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有哪些民间风俗
夏至有哪些民间风俗呢
今天是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中国古代很久就有夏至的记载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夏至有哪些民间风俗,希望大家喜欢!
夏至有哪些民间风俗
一.观莲节
夏至是观赏莲花的最好时节,民间把6月24日作为荷花的生日,早在宋代就有“观莲”节了。荷花亭亭玉立,集花、叶、香三美于一身,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经典诗句,描绘了荷花的风姿神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更表现了荷花,圣洁无瑕的气质,也是人们追求的理想人格。
二.夏至吃面
中国民间有一句谚语,“冬至饺子夏至面”。意思是说冬至日要吃饺子,而从夏至开始则要改变饮食,以热量低便于制作清凉的食物为主要饮食,面条通常为一般家庭的首选。这是因为夏至是农家最忙最累最欢喜的日子。夏至一到,刚好是大麦小麦收割完毕的时候。
三.夏至祭祀
在古人看来,夏至不是一个简单的节气,而是阴阳升降,天道循环的转折点,是重要的节日,所以夏至又称夏节、夏至节。在节日举行祭祀是理所应当的,但祭地是皇上的特权。祭的礼仪是国之大典。
宋朝夏至时节,百官可以放假三天。到了明清两朝更是修了地坛,让皇帝在夏至日举行盛大的祭地仪式,现在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的地坛公园,就是明清留下的祭祀遗址。
官方重视夏至的祭祀,渐渐到了民间夏至日,也有荐新祭祖的仪式。中国人是特别讲究对祖先的祭祀的。夏至鼎盛的阳气催熟了瓜果蔬菜。这些新鲜的食物摘下来以后,活着的人不是自己来享受它,而是呈上新收的麦子与祖先共享。不过时至今日,祭祀的习俗已渐渐被人们淡忘。
四.放荷灯
放荷灯也是夏至的民间风俗。这个习俗主要是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对活着的人们的祝福。千百盏河灯在夏至夜晚被人们释放到河中,闪闪烁烁就像散落到人间的点点星光,很是令人心醉。
夏至是入伏的开始吗
夏至不是入伏的开始,但是它是判断入伏的标志。民间俗语说“夏至三庚入伏”,意思是夏至来临的第三个庚日就开始入伏了。入伏指的是三伏天,这段时间是夏天最热的时候,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庚日间相差10天。
三伏天分为头伏(初伏),中伏和末伏
初伏:夏至日开始的第三个庚日(夏至那天不算)为初伏的第一天,初伏是十天。
中伏:初伏后的十天,也就是初伏的下一个庚日(因为天干为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每一个循环都是十天),中伏的天数不定,这个由末伏的开始时间决定。
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为末伏的第一天。末伏为10天。末伏结束的时间在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前后。古人的命名和计算还是很贴切的。
三伏天的开始与结束都是由庚日决定的,因此,从夏至开始到立秋之间如果有4个庚日,则中伏十天。如果有5个庚日,中伏为20天。三伏天的长短与闰月无关。
关于夏至的古诗
1、《夏至避暑北池》
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2、《夏至日作》
唐·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3、《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4、《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5、《思归时初为校书郎》
唐·白居易
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
遂求及亲禄,僶俛来京师。
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
冬积温席恋,春违采兰期。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块然抱愁者,夜长独先知。
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
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
6、《夏至日衡阳郡斋书怀》
唐·令狐楚
一来江城守,七见江月圆。
齿发将七十,乡关越三千。
褰帷罕游观,闭閤多沉眠。
新节还复至,故交尽相捐。
何时羾阊阖,上诉高高天。
7、《夏至後得雨》
宋·苏辙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
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
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
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8、《夏至》
宋·张耒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