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学习宝典 > 政治 > 政治教案 > 八年级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五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五课教案

立博20分享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五课教案5篇

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五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五课教案1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增强宪法意识;认识到宪法是维护每个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与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能力目标:能澄清对人权认识的误区,提高辨别能力,初步形成客观完整的人权概念;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以实际行动尊重和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权

知识目标:了解“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懂得这一原则归根到底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知道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认识到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都十分广泛,懂得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的意义;了解国家在立法、执法、监察、司法和守法等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措施,知道我国人权事业取得的成就,认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教学难点: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宪法宣誓制度是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提问:宪法宣誓有何意义?(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教师总结:宣誓仪式本身是一次活生生的宪法教育,有助于公民更好地认识宪法,增强宪法观念,从而尊重和维护宪法,促进宪法实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宪法确认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活动一:阅读周记

设计意图:以小眉所提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人民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的思考。通过了解悬挂国徽的要求来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1.阅读教材“运用你的经验”中小眉的周记,思考她提出的三个问题。

(1)除了这三个国家机关外,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和场所悬挂国徽?

提示:如检察院、驻外领事馆、出入境口岸等。

(2)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要悬挂国徽?

(3)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

2.引导学生查阅宪法相关规定和国徽法的相关内容,明确哪些国家机关和场所应当悬挂国徽。

3.小组讨论,展示成果。

教师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国徽图案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象征着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活动二:宪法规定知多少

思考: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宪法是如何确认的?

提示: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教师小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目标导学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制度保障

(一)经济制度

(二)政治制度

活动三:解读图片

设计意图:四幅图片以我国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不同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等相应的政治制度,懂得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中的图片。

2.观看图片你能想到什么?公民通过哪些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展示成果。

提示: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人大,掌握国家政权,行使国家权力;通过群众性组织和其他形式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文教、卫生、科研组织参与对经济和文化事业的管理;通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组织实现对基层组织社会事务的管理;等等。

3.让学生课前分组收集相关资料,课上解读每幅图片所体现的人民当家作主的途径和形式,并能对人民当家作主的其他途径和形式进行补充举例。

教师归纳: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三)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及保障措施

活动四:宪法学习——第二章二十四条

1.引导学生学习宪法第二章二十四条的规定,统计其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条款数量,思考其所蕴含的意义。看看宪法在规定公民享有某项基本权利后还作了哪些规定,为什么还要作这些规定?

提示:在我国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条款有十八条,可见我国宪法十分重视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宪法在规定公民基本权利的同时,确定了相应的物质和法律保障,使基本权利具有现实基础。

2.引导学生结合“相关链接”阅读宪法规定,思考这些基本权利涉及公民生活的哪些方面。

提示: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非常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教师归纳: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目标导学三: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

活动五:解读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国家在改善公民生存和发展状况的四个方面的举措,引领学生列举其所知道的其他措施,感受国家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就。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中的图片。

2.四幅图片分别说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这些权利是如何实现的?

提示:分别享有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文化权利、劳动权。是由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保障实现的。

3.让学生分组交流对图片的了解和看法。然后各组选定一幅图片,对图片包含的内容、背景、意义等进行解读。

4.让学生说说自己感受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体悟国家在人权事业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教师强调: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目标导学四:人权的主体和内容

人权的主体: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人权的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目标导学五: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措施

(一)完善立法

活动六:受教育权的保护

设计意图:围绕受教育权这一人权的保障落实,宪法作出具体规定,国家建立了教育法体系,制定“十三五”规划,实施教育现代化重大工程,以此来阐述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1.阅读教材“相关链接”栏目。

2.指导学生课前查阅宪法第十九条、第四十六条,浏览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的目录和总则部分,了解为保障宪法规定的公民受教育权,其他法律作了哪些规定,这意味着什么?

3.学生分组交流:为保障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教师归纳: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同时,国家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履行相应的义务,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可见,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二)依法行政

保障公民权利,行政机关应该怎么做?

提示: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三)独立行使监察权

保护公民权益,监察机关应该怎么做?

提示: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四)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活动七:案例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人民法院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坚持能动司法的人性化做法,切实维护柯先生的合法权益,及时对受害人的损失予以赔偿的案例,帮助学生懂得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在司法活动中必须贯彻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2.根据案例进行案情介绍,可请学生朗读。

基本案情:原告柯先生乘坐被告某公司的客车发生交通事故而严重受伤,司法鉴定为二级伤残。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人民法院了解到柯先生经济困难且身在边远地区、家属无力到庭等情况后,积极与被告沟通,前往柯先生住地开庭,促成双方当事人和解,被告当庭支付给柯先生28万元赔偿款。

3.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思考人民法院的做法对于保障柯先生合法权益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思考法院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师归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五)加强宣传教育

教师归纳: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活动八:减贫在行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了解我国减贫行动所取得的成就和意义的基础上,积极为国家开展的扶贫工作建言献策,以实际行动尊重和保障人权。

1.阅读教材“拓展空间”中的文字和图片。

2.指导学生围绕我国的扶贫方式及其变化,查阅相关资料,讨论:扶贫方式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国家为什么要大力开展扶贫工作?

提示:可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性质、共同富裕、社会公平等方面总结。

3.在充分讨论学习的基础上,就国家如何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帮助贫困人群,提出几点合理化的建议。

提示:(1)政府要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2)政府要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和扶贫济困工作的支持力度。(3)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利用科技脱贫致富等。

4.教师可查阅《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发展权:中国的理念、实践与贡献》和《焦点访谈》栏目播出的《实现发展权的中国之路》等资料,帮助学生体验国家减贫行动的成就。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知识点。一是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学习:宪法确认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制度保障。二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从三个方面进行学习: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权的主体和内容、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措施。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宪法确认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知识。由新的材料引入新课能够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课堂。课本中的知识概括性强,学生不太理解,需要教师详细讲解。结合大量例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白宪法和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公民都应当积极学习、宣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五课教案2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以国家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学习,提高对宪法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宪法意识,自觉热爱宪法、拥护宪法;认同我国宪法的价值追求

能力目标:结合社会现象观察、思考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国家权力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初步形成对复杂情形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学会利用信息化手段搜集相关宪法事例,提高分析和综合处理材料的能力,培养对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

知识目标:认识国家机构,初步了解国家机构权力运行的法治原则;知道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懂得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关系;宪法规范权力运行。

教学难点: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部分日程

时间会议内容

3月5日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

3月12日代表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听取人民法院院长关于人民法院工作的报告;听取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关于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报告

3月15日代表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表决关于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表决关于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思考:“一府两院”为什么要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

提示: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一府两院”由全国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活动一:国家机关知多少

设计意图:结合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和宪法序言中有关中国民主革命史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体悟人民的国家主人身份来之不易,应热爱英雄,勇担责任。进而引领学生思考,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后,通过宪法组织国家机构,行使国家权力,从而导出“组织国家机构”这一内容的学习。

1.学生齐读“运用你的经验”中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和宪法序言的部分内容。

2.谈谈对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这三个时间节点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提示:碑文中的“三年以来”是指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三十年以来”是指以“五四运动”为起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以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整个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年)。

3.拓展思考:人民翻身成为国家主人后,是如何确认奋斗成果的?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行使国家权力的?着重引导学生加深对宪法序言中“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归纳:人民的国家主人身份是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得来的,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后,通过宪法确认奋斗成果,组织国家机构,行使国家权力。

4.阅读图表并思考国家机关的形成过程。

提示: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活动二:阅读感悟:组织国家机构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共同纲领和五四宪法的相关规定以及全国人大组织法等宪法组织法,让学生了解国家机构的组成、职权、任期和工作方式等都是宪法规定的。

1.教师查阅相关文件、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我国人民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后,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

2.分享交流。在阅读体验的基础上,思考宪法和宪法相关法与我国国家机构的关系,思考宪法对于国家机构的意义。

教师归纳: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以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目标导学二: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活动三:案例回放

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锡场镇锡西村党总支书记林某未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擅自将村集体所有的厝地分配给4名村民使用,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因违反民主议事规则,林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1.林某为什么受到了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提示:没有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2.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3.课堂辩论:组织学生对“民主和集中哪个更重要”进行辩论,引导学生在观点交锋中正确理解民主集中制。引导学生感悟民主立法的价值取向,懂得民主集中制是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目标导学三:规范权力运行

活动四:探究权力与制度的关系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中的漫画。

2.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漫画寓意的理解,自主完成填空。

3.经过小组充分讨论,形成统一的认识,在全班展示,进而形成全班同学的共同观点。

提示:(1)公章表示权力。(2)笼子表示制度。(3)漫画的整体寓意是规范权力运行。

4.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提示:

原因

在宪法面前,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

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活动五:材料链接

2017年,米脂县委对“精准扶贫”工作不力的县扶贫办主任马某,副主任刘某、霍某等给予集体免职,并对该县石沟镇、龙镇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集体约谈。截至2017年6月15日,该县贫困人口中健康扶贫人口数据尚未整理完成;安置房建设开工慢,搬迁入住率低,个别贫困户安全住房安置方式尚未明确等。

米脂县委对“精准扶贫”工作不力的县扶贫办给予集体免职说明了什么?如何规范权力运行?

提示:落实依法治国,规范权力运行。教师引导学生谈规范权力的做法。

总结:

做法

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活动六:案例分析——权力行使按程序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小康爸爸遇到的案件,让学生了解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必须遵守的程序;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国家权力必须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否则就是违法行为。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中的案例。

2.指导学生查阅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查阅材料中小康爸爸遇到的案件的详情,以扮演好律师的角色。

3.“律师”独立完成发言稿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各小组内部推荐一位“律师”上台发言。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发表对这一案件的看法,解答“小马的疑问”。学生评选出发言最精彩的“律师”。

教师归纳: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国家机构的组成,明确了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国家机构中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知道了宪法规范权力运行的原因和做法等,从而提高了对宪法的认识,进一步懂得了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的道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探讨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学习组织国家机构中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时,要注意理清思路,按照人民→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这一顺序,明确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这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机构中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有一定的难度,可多选择典型案例加强学生理解。学习规范权力运行时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结合案例弄明白规范权力运行的原因和做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五课教案3

坚持依宪治国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体会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基本制度、国家机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的规定,懂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国家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能力目标:感受宪法,提高守法、护法能力;自觉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知识目标: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的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和法律,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理解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宪法具有的法律效力。

教学难点: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检察官们步步深入,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犯罪的故事。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

“‘老虎’‘苍蝇’一起打”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宪法的构成

活动一:畅所欲言话中国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谈谈对我们国家的认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直接导入坚持依宪治国主题内容的学习。

1.阅读教材“运用你的经验”中提出的问题。

2.我们都是中国人,但是,对于我们国家,你了解多少呢?你觉得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畅所欲言,看看谁了解的最多。

3.教师将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我们国家为什么是这样的?这是谁规定的?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师归纳:我们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制度,而这些基本的国家制度,这些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都是由我国宪法规定的。

活动二:宪法知识知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我国现行宪法目录,介绍现行宪法产生前对这部宪法草案进行的全民大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现行宪法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了解民主立法原则。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2.引导学生思考:从宪法目录中你能看出什么?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草案进行规模空前的全民大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展示成果。

教师归纳:从宪法目录可以看出,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从全民大讨论可以看出,现行宪法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集中反映。

目标导学二: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

活动三:宪法序言的相关内容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宪法序言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规定,理解我国宪法同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懂得了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1.教师可播放有关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的视频资料。

2.引导学生思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领导核心、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发展理念、总体布局、奋斗目标是什么?对此,我国宪法是怎么规定的?这些规定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什么意义?对于宪法规定的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你还知道哪些?

教师总结:我国宪法确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领导核心、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发展理念、总体布局、奋斗目标,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活动四:根本的活动准则

1.阅读教材“相关链接”栏目。

2.让学生大声齐读宪法的法条,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这条法律规定的意味。

3.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有没有哪个人、哪个组织可以例外?

教师归纳: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就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就必须维护宪法,捍卫宪法尊严。任何个人、任何组织,包括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4.作为领导人民制定宪法的中国共产党,和宪法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请看下面两种不同的观点。

正方:中国共产党应该和其他政党、团体、组织一样,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反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中国共产党可以不受宪法的约束。

5.教师指导学生课前搜集相关材料,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辩论。

6.教师在学生辩论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总结。

归纳总结:

根本的活动准则

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宪法的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目标导学三:宪法具有的法律效力

活动五:探究宪法具有的法律效力

1.猜谜游戏,进入学习。

2.首先进行一个猜谜游戏,谜语是:排行我老大,国法之根本;子由母产生,冲突我有效。请问谜底是什么?

提示:宪法。

3.如果把所有的法律比作乐队,宪法就是乐队的指挥;如果把所有的法律比作一支军队,宪法就是这支军队的统帅。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提示:宪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的法律效力。

活动六:不同法律的“对话”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表演“对话”。

2.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学习宪法的序言及总纲和其他法律的第一部分,为“对话”做好相应准备。

3.课堂进行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对话”,教师作为主持人,引导各小组学生就宪法和其他法律的不同地位进行充分的交流。

归纳总结:明确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具有的法律地位、法律和法律效力。

活动七:规定的内容不同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2.教师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课前查阅宪法和其他相关法律,为填写表格做好准备。

3.学生对照宪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认真填写表格,并思考宪法规定的内容与其他法律规定的内容有什么不一样。

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达成共识: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活动八:劳动教养制度的废止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劳动教养制度的废止,引领学生思考背后的原因,懂得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1.阅读教材“阅读感悟”栏目。

2.引导学生思考劳动教养制度被废止的原因以及这一举措的意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宪法具有的法律效力

总结:

的法律效力

内容: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效力:宪法具有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制定和修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教师总结: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宪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白了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具有的法律效力;懂得中国共产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的道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为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学好本课要用好比较法,对宪法和其他法律进行比较,从而明确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宪法具有的法律效力。同时要借用典型案例加深理解,做到用所学的知识理解、分析具体案例,从而提高对宪法的认识,增强宪法观念,自觉维护宪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五课教案4

我爱我家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并承担起自己的对家庭的责任,培养学生权利与义务的意识。

2.能力目标:通过活动锻炼学生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3.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情感,对于“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感受家庭的温暖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时候与家人的合影;

和父母一起回忆在你们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比赛成功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

四、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展示学生小时侯与家人的合影,分别请大家来猜一猜照片上的人是谁?

【点明课题】:《我爱我家》

活动一:“我说我家”。

我们每个人都有“家”,每个“家”都是不一样的,在每个人的“家”里都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所以今天的第一个活动叫“我说我家”。

【过渡】:对于“家”,我们是不是还有其他更深的认识呢?

活动二:“家”是什么?

请大家用一句话把你对“家”的认识概括出来。学习小组先交流,然后课堂上发言。

教师把学生发言记录在黑板上,然后和学生一起概括。

【小结】:“家”是情感的栖息地;天然学校;经济物质来源;娱乐天地;发展大本营。

活动三:听“丢丢的故事”(材料)

小组讨论:A、你认为丢丢有家吗?

B、丢丢的爸妈爱她吗?(爱是一种责任。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规定,不履行抚养义务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活动四:我们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都有责任。下面就来说说各自的责任吧!(课本P8)

【总结】: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

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中,我们尽享亲情和温暖。希望同学们在享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不要忘记献上自己的一份爱,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7、【作业】:给父母的一封信寄言——在感激父母养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把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出来。(对父母的感谢;心里话;对父母的祝福或期望等)

(材料)丢丢的故事

丢丢的父母嫌她是个女孩儿,出生以后就将她寄养在外婆家,很少过问,也不负担抚养费。随着丢丢一天天长大,外婆家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丢丢长大懂事了,自己向父母要抚养费,可他们总是搪塞推诿。丢丢只好到法院起诉,法院只好判决其父母补偿外婆多年来的抚养费,并定期支付丢丢的抚养费(含教育费用),直到她有独立生活能力时为止。

问题:1、你认为丢丢有家吗?

2、你认为丢丢的爸妈爱她吗?(爱是一种责任。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规定,不履行抚养义务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五课教案5

播放开卷有益

说一说

1、成语故事中宋太宗对读书的感受是什么?

2、你能说出你对学习的感受吗?

谈一谈:

1、你能谈谈你为什么认为学习是快乐的吗?

2、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认为学习是辛苦的吗?

3、当你在学习中遇到 困难时,你是怎么做的?当时你的心情又如何呢?

4、你认为在生活中还有比学习更辛苦的事吗?

Ø我们怎样才能变苦为乐,从而享受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呢?

ØØ比较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快乐与困苦及原因,谈谈你的感想。

v学习是一种权利,所以我们应该热爱学习。

v学习能带给我们快乐,所以我们应该享受学习。

v学习是一个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刻苦学习。

1、感到学习快乐的原因:

取得成绩 解决难题 拓展知识面 有趣的故事情节 帮助消除疲劳 帮助消除烦恼

2、学习中出现困难的原因:

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上课不认真 缺乏毅力 学习方法不对 能力有限 缺少学习兴趣

3、怎样才能解决困难

培养学习兴趣 上课认真听讲 制定明确的目标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积极向同学、老师请教 培养毅力

伊拉克战火中的失学儿童(POWERPOINT)

海湾战争前,伊拉克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但战争毁灭了孩子们的希望,目前,伊拉克的文盲数正以每年8、8%的比例飞速增长,整个伊拉克6至15岁的失学儿童高达1 60万。作为受制裁的重灾区的巴士拉,目前的教师总数不足1500人,于是在这里,孩子们整天无所事事地到处闲逛。

图片内容:第一张:这就是生活在贫困山区的父子,他们一生别无所求。只求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也许一辈子他们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他们没上过楼梯,没打过“的士”,没进过电影院 更别谈上学了,他们根本没想过。

2、因口粮不足,父母又是弱智,雷宏明和妹妹由于无钱去上学,只能跟着爷爷讨饭。

3、替父母承担家务农活的黄利慧是9岁的失学儿童。

4、这就是生活在贫困山区的父子,他们一生别无所求。只求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也许一辈子他们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他们没上过楼梯,没打过“的士”,没进过电影院 更别谈上学了,他们根本没想过。

5、因口粮不足,父母又是弱智,雷宏明和妹妹由于无钱去上学,只能跟着爷爷讨饭。

6、替父母承担家务农活的黄利慧是9岁的失学儿童。

7、这个孩子14岁,却不能坐在中学的教室里。他必须到小煤窑背煤。今天他看上去很干净、很光鲜是因为小煤窑已经被整顿关闭,他无活可干。

8、这个孩子只有10岁,他身旁跟他差不多高的背篓,是他每天的劳动工具。他说他很想上学,可是家里没有钱交纳每年140元的学杂费。现在,他在一天天长大,他必须用这个背篓来证明自己活着的价值。他没有白活

9、1994年4月 安徽省临泉县城关镇刘老家村11岁的刘小环为了能上学,每天去给一家窑厂背砖坯,她每次背16块,重40公斤,走140米,只得3分3厘工钱

10、一九九二年3月 山西省静乐县赤泥洼乡羊丈村学校扛着桌凳去上学

我要读书

我生在一个贫穷的小山村,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天天上学,对于这里的许多小伙伴来说是一种奢望,我即使上了学,也要用稚嫩的肩膀承担起比城里孩子更多的家庭重担。

我也一样,每次当我提着食桶去喂猪的时候,心里就念叨着:猪儿啊,你快快长大吧,我下学期的学费和书费可都指望你了……

一天,学校里来了位卖课外书的叔叔,我选了一本《快速作文新法》,立刻被它的内容吸引住了,爱不释手。可是一看定价——2元钱,我的口袋空空的,尴尬地站在那里舍不得走。这时,卖书的叔叔看出了我的心思,说:“拿回去吧,下午给我把钱带来。”

回到家,妈妈看了我拿的书,不高兴地说:“你哪来的钱付给人家,家里可一分钱也没有啊!”“昨天卖鸡蛋的钱呢?”“买煤油了,已经几天摸黑了,没有煤油灯,你们晚上怎么学习呀!”这时邻居阿姨给妈妈送来2元缝衣服钱,我简直太高兴了。恰好这时妹妹来要打预防针的钱,正好也是2元钱。爸爸对我说:“家里只有这2元钱,你就让妹妹拿去吧。”我哭闹着不答应,说:“你们真没本事,连2元钱都挣不到!”爸爸听了火冒三丈,打了我一顿。下午,我只好依依不舍地把书还给了那位叔叔。

“人不能选择出身,却可以改变人生。”我要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局面,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是没有书读,没有知识,什么也改变不了。我要读书,我要书读!

安徽阜阳市插花镇尹堂小学 刘秀启

三、想一想,说一说

1、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的同龄人失学或面临失学的处境?

2、大家能否想象一下失学后的他们的将来会是怎样的呢?

3、看看他们,想想自己,谈谈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与学习生活。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真实感受。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做?

图片:那天,我们可以读书了,我们高兴了,爷爷却哭了 最震撼的呐喊

让学生在情感上再感受一下

小结:最后让我们带着热爱学习、刻苦学习的心情和读书郎一起走进校园,共同享受学习的乐趣吧!

在音乐中结束:播放读书郎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五课教案相关文章: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五课教案范文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全上册政治教案范文

关于八年上册政治教学设计5篇

人民版八年级政治教案5篇

2021初二政治上册教案5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政治教案范文

八年级政治上册教案范文

人教版政治八年级上册教案范文

    53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