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及技术
推荐文章
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及技术
肥料在水稻的整个生长期间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在种植水稻的时候我们要做好施肥工作,其中有什么关键点要注意的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及技术,希望对你有帮助。
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及技术
一、水稻的需肥特点
氮、磷、钾是水稻需要量较大而土壤又比较缺乏的营养元素,一般每生产稻谷100 kg,约需吸收氮1.6~1.9 kg,磷0.8~1.3 kg,钾1.8~3.8 kg,三者的比例约为1:0.5:1.3。氮素以返青至分蘖期为最高,磷和钾以拔节期为最高。水稻对三要素的吸收量分别在分蘖盛期和幼穗分化后期形成两个吸肥高峰。因此水稻施肥必须根据水稻这些营养规律和吸肥特性,充分满足水稻吸肥高峰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
二、水稻施肥技术
1、秧田施肥技术一是配制营养土:肥沃的旱田土和腐熟的猪粪按7:3比例混合堆制;二是秧苗追肥:秧苗3叶期以后,若出现叶片普遍退绿发黄缺肥时,每亩苗床可用磷酸二氢钾或硫酸铵16~20 kg,兑水1200~1500 kg叶面喷洒,喷肥后要浇清水冲洗,防止烧苗;三是送嫁肥:在移栽前两天最好追施一次送嫁肥,以保证插秧后返青的速度一般按每亩施硫酸铵10 kg或尿素5 kg为宜。
2、本田施肥技术本田施肥要做到有机肥与化肥结合,追肥与叶面喷肥结合,施肥原则为减氮、增磷钾。结合秋整地或春整地,可隔年施经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每亩2~3 t;再结合耙地施入优质水稻配方肥每公顷15~25kg;分蘖肥:分两次施入,第一次分蘖肥在返青后立即施用总量的50%,最晚不超过6叶期,促进分蘖早生快发,低位分蘖;当水稻7叶末到第8叶露尖时施入第二次蘖肥;穗肥:穗肥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倒3叶刚刚露尖时施穗肥总量的60%,促进穗、枝梗、颖花的分化,争取大穗;第二次在剑叶(倒1叶)露尖时施用,穗肥以氮肥为主,加入适量钾肥。
水稻需肥特性
水稻为了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营养元素,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之多。各种元素有其特殊的功能,不能相互替代,但它们在水稻体内的作用并非孤立,而是通过有机物的形成与转化得到相互联系。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类营养元素,主要依赖其根系从土壤中吸收。一般来说,每生产lOOkg稻谷,需从土壤中吸收氮(N)1.6~2.5kg、磷(P2O5)0.6~1.3kg、钾(K20)1.4~3.8kg,氮、磷、钾的比例为1:0.5:1.3。但由于栽培地区、品种类型、土壤肥力、施肥和产量水平等不同,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会发生一些变化。通常杂交稻对钾的需求高于常规稻约10%左右。
水稻的整个生育过程分为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营养生长期主要是营养体根、茎、叶的生长,并为生殖生长积累养分。此期以氮素旺盛吸收和同化作用为主导,即以扩大型代谢为主,施肥目标在于促进分蘖,形成壮苗,确保单位面积有足够的穗数。生殖生长期主要是生殖器官的形成、长大和开花结实。此期是扩大型代谢逐渐减弱,贮藏型代谢逐渐增强至旺盛,即以碳素同化作用为主,施肥应以促穗大、粒多、粒饱为中心。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规律是:分蘖期由于苗小,稻株同化面积小,干物质积累较少,因而吸收养分数量也较少。这一时期,氮的吸收率约占全生育期吸氮量的30%左右,磷的吸收率为16%~18%,钾的吸收率为20%左右。早稻的吸收率要比晚稻高,所以在早稻生产上强调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水稻幼穗分化至抽穗期,叶面积逐渐增大,干物质积累相应增多,是水稻一生中吸收养分数量最多和强度最大时期。此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百分率几乎占水稻全生育期养分吸收总量的一半左右。水稻抽穗以后直至成熟,由于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吸收养分的数量显著减少,N的吸收率为16%~19%,P205的吸收率为24%~36%,K20的吸收率为16%~27%。一般晚稻在后期养分吸收率高于早稻,生产上常常采取合理施用穗肥和酌情施用粒肥,满足晚稻后期对养分的需要;晚稻由于其生育期短,对氮磷钾三元素的吸收量在移栽后2~3周形成一个高峰。而单季稻由于生育期较长,对氮磷钾三元素的吸收量一般分别在分蘖盛期和幼穗分化后期形成两个吸肥高峰。因此,施肥必须根据水稻营养规律和吸肥特性,充分满足水稻吸肥高峰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
水稻施肥不同配比对产量的影响
氮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养分,它是每个活细胞的组成部分,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也是植物体内维生素和能量系统的组成部分。磷在植物体中的含量仅次于氮和钾,一般在种子中含量较高。磷在植物体内参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能量储存和传递、细胞分裂、细胞增大和其他一些过程,能促进早期根系的形成和生长,提高植物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能力,磷能提高粮食作物的品质。钾是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同时也是土壤中常因供应不足而影响作物产量的三要素之一。钾能够促进光合作用,钾能明显地提高植物对氮的吸收和利用。钾的另一特点是有助于作物的抗逆性。钾的重要生理作用之一是增强细胞对环境条件的调节作用,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08年设在黑龙江省红卫农场科技园区水稻试验田,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土壤有机质含量48.9g/kg,碱解氮172mg/kg、速效磷31.3mg/kg、速效钾87mg/kg,pH值为6.39。供试水稻品种为空育131。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不设重复,分别设立3个不同的施肥配比。试验共设3个处理,处理1每公顷施纯N150kg、P2O5150kg、K2O150kg;处理2每公顷施纯N165kg、P2O560kg、K2O225kg;处理3每公顷施纯N120kg、P2O5150kg、K2O180kg。
二、试验结果与分析
(一)生育期调查
从生育期调查结果可知,在抽穗时间上,处理1为7月26日,处理2为7月26日,处理3为7月25日;在成熟期上,处理1为9月9日,处理2为9月9日,处理3为9月8日。结果表明:处理1和处理2在生育期上没有差别,只有处理3在各个生育期上同处理1和处理2相比提前了1d。
(二)生育性状调查
从调查结果可知,在田间分蘖数量上,处理1的有效分蘖数为30.1株/穴,处理2的有效分蘖数为28.5株/穴,处理3的有效分蘖数为31.3株/穴。病害只有少量的鞘腐病发生,各处理的发病率:处理1为18.6%,处理2为15.4%,处理3为15.7%。各处理在株高上相差不大,结实率只有处理2的最低,为82.5%。只有处理3在最后的成熟阶段出现了倒伏现象。
试验结果表明,磷肥随着用量的降低,结实率也在降低;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病害发病率在逐渐降低。氮肥的量幅度变化不大,因此结果也不很明显。
(三)产量性状调查
从试验结果可知(见表1),在产量结果中,处理1的产量为9679.5kg/hm2,处理2为9088.5kg/hm2,处理3为9865.5kg/hm2。经过出米率的分析,处理1的出米率为68.6%,处理2为65.2%,处理3为70.3%。
三、小结
高产栽培的稻田施肥量要适宜,配比要合理,根据不同地块肥力确定施肥量,结合土壤化验结果,根据土壤肥力条件,合理补充土壤缺乏的营养元素,积累养分提高土壤肥力,做到配方配比施肥,确保水稻的高产、稳产,提高稻米品质。结合试验数据,高产栽培的稻田最佳施肥量为每公顷施纯N120kg、P2O5150kg、K2O180kg,产量为9865.5kg/hm2,出米率为70.3%。
看了“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及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