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

李金0分享

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内容,欢迎使用学习!

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


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

商纣四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

孔门七十二贤:颜回、闵损、冉耕、冉雍、冉求、仲由、宰予、端沐赐、言偃、卜商、颛孙师、曾参、澹台灭明、宓不齐、原宪、公冶长、南宫括、公皙哀、曾蒧(dian三声)、颜无繇、商瞿、高柴、漆雕开、公伯缭、司马耕、樊须、公西赤、巫马施、梁鳣、颜幸、冉孺、曹恤、伯虔、公孙龙、冉季,公祖句兹,秦祖,漆雕哆,颜高,漆雕徒父、壤驷赤,商泽、石作蜀,任不齐,公良孺,后处,秦冉,公夏首,奚容箴,公肩定,颜祖,鄡单,罕父黑,秦商,申党,颜之仆,荣旗,县成,左人郢,燕伋,郑国,秦非,施之常,颜哙,步叔乘,原亢籍、乐欬,廉絜,叔仲会,颜何,狄黑,邦巽,孔忠、公西舆如,公西箴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国学三圣:孔子、老子、墨子

二桃杀三士(中间的三士,不是二桃):张远山公孙接、田开疆

中国四大美女:貂蝉、西施、王昭君、杨贵妃

吴越三王:勾践、范蠡、文种

山东三圣:史圣左丘明、商圣范蠡、武圣孙膑

鬼谷二高徒:孙膑、庞涓

战国四公子:平原君赵胜、孟尝君田文、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

战国四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

战国四游侠:荆轲、专诸、聂政、要离

联纵双名士:苏秦、张仪

赵国二庭柱:廉颇、蔺相如

强秦二名将:王翦、蒙恬

兴汉三杰:韩信、张良、萧何

汉初三大名将:九江王英布、韩王韩信,大梁王彭越

李氏三父子:李广、李敢、李陵

文景名臣:贾谊、晁错

西汉二司马:司马相如、司马迁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

七国之乱: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印、济南王刘辟光、菑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

冠军二侯:卫清、霍去病

许氏二龙:许虔、许劭

云台二十八将:邓禹、吴汉、贾复、耿弇、寇恂、岑彭、冯异、朱祜、祭遵、景丹、盖延、铫期、耿纯、臧宫、马武、刘隆为一列,马成、王梁、陈俊、杜茂、傅俊、坚镡、王霸、任光、李忠、万修、邳彤、刘植、王常、李通、窦融、卓茂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瑒、刘桢

河北五廷柱:颜良、文丑、张颌、高览、淳于琼

建安一条龙:华歆、邴原、管宁

江东二张:张昭、张纮

徐州四杰:孙乾、简庸、糜竺、曹豹

蜀汉三诸葛: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

曹氏三杰:曹操、曹丕、曹植

桃园三英:刘备、关羽、张飞

蜀汉三杰:诸葛亮、关羽、张飞

蜀汉四相:诸葛亮、蒋琬、董允、费袆

蜀汉五虎大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江夏八俊:陈翔、范滂、孔昱、范康、檀敷、张俭、刘表、岑咥

司马八达: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司马旭、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

西园八校尉:蹇硕、曹操、袁绍、鲍鸿、赵融、冯芳、夏牟、淳于琼

十常侍: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段摇、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粟嵩

三国四棋家:冯翎、山子道、王九真、郭凯

乱国二富豪:王恺、石崇

八王之乱: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河间王颙、成都王颖、长沙王乂、东海王越

王谢二贤:王导、谢玄

西晋二陆:陆机、陆云

南朝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眺

北齐坚壁:斛律光(落鸟都督——惊弓之鸟的故事)、高长恭(兰陵王)

六朝三丹青: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

隋初四大名将:史万岁、韩擒虎、贺若弼、杨素

房谋杜断:房玄龄、杜如悔

贞观十八学士: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薛收、褚亮、姚思廉、陆德时、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勖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

安史之乱:安录山、史思明

河东三风:薛元敬、薛收、薛德音

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

佛法三译家:鸠摩罗什、真谛、玄奘

七狼八虎:延平、延定、延朗、延辉、延德、延昭、延嗣、延顺

北宋二程:程颢、程颐

龙眠三李:北宋善画的李伯时、能文的李亮工、工书的李元中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南宋四大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南宋四元帅:韩世忠、岳飞、张浚、刘琦

成吉思汗四狗:窝阔台、哲别、者勒蔑、速不台

成吉思汗四杰: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张梦晋

明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

明代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

东林六君子: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

明末三大儒:顾炎武、黄宗曦、王夫之

护国三公:戚继光、袁崇焕、郑成功

九江五贤:田园诗人陶渊明、江州剌史李渤、江州司马白居易、理学大师周敦颐、王阳明

八大铁帽子王: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

三藩:平西王吴三挂、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

顾命八大臣:肃顺、载垣、端华、焦佑瀛、杜翰、景寿、穆荫、匡源

戊戌六君子:林旭、杨锐、谭嗣同、康广仁、刘光第、杨深秀

永安封王:杨秀清东王,萧朝贵西王,冯云山南王,韦昌辉北王,石达开翼王

中国历史易错考点

一、针对宗法关系:夏:启继承了禹的位置,政治权利由“传贤”变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国家成为帝王的私产,王权在一姓中世袭,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商代: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西周: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典型特征。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宗法关系成为制度规范是在西周,但是宗法血缘关系最早在夏朝就有。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到秦朝官僚制度取代贵族政治,宗法制彻底崩溃)

二、小农经济(私有制逐渐形成):西周实行井田制,土地归属国家所有,即国王所有,西周末期,为了奖励军功,一部分贵族或立有军功的平民也拥有一部分土地(土地私有观念逐步发展),到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土地私有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出现。商鞅提出“重农抑商”,以后各个朝代都坚持“重农抑商”政策,只是有的朝代为了当时的需要放松对当时商人的限制,或者说“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放松而已。

1. 铁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的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在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西汉——二牛抬杠,东汉——一牛挽犁。

2. 区分耕作工具、播种工具、灌溉工具

(1)耕作工具:汉代(二牛抬杠、一牛挽犁)。唐代——曲辕犁(标志着耕作技术的成熟),曲辕犁的特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

(2)播种工具:汉代——耧车

(3)灌溉工具:戽斗、翻车(曹魏)

三、秦: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建立一整套官僚体制,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郡、县在战国时期就出现)。

四、汉代

1.汉代:汉初为了恢复经济主张黄老无为,汉武帝时,政治大一统需要相应的思想大一统,逐渐接纳董仲舒的“大一统”的思想,汉武帝时期儒学出现“独尊”。值得注意的是:儒家独尊也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董仲舒的思想“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西汉的主要问题:王国问题,匈奴问题(边患问题)。补:王国问题的解决便于解决边患问题。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出现王国问题,威胁到中央,汉武帝“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时期选官制度:察举制(征辟制)。国家统一:秦、唐、元、明、清

2.西汉的社会特点:汉初实行黄老无为,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西汉王国问题、匈奴问题、

3.东汉:地方豪强地主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庄园经济(自己自足),东汉还有一个特点:宦官、外戚。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

1.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

2.社会特点:动乱。由于社会动乱不稳定——玄学出现,玄学是魏晋时期思想文化的标志性成果,玄学家主张的清淡、或玄谈,其特征是远离政治,回避现实,无关道德,蔑视俗务。

3.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可与儒学联系考)

六.隋唐时期:

1.隋:隋文帝杨坚创立科举制,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武则天首创殿试,武举。(注意:科举不一定就能选拔出品德高尚的人)。

2.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草拟

门下省——审核

尚书省——执行政令(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藩镇割据(755年安史之乱)

民族政策:文明开化、羁縻政策

选官制度:科举制(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

宦官专权

儒释道三角合一,复兴儒学

唐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唐代出现一些新的信贷机构:柜坊

耕作技术——曲辕犁,标志着耕作技术的成熟。

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歌用于瓷器装饰。

七.宋代:三冗问题:冗官——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不高(人浮于事)

冗费——增加财政负担

冗兵——增加财政负担

文官政治:重文轻武——文官政治

文官政治——教育事业发展,如书院,理学兴起

通判——文官担任,对地方进行管理,设转运司管理地方财政,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宋词(平民化、通俗、娱乐新)——符合市民阶层(市民阶层兴起)

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泥活字(隋唐已经有雕版印刷术,元朝王帧-木活字,明代中期-铜活字)

坊市制度:宋代市已经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基层市场蓬勃发展。

理学:对儒学的继承与发展。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客观唯心主义。

A. “格物致知” ——提倡进行实践。接触事物发现规律;(认识论-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近,“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B. “修养论” ——人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

C. 存天理灭人欲,提昌“三纲五常”——严格的等级规范人的行为。

陆九渊——心学,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学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主观唯心主义

王阳明——心学,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本心就是良知。致良致——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知行合一——用良知支配行为,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良知即是天理,良知就在心中,不需要向外探索。“致良知”——唯心主义,主张内心反省,灭掉人欲,恢复良知。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质,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品性起了积极的作用。在强化封建礼教、维护宗法等方面,压制人的自然欲望,具有消极的作用。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儒学的哲理化、儒学的世俗化(注重普及——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推动庶民社会的发展,重视家族伦理的建设,建立宗族乡约)、理学的精神化(注重修养)、儒学的正统化——孔孟地位提升,南宋后逐渐成为官方的哲学。

11.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不抑制土地私有制,租佃关系发展(战国时期)

12.绘画:文人画,其特点是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诗中”。山水画——讲究布局,气势雄壮,意境深远,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风俗画——宋代以后,伴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民间文化日益繁荣,描绘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成为亮点,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13.科举制,更加公平,考试程序。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门阀士族衰落,庶族地主兴起。

14.交子-四川,宋代商业环境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商业税成为政府重要财源。会子,南宋由政府官办、户部发行,是宋朝发行量最大的纸币。

15.南宋时期,经济南移完成,南方经济全面超过北方。商业:长途贩运兴起,海上贸易兴盛,许多工商业城市兴起。(唐以前主要是陆上丝路为主,主要是运输丝绸,唐以后主要是以海上丝路为主,主要是运输瓷器)

八.元朝

1.中央——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地方是行中书省(地方有适当的自主权,仍受中央控制),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一在于行省长官由中央任命,一在于行省划界主要原则是“犬牙交错”不易割据。

2.省官互迁——加强中央集权

3.管理西藏——宣政院

4.元杂剧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

5.元朝实行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6.元代——青花瓷(初见于唐宋,成熟于元,明主流,清到顶峰)

九.明朝

1.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之后就没有丞相

2.明成祖朱棣建立内阁。内阁的特点:有参与权,没有决策权。有票拟权,没有批红权。

3.司礼监太监——中枢决策机构异变

4.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5.明代:市镇经济。

6.明代三司

十.清代

1.军机处——雍正年间,军机处的建立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强化君主专制)

2.管理西藏——理藩院

3.改土归流——管理边疆

4.军机处的特点: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没有实权。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

5.珐琅彩

6.闭关锁国,海禁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历史快速背小窍门

1、图像法(又叫联结记忆术)

图像法也是运用右脑的图像记忆功能,发挥右脑想象力来联结不同图像之间的关系,从而变成一个让人记忆深刻的故事来实现超大容量的记忆,关于联结记忆术,《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也有训练,这个方法是很多记忆大师都在使用的方法。

2、比较记忆法

人类历史遵循着一定规律向前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使其具有各自的特点。比较记忆法就是把两个以上具有一定联系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归类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样可防止张冠李戴。

3、找到快速的切入点

做研究的时候,选题很重要,一个容易上手的题目可以让你在短期内做出成果。选题也就是找到一个研究的切入点。总的原则就是选择那些做的人多,研究周期短,容易发论文的课题去切入。这里要强调的是,这条“总则”多少有点“急功近利”,其目的只是帮助很多缺乏学术背景的同学们提升一下科研背景,在短期内积累一些科研经历,并不是指导大家做出高水平的研究。

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梳理相关文章: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2022(最新)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2021

中国历史中考历史知识点大全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整理2021

初中必背历史知识点有哪些

高中历史100条重点知识点归纳大全2020

2021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

初中历史之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复习

2022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最新

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汇总

    457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