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
推荐文章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自己的文化传承。那么在端午节这一天到来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一种传承存在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以供大家参考!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那么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很多人认为端午吃粽子和屈原有关,这是真的吗?
古代粽子又叫角黍、筒粽。角黍是因粽子的形状有棱有角,内包有糯米而得名;筒粽是因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贮米烧煮而成。
魏晋时期,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中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中,也记载了屈原投江自杀后,楚国人民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贮米投于水中祭吊的事。
屈原是楚国的贤臣,相传,他不忍看到自己国家灭亡便投入汨罗江自尽。他死后,当地百姓都非常悲痛,纷纷前往江边凭吊。渔夫们划起小船,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入江中,希望让鱼、虾、蟹不要啃食屈原大夫的身体。后来,人们害怕饭团被蛟龙所食,就用树叶包住饭团,在外面缠上彩丝,久而久之,就发展为现在粽子的模样了。
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清楚说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所以称“角黍”或“粽”。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包裹,这时就不叫角黍,而称粽子了。
大家都知道吃粽子,为什么吃粽子却不知道,粽子带角,角上有刀,是角逐抗争的意思,端午节开始,夏虫滋生,人们要与天气,与蚊虫疾病抗争。端午节的所有习俗都是祛蚊虫,防止疾病,除邪气的。
粽子的寓意和象征
1.得名
粽子中的棕和仲读音相近,古时有得中之意。古时候,书生如果准备考试,可以在端午节给他粽子,祝他顺利。如今,端午节吃粽子也可以祝同学们考试顺利,考出好成绩。
2.求子
早在晋代,粽子就已成为端午节的必备食品。粽子的读音类似于中子,在古风俗中,人们更看重这个谐音祝福,多吃粽子就意味着生子多。古代制作粽子时,除了以糯米为原料外,还加入了一些其他的食材,如薏苡仁、红豆等。
3.平安安宁
粽子的来源是为了纪念屈原。相传,屈原投身汨罗河后,人们将糯米放入糯米中,生怕河中的龙等邪物伤害屈原的身体。入竹筒,再入河引恶人注意。所以,粽子也有保平安的意思。在很多地方风俗中,人们在做粽子的时候都会选择用红绳绑起来,然后放在孩子的口袋里,就是给孩子们送护身符。
端午节关于粽子文案
1、再坚硬的日子,熬久了,也甘甜软糯。
2、人海茫茫,“粽”情于你
3、粽叶飘香五月五,浓情端午共安康
4、想你是一种快乐,品你是一种满足。
5、突然又闻粽叶香,把酒共饮情更长。
6、万水千山粽是情,粽子配酒行不行
7、生活的馅,何止咸甜?
8、吃乎,胖也;不吃,馋也。
9、生活除了咸甜,还有世界美味。
10、缠一个粽子,暖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