积极生活的人,也是一个对菜园情有独钟的人。
2、曼德拉对菜园的情有独钟是课文第六小节描写的,请一个学生朗读第六节,其他学生思考,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作者对菜园的情有独钟?
3、朗读
4、交流:(亲密接触)读好这句话
5、是的,作者对菜园一直以来就是如此“情有独钟”,以至于他刚到罗本岛,他就要求_允许他在监狱的院落里开辟一方菜园。但是,这一方菜园他得来容易吗?读读课文第三小节,再来说说。
6、学生朗读第三小节,交流(多年来,一直拒绝,但是最终)
7、你从中又觉得曼德拉是个怎样的人呢?
8、板书:坚持不懈
(二)
1、对这来之不易的菜园曼德拉格外珍惜,格外爱护。他为菜园做了些什么呢?自己读读课文四、五、七按节,边读边做做记号!
2、交流
a)成天都在地里不停地挖掘
(谈谈自己的体会,抓住红色的字;朗读体会)
b)首先选种了---
(说说他这样做的原因;从产量增长中,你有什么感想)
c)订阅书籍,学习耕种,了解方法,更加可贵的是作者不怕失败
3、在曼德拉的辛勤劳作下,作者的菜园一片生机盎然,收获的季节到了,曼德拉来到了他的一方菜园。他看到了什么,他情不自禁地说----(出示图画,学生练习说话)
(三)
1.是啊!多么美好的一切啊!曼德拉辛勤耕作这一方菜园,收获的不仅是硕果累累,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2.读读第八节,谈谈自己的感受。
3.理解"一丝自由的滋味"(少有的;一方)
4.朗读第八节
四、分析课文第三部分
1.作者收获的不仅是心里上的自由,更加获得了生活中深刻的哲理。
2.收看录象
3.要更好的理解这段话,我们必须联系曼德拉本人的生平与经历。出示曼德拉本人的生平与经历,指名学生朗读
4.四人小组讨论,联系实际,说说你们的理解
5.指名交流
6.朗读这段话
五、总结课文
1.让我们一起记着这位为了黑人的解放事业,穷尽毕生心血,坚忍不拔的伟大领袖曼德拉,记着在菜园中发生的感人的故事。
2.记着他的这段响亮世界的话语:"斗争就是我的生活,我会继续为自由而战,直至我死。"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5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4.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5.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
二、回忆内容,深入理解
(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哪两件事?
2.叶老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什么?
3.叶老邀请“我”到他家做客,又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我”应邀做客,叶老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第8自然段
通过看文中插图、想象、朗读感受叶老平易近人,和蔼亲切。
3.第9自然段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通过朗读、补充课外资料──叶老和“我”谈话的内容,感受叶老的亲切、质朴。
4.第10自然段
(1)理解词语:楷模──榜样,模范。
叶老的人品──平易近人、真诚宽厚;作品──一丝不苟,写作极为认真。
5.在叶老家,还有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爬山虎)
(1)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读一读。
(2)全班交流: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知道爬山虎因作者心情不同、时间的变化、光线的变化,前后描写不同。
6.叶老的谈话不仅给了“我”信心,还带给“我”怎样的收获呢?
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作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家的作品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整合课文,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