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乐理对儿童的好处有哪些如何学才好
很多家长都想从小开始就培养孩子学习一门乐器,这就需要家长重视孩子乐理的学习,尤其是重视孩子基本功的训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习乐理对儿童的好处,分享给大家!
学习乐理对儿童的好处
帮助儿童理解音乐如何运作
乐理帮助儿童明白音乐如何运作,例如为什么会用上这个音符,或者为什么这首歌会这样演绎。乐理令人多了解作曲家的思想历程,及想作品如何表现。
儿童也可以从乐理中明白,音符如何配合,明白间隔、音阶和音调,会帮助理解音符的配合,或者音调中高低抑扬的原因。
若果儿童正在或将会参与合唱团或乐队,乐理可以令他们更认识自己在当中的角色,也有助他们跟其他乐手合作,令大家一起演出时更和谐。
帮助儿童自己学习音乐
不了解如何创作和阅读音乐,儿童就只能靠耳朵和记忆去学习,例如需要不停聆听一段乐曲,直至自己可以弹奏。当然这是很有用的技巧,但若果没有预先录下的乐曲,就没有办法了。
有了乐理根底,儿童就可以容易从学习中进步,因为他们可以自行练习和学习。乐理也可以令儿童对自己能力更具信心,更愿意继续进修音乐。可以自己学习新的音乐,令他们有成功感和为自己的能力感到自豪,当然更热爱学习音乐。
另外,乐理知识也帮助儿童学习不同的乐器。音乐有如语言一样,若果有了一种语言的基本知识,学习新语言时,就会显得较容易上手。乐理正正就有相同作用,有了基础就可以更容易学习其他乐器。
帮助儿童适应和个人化音乐
虽然作曲家创作时,心裡有基本指引,不过就是乐手演绎时的个人化和风格,才使乐曲更令人难忘。对乐理的认识,会赋予乐手能力,把自己的风格融入音乐中,变成自己的一套。
有兴趣学习不同音乐的儿童们,多了解乐理也可以令他们在演绎时更得心应手。而想要自己创作音乐的孩子,学习乐理更不可或缺,令他们可以和演绎歌曲的乐手沟通,希望他们如何演出作品。创作乐曲是进阶技巧,而乐理就是必要的基础知识。
虽然有儿童会觉得乐理很困难,但老师们可以调整一下学习节奏,避免吓倒学生。而同时学习乐理和乐器,可以令乐理更容易理解。钢琴就是很好的例子,视像化了间隔和音阶,又同时可以聆听音符。
全面认识音乐节奏
一、从生活和韵律中认知节奏
从美学角度看,节奏与韵律属于形式美的两个关联范畴。所谓节奏,是指事物运动中有秩序的、连续性的变化;节奏中融入一定的主观情调便构成韵律。教学节奏与韵律指的是教学活动过程的变化、秩序和韵味。
节奏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艺术的动态过程,其节奏主要表现在教学活动的变化上。这有如一堂好课,就如一段音乐,曲调抑扬顿挫,音节疏密相间,节奏明朗,音调和谐,便会令人陶醉。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一堂好课犹如一篇散文诗,具有起承转合的韵味。”确实课堂教学的张弛、开合、动静、详略、浓淡、断续、虚实等多种对比、转化、协调,形成强烈的节奏感,并由此转化学生的心理节奏,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从而收到预期的效果。
有许多学生都认为节拍就是节奏,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只有让学生区分好节拍与节奏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地掌握节奏。如果单纯地把概念告诉学生,他们就很难明白其意义。在教学中我运用了比较直观的教学法,把旋律、节奏、节拍放在一起让学生辨认。然后指导学生用击拍法击打节拍,用文字来念节奏,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把节拍与节奏分开,这也有利于节奏的训练。
那么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的节奏与韵律呢?生活中,我们的行走、跑步、读书、讲话等都是有节奏的,只是这一切都已成为我们的习惯,如果把它们提炼出来,便是源于生活的韵律或者说是音乐。比如《摇篮曲》,在妈妈哄宝宝睡觉的过程中,音乐家提炼了它的节奏,配上音高,形成了委婉动听的旋律。再比如《拍手游戏》《嘀哩嘀哩》《铃儿响叮当》《花儿与少年》等少儿歌曲不都是采用生活中的节奏、作曲而成的吗?那都是我们生活节奏的艺术表现,是我们生活美化的艺术。由此可见,音乐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也需要音乐,没有了音乐,世界将不再多姿多彩。
二、由易到难地感知节奏
现在很多初中学生在听简单的单音、音程、和弦时还可以应付,但听节奏和旋律就有点力不从心。我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还是大部分同学脑子里没有一个比较清浙的节奏型概念,二三拍的简单节奏还勉强听得出来,四五拍稍微复杂点的节奏听起来就有点困难,七八拍上十拍小节的节奏连续敲出来让其模仿,十有八九会乱套。至于旋律模仿就更无章法可言。鉴于此,初中生的节奏训练还是应该从最基本的节奏型开始,让学生了解每个节奏型时值是多少,明白单位拍有多少个音。
练习节奏的方式方法很多,但常用的不外乎是借助口、手、脚等来共同完成。比如,用口念“哒———哒———”,左手击拍,注意保持时值,不要赶拍子,要切记把握速度的一致性;也可用脚尖点地:“的、的”,注意时值长短的一致性。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掌握了常见的节奏型后,再在节奏型里加上固定音高,用旋律的形式弹奏或模唱,让学生记出旋律中的节奏。熟练掌握了节奏,旋律也就随手拿来,这样长时间地训练,不但视唱水平提高了,练耳水平也飞速进步,特别是对培养音乐记忆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掌握节奏型的基本形态和时值关系还只是节奏训练的第一步。其关键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节奏时值和节奏长短的第一概念,借助声音来直接表达节奏感。第二步,就是在此基础上,慢慢地去掉象声词,也就是说在保持时值和节奏长短不变的情况下,口中不发出声音,或脚尖点地不发出声音,用手击节奏和默念节奏代替口读节奏,从感性上来领会所学节奏型。练习时要告诉同学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不能赶时间,尤其是初学者,突然丢掉声音改为手击和默念是不合理的。检验全班学生是否完全掌握好手击默念节奏的一个方法就是采用接龙游戏,以拍为单位或以小节为单位轮换均可。
如此循环反复,多次练习,在老师的引导下,达到无缝连接。训练中要让每一个学生知道自己接唱的是第几拍的第几个音,这个音的长短、强弱等等。念唱或默唱自己分配的部分的同时,也要默唱人家分配的部分,这样才能有机接龙。如此之外,还要让同学们能够正确地从不同节奏型中听出所学节奏型。节奏训练最难的环节就是用正确的记谱法迅速记录所学节奏型和其他节奏型的组合。如能达到正确地念唱或默唱,又能准确地将所念唱的节奏型记录下来,就算是完全达到了节奏训练之目的了。
小学生音乐节奏感培养方法
一、要激发孩子对音乐节奏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某一项活动毫无兴趣可言,那么孩子很难掌握这方面的能力。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必须抓住学生的直接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倾向。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是游戏,所以,把节奏感融入到游戏当中用游戏化的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其效果是不言而喻。还可以寻找日常生活中的节奏,以激发孩子对节奏的兴趣。节奏的概念比较抽象,孩子难于理解,但孩子对节奏却是敏感的,节奏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生活中,因而要让孩子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必须从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如:孩子喜欢的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交通工具的声音等。这些声音都是非常形象的节奏,孩子能轻松地找到这些声音,在兴趣的前提下模仿这些节奏,并用语言、动作、借助乐器等形式表现出来。虽然孩子本身对“节奏”并不理解,但是他们已能在模仿中感受并理解节奏,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为进一步培养节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让节奏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音乐教学空间
音乐节奏型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让学生感知大自然和生活中的节奏,使他们认识到音乐节奏从生活和大自然中转化而来。
1、把同学的名字用节奏打出来。新学期我在教一年级的第一节课时,让学生用 节奏打其他同学的名字,互相介绍,互相认识。如:
陈可,节奏是××|;陈文婷,节奏是×××|用了这种方法,学生很快学会了这两种基本节奏型。
2、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来打节奏。如:
母鸡叫:×× ××| ×-|;知了叫: ×. ×|×. ×|;
咯咯咯咯 哒 知 了 知 了
在模仿生活中的节奏训练时,学生们的兴趣非常浓,因为这些声音都是他们比较熟悉的,具有直观的声音形象,因而他们很容易地就掌握训练内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欣赏课上加大对音乐节奏、速度的关注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欣赏课可以说是比较困难的一个课型了,尤其是低年学生,对于一些古典音乐可以说是毫无耐性的。这时老师一般会通过视觉刺激以及提问等等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大部分老师会把学生的关注度引向歌曲的背景、内涵及情绪等等。而我认为,对节奏和速度的关注也是很必须的,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对音乐含义和情绪的表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往往可以通过感受节奏而感受到音乐的情绪内涵。因此让学生通过感受音乐作品的速度节奏而探索音乐作品的内涵是非常有效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节奏意识,增强节奏感。
四、节奏感要重视听力节奏训练
音乐是听觉艺术,各种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因此,音乐听觉能力是形成各种音乐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许多音乐能力都是来自听觉的,如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领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唱歌能力、欣赏能力、音乐表达能力以及节奏感等都与听觉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要学会用听的方法探索节奏的能力,孩子有了这种能力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到处都充满各种奇妙的声音:清脆的鸟叫声;此起彼伏的汽车喇叭声;悠扬的钟声等。让孩子仔细聆听这些声音不仅能给孩子一种美的享受和体验,更重要的是孩子学会了倾听,然后将这些声音用音乐来代替,让孩子听着音乐自由做各种动作,亲自感受各种各样的节奏,慢慢地孩子就会发现这些声音在不停的变化,又有一定的规律性,从中体验了快乐,从而对节奏有更细致、全面、深刻的理解。
五、节奏感要重视语言节奏训练
音乐节奏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人类的语言,语言本身含有丰富、生动、微妙的节奏。孩子生活在语言环境当中,从语言节奏出发来掌握音乐节奏是比较容易的。节奏大多是从人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音乐的节奏与语言的节奏有密切联系,为了表现节奏,可进行有节奏的语言朗读,讲一些词、短语、简单句,并拍出节奏。即兴说一句有节奏的话,这样孩子们都想说出最漂亮的词句,拍出最好的节奏,既进行了节奏练习,也培养孩子们的词语创作能力,同时也体验了节奏感。
六、节奏感训练中,教师布置任务与提出要求要清楚准确
对于器乐课教学,有时老师感觉最难的其实不在教学的内容,而是课堂的组织教学。对于放在桌上的打击乐器,小朋友们总是控制不住要去玩,如果任其乱玩,那必定会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要先在课前提出要求,让学生知道,没有次序的乱敲打击乐器会影响课堂氛围,所以大家要相互配合。不用乐器时,不要随便去拿乐器;需要演奏时,要根据老师的要求,在老师给手势后再去拿;还可以设计固定的旋律,让学生听到旋律后,及时把乐器放回桌上,并迅速安静。
在其过程中,教师交待任务一定要明确,如果果没有交待好,可能会令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比如如果需要分组进行练习时,需要调动学生的座位,如果不先交待清楚要求,整个课堂会很混乱,并且耽误时间。这时教师首先要布置好具体任务,再一组组有顺序的进行位置调整,等学生分组坐好后,再到各组进行适当的指导。这样,才能学生保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率的完成练习任务;其中,还应提示学生先多做轻声的节奏练习,注意倾听他人的演奏等,结束时可以采用贴笑脸的方式,给最先静下来的一组给予奖励或评价,让课堂做到有张有弛,教学能够收放自如,从而保正教学的顺利展开,提高学生在演奏中的相互合作意识。实践证明,这些方法确实能起到一定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