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后十大养生小秘籍
立冬字面上来说是这样的,但是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不一样,所以即使立冬了,有些地区气温依然很高。立冬后十大养生小秘籍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立冬后十大养生小秘籍,欢迎查阅!
立冬后十大养生小秘籍
1、不要头发不干就出门
不要头发不干就出门。平时头发可以保护我们的头部的温度,夏季我们经常见到着急上班的人,洗完头不吹就出门了,但是天气冷下来后,我们的头部很容易被风吹或者着凉,容易引发的头痛,感冒眼睛酸,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和情绪。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头发要吹干,或者下午下班回去后洗头发,尽量避免早晚洗头。
2、坚持每天烫脚和护理
坚持每天烫脚和护理。我们的脚部的血液循环比我们的手部的要差一些,所以平时我们锻炼不到的地方,就要用别的方式来弥补,比如晚上回去泡脚,可以选择稍微热些的水,既可以放松脚,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然后帮助我们快速休息,也可以防止脚部的冻疮的发生。洗完脚后用呵护的乳霜来涂抹,帮助我们的脚部肌肤细嫩和健康。
3、脸部冷的时候不要搓脸
脸部冷的时候不要搓脸。对于很多人,脸部冷了的时候,会用手搓搓脸,这是个很不好的习惯,当我们的脸部感觉被风吹或者感觉冷的僵掉了的时候,不要去搓脸,否则会增加面部的皱纹的生成,正确的是要搓手,把手搓热后护到脸上。
4、出门抹完护手霜要戴手套
出门抹完护手霜要戴手套。很多人出门就手插口袋,觉得手不冷就好了,其实我们的手套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来御寒,也可以帮助我们的手部的水份更持久些,而且避免手部被冻伤。
5、天气冷的时候要适当戴口罩
天气冷的时候要适当戴口罩。我们脸上温度最低的器官就是我们的鼻子,在我们比较冷的时候最受伤害的也是我们的鼻腔,也很容易引起感冒,每年的伤风感冒在冬季都是多发季,而且流感也是传播于我们的唾液和喷嚏。而且对于目前空气中的污染来说,口罩的作用就大了很多了。但是不要过早的戴起来,会让我们丧失抵御的能力。
6、腰部一定不要受凉
腰部一定不要受凉。选择高腰的,最差也要中腰的裤子来穿,这样对我们的腰部有一个双重的呵护,因为我们的上衣和裤子会有重叠的部分。无论女孩子多么爱美,也要记住腰部一定不要着凉,这里的损失不是一两天可以补回来的。
7、适当的佩带丝巾
适当的佩带丝巾。对于我们的脖子来说,最害怕的就是晒伤和着凉。对于我们的胸腔也是,当我们穿领口大些的衣服时,记得佩带一条丝巾来保护我们呢的肺和气管,防止着凉后咳嗽不停。
8、女生内衣不要穿太紧
女生内衣不要穿太紧。冬季的时候,我们的衣服会越来越多,女生的内衣也要注意,不要过于紧,尽量穿舒适度好的内衣,不然对我们的身体压力比较大,行动起来也比较的不方便,而且影响我们的乳房的正常发育。
9、家里多通风
家里多通风。很多时候,我们都怕冷,也会在家里开空调,或者暖气来取暖,可是不要忘记,我们的家里每天都要通风,可以选择十来分钟的时间来做通风,帮助我们的家里换换新鲜的空气,也可以减少家里的潮湿。
10、多晒被褥
多晒被褥。冬天的时候,我们的被褥要定时去晒晒太阳,做个日光浴,来帮助我们的被子杀死尘螨和细菌。而且可以让被子里的棉花更蓬松和松软,适合我们的休息。
立冬的习俗
我国历来有四立之说,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的合称。立冬作为冬季这个季节的开始,民间主要有四大习俗庆祝这个节日。
北方吃饺子
“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天凉了,耳朵暴露在外面很容易就被冻伤了,因此,吃点长得像耳朵的饺子,补补耳朵,这可是家里人对亲人最贴心的关怀了。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也有种说法是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
立冬补冬抗严寒
作为冬季的第一节气立冬节气的到来,是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民间也有立冬补冬的习俗。每逢这天,南北方人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补山珍野味,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
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人在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期,进行食补,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这样到了寒冷的冬天里,人们才能抵御严寒的侵袭。旧时苏州,一些大户人家还用红参、桂圆、核桃肉,在冬季烧汤喝,有补气活血助阳的功效。
冬泳
气温以17℃作为冬泳的起点;水温以8℃作为冬泳的冷度标志。17℃以下的水温给人以冷感,低于8℃以下则有冷、麻、强冷刺激的感觉。
对于冬泳,一定要有一定基础,循序渐进,应该从天气暖和时坚持每天下水,持续进行锻炼。另外,要选择熟悉水岸情况的地点冬泳,如果不熟悉水中及岸边的情况,就不要轻易下水,以免发生意外。另外,要结伴而行,以便互相照顾。
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就有了此习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
广东人立冬的传统食物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从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开始到11月22日或23日结束。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一样,都是农历上表明一个新季节的开始。习惯上,我国民间常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根据气象学上连续5日平均气温10℃以下为冬天,连续5日平均气温为10℃-20℃为秋天来看,广东在立冬时,仍是真正的秋天。
“立冬补冬”是民间数千年的习俗,一到立冬,广东人就会结伴去打边炉吃羊肉,热热闹闹地开怀大吃;而立冬后,不少人会把珍藏的高丽参、鹿茸找出来准备进补。广东人称火锅为打边炉。广东人重汤头,因此粤式的打边炉自然也以好的高汤为底,加上各式海鲜、山珍入味,蘸料则以沙茶酱为主。
在汕头每个节气都讲究进食不同应季美食,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立冬进补”和吃板栗炒饭是汕头特有的习俗。据说立冬当天进补,营养成份会百分之百被人体吸收。进补药膳用的中药材有人参、当归、枸杞、西洋参、鱼胶、鹿茸、冬虫夏草、茯苓、黄芪等等,药膳常用的食品有乌鸡、鹧鸪、鸽子、鹌鹑、水鸭等。
在潮汕地区流传着一句俗语,叫“立冬食蔗无病痛”。潮汕先人认为在立冬这一天吃了甘蔗,既可以保护牙齿,又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立冬日,用花生、蘑菇、板栗、虾仁、红萝卜等做成的香饭,深受潮汕民众喜爱。营养价值丰富,口感浓郁香脆的板栗,是炒香饭的上等佐料,也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以前潮汕地区立冬还有吃“炣饭”的习俗,这种食俗在远古时期就有了。潮汕地区俗谚说“十月十吃炣饭”,十月初是新米上市的时候,加上当时的白萝卜、小蒜、新鲜的猪肉等,一道简单美味的炣饭就做成了。据介绍,“炣”是指烹饪的方式,指用火烧,它体现了潮菜丰富的烹饪方式。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姜母鸭是自1980年代后才流行冬天进补的小吃。店家提供煮熟鸭肉、老姜(姜母)、米酒、胡麻油、中药药材包,共同熬煮于顾客桌上瓦斯炉或炭火,食后通体暖畅,颇受欢迎。
立冬后十大养生小秘籍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