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政治 > 政治教研 > 教学设计 > 2022高中政治学科教学设计

2022高中政治学科教学设计

炳林21343分享

2022高中政治学科教学设计5篇

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接下来是关于2021高中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高中政治学科教学设计1

一、重点难点

1.重点

各类银行的职能

2.难点

银行的体系和职能

二、教学方法

本框介绍的是各类银行的性质特点,学生较易发生职能上的混淆,因此,采用对比的方法,较能鲜明地区分它们之间的异同,便于掌握。同时可采集部分资料,给学生加以介绍,加深对有关知识的了解。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比较导入法

问学生见过“中国银行”没有;见过“中国人民银行”没有?二者是不是一家银行?如果不是,那它们有什么区别?有关内容就是本框所讲的。引出本框内容。

2.复习提问式

为了使导入新课做到承上启下,可采取先复习再导入的方法。设问:银行的含义是什么?银行是怎样产生的?通过对其内容的回答,进一步指出现实生活中,同学们会经常见到各种不同类型的银行,那么我国银行是怎样分类的?各自的职能怎么样?这便是第二框的主要内容。

3.直述导入式

本框题的基本内容是讲银行的主要职能,根据第一框题的内容,已经大体介绍了银行的基本业务。所以本框题就从银行在国民经济中做的具体工作入手,引出这些具体工作不是某一家银行所能承担的,而且同是贷款,像三峡工程、工商企业或农村居民个人,情形也是不一样的,这就直接引出了了解银行分类及其职能的必要性。

主体内容教学

1.我国现阶段的银行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三类

讲清一点,我国现阶段银行分类和依据是按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2.各类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各类银行的性质和职能,然后完成以下表格:

投影表1: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区别:

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上表,教师加以总结。

投影资料1:

中央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领导力量,无论是银行金融机构,还是非银行金融机构,都要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和管理。中央银行的设立,使得政府拥有了一个管理全国金融机构和货币金融活动,从而能有力地贯彻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的权力机构,所以,人们常把中央银行称为“银行的银行”。

投影资料2:

商业银行是我国在1994年金融体制改革中由过去的专业银行改变而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因这类银行依靠吸收活期存款作为发放贷款的基本资本来源,这种短期资金来源只适应经营短期的商业性放款业务,故称“商业银行”。

在西方商业银行有独资经营、合资经营、集资经营、官商经营、国家经营等不同的组织形式,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作为国家独资商业银行,它们不受政府干预,独立决定投贷方向,坚持银行资产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相统一的原则,争取在最小的风险下获得利润。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主要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投影表2:

学生完成上述表格,教师加以总结。

要特别指出:商业银行是特殊企业,是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就此引出银行利润,指出其来源。并在此讲清“利率”这一概念。

还要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一些股份制或地方设立的商业银行也日渐兴起,如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厦银行、招商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此外,一些中外合资和外资金融机构也发展很快。

最后要明确,我国商业银行的专业分工将会互相渗透,其职能和业务范围向综合化、多样化发展。

投影表3:

投影资料3:

政策性银行是金融家族的新成员,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为了彻底解决国家专业银行政企不分,集政策性银行业务与商业性银行业务为一身的局面,国家在1994年先后组建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至此,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运行框架已基本形成。三家政策性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将实行自主、保本经营,企业化管理,不与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竞争。它一般不接受存款,也不从民间借款,专业性强,与政府的产业政策密切配合,这是一种只贷不存的银行。

2021高中政治学科教学设计2

【设计思想】

通过汽车价格变动这个生活例子来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汽车价格涨跌的等经济现象,来发现、总结、归纳经济的常识。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将视频、文字、图片资料等信息有机整合,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做到教学直观性、科学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教材分析】

教材第二课是接着第一课货币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编写的。用货币购买我们所需要的商品,毫无疑问会涉及到价格这一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因素。经济生活中价格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材由浅入深地介绍价格变化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价格变化会影响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不同。同时价格变化还会影响相关商品的需求量。价格变化对消费者产生的这些的影响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价格变化还对商品生产者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本节知识也是新课标中新增内容,教师必须讲得透彻,而且也要讲得生动有趣。

【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完善,抽象思维能力正在发展。对生活中的现象也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和了解,但可能缺少对现象的本质的、深刻的分析。他们正需要在学习中加深对一些现象的分析,培养和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需求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问题,针对经济生活中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解释导致价格变动的原因,并说明价格变动前后企业的供给量和消费者的需求量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2.能力目标

本课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透过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复杂现象认清问题本质的能力,从而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水平。在学习“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时,让学生初步了解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决定和调整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及开发新产品是根据什么来考虑的。通过探究、分析这些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现实经济生活的认识和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在市场经济生活中,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购买商品是比较经济合算的,从而可以提高其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市场活动的自主性、竞争性和独立精神。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一内容。只有理解和懂得了这一影响,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价格杠杆而引起的一系列经济现象,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现行经济制度政策,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因而是重点。

教学难点:需求弹性问题。由于不同的商品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不同,在加上其他因素,如心理预期等的影响,价格变动显得复杂,而且需求弹性问题是高等教育重点讨论的问题,理论性很强,学生现时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和生活阅历较浅,决定了理解这一问题有不小难度。因此是本框题的难点。

2021高中政治学科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本框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从前后知识的联系上,第三单元是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逻辑延伸,又是第四单元的逻辑起点。从本框内容来看,主要是为引导学生感受具有丰富而绚丽内涵的文学艺术、凝聚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精神和丰富创造力的科学技术,感受不同区域的不同文化特色,特别是共同装扮中华文化百花园的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感受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精深的无穷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体会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的中华文化的巨大力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理解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②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③感受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2)能力目标

①综合分析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整合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历史、地理知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与创造力之中,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

②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坚定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难点: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框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因为在历史课的教学中有所涉及,所以部分理论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基于所带班级是理科学生,因此在教学中又不宜将知识更深刻地挖掘,的目标达成是既让学生能理解知识、有所收获,又不造成学生太大的学习负担。

五、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六、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比较法、归纳法

七、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这节课让我们先一起来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多媒体展示:绘画、瓷器、医学、文学、书法、石窟艺术、园林艺术等方面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

教师:看过这些中华文化中的部分优秀成果,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中华文化的特征,你会想到哪个词语?

学生:博大精深。

教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第六课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首先,我们来了解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情境设计】多媒体展示:四大发明(图片)及美国学者卡特对中国四大发明的评价。

【问题设置】请大家结合自己对四大发明的了解及卡特对四大发明的评价,概括中华文化相对于世界文化呈现出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并概括出中华文化相对于世界文化具有独特性,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

【问题设置】请大家想一想,我国古代文化中还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可以说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结合自己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例如:圆周率、张衡的“浑天仪”“地动仪”、九章算术、四大名著等等)

【教师活动】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地位、特点,以及文学艺术的地位、特点。

【教师活动】学生回答结束,多媒体展示歌德、坦普尔对我国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评价,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同时明确这也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第一个表现。

(过渡: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相比较,它具有独特性。而就中华文化自身而言,它又呈现出多样性。)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情境设计】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秦腔《铡美案》的经典唱段“听罢言来怒气生”、越剧《红楼梦》的经典唱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问题设置】请大家思考:秦腔和越剧听起来各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学生活动】简要回答问题。(秦腔的特点:粗犷、豪放、朴实、刚健有力等;越剧的特点:细腻、轻快、婉转等)

【问题设置】请大家思考:秦腔和越剧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原因何在?

【学生活动】学生可独立思考,也可合作探究,找出秦腔和越剧之所以不同的原因。(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区域的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从而归纳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第二个表现“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不同区域的文化在交流中既渐趋融合,但还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过渡: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的文化有不同的特点;我们的国家,民族众多,不同的民族也有不同的文化,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情境设计】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少数民族歌舞

【问题设置】请大家注意观察视频中出现了哪些民族,展示了这些民族哪些方面的文化?(比如:服饰文化)

【学生活动】指出视频中出现的民族(朝鲜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说出视频中展示的这些民族的文化(服饰文化、文字、语言、舞蹈、乐器)

【情境设计】请你当策划:学校下周将要举办一次民族文化风情展,如果你们是活动策划,你们将会在这次活动中展出哪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并考虑好展示的方式。

【学生活动】学生可独立思考,也可合作探究,设计出一个生动的民族文化风情展的活动策划。

【教师活动】在学生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的讨论,并给予策划有难度的学生一定的指导。

【学生活动】学生发言,尽情展示自己的活动策划。(展示民族服饰、民族乐器、民族饰品、民族语言、民族建筑等等,展示方式可包括实物展示、图片展示、视频展示、走秀、实地演示等)

【教师活动】在学生展示结束后,引导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不管是哪个民族的文化,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民族的骄傲,这就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第三个表现“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过渡: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共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上节课我们也学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问题设置】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固有的儒、道等文化,通过与外来佛教文化的会通交融,获得新的营养而走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所以,在古代中国,儒、释、道三者的神可以并祀于一堂。请大家阅读这则材料,结合教材70页第二段内容,归纳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阅读教材内容并分析材料,得出结论。(原因: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教师设问】这种包容性具体指什么?意义何在?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并结合所给材料理解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含义及包容性的意义。

【教师活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断努力进取,中华文化的力量已深深地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与创造力之中。最后,让我们一起朗读“中华文化之歌(节选)”,一起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

2021高中政治学科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这里主要是提高学生整合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加深对文化相关问题的理解。

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情感,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新课

如果说第六课第一框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从动态角度跨越千年,展现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激励青年学生再创新辉煌,那么本框则主要从静态视角呈现中华文化的厚重。

视频展示:满江《中华颂》,请学生认真欣赏歌曲,抢答里面涉及了多少中华文化?

(二)第二环节:活动探究(三个活动,探究三目内容)推进新课

设置现场招聘会:招收国际高级旅游顾问若干名

条件——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凭,身心健康,无不良嗜好,责任心上进心强。

待遇——月底薪5000,福利加提成至少3000,且无上限。

过三关斩六将:第一关:眼力———鉴宝

第二关:脑力———才思敏捷

第三关:实战演练(共50分)

第一关:眼力———鉴宝

活动要求:应聘小组合作探究对应号码的“珍宝”,然后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对此宝物名称、特点和价值的了解情况。要求简明扼要,发言时间不超过一分钟。(总分40分)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为明朝万历年间的吴承恩,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西游记》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京剧又称京戏,在台湾又称平剧、国剧,与豫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京剧起源于徽剧、汉剧、昆曲、秦腔(梆子)四个地方的剧种,并于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互相影响,逐渐融合发展而成;早期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京剧脸谱有讲究,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代表凶恶;金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留用至今。京剧内容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军事斗争。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被公认为是我国的国粹。

中国早在11世纪北宋庆历间(1041-1048)由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它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印刷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为世界科学技术史写上了光辉的一页。曾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著作的,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是我国医药宝库,以论药材为主,《本草纲目》也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之处.本书不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还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实用性极强。该书还注重整体性,书中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乃至于历史方面都有一定的贡献。不愧是中国古代中医科学方面的集大成者。

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已掌握了较多这方面的实例,所以可放手交给他们,教师只需注意引导以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为重点,畅谈中华文化的独特一面及其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从而总结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特点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等。最后多媒体显示国外学者的一些评价,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关:脑力———才思敏捷

在第二目“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学习中,学生分别搜集吴越文化、滇黔文化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因为学生的活动空间和视野不是很广,如果缺乏前期准备,会导致该部分的教学出现空洞、抽象的问题。课堂上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观看两组文化,展示视频。回答以下两个问题(每问5分,共10分)

1、各小组分别推举成员比较两组文化的特点

2、分析导致文化呈现区域性特点的原因

得出结论: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渐趋融合;同时,受历史、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第三关:实战演练(共50分)

假设现在有一批外国贵宾想重点了解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中关于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民族音乐舞蹈艺术以及特色民族节日习俗这四个方面的信息,请你为他们现场介绍。

要求:请各应聘小组合作探究相应主题,小组代表现场介绍,介绍时间不超过两分钟。

多媒体继续展示石窟艺术、民族文学等,学生在感受少数民族文化成就的过程中不难得出结论: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由此进入第三目“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是该目的落脚点。

接下来,集体智慧,学生思考:区域文化之间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差别,却能和谐共处于中华文化之中,这说明了什么?当然,该问题在此处未必可以得到完美解释,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可。这样,继上一框题讲述“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后,为最终彻底解决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再次做了铺垫。

经过前面的铺垫,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理解难度已有所降低,学生可以尝试展开深入探究,但为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仍需教师适当加以点拨。过程如下:

1、学生调动已有历史知识储备和课前搜集的材料分组交流:历在思想文化方面,对诸家学说所采取的兼收并蓄的学术主张;中国文化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哪些优秀文明;在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是否敞开博大胸怀扬弃吸收。

2、从现代找出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开放心态和中华文化非凡融合力的例子。这样可增添几分时代气息,更好地服务于当下实践。

3、在双向互动中,引导学生在知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将以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明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以及包容性对中华文化形成、发展乃至续写辉煌的作用与意义。

课后小结

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不是太强,难度不大,主要要说明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教学环节在设计上鼓励学生列举事例分析说明了中华文化的这一特征,并且设计了探究环节,让学生在讨论分析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但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引导和总结。避免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内涵。本节课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关键在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的发挥程度,所以课前要组织学生去搜集有用信息,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获取、解读、及分析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这不仅是一种学习观念的转变,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2021高中政治学科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理解和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行为交往方式、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及特点;通过列举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感知文化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具体的文化现象概括出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内容及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丰富的文化生活材料入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教学难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而持久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讲授】探究活动.

◇导入新课:

展示气质类型测试结果,提起学生情趣,并依此作为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的切入口。

◇新课讲授

教师:为什么不同的同学测出来的气质类型都会不一样?一个人气质的形成受什么因素影响?

学生:回答(略)

(展示图片)家庭、社会以及学生参加体艺节运动会的图片

教师: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一个人在一个文化环境中生活中的久了,就会沾染那样的文化。在我国:东北人勇敢豪爽;广东人精明强干;江浙人温婉细致;山东人既传统又豪爽,而山西人则憨厚朴实。

人们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在不同文化活动的影响下,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反映出很大的差异。

◇合作探究一:

古代妇女的“三从四德”: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现代男人“三从四得”:女朋友出门要跟“从”,女朋友命令要服“从”,女朋友讲错要盲“从”;女朋友化妆要等“得”,女朋友花钱要舍“得”女朋友生气要忍“得”,女朋友生日要记“得”。

为什么古代和现代男女交往方式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回答。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时代不同了,观念变了,价值观不同了。价值观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合作探究二:

我现在要在我们班上做个调查:你们当中有多少个人在上初中之后拥抱过异性?为什么很少甚至没有呢?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因为中国的礼仪文化中没有这种见面礼节,在中国文化中只有恋人与夫妇才会拥抱,一般人之间的见面礼是握手而没拥抱。但在西方,拥抱则是一种常见的见面礼。这说明风俗习惯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

◇合作探究三:记忆大考验,是否还记得《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说明文化程度在影响人们的交往。(在白板上勾勒出学生找的关键词)

◇合作探究四:

“o”是什么?数学老师说零,英语老师读作元音字母,语文老师认为是句号,音乐老师则把它看作停顿。

面对同一符号,各位老师的认识竟然有如此差异。你能否解释这是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回答

学生:回答(略)

教师:因为他们知识素养或知识结构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

◇合作探究五:

孙中山和毛泽东在中国革命道路的实践上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学生:

教师:孙中山代表的是资产阶级,毛泽东代表的是无产阶级,价值观不同所以在中国道路的选择上不同。


2021高中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2021获奖教学设计教案高中政治

高中优秀政治教学设计2021

高中政治生活教学设计2021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案例及教学目标设计2021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竞赛方案5篇2021

2021高一教案政治课范文

2021高一政治必修一教案5篇

北京中学政治教学设计2021

2021思想品德优秀教案5篇

高中政治优秀教学设计教案5篇

    5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