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经典的六一儿童节儿歌盘点让你回忆童年
听儿歌是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有利于培养儿童的音乐节奏感。一些经典的儿歌陪伴了很多人的童年,是很美好的回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经典的六一儿童节儿歌盘点,分享给大家!
建国前的经典儿歌
建国前的中国,还处于旧社会当中,战争也频繁不断。这一时期的儿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这些儿歌大多以简单轻快的旋律为主,配以朗朗上口的歌词,简单易记,利于传唱。像《卖报歌》、《小兔子乖乖》、《两只老虎》等经典歌曲,都产生于建国前。即使是在21世纪的当下,我们依然能听到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
《卖报歌》
《卖报歌》是音乐家聂耳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乐曲曲调简单,朗朗上口,曲调明快、流畅,以朴实生动的语言,辛辣诙谐的笔调,深刻地描述了旧社会报童的苦难生活及对光明的渴望。
《两只老虎》
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首歌就已经流行于全国。但那时候还不是叫”两只老虎”,而是叫《打倒列强》。这首歌的旋律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欧洲法国儿歌《雅克修士》。
《小兔子乖乖》
这首表演曲原名《老虎叫门》,写于1920年的北京,作者黎锦晖被誉为“中国儿童歌舞剧之父“。这首歌的歌名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歌词,无论身处哪个年代的小孩,都不会对这首歌陌生。
《读书郎》
《读书郎》是一首根据苗族芦笙歌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作者宋杨,创作于1945年的抗日战争期间。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一直传唱至今,凭借着朗朗上口的歌词,和轻松欢快的旋律,这首经典歌曲在每个人心里都有很重的分量。
五六十年代的经典儿歌
新中国成立后,儿歌迎来了一个创作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大量反映这个时代儿童生活的作品。有歌颂毛主席、歌颂共产党、歌颂解放军的,也有歌颂土地改革、歌颂中苏联友谊的,更有反映新时代儿童生活的。好作品频出,内容丰富,异彩纷呈。其中,像《让我们荡起双桨》、《小燕子》、《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等歌曲,影响了几代中国儿童,至今仍广为传唱。
《让我们荡起双桨》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作为一首抒情歌曲,深受孩子们喜爱。歌曲语言通俗易懂,描绘了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像花朵一样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划着小船尽情游玩、愉快歌唱的幸福景象。经典的歌词,经典的旋律,每当我们听到这首歌时,脑海中都会浮现出满满的童年回忆。
《小燕子》
1956年的六一儿童节,王路创作了这首儿歌,并在《长江文艺》上发表。1957年,作曲家王云阶将儿歌略作改动后,谱曲改编成电影《护士日记》插曲。此后, 这首《小燕子》便传唱大江南北。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创作于1962年,由周郁辉作词,寄明作曲,是故事片《英雄小八路》的主题歌。随着电影在全国的放映,这首歌作为脍炙人口的名歌,在广大群众中广为传唱。相信每个人都对这首歌非常熟悉,只要旋律一起,我们都能哼上几句。
《拔萝卜》
这是一首有“动作”有“场面”的儿歌。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你唱起这首儿歌,你手就会作出“拔萝卜”的动作,忙个不停地使劲拔,嗨吆嗨吆地吆喝着唱,并不断呼号:“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场面热烈,深受儿童们的喜爱。
《一分钱》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娃哈哈》
《丢手绢》
《共产儿童团歌》
《上学歌》
七十年代的经典儿歌
上个世纪70年代,儿童歌谣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批林批孔”的,另一种是歌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当然,这个说法并不十分准确。因为有很多“其他类别”的歌曲诞生,并成为经典。如《我爱北京天安门》、《红星照我去战斗》、《闪闪的红星》等。1976年,“_”被打倒后,儿童迎来了新的春天,一批反映儿童日常生活的歌曲被创作出来。如《七色光之歌》《种太阳》《采蘑菇的小姑娘》等。
《红星歌》
1974年,电影《闪闪的红星》热映,一曲《红星歌》打动了千千万万儿童的心。他们穿着红军服,抗着红缨枪,雄壮有力地走在大路上,胸中溢满了自豪和勇敢。歌曲唱出了小红军战士对“红星”的深情和对革命的无限忠诚。集中代表了红军后代跟着党永远干革命的坚定信念,以及对象征党的“红星”的热情赞颂。
《我爱北京天安门》
《我爱北京天安门》是1970年9月发表的。这首歌不仅传到北京,甚至飞出国门。1979年,邓小平开始对美国举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访问。在华盛顿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卡特为邓小平安排一场文艺演出,最后节目就是美国儿童用中文合唱这首歌。
《采蘑菇的小姑娘》
这是一首十分优秀的少儿歌曲,创作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作为音乐课必唱曲目,《采蘑菇的小姑娘》以欢快的旋律和朴实清新的歌词,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多年来久唱不衰。小姑娘那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人,它给孩子的童年带来一抹灿烂的阳光,一片美丽的天空。
《春天在哪里》
《妈妈的吻》
《七色光之歌》
《铃儿响叮当
《种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