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的历史,经常的归纳总结是非常的有必要的,因为知识点很多,很琐碎。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内容,欢迎使用学习!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
一、中国古代史
1、历代赋税制特征、演变原因及作用
2、水利建设及作用
3、历代休养生息政策对国家兴盛、民众生活的关系
4、城市发展的趋势、特点;15---16世纪中西方城市发展的差异
5、清康乾盛世的原因、本质及与西方发展的差异
6、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民族间的相互取长补短
二、中国近代现代史
1、近代国人对待西方文化态度的逐渐变化,西方文化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近代前期(1919年前)中国追赶世界现代化潮流的两次机遇、成就及经验教训。(指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外和好”时期,辛亥革命后的民主共和时期)
3、19世纪中日现代化道路二阶段、背景、措施、结果比较。
4、几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发展、社会变革的影响
5、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巨变中,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运动或措施的背景、内容、意义。
6、对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经济、外交建设的客观分析、评价。(经济建设为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7、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
8、新中国外交的不断成熟,(国家利益是根本出发点,现在是独立自主、灵活务实的和平外交。
9、亚洲(尤其是新加坡、南朝鲜)经济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0、城市经济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
11、对传统文化的扬弃、继承创新;对世界文化的理解、宽容、尊重、合理吸收
三、世界近代现代史
1、科技革命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全方位影响(促进生产力、经济发展,生产关系调整,阶级、阶层、上层建筑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重心转移,国家地位变化,国际关系格局调整,世界体系构建,东方从属西方;促进城市化,生活方式变化,思想观念变化;同时,也带来人口膨胀,治安混乱,道德沦丧,资源破坏,环境污染,贫富差别,城乡差别,南北差距扩大等问题)
2、19世纪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及其原因
3、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现代化历程((在独立前,必须先反殖反帝,取得民族独立,解决现代化的政治前提,独立后,现代化建设有成就,土耳其较典型,但各国各地很不均衡,都有许多制约因素,如国内的专制统治,经济基础差,国民素质低,经济政策、结构不合理等,国际有不平等的经济政治秩序等。)
4、对近现代三大国际关系体系、对国联、联合国历史作用的客观评价
5、20世纪20-30年代,代表现代化三种模式的美、苏俄、土耳其在现代化道路上的不同成就(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土耳其改革)
6、经济全球化问题
7、从现代化(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价值观理性化、城市化)的角度看待世界各国、各地区、各阶段的历史进程;现代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多种影响(注意有利有弊)
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点
一、政治文明类
1.分封制与宗法制
【错因】 对二者的定性理解不清。
【正确理解】 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周朝的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其家国一体、注重血缘宗族的统治特色。从“国”的角度上看即为分封制,从“宗族”或者“家”的角度上看即为宗法制,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等级秩序的一种制度保障。
2.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制度
【错因】 对二者的区别认识不到位。
【正确理解】 首先,专制主义侧重于君主权力与宰相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如隋唐以前宰相位高权重,而唐宋以来随着皇权的加强,相权被分割、牵制,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中央集权侧重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与均衡,一般来讲,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均衡,国家政治状况、社会环境相对较好,当中央权力过大(如北宋王朝),地方则羸弱不堪;当地方权力过大(如唐末),国家则陷于分裂和动荡。
其次,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基本上是符合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不能简单地对其绝对肯定或者绝对否定。解题时应立足于材料所创设的观点和立场,切忌超越命题立意主观臆断。
3.郡县制与分封制
【错因】 对二者的区别认识不到位。
【正确理解】 郡县制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郡或县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而且最初的县的规模可能要大于郡,秦国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灭六国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推行郡县制,完全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维系分封制的纽带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而郡县制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汉代沿袭了秦的郡县制和先秦的分封制,推行郡国并行制。但王国问题成为西汉初年影响中央集权和国家稳定的重要隐患,因此在汉武帝时期,通过颁布“推恩令”,基本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汉代以后的一些王朝偶有在个别地区推行分封制。
4.汉代的刺史与宋代的通判
【错因】 对二者的地位掌握不准确。
【正确理解】 汉代的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政治制度,体现了当时汉朝维护国家统一、注重对地方官员监察的政治文明建设的成果。汉代的刺史权力和地位低于郡守,但却代表中央巡查地方,而且直接向皇帝汇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上下贯通、预防和惩治腐败。北宋监察地方的行政官员是通判,其官阶地位低于知州,但却代表中央监察地方,直接对中央负责,因此通判与刺史同样具有“位卑而权重”的特点。
5.唐朝的中书省,元朝的中书省与行中书省
【错因】 混淆这几个概念。
【正确理解】 唐朝中书省是三省六部中掌管草拟政令的机构,其职能是参与决策。元朝中书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今冀、晋、鲁等地区)。元朝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6.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错因】 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是指一半是殖民地社会,一半是封建社会。
【正确理解】 半殖民地是部分而不是完全丧失国家主权,半封建是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从社会发展形态而言,半殖民地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则是历史的进步;半殖民地半封建包括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刻内涵。
7.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
【错因】 不能客观评价这两次农民运动。
【正确理解】 这两场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中比较典型的农民运动,从阶级斗争史观的角度看,这两场运动地位较高,但从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的角度分析,二者具有很强的阶级局限性,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究其根源在于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斗争目标、方式以及指导思想具有典型的小农色彩。但需要注意的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明确提出学习西方、促进中国近代化的纲领、方案;义和团运动的指导思想“扶清灭洋”既带有一定的爱国主义色彩,也带有明显的盲目排外的思想。
8.辛亥革命
【错因】 对辛亥革命最后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认识不到位。
【正确理解】 从辛亥革命的直接结果来看,它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应该说是取得了胜利。但从最终结果来看,它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因此它只能算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但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二、经济文明类
1.均田制与宋代“不抑兼并”
【错因】 对二者的实施后果认识不到位。
【正确理解】 均田制是我国古代自北魏至唐代实行的一种土地制度,即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耕作一定年限后归耕种者所有,地主阶级的土地并不属于均田范围。这一土地制度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激发小农的生产积极性,缓解因贫富分化而引发的社会矛盾。
宋代对于土地问题则采取了相对松弛的政策,对于有能力购买土地的富商地主“不抑兼并”,结果造成土地迅速集中,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的现象,即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这一措施对宋代经济的结构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工商业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错因】 认为二者是一个概念。
【正确理解】 工商业的发展不能等同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因为只有劳动者与经营者之间产生了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才可将其定位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的江南地区,最早出现的部门是纺织业,其标志性词语为“机房”“机户”“机工”“雇佣”等。
3.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
【错因】 认为海禁政策就是闭关锁国政策。
【正确理解】 海禁政策是指中国明代政府禁止私人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政策。闭关锁国是指闭关自守,不与外国往来,特别是限制民间与外国的交流,是清朝时期实行的对外政策,包括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
4.洋务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错因】 认为洋务企业就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正确理解】 洋务企业是指近代由洋务派兴办的使用机器生产的企业。军事工业产品归军队使用,属于封建企业,但带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民用工业是资本主义性质,但带有浓厚的封建性。洋务企业是官办企业,而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民间投资经营的使用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企业,早期称商办企业,与清政府和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的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有一定的区别,是近代中国社会最进步的经济因素。
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错因】 认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没有任何积极作用。
【正确理解】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有双重影响。一是破坏性,伴随着殖民掠夺、奴役而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给亚非拉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和亚非拉地区长期贫穷落后的局面。二是建设性,殖民扩张和掠夺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客观上冲击和瓦解着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旧的经济结构,推动了亚非拉国家近代化的进程。
6.手工工场和机器化大生产
【错因】 对二者的区别理解不到位。
【正确理解】 二者虽然都是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生产形式,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在手工工场里,生产仍以手工技术和手工劳动进行,而机器生产是使用机械化劳动;规模不同,通常情况下,手工工场的规模要小于机器生产;手工工场是大机器生产的过渡形式。
7.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错因】 对三者的内涵理解不到位。
【正确理解】 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三、思想文化类
1.孔子的“仁”与孟子的“仁政”
【错因】 认为孟子的“仁政”就是孔子的“仁”。
【正确理解】 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具体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从孔子的“仁”的思想出发,〖JP3〗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是“仁政”。“仁”的思想适用于任何人的修养,而“仁政”则是对统治者发出的建言。
2.汉代新儒学
【错因】 认为汉代新儒学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和发扬。
【正确理解】 董仲舒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学,提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观念。董仲舒在继承先秦儒学的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建立了“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的君主统治的秩序,神化了皇权的同时,也塑造了对君主权力进行约束的“天”的形象。这一思想适应了汉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需要,因此被汉武帝确立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与陆王心学
【错因】 对二者的区别认识不到位。
【正确理解】 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坚持“性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起一套以“理”为本体、以“穷理尽性”为方法的理学体系,属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则坚持“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了一套以“心”(道德仁心)或“良知”为本体、以“发明本心”或“致良知”为方法的心学体系,属主观唯心主义。从道德主张上看,宋明理学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而陆王心学则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从而为善。
4.明清之际的儒学
【错因】 认为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抛弃了儒学。
【正确理解】 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并没有完全否定和抛弃儒学,而是批判了道学家的虚伪,挑战了理学的正统地位,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的继承。
5.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与明清之际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
【错因】 认为二者是一脉相承的。
【正确理解】 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构筑了带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可以将其看作我国早期民主思想的启蒙,但是它与近代民主思想有着根本的区别。中国近代民主思想是从西方引进的,它是近代中国先进人士学习西方的产物,是中国资产阶级变革社会的思想武器。
6.林则徐、魏源的历史地位
【错因】 对二人的历史地位认识不到位。
【正确理解】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对西方的了解并不深入,只是开研究、学习西方之先河,率先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魏源在此基础上著述《海国图志》,进一步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思想。
7.洋务派和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的共同之处
【错因】 认为“中体西用”只是洋务派的主张。
【正确理解】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坚持在维护中国传统的礼仪、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但是坚持“中体西用”的不只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还有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8.维新变法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错因】 不理解二者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之处。
【正确理解】 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康有为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是利用和改造,其著述《孔子改制考》中体现了借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的合理性,通过改良儒家思想达到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目的;而陈独秀、李大钊领导的新文化运动则呈现出不同的做法,他们猛烈抨击儒家思想,有些人甚至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在运动中存在着绝对肯定西方文化、绝对否定儒家思想的错误偏向。但无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还是激进派,虽然对待儒家思想的立场截然不同,但其本质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9.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
【错因】 认为三大政策就是新三民主义。
【正确理解】 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具体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指导思想、方法、途径和具体方针。两者相互依托,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指导思想、政治纲领。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标志、灵魂;新三民主义充分体现出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符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要求。
10.不同历史时期“思想解放”
【错因】 不理解不同时期“思想解放”的内涵。
【正确理解】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是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和反对当时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思想文化,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则是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社会问题,并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解放”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四、情境学术类
1.图文漫画类——开放型思维
有些试题通过漫画、表格、照片、文物、文字描述等图文形式创设新的历史情境,要求学生通过开放型思维提炼图文信息,得出与史料吻合的结论或评价,这些结论与评价可能与所学观点背道而驰,但在论从史出的理论指导下必须做到史学观点与史料的一致性。
2.时间节点的模糊选择
近年高考试题中出现了考查时间的选择题,但其考法并不直接表达其对应性的时间,而是选择时间段中的某一个点,诱导和迷惑部分考生做出错误的选择。例如,试题直接标出的时间是1960年,考查方向是询问处于哪个五年计划时期,如果考生能够依据所学知识得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53—1957年,则可推理出1960年我国正处于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
3.思维方向的反传统特征
一般来讲,大多数人习惯于正向思维,习惯于用教材陈述的观点来回答试卷中的问题,但高考试题中的逆向思维、反传统的考法却是屡见不鲜的。例如对程朱理学的考查,偏重于对塑造人格和中华民族性格方面的进步作用;考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为抗战做出的巨大贡献;考查慈禧太后、李鸿章等人的历史进步性等。克服这类试题的思维误区,要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切忌主观臆断,盲目地将现有的观点生搬硬套到试题中去。
4.史学言论和史料的时代性特征
历史学具有阶级性和时代性特征,不同时期的人或者同一时期不同阶层的人对同一人物或事件的观点不会完全相同,在修史过程中也会依据统治者和时代需要调整视角和结论。例如,对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的历史评价问题,随着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等新史观被史学界广为接受,人们对这些运动的评价经历了从“地位较高”到“地位较低”的转变,甚至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叛乱而不是革命运动。
5.时政热点与史学知识的衔接与立场
个别试题不会回避时政热点问题,反而会以时政热点为平台考查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但解答此类试题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会出现一些错误。例如,中日关于钓鱼岛问题的争端所引发的对海权问题的思考、日本政府个别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与亚洲人民的强烈反对等问题,我们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必须坚持的基本立场就是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对于历史事件应采取客观、理性的态度,反对盲从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
高考历史古代文化记忆口诀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
(一)思想
春秋老子和孔子
春秋老子创道家,思想朴素辩证法。
事物不断在变化,主张无为治天下。
还有孔子创儒家,伟大思想教育家。
主张仁爱重周礼,有教无类育精华。
诗书礼易和春秋,编定经典儒文化。
战国“百家争鸣”
战国墨翟表民愿,兼爱非攻和尚贤。
孟子主张施仁政,提出民贵而君轻。
儒家唯物是荀子,倡“制天命而用之”。
庄子唯心与聃同,鄙视富贵恨不公。
法家韩非重发展,事易时移应改变。
以法为本无贵贱,打击奴隶主特权。
(二)文学 《诗经》、屈原和诸子散文
诗歌总集第一部,西周春秋风、雅、颂。
屈原诗歌创楚辞,《离骚》蕴涵情真挚。
先秦诸子出名篇,孟子庄子是典范。
(三)艺术
绘画独立成艺术,帛画凤鸟御龙图。
嵌错赏功宴乐壶,青铜编钟鄂出土。
(四)天文和物理
前613哈星记, 历法十九年润七。《甘石》天文数第一。
《墨经》墨子记物理,光学力学全涉及,“光学八条”世称奇。
(五)医学——名医扁鹊
脉象扁鹊成就大,望闻问切四诊法,至今诊病还用它。
秦汉
(一)科技
太阳黑子太初历,张衡释月地动仪,《九章》数学成体系。
《黄帝内经》西汉定,东汉药学本草经,
神医华佗麻沸散,仲景《杂病》称医圣。
西汉发明造纸术,最早放马滩出土。
蔡伦改进105,造价低廉麻网布。
(二)思想宗教
西汉唯心董仲舒,“天人”“君权”独尊儒。
东汉王充属唯物,《论衡》讨论有鬼无。
西汉末年佛传入,明帝西域求佛路。
东汉道教亦形成,道家思想与方术。
(三)史学
汉代史学功显著,《史记》黄帝到汉武。
东汉史家有班固,断代体裁著《汉书》。
(四)文学艺术
西汉文学华丽赋,朴实自然歌乐府。
艺术成就数雕塑,兵马杂技说唱舞。
秦砖汉瓦是文物,物化历史韵丰富。
魏晋南北朝
(一)科技
数学刘徽祖冲之,圆周率外有《缀术》。
农学贾思(勰)《齐民术》,现存最早之农书。
西晋裴秀《禹贡(地域)图》,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二)思想宗教
东晋葛洪改道术,为封(建)统治来服务。
神仙体系陶弘景,道教教义来丰富。
战乱剥削百姓苦,寻找佛教解脱路。
范缜《神灭》意反佛,北魏太武北周武。
(三)文学艺术
承上启下诗过渡,建安文学写诗赋。
田园渊明诗质朴。清新民歌新乐府,敕勒木兰采桑度。
蔡邑书法成艺术,钟繇隶书变楷书。
书圣羲之《兰亭序》,父子书坛载美誉。
(曹)不兴佛像画始祖,(顾)恺之《女史》《洛神赋》。
云岗石窟龙门窟,传世艺术之宝库。
隋唐
(一)科技
隋唐印刷用雕版,唐末武器有火箭。
一行历法制《大衍》,科学实测子午线。
高宗《本草》思邈《千》,元丹贡布著《医典》。
隋朝李春赵州桥,巧思巨制建长安。
(二)文学
初唐子昂情质朴,唐诗改革探新路。
浩然王维醉田园,高适岑参戍边土。
诗仙诗圣赞李杜,琼思妙语传千古。
中唐居易新乐府,晚唐创新小李杜。
(三)艺术
艺术宝库莫高窟,绘画多彩展阎吴。
书法欧阳和颜柳,草圣张旭与怀素。
欢腾壮阔歌盛世,秦王破阵霓裳舞。
中华美名传四海,隋唐文化耀千古。
辽宋夏金元
(一)科技
北宋毕升活字排,东传朝日西欧埃。
宋指南针用航海,推动世界新时代。
北宋专门造火药,南宋管形火器开。
三大发明划时代,世界历史美名载。
北宋沈括著作《梦》,中国科学之里程。
简仪、高表元(郭)守敬,《授时历》为其编定。
(二)北宋史学
北宋司马光《通鉴》,战国五代史编年,
取材政治之兴乱,经验教训君王鉴。
(三)文学艺术
南唐李煜词哀婉,北宋苏轼词壮观。
柳永清照属婉约,辛弃疾作菩萨蛮。
诗词俱佳陆游兼,世俗话本口述传。
杂剧散曲合元曲,关汉卿著《窦娥冤》。
明清
(一)科技
明清萌新又承古,科技总结出巨著。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东方医药巨典”谱。
徐光启《农政全书》,泰西水法书引入。
地理巨著《霞客记》,石灰地貌有记述。
宋应星《天工开物》,17世纪百科书。
(二)思想
反封先驱明李贽,批儒揭道斥孔子。
明末清初黄顾王,反封进步新思想。
狠批君主黄宗羲,提倡法制重工商。
经世致用顾炎武,反对君主倡民主。
夫之唯物思想家,思想朴素辩证法。
发展观点看历史,“趋时更新”闪火花。
(三)小说
四大名著声斐然,如若未看真遗憾。
《三国演义》罗贯中,历史小说一长篇。
农民起义出好汉,施耐庵著《水浒传》。
《西游记》是吴承恩,神话小说很浪漫。
古代小说最优秀,当数雪芹《红楼梦》。
《儒林外史》吴敬梓,《聊斋志异》蒲松龄。
(四)西学东渐
利马窦和徐光启,开始西学和东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