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常犯的几种错误教育方式
受传统观念影响,中国的很多家长,在育儿上面还是抱着很多老套的观念。比如让保姆或者爷爷奶奶带孩子,自己不亲自照顾。下面是5068儿童网小编整理的关于亲子成长的知识,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生存焦虑引发的急功近利,干扰了孩子从容的成长。
很多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尤其是有些不得志的家长,他们总是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渴望孩子来替自己圆梦:自己没有读过大学,就希望孩子能够考上一个好的大学;自己喜欢琴棋书画,年轻的时候没有机会系统地学习,就让孩子去学习,并指望孩子可以学出一点成绩;自己不擅长体育,就要求儿子勤学苦练跑得比谁都快。
还有一部分家长,由于受到生存焦虑的影响,恨不得孩子是“神童”,在小时候就智慧超凡。因此,让孩子很小就开始学习英语,要求孩子背完《唐诗三百首》、《汉语大词典》等,或者要求孩子做出很多高难度的事情,比如前段时间的“裸跑弟”,南京鹰爸的做法就属于拔苗助长。一旦孩子“晚熟”或者落后于他人,就会耿耿于怀,寝食难安,无比着急。
其实,拔苗助长只会影响到孩子成长,过于注重孩子一时的成就,也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还会影响他们的合作意识。
孩子的开化属于阶段性的,而且不同孩子的发育早晚也不一样。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本应该是在3岁以后进行,孩子上小学之前的知识技能教育,应该注重过程学会了什么,而不是一味去追求好成绩。培养孩子出于兴趣和成就感的求知欲,以及从容、乐观面对事物的态度,对孩子的成长历程更为重要。
不相信孩子的能力,管束和代劳太多。
看过《爸爸去哪儿》的家长,相信对Cindy前后的转变印象深刻,当有爸爸田亮在身边的时候,Cindy动辄大哭,但是离开了爸爸,却化身为了“风一般的女子”,不仅自己扛东西,找蔬菜,提袋子,而且还担负起了照顾小伙伴的重要任务。
其实,天亮的做法很有代表性,中国的大部分家长都是这样,不相信自己孩子的能力。
就拿喂食来讲,进食是每个人天生的本能。七八个月大的孩子就可以自己吃饭了,当孩子刚开始接触时,会把汤匙拿在手中摆弄,或者把食物送到鼻子、面部上,甚至直接翻到碗,都是会发生的。但是很多中国妈妈,就会觉得特别紧张,一方面觉得孩子做不好,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弄伤自己。其实,这些担心都是不必要的,只要做好安全措施,适当的做一些辅助的引导动作即可。并且,在宝宝幼儿时期让他多触摸多动手,还有利于宝宝日后的动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
妈妈们,摒弃传统的“那一套”吧,给孩子多一点动手的机会,不久的将来,你就会发现,自家的孩子和外国小朋友一样了,拥有强大的自理能力,不仅能够拿起汤匙进食,还能够自己穿鞋自己背书包了。
过于注重早教的作用
曾经与一位德国妈妈聊天,她说,在德国,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是快乐成长,而学前教育,则是被禁止的。据联邦德国的宪法《基本法》的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也即孩子在幼儿园期间不允许教授任何科目的专业知识,社会上也没有任何“学前”的培训机构。
反观国内,舞蹈、绘画、奥数,等各种培训班早已经在早教行业盛行了,更有机构弄起了贵族式的培训班。而“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们,更是不惜舍弃自己的双休日或节假日,花重金让孩子马不停蹄地参加这个培训班,报名那个特长班。
这种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表面上看似扎实,但过多的培训班占据了孩子的课余生活,繁重的课业负担和“题海战术”,也让孩子失去了童真的本性,孩子过上了机械般的生活,养成被动学习的坏习惯。即便日后出现了新鲜事物,也难以引起孩子的兴趣,使他们主动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实际上,玩是孩子的本性,宝宝喜欢通过肢体的触碰去探索这个世界。年幼的宝宝应该以关怀、爱护、抚摸、亲吻为形式的情感教育和亲情教育为主。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让他做他年龄段应该做的事情:在翠绿的草坪上尽情地踢足球,在风景名胜区里快乐地游玩,在热闹的社区里自由地嬉戏,才是早期教育的重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