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知识宝典 > 知识百科 > 植物知识 > 东北水稻种植技术视频及相关方法

东北水稻种植技术视频及相关方法

小龙0分享

东北水稻种植技术视频及相关方法

水稻是我们常吃的失误,那么东北水稻怎么种植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东北水稻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东北水稻种植技术

1、东北水稻种植情况

(1)面积:5000万亩左右,且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随着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度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2)轮作制度:在东北稻区,由于冬季温度低,夏季生长季节短,稻田常实行水稻常年连作的一年一熟制,冬季休闲,部分稻田实行隔年水旱轮作,即稻/稻/绿肥、稻/稻/豆类、稻/稻/春小麦,此种水旱轮作制度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

(3)气候及播期:该区稻作生长季为110-180天,平均气温18-23℃,≥10℃积温2000-4000℃。该区水稻是春种秋收,一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6℃时开始播种,安全播种期自南向北为4月25日至5月25日。安全齐穗期为7月20日至8月15日,收获日期在10月上旬。

(4)品种:早熟早粳稻,南部为中、迟熟类型,北部为特早熟类型,总产量占全国粳稻总产量的54.3%。

2、 水稻需肥规律

水稻为了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营养元素,除必须的16种营养元素之外,对硅元素吸收较多。水稻的需肥量为每100公斤每生产500kg稻米需要吸收:纯氮:8-10kg,纯磷3-4kg,纯钾8-10kg,N:P2O5:K2O=2.2:1:2.05。在确定稻田施肥量时,应首先根据计划要求的产量计算所需要吸收的肥料数量,再调查土壤的供肥量和肥料的利用率,就可以用下式求出理论上的施肥量: 稻田施肥量=(计划产量需肥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在水稻目标产量500-600公斤/亩的田块,寒地水稻氮肥(N)6-8公斤/亩,磷肥(P2O5)3-4公斤/亩,钾肥(K2O)4-6公斤/亩。

3、硅的作用

硅是水稻、甘蔗等作物健康生长的必需元素。水稻茎秆中硅含量是N含量的十倍多,超过N、P、K的总和。水稻是作物中选择吸收和富集硅最多的,这种生理特性是由其特有的遗传性所决定的,硅的作用概括为以下几点:

(1)硅是植物体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其作用仅次于氮磷钾,居第四位。

(2)硅可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提高了水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量;

(3)硅肥能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施用硅肥后,可使作物表皮细胞硅质化,茎叶挺直,减少遮阴,增强叶片光合作用,提高叶绿素含量。叶片生长期延长,不易衰老。

(4)硅肥能减少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作物吸收硅后,可在植物体内形成硅化细胞,茎叶表层细胞壁加厚,角质层增加,作物对病虫害抵抗力增强。

(5)还使表皮细胞的通透性显著降低,从而降低蒸腾量30%以上,相对提高了抗旱能力。

(6)硅肥能提高作物的抗倒伏能力80%以上。倒伏与折断率减轻40-70%。施用硅肥后,还能显著增强作物的抗旱、抗低温能力。

(7)硅肥能很好的调节作物对氮磷钾各元素的平衡吸收。促进磷在作物体内的运转和吸收,从而提高结实率,并能抑制对铁、锰的过量吸收和毒害。

(8)可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提早抽穗,使穗轴增粗、穗长增加等。

(9)施用硅肥不仅可以增加作物产量,还可改善农产品品质,水稻施硅增产5-12%,小麦、玉米增产5-10%。

硅的积累和分布的特点水稻吸收硅的能力,是来自于体内的新陈代谢,而这种代谢活性仅限于水稻的根部。水稻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硅的吸收量存在着差异,前期吸收量少,幼穗分化后吸收量急剧增加,抽穗后上升更明显,以后逐渐减少。

由于植物对硅的吸收是以硅酸分子的形式进行的,因此,土壤中的硅很少能被利用。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作物不断吸收土壤中的硅,致使土壤中的有效硅逐步减少。

东北水稻施肥技术

(1)存在的主要问题

部分地区氮肥施用量过高,施用时期不合理,蘖肥比例大,穗肥施用不足。

(2)施肥原则

①合理调整氮肥的基、追比例,使基肥中的氮占总施氮量的45%左右,减少分蘖肥,提高穗肥的施用比例。

②钾肥可优先选择氯化钾,在秸秆还田的地块可适当减少钾肥用量。

③根据测土结果,注意补施中微量元素和含硅肥料。

④采用节水灌溉,追肥“以水带氮”。

水稻栽培技术

1.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抗病虫强的优良品种

根据当地生态条件、生产条件、经济条件、栽培水平及病虫害发生危害等情况,选用经过审定,经过试验示范适宜当地种植,抗病虫能力强、抗倒、分蘖强、成穗率高、穗大、结实率高的优质、高产品种(如:宜香725、Q优6号、宜优1988,其中以宜香725品质最佳)。

2. 培育壮秧

培育壮秧是水稻增产的关健技术措施之一。生产实践证明,培育壮秧应以肥培土、以土保苗。在水稻育秧上应大力推广应用旱地育秧技术,旱育秧具有早生快发,无明显的返青期,有效分蘖率高,抗性强,结实率高等特点。旱育秧苗床要多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2.1壮秧标准

根:根系发达、粗短、白、无黑根。苗:基部粗扁、苗健叶绿,叶片上冲不披散。生长旺盛,群体整齐一致,个体差异小,苗体有弹性,叶片宽挺健、叶鞘短、假茎粗扁,到秧龄30天达到3个以上分蘖。叶色深绿,绿叶多,黄、枯叶少,苗高适中,无病虫。

2.2播种

2.2.1种子准备

选购经过审定,经过试验示范适宜当地种植,抗病虫、抗倒、分蘖强、穗大、结实率高的优质、高产品种种子。

2.2.2苗床准备

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的熟旱地或菜园地作旱育秧苗床地。提早精细整地,做到土壤细碎无大土块,按1.5-1.6米理墒,沟深30厘米,厢高15厘米;按每亩苗床施入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1500-2000公斤、普钙50公斤、钾肥5-8公斤作底肥,提前20天左右将农家肥与普钙需充分混合堆沤发酵,施肥时与土壤充分混合后平整墒面等待播种。

2.2.3浸种催芽

浸种前将种子摊晒1-2天,再用3%的多菌灵药液浸泡12小时,清水淘洗,直到水变清时开始浸种。一般要浸泡3天,每天用清水淘洗3-4次。3天后将种子淘洗干净,再用50-60℃的水将种子预热,用湿麻袋把种子包好,再用稻草等保温,温度保持在30-35℃,24小时即可催出稻芽,稻芽露出后逐步降温至20℃左右,摊开种子,在自然条件下炼芽1天后即可播种。

2.2.4播种

播种期: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当气温稳定通过10℃以上既即可播种,我县播种期安排在4月上旬为宜;

播种:稻种做到稀密均匀,每亩苗床播种10-12公斤为宜。播种后搭棚盖膜,保温保湿,防止由低温引发的烂芽烂秧,减少生产损失。

2.2.5苗床管理

除草:水稻播种后,当苗床出现杂草要及时除草,除草采用人工轻轻拔除杂草,防止伤及稻苗。

水肥管理:播种到2叶期保持苗床土湿润,2叶期后要控水降湿防病。当苗床出现土干发白或早、晚秧苗叶尖无水珠或秧苗开始卷叶时,应在早、晚揭膜灌水,遇高温天气中午揭膜通风降温防止高温烧苗。在2叶期每亩施尿素5公斤作断奶肥、促进生长健壮;在4叶期每亩施尿素7-8公斤、钾肥2-3公斤促进分蘖;在4.5-5叶期进行炼苗,准备移栽,移栽前3-4天每亩施尿素1.5-2公斤作送嫁肥。

病虫防治:在苗期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适宜农药防治苗期病虫害,防止病虫害传入大田,减少大田病虫害的发生率。

3.移栽

3.1粗细整田、施足底肥

在水稻收后及时翻犁,翻埋残茬,栽前再进行犁耙。精细整田,达到田面平整,做到“灌水棵棵青、排水田 无水”。 底肥坚持有机肥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栽前结合稻田翻犁亩施有机肥1500-2000公斤,结合耙田亩施普钙40-50公斤、钾肥8-10公斤作底肥。

3.2适时炼苗,适当早载

旱育秧宜适当早栽,宜栽中偏小苗,以秧龄30天左右,秧苗长至5-6叶期移栽为宜,因旱育秧根系发达,秧苗过大,在起苗时易造成根系损伤。

3.3合理密植

根据稻田肥力的高低,确定移栽密度,移栽时视秧苗分蘖情况,每窝栽带蘖苗1-2苗。

双行条栽:大行0.9-1.0尺,小行0.4-0.5尺,窝距0.4-0.5尺。1998-1999年在翠华镇、金坪村花塔村民小组连续2年进行双行条栽与常规移栽对比试验,双行条栽比常规移栽分别亩增产76.4公斤和88.5公斤,增11.2%和13.3%。

厢式条栽:按5尺开厢,沟深0.8-1.0尺,每厢栽5-6行,窝距0.4-0.5尺。1998-2000年在金坪村花塔村民小组连续3年进行厢式条栽与常规移栽对比试验,厢式条栽比常规移栽亩增产63.2-76.8公斤,增10.6-12.1%。

抛秧:每亩抛秧1.5-1.8万苗,抛秧做到稀密均匀。1998-2000年在雄魁村鱼苏村民小组连续3年进行抛秧与常规移栽对比试验,抛秧比常规移栽亩增产72.1-79.3公斤,增9.8-11.1%。

4.田间管理

4.1追肥

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过磷酸钙15-20公斤,钾肥4-5公斤、硫酸锌1.5公斤作追肥。在移栽后10天左右追施提苗肥,促进有效分蘖,占总追肥量的30-35%;在孕穗期追施攻粒肥,占总追肥量的65-70%,以提高结实率及促进籽粒饱满。

4.2合理灌水

在水稻生长期间为促进根系生长良好,增强吸收能力,促进水稻生长健壮。在水的管理上,以增氧通气、养根活根为中心,增强根系活力为目的。返青期以适当深水灌溉有利返青,孕穗期、始穗期至齐穗期保持浅水灌溉,灌溉条件较好地区其余时期均以保持湿润为主。

分蘖期要求浅水促蘖,分蘖后期宜适当晒田控蘖,减少无效分蘖,增加通透性,促进水稻生长健壮,在晒田控蘖时不宜重晒;干旱季节,要抗旱灌水,以免脱水影响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蒸煮食用品质;灌浆成熟期要做到干湿壮籽;黄熟期排水晒田,促进成熟;收割时,做到田间无水,以免稻谷浸泡在水中影响米质。

5.病虫害防治

5.1主要病虫害

在我县水稻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等;主要虫害有:稻飞虱、稻螟、粘虫、稻负泥虫等。

5.2防治措施

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以种植抗病虫品种为中心,以健身栽培为基础,药剂保护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5.2.1农业防治:选用抗虫品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灌水;及时清除遭受病虫危害的植株,减少田间病虫基数;水稻收获后及时翻犁稻田,冬季清除田间及周边杂草,破坏病虫害越冬场所,降低来年病虫害基数和病虫害发生率。

5.2.2化学防治:加强田间调查,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情况;在水稻生长期间,选用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防治病虫害,施药后保持田间3-6cm水层3-5天。

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浸种24小时,洗净后催芽;每亩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或40%克瘟散乳油150-200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防治稻瘟病。

用10%强氯精500倍液浸种48小时,用20%噻枯唑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用45%代森铵水剂500~800倍液浸种24~48小时。在水稻三叶期和移栽前5天各喷施1次10%强氯精500倍液,每亩用35%克壮·叶唑可湿性粉剂28~35克,或15%叶枯唑可湿性粉剂20~25克,或45%代森铵水剂23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每亩用20%粉锈宁乳油50-76毫升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3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50-75克、加水100公斤喷雾,或拌细土25kg撒施防治水稻纹枯病。

抽穗前5~10天每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50毫升或20%粉锈宁乳油75毫升或或12.5%纹霉清水剂150毫升兑水50-60公斤喷雾防治1~2次防治水稻稻曲病。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或5%锐劲特胶悬剂1200-1500倍液喷雾防治稻飞虱。

播种或移栽前每亩用3%的呋喃丹颗粒剂2.5-3公斤拌细土15-20公斤撒施;移栽时用90%的敌百虫晶体0.5兑水400-500公斤浸秧苗10分钟;大田期用50%的杀螟松乳油或50%的巴丹水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水稻螟虫。

用百虫或50%杀螟松乳油800-1000倍液、25%杀虫脒或25%杀虫双500倍液、20%速杀菊酯或2.5%敌杀死乳油4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水稻粘虫。

每亩用25%敌百虫粉3-4斤;或烟草粉4斤拌消石灰25斤,在晨露未干时撒施;用50%杀螟松8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防治稻负泥虫。


猜你感兴趣:

1.

2.

3.

4.

5.

    787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