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高中政治教学设计5篇
推荐文章
职业高中政治教学设计范文5篇
手和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教师的指导使之更加明智。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职业高中政治教学设计范文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职业高中政治教学设计范文1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讲述内容】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设问: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还有一点值得同学们注意的就是: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
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
设问: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这是一种退步呢,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为什么原因何在?
传说中,禹一方面奉行“禅让”同时也积极培植儿子启的势力,禹死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这种军事民主制的历史,此后王位世袭制确立,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的开始,它用“天下为家”的局面打破了原始社会的平等和无剥削压迫的“天下为公”的局面,但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因为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从夏朝开始就已经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
对于夏商的政治制度,可以引导学生课下去搜集有关夏商的官位及其职能的文献和考古资料来进一步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最后教师给学生概括指出:夏商时从中央到地方就已经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的时国王,中央有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有臣属的方国。奴隶制的等级关系已初步确立。对后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二、西周的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武王发动了灭商的总攻击,纣王逃回王宫,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历称为西周。
设问:西周建立后,为什么要建立分封制度呢?
西周政权刚刚建立不久,武王姬发即因病而亡,成王姬诵年幼即位,由其叔父周公姬旦摄政。当时,管叔、蔡叔、霍叔作为宗亲诸侯,被封于殷都周围监视殷商遗民,谓之“三监”。他们不满周公摄政,勾结纣王之子武庚及东夷部族发动叛乱。周公毅然平定内乱、率部出师东征,西周政权才得以稳定。面对周初出现的内外叛乱,周公敏锐地意识到,没有一套完善的典章礼仪制度和宗法等级秩序,单靠武力征服或刑罚__是不能实现社会安定和国家大治的。为此,他主持进行大规模的立法活动,建立起一套典章礼仪制度与宗法等级秩序。
设问:分封制度到底是一项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⒈主要内容及特点
讲解分封制时,可以先给出学生以下两段材料:
材料一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材料二据史料记载,周初封建的诸侯,主要是同姓(姬姓)子弟;《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设问: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又有什么特点哪?
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习惯。最后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本提供《西周分封形势图》,得出以下认识:周朝对建国的元老、功臣、亲属和先世的后代等进行大分封。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封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封建制度。分封的办法是把王畿(首都地区)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亲属、功臣、元老,建立起诸侯国,以镇守疆土,保卫王室。在“分封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
诸侯与周王室的关系是:周天子是的统治者,诸侯是天子的臣属,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纳贡,带兵随天子作战。诸侯国像屏障一样拱守在周王室周围,和睦四方,安天下。周初,从武王到成王共分封大小71个诸侯国。其中主要有(教师挂图,并指出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在东方分封了鲁、齐等国;在北方分封了燕等国;在南方分封了吴、楚等国;在中原分封了郑、晋、卫、宋等国。西周成为一个疆域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最后通过学习让学生研讨一下分封制的作用。(可让学生课前准备,事先查找资料)
2.作用及发展演变
教师在上课时做一下指导。然后根据教师自己查找的资料和有关文献做以下概述:
首先,分封制大封同姓子弟、功臣及古帝王之后,让他们在自己的诸侯国内享有一定的特权,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建设,这就避免了类似于管叔及蔡叔的事情的发生,暂时地满足了西周奴隶主贵族的__及要求,缓和了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起到了“稳定政局”的作用。在分封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或“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要实行文王“德明慎罚”的方针,广求“殷先哲王”的“保民”办法。通过这些措施,极大地缓和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矛盾,降低了殷民及其他族人的反抗情绪,起到了“镇抚各族”的作用。
三、西周的宗法制
设问:什么是宗法制?
1.含义
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渊源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父权家族和宗族制度,是在中国古代宗族国家制度的形成过程中,为调整人们之间的血缘亲属关系,维护其道德秩序和社会等级制度,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家族和宗族集团的法律规范。
设问:宗法制基本原则及特点是什么呢?
2.特点及基本原则
可先让学生看以下图表,然后让学生回答。
利用《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西周宗法制度的特点和基本原则;明确大宗、小宗的概念,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
最后教师结合《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和《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讲解宗法制度是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宗法关系,建立了一套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统治制度。这是一种从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特征的权力分配制。宗法制的基本规则,是将每个宗族中的嫡长子一支确立为大宗,居于同宗中的支配地位或主导地位;而把其他庶子分立为小宗,处于大宗的从属地位或次要地位;宗主照例由大宗担任,并且世袭继承。因此,宗法制从一产生时起,就是基于确定继承顺序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等级制度,以巩固奴隶主的统治。
(教师讲解图后,讲一步归纳要点如下)
①嫡长子继承,其余子分封。
②构成了“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的等级制度。
③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构成统治阶级,士以下的平民和奴隶是被统治阶级。
职业高中政治教学设计范文2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__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明代罢中书省、废丞相,内阁制为中央辅政机构;清代以内阁及军机处为中央辅政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明清两代,以六部为中央政务部门,分理国政,直属皇帝。皇权兼并了相权,使皇权发展到顶端。本节课承接本单元的第2课__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第3课__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使__主义中央集权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同时明清时期__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使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一个原因,从而为学生以后学生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奠定了基础。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__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
(2)、识记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
(3)、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极其发展。
(4)、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5)、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阁、军机处,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6)、从多角度分析明清__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极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过程与方法:
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明清君主__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明清君主__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__的措施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__的影响
二、说学情
高中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对于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时接触过,但对它的认识比较肤浅,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
三、说学法
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激发学习激情的重要因素。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以下两种学习方法:
一是观察学习法,充分运用材料作铺垫,引导学生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期望学生在运用历史材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培养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与辨析历史材料的方法;培养“论从史出”,“以史实为依据”的历史学习习惯。
二是思辨学习法。通过提供相关知识背景,创设各种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开展课堂讨论,形成互动的课堂氛围,在合作与交流中切实体验历史,深刻理解历史。
四、说教法
应该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蕴含丰富图片、史料资料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使学习过程成为“感知-理解-运用”的过程,更是掌握方法、积累经验、发展能力、生成情感的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带领同学们回顾一下第2、3课学习的内容,因为第2课讲的是__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第3课讲的是__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对这两节课内容的复习将__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发展脉络完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接下来就通过对胡惟庸案的讲解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①导入新课后,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们展示一段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的资料,提示学生大肆杀戮功臣是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接着引导学生看课本提问他们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还采取了哪些措施,从而得出明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关于清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是引导学生回忆清宫戏中见到的一些现象,通过讨论来总结清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因为最近有关清代宫廷的电视剧比较多,学生们应该都接触过。这是难点“明清时期加强君主__措施”的解决方案。
②难点“宰相制和内阁制区别”解决方案:史学家钱穆在其《国史大纲》曾指出:“(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引导同学们认识到宰相是“大臣”,握有大权的阁臣只是“权臣”。然后通过课本P17“历史纵横”中张居正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宰相制下,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但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发生,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其职位,而来自于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比如张居正当时是有皇太后的支持。一旦失宠,其地位便会一落千丈,张居正死后的下场可以证明这点。因此,尽管有人认为明代的首辅即变相重设的宰相,但其权力与前代宰相已不可同日而语,更谈不上制约皇权。”
难点“明清加强君主__的影响”解决方案:主要是通过对西方内阁和明清时期内阁的比较这一探究性问题来认同学们认识到:明朝的内阁是皇权__强化的产物,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而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__。中国的内阁使得中国走向__、愚昧,而西方近代的内格使他们走向民主、科学。从而引导同学们来总结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3、课堂小结
在讲授完本节课的内容后,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力求本课内容当堂消化,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作个小结。
4、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5、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略)
职业高中政治教学设计范文3
1、从本单元的内部联系与处在必修1的地位上看,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夏商周三朝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也对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王位世袭制自从夏产生之日起即在中国延续了四千年之久;分封制从秦的废除到汉的融合,至今仍在政治制度领域留给我们巨大的思考;宗法制源远流长,但中国人至今仍保留着“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的习惯。基于以上思考,本人认为本课的设置,有开篇挈领的作用,它在必修1当中的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从单元的前后设置的情况上看,古今中外政治制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专制与民主两大主题对我们形成了强大的冲击,说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制、从古代民主走向近代民主”,如何建设民主、法制化国家?是必修1政治制度学习留给我们的历史启示。
3、重视单元内部之间与必修模块之间的知识整合。必修模块:“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活动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从20__年课改的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上看,是以专题作为主线贯穿始终的,这就要求我们高中历史老师有必要的对教材1、2、3进行整合,才能使我们学生在学习政治制度的过程中思想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学情;教学实际情况)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理解他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影响。(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夏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夏商周政治制度的对比,理解政治制度的连续性与发展性。)
②掌握分封制与宗法制的主要内容,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究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③通过上述知识与能力的把握,引领学生探究、概述或归纳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教法。(高中阶段侧重于一般能力的生成,以便在实际生活中得于运用)
①问题探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的兴趣
②史料研读:重视史料的研读与探究,发现史料背后的意识和要求,初步培养学生解析历史材料题的能力。
③历史比较:注重学生历史比较分析能力的培养,揭示思维的一般过程。
④分析图表:从简明的图表中获取有利的历史信息,加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
⑵、说学情。特点: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不足: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法指导:①注重老师的教法引领,生成自己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②重视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积累。知识和能力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越高,理解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就越强。如何在本课的历史学习过程中牢固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我国进入阶级社会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
②夏商周政治制度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伟大创造,为后世政治制度的延续、发展与创新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③懂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尊宗敬祖等与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④中国古代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宗法制是西周又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与分封制密切相关。
三、本课重难点的确定。
⑴、重点: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分封制与宗法制。
⑵、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⑶、重难点的确定依据:
①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②大量的本课习题和教学实践经验奠基。一方面从题海战术中认真研究出题者的角度和意图,进行归纳与总结;另一方面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感觉到高一新生仍摆脱不了初中历史学习的记忆、感性阶段,如何让我们的学生顺其自然地跨越到历史学习的理性阶段?这里面在高一历史教学中是存在一定难度的,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进行培养的,所以我认为“通过本课历史知识的学习,归纳或概括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学设计。
1、通过“少年国学、三字经-26大禹治水”视频的播放,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依据:①同学们对大禹治水的故事耳熟能详,由已知探求未知,符合人认知的一般规律。②大禹治水问题情境的创设,可帮助同学们理解、归纳两个抽象的历史概念: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有便与对“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了专制,思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进行探究。③承上启下,完善同学们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知识构建。
2、重难点突破。
⑴、利用历史典故,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分封制的目标学习。——“烽火戏诸侯”“问鼎中原”依据:
①在历史教学中,历史典故或故事最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
②“烽火戏诸侯”——分封制的概念、主要内容的学习③“问鼎中原”——分封制的局限性的学习,形成一分为二的历史评价史观……
⑵、通过开放题的情境创设,牵引出宗法制的主要内容与作用的学习。(开放题:“西周时期,有一个诸侯王娶了一个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又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一个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数十年后,这位诸侯王死去,请问他的王位和家业应该由谁继承?如果是现在,这位诸侯王的遗产又该怎样划分?”)(依据:创设情境,为共同探究奠基;历史与现实加以联系;牵引出宗法制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加深对其理解。)
五、板书设计:(略)
职业高中政治教学设计范文4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古代早期文明发祥地;知道古代中国是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明白古代中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
2、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古代早期文明发祥地。
教学难点:
明白古代中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资料。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全班学生歌唱《大中国》
2、师:放眼世界,人类拥有的很多文明成就,都可以溯本求源。世界多个地区古代遗迹的发现,告诉我们人类的文明史是由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早期文明区域的出现,表明人类开始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区域文明的兴衰、交融和变迁,构成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画卷。而我们的大中国也是文明古国之一,让我们一起去探访人类早期文明。
3、揭示课题:探访古代文明
二、新知探究
(一)看图发现规律
1、出示:大河流域文明发祥地
2、说一说:人类早期文明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3、汇报发现:
4、小结: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勤劳智慧的人民。黄河和长江是我国最主要的两条河流,被称为“母亲河”,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二)做小小考古学家
1、师:在中国历史上,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距今约七千年)和位于黄河流城的半坡人(距今约六千年),早就开始了定居生活。他们的房屋是如何建造的。他们使用什么样的工具,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1)半地穴式房屋示意图
(2)河姆渡房屋示意图
(3)半坡出土的小口尖底瓶
(4)河姆渡出土的骨耜
(5)半坡出土的碳化粟(小米)
(6)河姆渡出土的碳化稻种
2、考古发现:收集更多的资料,从住、食、用等方面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尝试去做个小小“考古学家”吧。
3、师小结:
远古先民在采集生活中逐渐学会栽培农作物,在狩猎生活中学会了饲养动物,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了从采集到农耕、从渔猎到畜养的伟大变革,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者的智慧,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查资料,比一比
1、收集资料:为了更好的了解早期文明,同学们还查找到不同的资料。
2、比一比:你还有哪些发现?
我发现这些早期文明区域都有文字的出现,它们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如:中国的甲骨文、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等。
3、师小结:
文明古国创造的灿烂文化还有医学、数学、建筑、文学、艺术……它们都对人类文明发展史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拓展延伸
从医学、数学、建筑、文学、艺术等方面中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其中一个方面的古代文明。
板书设计:
早期文明发祥地: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教学目标
1、懂得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创造了人类文明,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
2、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要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
如何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资料。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一、图片激趣引入
1、课件播放图片:青铜器,陶罐,万里长城,金字塔,空中花园,奉姬陵……
2、师:无数劳动人民用汗水和智慧创造了这些光辉璀璨的文明,为人类的文明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各地区历史文明的产生有早有晚,发展速度有快有慢。人们把最先产生科学文化的国家称为文明古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些人类文明的发样地。
3、揭示课题:探访古代文明
二、新知探究
(一)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1、殷墟
(1)出示殷墟图片及配文
鼓墟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阳市的西北部,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距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安阳殷墟以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于20__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了解殷墟
股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
2、金字塔
(1)了解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在尼罗河沿岸有大大小小的金字塔遗存近百处。金字塔的建造充分证明古埃及人在建筑学、数学、物理学等方面的水平所达到的高度。
(2)尝试探究:
在没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古代,古埃及人是怎么建成如此巨大而精美的金字塔的?这些不同形状的巨石是怎样堆砌成形的?金字塔是用来做什么用的?木乃伊又是如何制作的?请你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尝试着自己去探究。
(3)探究分享:
据史料记载,至少有10万人参加了胡夫金字塔的建造,仅墓室和拖拉石料道路的修建就用了10年,其建造过程采用了最简单的工具——坡道、滚筒和杠杆。 金字塔本身的修建则花费了20年的时间。
金字塔是安葬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法老死后会被制成木乃伊。木乃伊放在密不透风的基室中,经久不坏。
3、汉谟拉比法典
(1)PPT播放刻有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
(2)了解《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
为了维持统治,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共有282条。法典被刻在一块石柱上。 石柱竖立在巴比伦的一 座神殿里。石柱上部是一幅精致的浮雕,宝座上的太阳神正把象征国王权力的权标授予汉谟拉比。石柱中部刻着法典的具体条文,使用的文字是楔形文字。现在,这块石柱被珍藏在巴黎的卢浮宫。
(3)感叹古代人民的聪明民智慧。
4、查一查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历史遗址。你还知道哪些震惊世界的中国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又该怎祥保护它们?
5、师小结在我国,一共有53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比如:我们熟悉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苏州古典园林、故宫、颐和园、峨眉山等。我们要保护它们,不要随意去破坏,也不允许别人去破坏。
(二)搜集古代文明资料
1、了解“古代波斯帝国的宫殿遗址”
“古代波斯帝国的宫殿遗址”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首都波斯波利斯官殿,其建筑者中有希腊的石匠、巴比伦的砖匠、黎巴嫩的木匠、埃及的金匠、中亚的宝石匠等。
2、选择调查的“奥林匹亚遗址”和“古罗马斗兽场”中任选其一进行资料收集,和同学讲讲它们的故事。(课后作业)
3、思考:你从这众多国家创造的灿烂文明中感受到了什么?
三、总结:
人类古代文明成就辉煌,不同文明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古代文明的遗迹是我们了解过去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需要我们去珍惜、领悟和传承。在交相辉映的早期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未曾中断,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板书设计:
6探访古代文明
金字塔——古代埃及的象征
埃及——尼罗河的赠与
古代巴比伦——丰富而灿烂的文化遗产
古代希腊——丰富多彩的古希腊历史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海陆分布。
2、在了解不同的生活环境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海陆分布。
教学难点:
在了解不同的生活环境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情感。
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搜集关于亚马孙雨林火灾方面的资料。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播放地球的演变过程。
2、思考:观看视频以后,你有什么发现?
3、师:人类居住的地球,约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陆地仅占地球表面积的29%,但却是人类生息繁衍的地方。是否感觉到地球的神奇之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的文化。
4、揭示课题:多元文化 多样魅力
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各不相同的生活环境
(一)看“世界的海陆分布”图
1、出示“世界的海陆分布”图。
2、找一找:在图中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1)学生与同桌边找边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3)师小结:
七大洲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四大洋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3、说一说:地球表面的陆地是什么样子的?
(1)学生观察交流。
(2)老师小结:陆地表面高低起伏,形态多样。有连绵起伏的高山,有低洼的盆地;有宽广的高原,有低平的平原……
(二)看“世界地形图”
1、出示“世界地形图”
2、试着在教材附录中的《世界地形图》上找一找:
(1)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2)青藏高原、巴西高原、东非高原
(3)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三)自然景观大搜查
1、出示东非高原, 撒哈拉沙漠、亚马孙平原和北极地区自然景观图。
(1)东非高原树木稀少,成群的野生动物在草原上游荡。
(2)撒哈拉沙漠非常干燥,几乎没有植被,地广人稀。
(3)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亚马孙河中下游, 那里地势低平。
(4)北极地区终年白雪覆盖,气温非常低。在这里,整个冬天看不到太阳;夏天,直到午夜,太阳还在地平线上。
2、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1)观察这几处图片中的信息,小组交流每种地区中的环境特征与生物特征。
(2)谈谈你喜欢哪一种?
3、拓展了解亚马孙平原:
(1)了解亚马孙雨林情况。
(2)思考:亚马孙的大火会对地球产生什么影响?
(3)议一议:通过亚马孙雨林之失以及对环境巨大的影响, 你有什么感触?
(4)师小结:
保护环境是刻不容缓的大事,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从做好垃圾分类做起。保护身边的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四)介绍自然景观
1、请选择你游览过或是了解到的一处世界自然景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一下,让大家一起感受这一自然景观的奇特之处。
地理位置:
特点:
2、在小组内将自己浏览过的一处自然景观向同学介绍。
3、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介绍。
4、歌唱《大中国》
三、师总结我们大中国有许多风景名胜、壮美山河,全世界也有许多名胜古迹、自然景观。这些景观都需要我们去保护,让我们为保护环境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板书设计:
四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东非高原、撒哈拉沙漠、亚马孙平原、北极
职业高中政治教学设计范文5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进程。
2、知道科学技术与运用是如何推动社会的发展的。
3、辩证地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生产、生活地影响。
一、激趣引入
1、学生观看视频《一颗导弹,142万大军撤退》。
2、说一说:你观看视频后的感受是什么?
3、师:这是导弹的力量,这也正是科技的力量,科技强国,科技兴邦,科技发达了,国家也就进步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索科技的发展。
4、揭示课题:科技发展,造福人类
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科技改变世界
(一)科技的发展进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交流:科技发展的进程?
2、老师根据各小组的交流汇报,进行整理并补充:
(1)人类早期科技萌芽:如埃及人利用尼罗河泛滥的规律来发展农业,中国人很早就种稻、栽桑、养蚕,这就是最早的农业科技;埃及发明面积、体积计算方法,这就是最初的几何学,希腊人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就是最初的物理学,中国人锻铜铸铁、发明火药,就是最初的化学。
(2)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的标志是动力革命,先是用蒸汽机等机器来代替人力、畜力、风力、水力等天然动力,带动了采煤、钢铁、交通等事业的发展。(课件出示:瓦特和当年的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早期的电影制作)
(3)19世纪电的发现更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带动了电灯、电话、电报等发明,更带动了电车、电影的发明,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3、师小结
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人类的每项科学发明与创造都标志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二)科技推动社会发展
1、蒸汽机的应用
(1)查阅资料,说说蒸汽机在哪些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2)交流汇报。
(3)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小结:蒸汽机在火车、早期的纺织车间得到广泛应用,还在采矿业、冶炼业、机器制造行业等得到广泛的应用。
2、阅读角
(1)阅读“瓦特与蒸汽机”的故事
瓦特与蒸汽机,瓦特从小就喜欢动脑筋研究问题。有一天,瓦特正在炉旁烧水,当水沸腾时,蒸汽便把壶盖顶了起来。他把壶提下来,壶盖就落下去了。如此上上下下,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他想:如果把壶里的水增加几千倍、几万倍,力量一定很大……他的这个想法十分可贵,为他后来改良蒸汽机打下了基础。
(2)阅读“爱迪生与电灯泡”的故事
爱迪生与电灯泡,爱迪生出生在美国一个普通家庭,只受过三个月的学校教育,但是他勤奋好学,利用一切机会自学科学知识。爱迪生在研制电灯时,为了寻找耐用的灯丝,他先后试用了棉线、木条、稻草、麻绳、马鬃、胡须等多种纤维材料,经历了无数次失败。1879年,爱迪生研制成功了耐用的白炽碳丝灯泡。后来,他又开设发电厂,架设电网,使越来越多的人用上了电灯。
(3)议一议:从瓦特、爱迪生的故事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4)师小结:科技改变了世界,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三)互联网技术
1、议一议: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离不开互联网?
(1)学生在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师小结: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不带现金,直接移动支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购已经成了人们购物的主要方式,越来越多的包裹,大大增加了快递公司的工作量的投入,但人们发明了智能机器人分拣包裹;由于地域差异,或师资短缺,造成有的地方的教育相对落后,但现在可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学习;互联网还是数据的海洋,为我们提供很多新的知识……
3、思考:互联网技术对人们的工作、生活还有哪些影响?
(四)中国科技
1、说一说,在我们看到的科技新成果中有哪些是中国创造的,你有什么感受?
2、师: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请选择其中的一项,查找相关资料,描述其成就,并说一说其背后的故事。
(1)学生在小组内讲述。
(2)全班推荐一至两名同学讲述。
3、师选取其中的一两个故事向学生讲解。
(1)“悟空”是中国科学卫星系列的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20__年12月17日8时1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它具有能量分辨率高、测量能量范围大和本底抑制能力强等优势,将中国的暗物质探测提升至新的水平。
(2)20__年8月,中国量子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如今,“墨子号”量子卫星正盘旋在地球上空,注视着我们所有人!
“墨子号”的成功运行说明了目前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已经实现“弯道超车”,这也意味着中国将领跑全球首次完成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一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
(3)图说天眼:/ah/20__-11/06/c_1121911590、htm
(五)科技发展的利与弊
1、师: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成果的同时,也遇到许多新的烦恼。你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人们遇到了哪些烦恼吗?
2、学生讨论交流。
3、师根据学生汇报,小结:
(1)农药在用来除虫灭草的同时,也给土壤、水、农作物带来污染。
(2)电子产品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环境的电子垃圾。
(3)汽车的普及,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汽车尾气的释放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4、了解相关法律:
师:如何减少科技带来的烦恼,让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不仅需要科学家的道德自律,还需要通过法律约束、共同约定、公众监督等办法对科技应用进行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第二十九国家禁止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危害人体健康、违反伦理道德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
5、师小结:
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世界。当有的科技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烦恼,危害了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我们要善用科技,让科技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活动二:科技让梦想成真
(一)人类对飞行的探索
了解人类对飞行的探索过程:
明朝,陶成道制作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火箭飞行器,并尝试飞行。
1783年,法国物理学家查理实现了氢气球的首次载人飞行。
1903年,由美国莱特兄弟研制的飞机试飞成功。
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
20__年,欧洲航天局的彗星探测器所搭载的登陆器在彗星上成功登陆。
2、思考并汇报:从人类飞天的历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师小结:人类曾经梦想能像鸟儿那样在天空中飞翔,今天,载人飞船已经在太空遨游;人类曾经梦想能像鱼儿那样在水中畅游,今天,潜水技术已经能让我们深入海科技让梦想变成了现实。
(二)中国的航天梦
1、观看视频《中国航天发展史》。/video/a
2、了解中国的航天梦
3、看到中国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航天梦,讨论:中国航天取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4师小结: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直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回望过去;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三)科普就在身边
1、师生讨论:你知道哪些科普活动?
2、学生讨论:你参加过哪些科普活动,都有些什么收获?
3、师小结:作为学生的我们应从小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让科技帮助我们将诸多梦想变成现实,让未来的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