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李金0分享

高二的历史学习内容较多,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多整理记忆,不要记混淆。知识只有越用越记得牢,不常常拿出来复习,时间长了,都会忘记。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 ) B。“为政以德”

C.“礼”(“克己复礼”)【实质是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政治思想中保守一面)】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补充:

1.孔子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社会的意义

执政者应该以民为本,制定政策要人性化,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冲击了当时的礼法秩序;社会变革,各国争霸,急需大量人才,出现了对各种问题持不同见解的各种学派,史称“百家争鸣”。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1)思想:①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重民) ②性善说(人性本善 ——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③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重义轻利);

(2)影响:①孟子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②《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

③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2、荀子

(1)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②性恶论 ③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2)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被视作儒家异端 ②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墨家思想:(1)主张“兼爱”、“非攻”(政治思想) (2)主张“尚贤”“尚同”

(3)承认上天,鬼神的存在——哲学思想 (4)提倡“尚力”、“节用”、“节葬”

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

(1)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2)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

(四)道家

1、庄子与道家

2、庄子的思想:(1)“齐物”(2)逍遥的人生态度(“无所恃”)(3)天与人“不相胜”

(五)法家

1、韩非与《韩非子》

2、思想:(1)将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2)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反对“是古非今”。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

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1)韩非的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2)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六)兵家 1、《孙子兵法》 2、孙膑与《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

(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注意: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三、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出现的社会背景:汲取秦朝灭亡的教训;经济残败,百业待兴,黄老之学适应了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2、主要内容:

(1)无为而治(2)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3)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待时而动”、“因时制宜”

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

4、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1)王国问题、匈奴的威胁使统治者认识到加强中央集权的必要性。

(2)汉武帝进一步开拓大一统事业的需要;

(3)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这一需要

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有利于君主专制);人君须仿效天道,行仁政。

3、思想核心:大一统(“新”所在,有利于中央集权、国家统一)

4、新儒学内容:① 天人感应 ② 君权神授 ③ 三纲五常 ④ 大一统 ⑤施政以德为主,刑为辅

5、新儒学的影响:(1)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2)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

(3)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4)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6、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

②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四、宋明理学

(一)背景①魏晋南北朝以来佛、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② “三教合一”的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③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新儒学体系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

(1)内容: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①宋朝被斥为“伪学”。 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2、陆王心学

(1)内容:①心即理也 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陆九渊) ③致良知 ④知行合一(王阳明)

(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

4、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异:一是世界的本原不同,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而陆王心学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二是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认为把握“理”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而陆王心学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

五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背景:【政治】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 【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

【文化】程朱理学导致思想界因循守旧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主张:(1)批判理学,否定孔孟学说和“四书五经” (2)批判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自由发展

(3)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 (4)提出“万物皆生于两”,从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倡导经世致用(顾炎武)

(1)背景:①明王朝内外交困、危机四伏 ②士大夫主张以史为鉴,学术与现实相结合

(2)主张:①学术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 ②《天下郡国利病书》 ③工商皆本

(3)评价:①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 ②为后世提供重要思想源泉

2、对君主专制的批判(黄宗羲)

主张:①揭露专制帝王的罪恶 ②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3.系统地批判宋明理学(王夫之)

4、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评价:①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②他们的思想具有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高二历史必修三易错易混点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易错点

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对西方的了解并不深入,只是开研究、学习西方之先河。

2、坚持“中体西用”的不只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还有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3、康有为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新文化运动则喊出“打倒孔家店”,但二者的本质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易混点

1、近代史上几次不同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是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和反对当时在社会上仍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思想文化,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则是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问题,并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解放”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地主阶级抵抗派与洋务派的比较

抵抗派以林则徐为代表,洋务派以奕訢、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两派虽都属地主阶级的派别,但两者目的的侧重点不同。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则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维护清朝统治,镇压人民反抗斗争,也含有抵御外侮的意图。

3、维新派与洋务派虽然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主张明显不同。洋务派维护封建制度和思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育制度,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两派主张不同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4、维新派(改良派)、革命派都属于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但具体的主张并不同,维新派(改良派)都要求保留清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而革命派则要求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维新派(改良派)反对用革命的手段和方式,革命派坚持用武装起义的手段。

5、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学习,就抓住三大特征、四个阶段

三大特征:一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二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

深化的历程;三是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四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高二历史必修三记忆口诀

一、社会科学

1、哲学思想 东周剧变百家鸣,思想流派多纷呈。

①老 子 老子著书《道德经》,春秋道家创始人。

a哲学主张 万物本源“道”永存,唯心辩证两分明。

万物变化互依存,祸福转化最典型。

b政治主张 政治主张说“无为”,反对严刑影响深。

②孔 子 东周孔子称“圣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a思想方面 思想体系核心“仁”,人际关系重调整。

贵贱有序护周礼,思想保守亦革新。

“损益”旧法渐改良,社会发展渐演进。

取信于民惜民力,以德治民反苛政。

b教育方面 “有教无类”办私学,“学在官府”局变更。

平民子弟受教育,发展教育功德深。

c编订典籍 孔子晚年编“五经”①,春秋书易礼诗经。

儒家思想成正统,传统文化为核心。

2、百家争鸣 战国百家齐争鸣,儒墨道家各显能。

①墨子 战国墨子多才能,创立墨家为平民。

主张“兼爱”求平等,反对战争图安定。

反对王公世袭制,主张“尚贤”用贤能。

②孟子 战国孟子称“亚圣”,主张“仁政”反苛政。

“民贵君轻”新思想,“政在得民”反暴政。

予民土地国安稳,宽刑薄税影响深。

③荀子 荀子唯物最典型,自然现象多风云。

制服“天命而用之”,利用自然为国人。

④庄子 庄子唯心较典型,世界为“我”而产生。

鄙视富贵说诸侯,痛恨社会不公平。

⑤韩非子 韩非代表新阶层,法家思想集大成。

历史发展今胜古,与时俱进求革新。

“以法为本”来治国,打击贵族观念新。

中央集权反割据,秦朝采用影响深。

3、文 学 东周文学史标柄,诗歌散文最有名。

①《诗经》 《诗经》孔子曾编订,国风雅颂三部分。

现实主义说人文,世界文学耀眼星。

②《离骚》 诗人屈原远驰名,“楚辞”诗篇体裁新。

《离骚》爱国爱人民,雄奇瑰丽多字文②。

③《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多散文,文学名篇多特征。

a老子 老子文章情深深,哲理抽象想象丰。

b墨子 墨子推理又叙事,政论科技好说明。

c孟子 孟子辩论人叹服,立论凝重多深沉。

d庄子 庄文优美多想象,《秋水》逍遥远扬名。

e韩非子 韩非《五蠹》论说文,善用寓言鞭寄生。

4、艺 术 东周艺术超前人,绘画独立多精品。

①绘 画 妇女凤鸟③ 御龙图,古老帛画最有名。

嵌错赏功宴乐壶④,青铜画面惊世人。

②音 乐 随州编钟⑤为青铜,古今乐曲击神韵。

二、自然科学

1、天 文 《春秋》记载哈雷星,早于欧洲六百春。

《甘石星经》史最早,记载天文认识深。

2、历 法 春秋历法成体系,十九七闰初确定。

早于西方一百六,

希腊默冬⑥曾制定。

3、物 理 东周物理亦先进,《墨经》记载略说明。

杠杆浮力多理论,小孔成像说光影。

《墨经》光学有八条,理论实践超前人。

4、医 学 东周医学说扁鹊,“脉学之宗”秦越人⑦。

望闻问切四诊法,传统诊病到如今。

[注释]

①“五经”:指《诗经》、《尚书》《易》《礼》《春秋》。②字文:指屈原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③妇女凤鸟:指《妇女凤鸟图》。④宴乐壶:指四川出土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⑤编钟:指湖北随州出土的全套青铜编钟。⑥默冬:古希腊学者,曾提出十九年七闰法。⑦秦越人:齐国人,由于医术高明,人们把他称作传说中的神医扁鹊。

    51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