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菇怎么样栽培能高产
白灵菇怎么样栽培能高产
白灵菇栽培技术方法是很重要的,你知道栽培过程,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白灵菇怎么样栽培能高产,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白灵菇高产栽培高产
白灵菇对温度极为敏感,其菌丝适应温度范围较宽,可在4--37℃条件下生存,以23--28℃为宜,出菇温度范围为0--24℃,生长前期的菇蕾阶段8--13℃以为最适宜,后期幼菇生长以15℃最适宜。
白灵菇的菌丝生长需要相当长的后熟阶段才能达到菌丝的生理成熟。就是说,白灵菇菌袋在发满菌丝后,必须要经过一个菌丝后熟期才能出菇。根据菌株特性下同,该阶段一般约需30--60天不等,个别菌株甚至高达80天。采用人工调控措施,可大大缩短其后熟期。其基本做法是:先将温度调至30℃左右,使菌丝充分发育,然后降低温度(将菌袋移入低温冷库),在0--10℃环境中维持15天左右,令菌丝体在相对不适条件下形成自我保护,从而加速其生育过程。
当菌袋色泽较前期更加洁白、手感硬度较高且弹性较强时即可将其移出冷库,置入塑料大棚中。要尽量提高棚温、加大湿度,给予适量的强光刺激和较大的通风。约一周左右,接种块处即出现微黄色菌液。此后应尽量降低温度,待其现蕾。一般该时段约在11月中旬前后,棚温应保持在15℃以下。要覆盖好草帘,加强早晚及夜间的通风,同时加强地面浇水和空间喷水。仅需2天短时10℃以下,菇蕾就很快形成。
一般每个出菇面仅有1--3个菇蕾。在其完成分化前给予疏蕾处理,只保留1个,在常规条件下即可长出个大、均匀、端正、色白的优质菇品。此举可有效提高其商品率,一般个重均在200克左右,商品率近100%
白灵菇不出菇的原因
一是错过最佳接种期。其原因与菇农备料跟不上,或灭菌锅炉未及时建好而耽误最佳接种时间有关。由于接种时间的延误,气温逐渐下降,菌丝发育缓慢,生理不能成熟,无法转入生殖生长。到了菌袋生理成熟时,气温升高,温度已不适应,造成整批菌袋不出菇,即使出菇也是菇体偏薄、品质较差。
二是栽培用料配比不当。白灵菇菌丝生长需要高氮营养物质,而发菌时间超过百日,如果养分积蓄不能满足营养生长时,就难出菇。基质中氮的浓度过高时,菌丝生长过旺,拖长营养生长时间,反而抑制原基形成。当菌丝进入生殖生长时,已错过自然低温刺激的良机,也不出菇。
三是发菌管理欠妥。接种后的菌袋在菇棚内摆叠过密,菌袋间不透气,或在发菌期翻堆不及时,使菌丝严重缺氧;菌袋堆集过密,加之接种处于秋季,常出现温度过高,导致菌温、袋温、棚温聚增,造成底层菌袋“烧菌”,影响出菇。翻堆次数太少,上中下各层菌袋受光触氧不匀,生理成熟度有差异,造成出菇不一致。
四是后熟培养不达标。有的菇农认为白灵菇属侧耳科,与平菇近缘种,仿效平菇栽培技术,因此菌丝长满袋后就开口喷水,结果久不出菇;有的后熟期室内湿度太低,后熟时间延长,导致出菇期推迟;也有的因菇棚内光照直射菌袋,造成菌袋内水分蒸发,菌丝体增厚,养分消耗,影响了后熟。
掌握白灵菇关键技术
促进菌袋尽快出菇的技术措施将发好菌丝的菌袋按照事先规划好的出菇模式在出菇场地内摆好,最好采用打孔方式进行开口,即在菌袋两端袋口的中上部位,对称扎两个深2厘米、直径0.5~1厘米的圆洞。喷施生长素:菌袋开口或解袋后4~5天喷50~60毫克/升的30烷醇1~2次。白天温度控制在15℃~18℃,夜晚温度控制在2℃~7℃,温差刺激10~15天。将沾水地膜覆盖于白灵菇菌袋上。环境湿度增加到85%左右,散射光达到500~800勒克斯,增加菇棚内通风次数和时间,每天通风2~3次,每次0.5~1小时。
优质白灵菇的培育方法用小刀或竹签将多余的小菇蕾剔除,每个菌袋的出菇端口只留一个菇形完整的菇蕾,尽量将温度控制在6℃~15℃。在6℃~15℃的温度条件下每天喷水1~2次,不要直接往菇体上喷水,向地面和空中喷水,环境湿度维持在80%左右。白天每天通风1~3小时,阳光直射并不影响白灵菇的生长和品质,色泽也不会变。气温高于20℃时,阳光不宜直射菇体,因为强光会使菇体变黄。白灵菇的子实体在八成熟时采收较适宜,此时菇体外观洁白,菇质致密有弹性,菌盖边缘内卷,菌褶排列整齐。
看了“白灵菇怎么样栽培能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