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种植猪苓产量
人工种植猪苓产量
猪苓是著名中药,有很多的营养价值,那猪苓怎么种植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猪苓人工种植的产量,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猪苓人工种植的产量
猪苓以野生资源供应市场,其产区分布较广,陕西、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南、云南均有产,正常年间产量在800-900吨之间,家种资源目前只有陕西、河南等地种植,虽然种植技术成熟,但是家种面积不大,而且家种货源多用于种子繁殖,少有做商品出售的,家种货源应市量较小。
猪苓种植方式
一、猪苓种、蜜环菌种、新木棒套旧菌棒和菌枝种植法
在夏秋季种植,选择桦树、杨树、毛栗树、青冈和橡子树直径在3—10厘米左右的新鲜树棒,截成与事先培养好的菌棒或种过天麻和猪苓带有蜜环菌丝的旧菌棒同等长,在两方或四方每隔3—5厘米砍一个鱼鳞口,在预先挖好的条带或坑田上面均匀铺好树叶,间隔6—10厘米放一根新棒,再放一根菌棒,以此类推。将直径1—2厘米新树枝斜茬砍成长6—8厘米左右,相似“人”字形摆在两棒之间,并靠近新棒两侧匀称摆蜜环菌种,再在棒间均匀投放野生新鲜猪苓种(每平方米1.5公斤左右为佳),然后覆盖一层树叶,并将条带和坑田上方林下腐殖土层刮下填充间隙(厚度5厘米左右),轻轻压实,不留空隙,按同样的方式种第二层,然后盖土6—10厘米左右,形成龟背状,以利排水。
二、猪苓种和蜜环菌种同播种植法
在春夏季种植,种植前一个月左右选择适宜树种截成50或60厘米长的同规格树棒,每隔3—5厘米砍一个鱼鳞口,利用清林的小树或枝丫梢头砍成6—8厘米左右的马蹄形树枝,堆放在林下半阴半阳的地方,经过昼晒夜露至半干备用,待有猪苓种时即可在林下环坡势开挖条带或坑田(规格同上),铺一层压实约1厘米厚的林下潮湿腐烂树叶,按间隔6—10厘米顺带摆放备用树棒,两棒之间以“人”字形摆放备用树枝,在树棒鱼鳞口与树枝交接处投放优质蜜环菌种(每平方米两瓶),同时在此处摆放野生适龄猪苓种,再覆盖林下树叶和腐殖土5厘米左右,再种第二层,最后覆盖林下树叶和腐殖土6—10厘米即可。还可在覆盖层上直播党参或种植与猪苓生长周期相近的草、木本药材,实行立体栽培,效益倍增。
三、固定菌床种植法
固定菌床的培养必须在计划种植猪苓的阔叶林下就地进行。根据地形坡势挖成条带或坑田,除不下猪苓种外,可像第一种种植方法那样采取新树棒、搭配旧菌棒、菌枝的方式培养菌床,也可按第二种种植法那样采取新材新料投放新菌种的方式培养菌床。种植方法:猪苓种到位后,将菌床覆盖的腐殖土层铲开,当见到菌棒时,便在两棒之间用手掏挖或用合适的树棒钻眼投放适量的种猪苓覆盖腐殖土层6—10厘米。
四、试验性塑料拱膜速生种植法
按第一种或第二种的种植方式均可,另加适量的锯末(香菇袋料旧棒子)、玉米粉、麸皮、葡萄糖粉配置成养料,用竹杆拱棚。除夏季覆盖遮阳网以外,其他季节据情覆盖塑料薄膜,以把握猪苓生长的适宜温度、湿度和透气性能为度。在种植后的第二年春季,采取人工加养的措施促使猪苓生长,于十一月份翻窝取种,或使其继续生长成商品猪苓。
猪苓的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最好选择海拔高度1000~2000米的林下,坡向东南或西南即半荫坡,土层深厚、腐殖多,疏松的砂质壤上。植被物为桦木、橡、槭、桦等林下。
2.繁殖方法
目前人工栽培多栽小猪苓进行繁殖。
3.栽培时间
最好在春季3-4月或秋季7~8月,这时猪苓正度过休眠期进入生长期,密环菌也处在生长期,两者可相互建立良好共生关系。
4.栽培方法
采用坑栽,一般坑深50厘米,长宽各70厘米。林下栽培,既防止破坏森林,又能给猪苓创造适宜的环境和防止水土流失。栽培前首先要培育好密坏菌的菌床或菌材,一般用长有密环菌的朽树根、树枝、树皮作菌种和砍的新树棒(粗约10厘米,长50~60厘米的短节)堆放在坑内,盖土20~25厘米,温度适宜,经过1~2个月即可使用。也可使用培育好准备栽天麻的菌材,或栽过天麻尚未腐烂又没长杂菌的老棒来栽培猪苓。一窝用5根菌棒,下种菌核0.18千克。栽时选完整无伤的新鲜野生小猪苓,或把猪苓核分成小块,每块大小如核桃一般,用手指压紧使菌核扯断的菌丝断面与菌材紧密结合。一根菌材上可压放苓块7~8个,栽好一根,用腐殖上把四周培好,不留空隙。以此类推,一般只栽一层,最好盖腐殖土20~25厘米,略高出地面,两年后可以采挖。
采收加工
猪苓多年生习性,一两年内产量不高,栽培三四年才是繁殖旺盛时期。收获中要注意表面土层中的菌核。全年都可以采收,以夏秋季采收为好。色黑质硬的称为老核,这就是商品猪苓,也就是第一代第二代猪苓。色泽鲜嫩的灰褐色或黄色猪苓,一般核体松软,可作种核。
在收获时要去老留幼,将已收获的猪苓菌核去杂刷洗,弄得干干净净,然后在日光下自然晾晒,干后即可装运销售。用麻袋或竹箩装,放干燥处保存。
猪苓外皮乌黑光泽,体重,坚实,断面洁白或黄色者为佳。
猪苓的发展前景
猪苓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不仅具有利尿和抗菌作用,经研究发现有抗癌作用,需要量将会逐年增加。同时人工栽培猪苓已基本成功。我国森林资源丰富,适宜栽培的土地较多,发展生产潜力很大。
猪苓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野生资源保护工作没有跟上,群众连年采挖,资源越来越少;栽培面积小,单产低,收益少,发展缓慢。因此,应切实加强资源保护工作,指导群众合理采挖;要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研究推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积极扩大种植面积,逐步形成生产基地,确保医药卫生事业日益发展的需要。(常用中药材)
70年代至80年代生产情况:
猪苓商品来源于野生资源。新中国成立后,列为三类品种,由市场调节产销。40年来,全国猪苓生产不断发展,收购量逐年增加,购销同步增长,属于可以满足供应的品种。
猪苓购销变化不大,呈现相对稳定,逐年上升趋势;虽然1970年收购量有所下降,仍能保证市场需要,未出现过积压和脱销情况。1980年中药材市场放开后,由于价格的变化,猪苓购销大幅度上升,1983年收购127多万公斤,销售70多万公斤,创历史最好水平。
猜你感兴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