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点

李金0分享

历史需要我们有组织地记住。在学习八年级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要掌握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并且复习和做好总结。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点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点

1第一次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虎门销烟(1839.6.3;道光帝、林则徐—义律;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牟取暴利。

4、鸦片的危害:①大量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②严重摧损了吸食者的体质,使之家破人亡。

5、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①1840年6月爆发;②1841年初占领香港岛;③1842年,中英议和,签订《南京条约》(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内容:①赔款2100万元;②割香港岛给英国;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商品所缴纳的税款,需从英国商定)。

6、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修约失败。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1856.10-1860.10 ,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1860年,先后占领天津、北京,咸丰帝逃到承德,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鸦片战争记忆口诀

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鸦片牟暴利,

鸦片输入中国后,中国贫弱更加剧。

1839林则徐,虎门销烟长志气,

销烟200多万斤,民族英雄后人记。

1840鸦片战,琦善与英搞谈判,

民族英雄遭查办,1842签条款,

《南京条约》割香港,赔款2100万(西班牙银元)。

开放五处商口岸,近代历史此开端。

3甲午中日战争(时间:1894-1895年)

1、原因:

①根本:明治维新,日本国力发展

②客观:清政府腐败

③直接:朝鲜爆发民众起义

2、经过:1894年7月在朝鲜开战——1894年9月黄海海战——1895年初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3、重要海战:

黄海海战 、威海卫战役、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

人物:邓世昌、丁汝昌

4、结束标志: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5、结果: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记忆口诀

日本称霸野心狼,甲午中日战争响,

民族英雄邓世昌,黄海大战英名扬,

指挥“致远”撞“吉野”,日军舰队遭重创。

清朝政府太无能 ,《马关条约》又签定,

“辽台澎岛”给日本,赔偿二亿两白银,

让日办厂又通商 ,半殖民地更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1901年

2、义和团爆发的原因:外国列强与中华民族之间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

3、性质:反帝斗争

4、八国联军侵华原因:

①根本:进一步控制中国政府(彻底瓜分中国)

②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维护其在华利益。

5、结果:1901年清与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

5洋务运动

1、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背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使得大批爱国知识分子大受刺激。他们热心研究中国实际问题,积极思索救国御敌的方法。

2、代表人:魏源(地主阶级抵抗派,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代表作:《海国图志》

3、核心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夷制夷

4、目的:“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5、影响:突破了长久以来禁锢人们思想的华夷观念

6、洋务运动的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7、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8、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9、代表人物:中央是奕訢,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10、阶级派别:洋务派

11、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12、口号:前期口号:自强 后期口号:求富

13、内容:

①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和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②洋务运动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14、失败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6戊戌变法

1、背景:

①甲午战败,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3、时间:1895---1898年

4、阶级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5、经过:

①序幕 :公车上书(梁启超、康有为)

②发展:严复译著《天演论》(为维新派的变法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他是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之一。)

③高潮:百日维新

6、百日维新

①背景:列强瓜分的狂潮。

②时间:1898年。

③标志:定国是诏

7、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掉庸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

戊戌变法记忆口诀

《马关条约》传北京,“康梁”带头联举人,

“公车上书”轰全国,变法维新开序幕。

八年级上册历史历史大事年表

(1840-1949年)

1、虎门销烟:1839年,林则徐,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鸦片战争1840年/南京条约1842年: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4、趁火打劫: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万平方公里土地5、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

6、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永安建制;由盛转衰:1856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天京陷落

7、中国近代化的起点: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8、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1894年,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9、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甲午战争以后

10、戊戌变法:1898年,序幕: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

11、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

12、辛丑条约:1901年,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3、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

14、中国同盟会:1905年,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5、辛亥革命:1911年10月,武昌起义

16、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17、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退位

18、二次革命:1913年,导火线:宋教仁遇害案

19、护国运动: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

20、新文化运动发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1、五四运动:1919年,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2、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1919年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3、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中共一大:1921年在上海、嘉兴召开;中共二大:1922年在上海召开

24、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1922年初--1923年春,顶峰: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林祥谦)

25、国公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26、国民党右派开始叛变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破裂):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7、国共第一次合作完全破裂(国民革命失败):汪精卫”分工会议“,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8、国民党形式上统一全国: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

29、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共产党开始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革命/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第一枪

30、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通过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总方针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论断

31、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2、三湾改编:1927年,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地位

33、文家市决策:1927年,党工作重心转移,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34、古田会议:1929年12月,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35、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古田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6、1934年10月,长征开始(四巧强飞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5年1月,遵义会议

37、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四渡赤水

38、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巧渡金沙江

39、长征结束: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

40、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抗日战争的起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局部抗战开始

41、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促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42、瓦窑堡会议:1935年,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43、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十年内战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4、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战开始,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45、国共第二次合作:1937年9月,中国发表《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46、淞沪会战:1937年8月-11月,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了中国的迷梦

47、国民政府内迁:1937年11月,迁都重庆

48、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

49、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李宗仁,正面战场最大的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50、武汉会战:1938年10月,日本迅速灭亡了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51、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以来,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获得的第一次胜利

52、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林彪,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53、《论持久战》:1938年毛泽东,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

54、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在华北地区,彭德怀,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交通线两侧和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有力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55、1940年,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

56、皖南事变:1941年,新四军,军长叶挺被俘

57、中共七大:1945年,延安,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58、日本宣布投降:1945年8月15日,9月2日签署投降书。抗战胜利纪念日:9月3日

59、重庆谈判:1945年8月,毛泽东,10月10日签订“双十协定”

60、全面内战: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解放战争开始

61、人民解放军进入战略进攻阶段: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62、三大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辽沈战役(林彪)、淮海战役(刘伯承、陈毅等人)、平津战役(聂荣臻)

63、渡江战役:1949年4月,国民党政权灭亡

八年级历史题目的答题技巧

一、选择题(多问自己凭什么选这个答案)

1、直接选择(识记型题目)

2、排除法(①选项是否正确②选项与题目是否有关③最优解)

注意:要找准时间,找准关键词

二、材料题

(一)做题基本步骤

1、先看题目:①有几问?②题目问什么?③要从哪个材料里找答案?④分值如何?(通过分值来判定答案有几点,正常情况下,每个得分点的分值是整数;每个得分点1分或2分的最为常见)

2、再看材料(从材料里找答案;如果材料没有答案或找不到答案就从课本里找)

3、分点作答(答:①、、、②、、、③、、、)

(二)注意要点:

1.根据分值判断答题要点(启示题最好再多答1-2个点以确保得分):分值大,回答要详尽一点;分值小,回答要简略一点;不能置分值于不顾,自己熟悉的问题虽分值小也大肆铺张,不熟悉的问题虽分值大却片言只语。

2.根据问题的单复数描述判断答题要点(列举题如是问有“哪些”至少要答2个点)

3.主观性问题宁可多答,绝不少写(历史阅卷按点给分。如出现不确定的答题要点时,应该答在卷上争取得分,但须注意避免无条件的罗列和重大事实错误)

4.标志性事件请勿“画蛇添足”(答某一事件的标志时,一般严谨的答法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要素,如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但当题目没有明确要求时,记不准确的要素请不要答)

5.若题目是“依据材料分析、概括”“依据材料概括提炼”等,应尽量不抄原文,用自己的语言转述原文意思;但是只要没有出现“不得引用原文”,正常情况下均可使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三)答题规范(答案序号化、内容条理化、书写规范化)

1.分点列条作答(严禁“段落式”答题);注意简洁,条理清楚,用①、②、③等序号标明

2.题中有“分别”的要求,要标示清楚所答的是哪个内容;问什么答什么,对题目设问,要有明确的回应,对所解答的问题应有简短的提示。

3.严禁在答案中出现“图示”性质的写法,必须用文字表示;

4.专有名词必须特别注意书写规范,严禁简写(如“半殖半封”);答案用语要求使用学科的语言,尽量使用课本语言,尤其要注意课本中结论性语言,不能表述过于口头语也不能滥用文学性的修饰语。

5.注意全面。答案要求完整和层次分明.

6.注意书写。字迹清晰、工整,卷面整洁,在指定区域作答大题号小序号应保持一致,不得变更题号和小序号。不要写错别字!!!

(四)初中常见类型题的做法

1.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①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②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③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2)原因:①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②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3)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⑵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

2. 事件、事态过程:准备→开始→发展或曲折→成功或失败

事件是指人们在短时段内进行的具有突发性、间断性的历史活动,如:西安事变、法国大革命、二战等。事态则是指人们在较长时段内从事的具有常规性、持续性的历史活动,如:百家争鸣、洋务运动、工业革命等。对事件、事态过程的分析要先按活动发展顺序、再分活动领域进行。

3. 历史影响(出现“影响”、“评价”、“作用”等问法时,有时“看法”也是在问影响)

①答正、反两个方面,积极+消极,或进步性+局限性(绝大多数“影响题”为这一思路,除非题中明确要求只答正、反其中一个方面;另外,有的历史事件比较特殊,只存在正反其中一个方面,如“新中国成立的影响(正面)”、“法西斯的侵略(反面)”)

②答该历史事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思想等方面的历史影响(当从正反两个方面不好作答时,可从这一思路尝试作答)

4.判断成败及原因:

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

⑵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

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

5.变化、趋势类(出现“有什么变化”、“有什么趋势”等问法时)

①答“由……到(发展/变成)……”

②答“之前……,之后……”

③答“越来越……”

6.关系、联系类(出现“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几个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等问法时)

①两者之间的关系:总论(“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等)+分析(A对B有什么作用;B对A有什么作用)

②三者及三者以上的关系:

a.第一种情况:A决定了B,B影响了C(依次顺承关系)

b.第二种情况:多个事项共同与某个历史事件有关系,如A是该事件的前提;B是该事件的基础;C是该事件的核心;D是该事件的发展等

7.启示类题目(出现“认识”、“启示”、“看法”等问法时,多为最后一问)

①类型:

a.需依据材料及相关探究得到启示,不能超出材料及前面的问题探讨的范围

b.开放型启示,与该题的主题相关即可,不局限于材料所述内容

②答题步骤:

a.扣本道大题的主题,关键词展开

b.扣每一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关键词展开(如有重复,可几则材料合并得到一个启示;如一则材料提到多个方面,也可得出若干启示;不好得出启示的材料可略过。在此需灵活应变)

③答案内容:一般情况下分为“重要性”和“怎么做”两个内容层次。总之,②和③两项结合起来答题,一般可保证满分。

    51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