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儿童疫苗接种的四大误区
接种疫苗不仅保护了婴幼儿免受流感的侵袭,而且可以减少多种慢性病如哮喘、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次数,从而使婴幼儿减轻疾病痛苦的同时,也减少了由于患病带来的经济损失。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儿童疫苗接种的四大误区,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有些传染性疾病已经绝迹,因此,幼儿无需接种有关疫苗。
由于免疫接种的实施,多数疾病在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发生率可能降到了非常低的水平。这并非意味着传染那些疾病的细菌及病毒已经绝迹,获得对这些疾病的免疫,仍是必要的。在世界上的其它国家或地区可能还很普遍,旅游者可能会将这些病菌带过来,很快得到蔓延。
免疫接种也可间接保护那些不能接种疫苗或对疫苗没有反应的人。如果他们周围的人群都接种了疫苗的话那么,他们感染上传染病的几率就会降低。
2、水痘不是致命性的疾病,因此,不必接种水痘疫苗。
每年大约有9000人因发生水痘而住院,约100人死于水痘,水痘疫苗将使多数儿童获得免疫,很多研究表明这种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其有效期限究竟有多长以及以后要否加强剂量还在研究中。
3、母乳喂养的儿童无需接受免疫。
母乳并不像疫苗那样可以预防传染病,母乳喂养的婴儿可能少患感冒,母乳并不能预防象百日咳、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等这样的严重疾病。
4、即使接种了疫苗,但仍会感染上相关疾病,所以,有人认为疫苗不起作用。
疫苗有效这一点勿容置疑,全世界已有数以万计儿童获得象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等疾病的免疫。事物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疫苗对绝大多数人起作用,但对极少数人来讲,他们对疫苗没有任何反应,可以说,接种疫苗获得免疫率为85%以上,不接种疫苗获得免疫率为零。
<<<返回目录
1.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 此期儿童对自己身体各部位及器官的名称开始了解,对于发病的原因常用自身的感情行为模式来解释,常将痛苦与惩罚联系在一起,对疾病缺乏认识。
2.学龄期儿童 此期儿童认知水平逐渐增强,对身体各部分的功能以及疾病的病因有了一定的认识,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关注自己的身体和治疗,开始恐惧身体的损伤和死亡。
3.青春期儿童 此期儿童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能够认识疾病的原因以及对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对疾病造成身体功能的损害和外表改变难以接受。
<<<返回目录
1、乙肝疫苗:预防乙肝,0、1、6月龄注射
2、卡介苗:预防结核,出生时接种
3、脊灰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2、3、4月龄、4周岁接种
4、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3、4、5月龄、18—24月龄接种
5、麻疹疫苗:预防麻疹,8月龄接种
6、麻腮风疫苗:预防麻疹、风疹、腮腺炎,18-24月龄接种
7、乙脑减毒活疫苗:预防乙脑,8月龄、2周岁接种
8、A群流脑疫苗:预防流脑,6-18月龄接种
9、A+C群流脑疫苗:预防流脑,3周岁、6周岁接种
10、甲肝减毒活疫苗:预防甲肝,18月龄接种
11、乙脑灭活疫苗:预防乙脑,8月龄(2剂次)、2周岁、6周岁接种
12、甲肝灭活疫苗:预防甲肝,18月龄、24-30月龄接种 我国的一个儿童免疫程序,那是一个参照,因为传染病存在一定的地方发病特点,所以各省程序在全国的基础上存在不同。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