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攻击行为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宝宝攻击行为是指宝宝常常生气并有攻击行为,而攻击对象也比较广泛,从家长到好朋友,甚至是宠物。这会对宝宝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家长们要重视。那么你们知道引起宝宝攻击行为的原因有哪些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宝宝攻击行为指的是什么
据专家介绍,在儿童心理学上,宝宝所表现出来的“暴力”行为称为儿童攻击性行为。这种伤害他人的行为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行为方式,一是直接的身体伤害,如打人、推人等;二是语言伤害,如骂人、嘲笑他人;三是间接的、心里上的伤害,如背后说别人的坏话、造谣等等。
根据攻击的行为意向性,可把攻击行为分为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两种。
工具性攻击:工具性攻击视为达到一定的非攻击性目的而伤害他人的行为,比如宝宝采用踢、
打对方的方式来争夺玩具,而争端的起因主要是由物品和空间的争夺引起的。
敌意性攻击:敌意性攻击是尤以伤害别人的行为,如以言语、身体或工具直接或间接地向他人施以攻击,取得心理快乐、精神愉悦的一种方式,比如宝宝会在他人摔倒时进行嘲笑、打踢另一个人等。
值得注意的是,攻击性行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宝宝身上都或多或少有表现,但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其攻击性的行为方式也会产生变化。因此,家长一旦发现宝宝具有攻击性行为时,一定要及时加以纠正。
宝宝攻击行为的原因有哪些
1.总遭遇挫折
当宝宝的要求不能被满足、总是面对失败或者被别人侵犯的时候,就非常容易出现攻击行为。比如一个人玩的很开心的时候,小伙伴出现打扰了宝宝,抢走了他的娃娃,那么他就可能通过语言或者肢体攻击这个小伙伴。
2.得不到关注
如果宝宝长时间得不到家长或者其他小朋友的重视,那么他很可能爆发攻击行为。比如宝宝长时间被家长忽视,那么他就会通过很多方式获得大人的关注以及自我满足。
3.获取成就感
如果宝宝感觉自己很失败,希望获得成就感,那么他就可能通过攻击别人来展示自己的强大,满足其追求成功的心理。比如宝宝得不到表扬或者关注,他就会通过打架而“出名”,博得大人的重视,让其他小伙伴畏惧,获得这种畸形的成就感。
纠正宝宝攻击行为有哪些误区
1、出手打宝宝
想要宝宝不攻击别人,家长就要先管好自己,不要用体罚的方式控制宝宝的行为。因为体罚式的教育,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收益。
2、制造罪恶感
当宝宝有攻击行为时,不要给他制造负罪感,比如大喊:“你怎么能打别的小朋友!”虽然这种方法非常有效,宝宝会立即停止攻击行为,并且变得很安静,但是也伤害了他的自尊,对自己产生负面想法。
攻击行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