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考点归纳
历史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也需要讲方式方法。为了能够方便同学们更好地记忆历史重要知识点,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考点归纳内容,欢迎使用学习!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考点归纳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伟大的转折
1、背景:
(1)“---”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发展,引人关注。
(2)1978年底,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号召大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中国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2、转折: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揭开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形成
(1)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3)1992年,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党的十四大,会议提出必须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意义:除了对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主义的论述外,还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阐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三、重要思想
1、背景:
(1)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2)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
2、内容:
(1)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意义:
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时代背景:
(1)国际背景: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张。
(2)国内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
(3)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重大成果:
(1)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打破美苏和垄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3)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4)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5)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这是中国在世纪之交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6)2003年10月15日载人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过程:
(1)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优势非常明显,这给了他很大启发。
(2)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3)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对人类的贡献: 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还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为一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袁隆平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3)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银河一I号”。
2、生物技术的发展:
(1)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2)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做出了贡献。
高中历史必修三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纳
1.儒家“民本”思想与现代社会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孔孟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帝王专制统治为出发点,主张君主要爱惜民力、关注民生,以稳固其统治,是一种专制统治策略;现代社会倡导的“以人为本”是指尊重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发挥特长,关注人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讲究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相处。
2.对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解
(1)实质是统治阶级的文化专制,以达到思想上的高度统一,进而实现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目的。
(2)反映了儒学思想适应了西汉王朝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和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的需要。
(3)西汉确立的儒学独尊地位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光大,因为这一时期的儒学还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
3.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属理学,但有区别
主要区别在于“求理”的方式,朱程理学主张“格物致知”,理在心外,陆王心学主张理在心中。
4.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的进步思想只是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没有跳出儒家思想的范畴,是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因此,不能把它看成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5.东汉蔡伦不是发明造纸术,而是改进了造纸术,因为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纸
但他改用植物纤维造纸,降低了成本,有利于纸的推广和使用,更加便于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6.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态度截然相反,但本质上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宣称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康有为等维新派借用孔子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影响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主张;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儒家学说,猛烈抨击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封建礼教,以达到宣传西方的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的思想主张。
7.正确认识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不是反对整个满洲族,而是特指反对满族贵族的统治,即清王朝的统治,其实质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在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是政治前提,民权主义是核心,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有机统一体。
8.正确区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集体智慧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果;毛泽东个人的正确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毛泽东晚年不正确的个人思想不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
9.狭义相对论与与牛顿力学的关系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并非全盘否定牛顿力学,它把牛顿力学概况在相对论中,是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因为因为牛顿力学只反映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狭义相对论反映的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10.“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指代对象各不相同
“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的是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和不同理论主张,可以自由争论。
11.正确区分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
(1)相同点:①民主主义都主张反对满洲贵族的反动统治和压迫。②民权主义都要求人民享有民主、自由、平等的權利。③民生主义都主张平均地权。
(2)不同点:①民主主义:旧三民主义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革命主张和革命目标;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内容。②民权主义:旧三民主义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有“自由、平等”等空洞口号;新三民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实行专政,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纲领发展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领导的各阶级联合专政的革命纲领。③民生主义:旧三民主义只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新三民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使私人资本不能操纵国计民生,赢得了工农群众的支持。
高中历史时间如何巧妙记忆
一.中国古代史教材叙述历史时间的阶段特殊性
(1)凡是原始社会阶段的时间,都使用距今万年、距今千年的提法,而未采取公元前多少年的提法。
(2)从夏朝建立到国人暴动这一阶段,教材一律使用公元前世纪的提法,而不再用距今的提法,更不可能有公元前年的说法,因这时的中国历史尚无确切纪年。
(3)从周召共和到西汉末年,教材一般采用公元前年的说法。
因从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开始,中国历史有了确切纪年。
书写这一时期的历史时间,务必在年代数据前冠以公元前三字,切忌省去不用。
(4)教材从公元8年王莽称帝开始,以后的历史时间不再冠以距今、公元前等字样,而是直书年代数据。
如唐朝建立于618年。
王莽称帝虽非公元前后的分水岭,但公元8年是教材上出现的第一个公元后的时间。
(5)西汉是中国古代史上,惟一的一个跨越公元前后的朝代。
二.记忆历史时间的策略性
首先,应把历史时间放到教材上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去记忆,时间与史实相即。
最好不要抛开教材的章节内容,而孤立地机械背诵书后所附的《历史大事年表》。
因背大事年表更枯燥难记,所记的知识又孤立零散,易于忘却。
其次,历史时间应在学习过程中分散记忆,随时记忆,循序渐进,而不宜堆垒于后集中背诵。
此外,还需探求方法、诀窍。
三.历史时间的计算与对换
(1)如果同是公元前或公元后的历史时间,计算时间差直接用减法。
如果有月份差,一般是月差在半年及其以上者,就在年差上增加一年。
如:太平天国运动(1851.11864.7)年差13年,月差6个月,故谓坚持战斗14年。
(2)如果计算公元前后的时间差,则以公元前与公元后的时间直接相加,所得之和再减去一年。
因公元前1年过后就是公元后1年,中间无公元0年的时界。
(3)民国纪元与公元纪年的时间对换。
若将民国年对换为公元年,则是1911年+民国年;若将公元年对换为民国年,则为公元年-1911年。
切忌以1912年相加减,因1912年已经是民国元年了。
(4)切莫将距今约4000多年的黄帝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建立误解为相距近2000年。
因公元前后相加,夏朝距今已有4000年左右了。
四.世纪、年代及阶段的划分
(1)世纪。
一般是100年为一个世纪,只有公元前1世纪和公元后1世纪分别为99年。
因无公元0年,因此,从公元1年到99年为1世纪,而公元100年则为2世纪的开始。
(2)年代。
一般是10年为一个年代。
如:18701879年为19世纪70年代。
但每个世纪的最初20年,不称年代而称世纪初,如1905年同盟会建立,可说建立于20世纪初,不能说建立于20世纪10年代。
(3)一个世纪内的阶段划分。
一种是二分法,即把一个世纪分为前半期和后半期两个阶段(亦称上半期和下半期)。
另一种是三分法,即把一个世纪分为早、中、晚三期。
以19世纪为例;18001829年为早期;18301869年为中期;18701899年为晚期。
(4)两个世纪之交的特殊称谓。
一般把上一世纪的最后20年到下个世纪的最初20年称为世纪末世纪初。
由于中国和世界近现代史教材上,很多大事集中于19世纪的最后10年和20世纪的最初10年,故习惯上把18901909年称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五.中国历史教材涉及的几种纪年法
(1)公元纪年。
教材上的历史时间,多采用公元纪年,但中国历史上正式采用公元纪年是从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开始的。
(2)干支纪年。
教材上多有甲子、戊戌、辛亥等提法。
但需注意,可以说1898年是戊戌年,不能说戊戌年是1898年。
因干支纪年每隔60年又是戊戌年。
(3)以皇帝年号纪年。
如贞观元年、康熙年间等。
中国以年号纪年开始于汉武帝时期,但中学历史教材上出现的第一个用年号纪年的时间是汉灵帝中平元年,即184年。
(4)民国纪元。
1912年孙中山宣布以中华民国纪元。
(5)以黄帝纪元。
1911年湖北军政府成立时,宣布废除宣统年号,改为黄帝纪元。
1911年是黄帝纪元46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