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养殖牛
怎样养殖牛
牛还具多种用途:肉和乳可供食用,牛皮可做工业原料及衣料,牛角可做药材及工艺品等;牛还可为农业生产等提供役力。那么牛要怎么养呢?以下就是小编做的整理,希望对你们有用。
牛的养殖技术
正确选购架子牛
1、选择国外肉用良种公牛作父本杂交的改良牛。2、要选择2-4岁,体重318-363公斤,架子大且较瘦的牛。这样的牛采食量大,日增重高,肥育效果好,饲养期短,资金周转快。3、应挑选四肢高,体形长,皮肤松驰有弹性,肌肉较薄,骨架清晰,宽而不丰满,毛密柔软和体况健康的牛。因这种牛生长潜力大,肥育效果好。
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
1、选择合适的精粗比和营养水平。开始30天内,精粗饲料比3:7-1:1,粗蛋白质含量为12%;中间70天,精粗饲料比为6:4,粗蛋白质含量为11%;最后10-20天,精粗饲料比为7:3-8:2,精料粗蛋白质含量为10%。一般在最后10天,精料日采食量应达到4-5公斤/头,粗饲料让牛自由采食。2、饲料加工要科学。⑴精饲料:如玉米粉碎粒度应在1毫米以上,高粱粉碎粒度达1毫米。⑵粗饲料切割粉碎长度以5-10毫米为宜。3、合理利用啤酒糟、淀粉渣等工业副产品,并配合使用添加剂,就能代替日粮内90%的精饲料,日增重仍可达1.5公斤。其用法为:啤酒糟每天每头牛喂15-20公斤,加150克小苏打、100克尿素、100克肉牛添加剂预混料。淀粉渣、豆腐渣、糖、酱油渣,每天每头牛喂10-15公斤,加150克小苏打、100克尿素、100克肉牛添加剂预混料。4、充分运用饲料青贮技术、秸秆氨化和发酵技术。青贮玉米是育肥牛的优质饲料,饲喂青贮料时,在较低的精料水平下,就能达到较高的日增重,按玉米青贮干物质的2%添加尿素,能获得很好的效果。
改进饲养技术,提高饲养水平
1、一般肉牛育肥可采用限制精料自由采食的肥育方法(即育肥初期限制饲养,育肥后期自由采食),此法能使饲料效率提高5%。2、公、母要分栏饲养。一般公牛比阉牛增重速度高10%,阉牛比母牛高10%,但是公牛阉割去势后1-2月内影响生长发育。采用药物或激素去势,用药时间长,效果差,同时有药残、激素残留,肉品不符合卫生要求,所以在选购架子牛时要考虑性别对增重速度的影响,公牛育肥不宜去势。3、育肥过程中使用适当的脲酶抑制剂预混料,可提高肉牛日增重18%以上。4、经常搞好环境卫生和进行防疫灭病工作,定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控制和杜绝传染病与内外科病的发生。5、肉牛育肥达500公斤左右时应尽快出栏。因体重超过500公斤后,日增重下降,每公斤增重的耗料量增加,育肥成本提高,利润下降。选择科学的配方1、以青贮玉米为主的饲料配方(湿重):青贮玉米80.8%、玉米17.1%、棉籽饼2.1%。2、以酒糟为主(湿重)的饲料配方(以300公斤体重的生长肉牛为例):玉米1.5公斤、鲜酒糟15公斤、谷草2.5公斤、尿素70克、食盐30克、添加剂预混料100克。由于酒糟的粗蛋白降解度低,易导致牛瘤胃内可降解氮不足,使粗纤维消化率下降,若在酒糟日粮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尿素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3、规模牛场体重300公斤以下肉牛的配方:玉米61公斤、麸皮15公斤、棉(杂)饼20公斤、食盐1公斤、骨粉1公斤。每头牛每天100克预混料,2公斤精料,粗饲料让其自由采食。4、规模牛场体重300公斤以上肉牛育肥配方:玉米70公斤、麸皮13公斤、棉(杂)饼15公斤、食盐1公斤、骨粉1公斤。每头牛每天100克预混料,3-3.5公斤精料,粗饲料让其自由采食。
牛的文化
古代牛文化
唐代诗人元稹《生春》诗:"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先"鞭"而后"争",是古代送冬寒迎新春风俗的组成部 分。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周礼·月令》记载:"出土牛以送寒气。"后来一直保留下来,但改在春天,唐、宋两代最兴盛,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以至成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康熙《济南府志·岁时》记载:"凡立春前一日,官府率士民,具春牛、芒神,迎春于东郊。作五辛盘,俗名春盘,饮春酒,簪春花。里人、行户扮为渔樵耕诸戏剧,结彩为春楼,而市衢小儿,着彩衣,戴鬼面,往来跳舞,亦古人乡傩之遗也。立春日,官吏各具彩仗,击土牛者三,谓之鞭春,以示劝农之意焉。为小春牛,遍送缙绅家,及门鸣鼓乐以献,谓之送春。"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人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浙江境内迎春牛的特点是,迎春牛时,依次向春牛即叩头,拜完,百姓一拥而上,将春牛弄碎,然后将抢得的春牛泥带回家撒在牛栏内。由此看出,鞭春牛还是一种繁殖巫术,即经过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栏内可以促进牛的繁殖。
古人认为牛拥有“五行”中土属性和水属性的神力。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象征。五行中讲水能生木,所以牛的耕作能促进农作物生长,又讲土能克水,所以古人们在治水之后,常设置铜牛、铁牛以镇水魔。全国各地也有出土的实物证据——比如闻名遐迩的黄河铁牛(开元铁牛、亦称唐代铁牛,位于永济市城西十五公里,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各四尊。八尊大铁牛,各长3米多,最重的一头45000公斤,一方面作为地锚拉住桥上铁索;另一方面,古人认为“牛象坤,坤为土,土胜水”,于是以牛镇水安澜,其中的四尊铁牛已于1991年在山西永济出土)。 [3]
少数民族
我国少数民族也有慰问耕牛的习俗,称为"献牛王"。贵州的罗甸、安龙等地的布依族,以农历四月初八为牛贺 岁。这一天,让牛休息一天,让牛吃糯米饭。仡佬族的牛王节也称"牛神节"、"敬牛王菩萨节"、"祭牛王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那一天,人们不再让牛劳动,并用上好的糯米做两个糍粑,分别挂在两个牛角上,然后将牛牵到水边照影子,以此种方式为牛祝寿。在贵州榕江、东江一带的侗族中,每年夏天六月初六举行"洗牛节",届时春耕已结束,人们把牛牵到河边洗澡,并在牛栏旁插几根鸡毛和鸭毛,祈祷耕牛平安健壮。
丧葬在布依族的人生礼俗中,是一个比较隆重的项目,其仪式是转戛,而转戛仪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砍牛。近人董振藻在《黔中苗乘》中有这样的记载:"亲死,选牛一头或数头,亲戚朋友携鸡来祭,即绕牛而奠之(相传前亲死,分食其肉,今以牛代之)。奠毕,屠牛分食而散。"流行于云南中部、丽江山区的纳西族在丧葬时有跳耗牛的风俗。老人死后,火化取骨,主人在院内燃起火堆,来客围在四周,跳丧葬舞,领舞者唱着挽歌。歌舞毕,众人依次向骨灰跪拜。随后牵来一头牛,提起牛耳,将一碗牛奶灌进去。如果耗牛扬蹄蹦跳,即为好兆;如果不跳,再灌一碗,则认为亡灵不要此牛,就要另换一头再灌,然后捆住此牛的四蹄,请父母双全的健壮男子宰牛。通常先取牛心,再剥皮分肉,将牛心、牛肉献于骨灰袋前,称"生祭"。肉煮熟后再祭一次,称为"熟祭",祭毕埋骨入土。
在汉族交际风俗中,有"结牛财亲"一说,流行于湖南一带。在当地,一头牛几户公用的称为结牛财亲,并视作亲戚,牛的所有权一旦换成别人,其"亲戚"关系也到此结束。流行于陕西留坝县等地的"牛王会",是为老人做寿的称谓,因为牛耕田犁地,有功于人,并且排在生肖的前列,以牛为名给老人祝寿,以表示尊敬。
苗族有抢牛牛尾的婚姻风俗,流行贵州西北一带。男女订婚后,女方要喂养一头黄牛,待婚礼那天将牛牵到现场,用两根绳索绊住牛腿。然后由新娘一刀砍下牛尾,新郎会立刻上去抢夺牛尾,若能在女方父母到来之前夺得牛尾,便可立即成婚,否则婚姻告吹。
牛的养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