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知识宝典 > 知识百科 > 植物知识 > 猴头菇塑料大棚栽培方法

猴头菇塑料大棚栽培方法

小龙0分享

猴头菇塑料大棚栽培方法

猴头菇的优质高产的也是要讲究其中的技术方法,有什么好的措施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猴头菇塑料大棚栽培,希望对你有帮助。

猴头菇优质高产措施

选择良种 首先,生产用母种应性状优良,表现为生长快,均匀整齐,在适温下两星期内长满斜面。冰箱保藏时常形成原基,镜检有少量厚垣孢子,若孢子过多则产量偏低。若菌丝发黄、细弱、稀疏,表明菌种退化。生长不均、不齐,或有拮抗现象,说明菌种不纯,均不可采用。所有原种应致密洁白,上下均匀,无菌丝间断,表面菌丝旺盛。若基质干缩,料壁脱离,颜色发暗,说明菌种老化。壁周出现各色条纹、斑点,表明菌种有杂,不能使用。其次,菌种的菌龄要适宜,一般冰箱保藏的母种、原种不超过3个月,常温(20℃)下不超过20天。若菌龄过长,则活力下降,不仅生长慢、产量低,而且抗逆性差,极易染杂。此外,还要选用适宜当地生产的优良品种。

适时栽培 猴头菌丝体最适温度24℃左右,子实体适宜温度18~20℃。该菌对环境条件十分敏感,尤以子实体阶段对温度敏感,当气温高于25℃或低于12℃均不能形成正常子实体,表现为无刺、发黄、丛生、畸形或变红,生长停止。北方栽培以2月或9月接种,3~4月或10~11月出菇最好,南方春秋栽培可分别提前或推迟20~30天。实践证明,北方春栽不宜迟于3月中旬出菇,以免菇期遇25℃以上高温导致减产,降低品质。秋栽若气温偏低(30℃以下),可尽量提前接种,以便在气温降至12℃以下前结束出菇。

原料配置 原料配置是获得稳产高产的基础。原种、栽培种培养料可就地取材,常用配方:棉子壳87%,麦麸10%,蔗糖1%,石膏1%,木屑1%。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培养基中麦麸添加量增加,产量提高,但要有限度。棉子壳栽培,麦麸量不宜超过15%,否则不仅增加成本,而且子实体分枝松散,呈菜花状或珊瑚状,降低品质。为提高产量质量,拌料时在允许范围可尽量多加水,料水比1∶1.5~1.6较好,这样头潮菇朵大球重,色白味佳,商品质量好。

小袋栽培 实践证明,猴头菇小袋(14厘米×30厘米)加套环栽培,两端接种,出菇早、产量高。一般头潮提前2~5天,球径达8~9厘米。装袋时要外紧内松,以防基质失水影响正常出菇。此外料要装满,少留空间,以免柄过长,多耗营养。

彻底灭菌 彻底灭菌是保证制袋成品率的关键。高压灭菌小袋要求在14.7×104帕压力下保持1.5~1.8小时,大袋保持1.8~2.4小时;常压灭菌以100℃ 保持4小时,再保温4小时为宜,若温度不够,须延长灭菌时间。高压灭菌还须防止菌袋胀气破裂,故装料扎口不必过紧,灭菌时采用开阀加热,文火升温,缓慢排气,自然降压的方法来控制胀气。为防止袋面破洞,灭菌后将料袋趁热浸沾pH值为13的浓石灰水,这可明显提高菌袋成品率。

菇期通风保湿 猴头菇栽培管理的重点在菇期,菇期管理的关键是控温、通风、保湿。小袋栽培19~24天开始形成原基,此时应移入菇房,及时开口通风,以防原基萎缩,推迟出菇。筒栽可在菌丝扭结处用小刀开1~2厘米的十字口,以增加氧气,促进子实体分化。开口后要增大湿度,喷雾化水,使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0%~90%。出菇后切不可向幼蕾喷水,否则水渗入袋中会造成幼菇萎缩,进而变质腐烂,要少喷勤喷,随菇体生长加快,水量增加。若温度高、通风差,要少喷或不喷,通风好、温度适宜,可多喷勤喷。子实体对二氧化碳极敏感,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1%,会刺激菇柄不断分化,形成菜花状、珊瑚状子实体,降低适口性。因此,必须加强通风,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亦可常开窗扇,确保空气清新,但不可直吹菇体,以防变色萎缩。

及时采收补水 猴头菇自现蕾到成熟一般约10天。因用途不同,采收标准不一。若鲜食、制罐或盐渍,以菌刺长0.3~0.5厘米采收最好,此时菇体内实朵重,适口性强。若刺长1厘米以上,则开始散发孢子,必然降低营养,同时菇体变软,口味下降。采时用小刀割下,留l~2厘米菇柄。为提高产量,采收第一潮菇后停水3日,通风 1日,使割后菇根表面收缩,随后用竹筷在袋端打2个8~10厘米深的洞,视菌袋大小,各补水50~100毫升。24小时后控出多余水分,在适温下培养 7~10天可出二潮菇。

后期覆土防杂 二潮菇后菌袋失水严重,猴头菌丝变弱,活力下降,易被污染。尤其在温暖潮湿的环境,极易感染绿色木霉。该菌属好氧性喜温喜湿菌类,一旦发生,极难治理。因此,可进行覆土栽培,具体操作:先在地面铺土5~6厘米,然后脱去外袋,将菌袋呈两排纵向摆放,排间距10~12厘米,袋间距2~3厘米,排好后每层加土 3~4厘米,间隙填土,喷湿后垒第二层,通常可垒6~8层。菌墙两侧用泥抹平,厚1~2厘米,墙顶用泥封成凹槽,以利补水保湿。经此处理既可防霉,又为猴头子实体生长提供了水分与养分,通常还可出2~3潮菇。也可采用畦式覆土法,这样更利于补水。

猴头菇塑料大棚栽培

一、塑料大棚建造

选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环境洁净地方建棚。大棚规格:东西长45米左右(根据栽培规模大小确定),南北宽8米,北墙高(含下挖深度)2.8米,南墙高1. 6米,南北每隔15米砌一分隔墙。墙为砖结构,北墙为双层空心墙,以利保温;南墙每隔3米设两窗以便通风。棚内地面下挖50厘米,棚顶面采用无滴膜覆盖保温。有条件的菇农也可利用冬暖蔬菜大棚进行猴头菇栽培。

二、栽培季节

根据猴头菇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应用塑料大棚栽培,在山东一般应于10月中旬制栽培袋,约经一个月的培养至11月中下旬开始出菇,翌年3月上中旬出菇结束。

三、栽培袋的制备

1.培养料配制 配方①:棉子壳90%,麸皮8%,石膏1%,过磷酸钙1%。配方②:棉子壳58%,杂木屑30%,麸皮10%,石膏1%,过磷酸钙1%。配方③:棉子壳50%,玉米芯粉38%,麸皮10%,石膏1%,过磷酸钙1%。将上述各配方原料拌匀,按料水比1:1.2~1:1.4加水调至含水量65%。

2.装袋 采用15厘米×32厘米~34厘米×0.04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 料重约0.4千克~0.45千克。料要适度压紧,然后用绳所紧袋口。

四、灭菌

1.常压灭菌 将培养料袋分层置放灭菌锅内,加热至100℃,保持10小时,停火焖5小时~6小时,然后将袋取出冷却接种。

2.高压灭菌 用大容量高压灭菌锅,料袋亦分层放置,保持压力1. 2千克/平方厘米2小时,然后自然冷却至压力为零时,开锅盖将料袋取出冷却。大容量灭菌锅灭菌时,如将压力升至1. 5千克/平方厘米则易发生熔袋、胀袋现象,影响灭菌效果。

五、接种与培养

当料袋冷却至30℃以下时移入接种箱接种,接种箱用高锰酸钾、甲醛熏蒸灭菌,20分钟进行无菌操作接种。接种从料袋两端进行,一般每瓶菌种可接25袋。接种后可将料袋直接移入大棚培养发菌。移入前大棚应充分消毒,开窗降低棚内温度,用石灰水喷洒地面和四壁,然后用甲醛或硫磺密闭熏蒸24小时。如采用冬暖蔬菜大棚栽培猴头菇,可先将接种后的料袋单独置于培养室培养至菌丝吃料深达2厘米左右,再移入大棚内继续培养。料袋呈墙式排放,每行叠放6层,底面铺一层砖,行间距60厘米,以便于管理。

发菌培养期间要加强通风管理,棚顶适当加放草帘遮荫,控制棚内温度不超过27℃,约经30天,菌丝接近发满时,倒袋检查,清除有较重杂菌污染的菌袋,生长健壮的菌袋即可进行出菇管理。

六、出菇管理

将发满菌的菌袋两端所绳解开,轻拉袋口随即复位,以改善菌袋内部通气条件。将棚内湿度提高到85%以上,保持棚内温度在10℃~20℃。进入11月下旬后,北方地区日照增温强度明显减弱,白天可适当去草帘增加日照增温,夜间盖草帘保温。如光线强,棚内温度偏高,白天可适当加盖草帘遮荫。晴暖天气,轻开南面窗户适度通风。一般经7天~10天即开始现蕾,再经10天~15天猴头菇子实体菌刺长约0.5厘米~1厘米时即应及时采收。采收后要消除菇根,继续培养。严冬季节,如大棚保温效果差,可暂停出菇管理,至2月上旬气温回升后再行管理。一般可收2潮~3潮菇,生物学效率可达100%。由于大棚保温性能好,冬季棚内蒸发量小,因此管理中应适当减少喷水次数,严禁向袋口、菇蕾 喷水,以免引起菇蕾腐烂。

对出过2潮~3潮菇的菌袋,可采用覆土畦栽的办法,其生物效率一般可超过120%。其方法是:在棚内挖宽1.2米,深25厘米的畦,将菌袋脱去塑料袋,3个~4个一束竖置畦中,上盖约2厘米厚的细壤土,浇透水,以后保持畦内潮湿状态,约经15天左右,可出一潮菇,菇体大者直径可达25厘米以上。至菌刺长达0.5厘米时即可小心采收,将粘有泥土的菇柄部分用刀削掉,即可出售或加工。
 

看了“猴头菇塑料大棚栽培”

    786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