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种植业产值结构是怎样的
印尼种植业产值结构是怎样的
印度尼西亚产业结构已由原先单一种植业为主转变为工矿业、农商业和服务业并重的结构。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印尼的种植业产值结构。
印尼的种植业产值结构
印度尼西亚的农业结构,种植业占90%,养殖业占10%。种植业产值增长较快,1970-1990年,从98.7亿美元增长到218.81亿美元。 1991年种植业产值达到224.05亿美元,养殖业产值为25.03亿美元。印度尼西亚的农业布局,可按各大岛划分。爪哇岛集中了全国60%稻田,成为国家的粮仓,其他农作物均有种植,畜禽业发达。南部巴厘地区地势平坦,也盛产水稻。
苏门答腊岛为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稻田面积也较大。南加里曼丹丘陵起伏,以橡胶等经济作物为主。西伊里安的农业已在开发中,以经济作物为主,草地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大中型畜牧场。
印尼的畜牧业产值结构
印度尼西亚适宜放牧的面积广阔,但是畜牧业过去不甚发达。近年来,为提高国民营养水平,减少进口,印度尼西亚大力发展畜禽业,强调集约化经营,发展大中型的养鸡场、养猪场、奶牛场。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从1980年的6%增至1994年的10%。肉类总产量从1980年的62万吨增至1994年的 166万吨,家禽肉从17万吨增至59万吨。
奶产量从25万吨增至57万吨,蛋从2.8万吨增至40万吨。牛存栏数从1980年的650万头增至1994 年的1160万头;猪由323万头增至872万头。鸡有6.4亿只,在亚洲仅次于中国,居第2位,在世界居第4位;鸭2700万只,次于中、越,居世界第 3位。
印尼的林业产值结构
印度尼西亚林业资源十分丰富,热带红木闻名于世,但砍伐量大于生长量, 1985年起禁止原木出口,在保护资源方面起了一定作用。近年来,政府重视发展木材加工业,大量出产胶合板,已控制世界2/3市场。
印尼的海洋渔业产值结构
印度尼西亚水产资源潜力很大,该国管辖的海洋渔业水域达580万平方公里,过去不重视开发,近年来已加快发展。水产业以海洋渔业为主,捕捞量增加很快,如金枪鱼产量在世界居前列,在亚洲是第1位。内陆渔业逐步从捕捞转向养殖,其海水和淡水养鱼池以及稻田养鱼面积日益扩大,全国鱼产量从1989年的300万吨增至1994年的400万吨。印度尼西亚重视养渔场的建设以及发展海滩网箱养殖、对虾养殖等。捕虾业和养虾业同步发展,享有盛名,近年更大力引进外资,增加冷冻包装设备,大量出口,已在世界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印尼的农业产值结构
印度尼西亚农业发展的最主要特点是比较成功地改造了殖民地农业,实现了粮食自给。 1945年独立时,印度尼西亚经济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落后,农业发展缓慢。60年代末以来,政府采取引进国外资本和技术,鼓励国内外私人资本投资,积极开发自然资源和扩大对外贸易等措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也促使农业较快发展。
在“一五”计划时期,建设重点是农业、林业和水利;“二五”时期重视民间种植园发展,曾制定一个种植园十年规划;“三五”时期,一方面大力发展水稻生产,一方面积极发展畜牧业,主要是养鸡业,从而使畜牧业的年均增长率由 “一五”时期的1.63%增加到5.5%;同时,民间种植园的年均增长率由“一五”时期的0.52%提高到4.5%;此后印度尼西亚进一步扩大稻米自给率,同时力求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如今,印度尼西亚农业已取得明显进展,食品已由过去严重匮乏变为自给有余。谷物自给率在90%以上。从前主粮大米大量依靠进口,自80年代中期起已完全自给;由于气候不宜种植小麦,面粉尚依赖进口。蔬菜和水果均有出口;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继续大量出口,换取外汇。畜产品消费量近年增加很快,如国内肉类消费量从1969年的31.1万吨上升到1994年的148.3万吨,增加近4倍;蛋从2.6万吨增至50.9万吨,增加19倍;奶从17.7万吨增至89.5 万吨,增加5倍。由于畜禽生产从80年代起迅猛发展,已从过去严重供不应求而做到基本满足要求。
重要创汇行业,政府高度重视,注意开发旅游景点,兴建饭店,培训人员和简化手续。外国游客1997年达520万人次,后受金融危机和国内政局影响连续下滑,2000年开始回升。2001年达515万人次,创汇54亿美元。主要景点有巴厘岛、婆罗浮屠佛塔、“美丽的印度尼西亚”缩影公园、日惹皇官、多巴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