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养篮子鱼
怎么养篮子鱼
篮子鱼,俗称泥蜢。是分布在日本到澳洲东部的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红海的热带性鱼类。以下就是小编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篮子鱼的介绍
篮子鱼科(泥蜢)隶属刺尾鱼亚目篮子鱼科,本科有1属27种,体呈长卵形,侧扁,体表有许多不规则斑纹,
是分布在日本到澳洲东部的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红海的热带性鱼类,常栖息于岩礁或珊瑚丛中,有时会进入咸淡水和河口,以海藻为主食。 头短小。口吻略尖突或称段管状,很像兔子嘴,吃东西时的相貌也很像兔子。有时也会啮食珊瑚,这时它那兔子般的嘴就发挥了极大的效用。卵的直径约为1.5毫米,经27小时就可孵化。孵化后的幼鱼经过48小时就可张口觅食。
篮子鱼的体形会随着成长而变化。在稚鱼时有横纹,随着成长会变成云状的斑纹。至成鱼时斑纹消失,全身呈褐色。
篮子鱼喜食海藻,因而身上有一种味道,但肉味鲜美。
体呈长卵圆形,极侧扁。头小。吻略尖突,或突出而呈管状。口小,不能伸缩;颌齿一列,门状齿,排列紧密;锄骨、腭骨及舌上均无齿。体被极小之圆鳞,不易脱落;鳃盖骨及颊部亦被鳞;侧线单一且完全,高位。背鳍单一,硬棘部与软条部间具缺刻或不明显;胸鳍圆形;尾鳍内凹或叉形。 蓝子鱼科眼睛的条纹深褐色到黑色的;一个宽的白色弧从峡部与第二个的基底的胸延续的-第4个背棘;在白色的条纹,身体褐色或灰色後面背面,腹面略白的。棘矮胖的,不是很尖锐而有毒。前鳃盖骨角120个?强的部分重叠的鳞片在眼窝的中心之下深地覆盖颊,8或9列;胸的中线完全覆盖着鳞片。前鼻孔的打开长在上非常短的管是比较高的在後部地。栖息于珊瑚礁并且吃藻类与小型无脊椎动物。成鱼成对出现。
篮子鱼的养殖技术
1.生活习性:篮子鱼是近海暖水性小型鱼类,喜栖息于岩礁、珊瑚丛、海藻床、红树林沼泽的河海交接处。多为成群巡游、栖息和摄食,且鱼群品系单一。篮子鱼容易受惊吓,且成鱼比幼鱼更甚;受惊吓时鱼体色急剧变深并向水面跳跃。据此,养殖篮子鱼时水位不能太满。
2.食性:天然海区篮子鱼常以附着在岩礁、珊瑚礁或海底藻床的丝状绿藻、褐藻及硅藻为食。在中东地区,当水温下降为24℃以下时,篮子鱼会出现食性由杂食性转变为草食性的现象。可见篮子鱼是以植物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3.温度:篮子鱼属广温性鱼类,在中东地区,白斑篮子鱼生长适宜水温为23~33℃;能耐高温,在夏季水温高达36.5℃仍能正常摄食,但不能忍受高温时水温迅速升高。
4.盐度:篮子鱼属广盐性鱼类,其生长最适盐度为19‰左右,能适应盐度的快速变化。据Lam(1974)报道,篮子鱼能存活于盐度5‰的海水中。而在巴林沿海盐度达41~47‰,篮子鱼仍能正常生长并繁殖后代。但在10~15天内将白斑篮子鱼逐渐淡化至全淡水中养殖,鱼会在2~7天内全部死亡,可见篮子鱼不能适应全淡水的环境。
5.pH值:篮子鱼适宜pH应为7~9,水体中pH值超过9时,篮子鱼就有不适的感觉。
6.溶解氧:据Lavina和Alcala(1973)报道,篮子鱼无法存活于溶解氧低于2mg/l的海水中。篮子鱼耗氧量大,要求养殖水体溶解氧达5mg/l以上。因此,在夏季养殖篮子鱼出现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缺氧,而非高温引起。
篮子鱼的食谱
橙皮蒸泥蜢
材料:泥蜢,新鲜橙皮,姜丝,葱,蒸鱼酱油,花生油
做法:
1,新鲜泥蜢鱼剖净,洗净,用干布吸干水分,置于碟中;
篮子鱼
2,薄切新鲜橙皮,切成丝;
3,姜切成丝,长度与橙皮丝相近,更美观;
4,把橙丝、姜丝平铺在鱼身上,若特别怕腥,可加薄姜一片放进鱼嘴中;
5,锅中放水,待水沸腾后,置蒸架于锅中,放鱼,盖上盖子;
6,泥蜢体积小,中上火力蒸五分钟即可,火过猛则掉皮,蒸太久则肉粗;
7,利用蒸鱼的时间,将葱洗净,取葱头,切成葱丝,若会斜片用刀,葱花可成卷丝状,十分可爱;
8,将蒸熟的鱼取出,将碟中的水全部滤掉,切记,否则鱼吃起来又腥又无味;
9,把切好的葱丝洒到蒸熟的鱼身上,依次浇上滚油和蒸鱼酱油,完成。(鱼够新鲜的话,热油浇上去会滋滋作响,鱼翅瞬间翘起,看起来很有快感。)
果皮燕泥(鱼孟)
用料:浅海泥(鱼孟)(约500g)1条,湿陈皮丝2块,葱丝2根,芫荽3根,生抽、熟油各1汤匙。
做法: 1.泥(鱼孟)刮净,抹干,加少许胡椒粉、生粉、生抽搽匀,置碟上,把陈皮丝铺在鱼身上。
2.上蒸笼或入锅隔水,用旺火蒸约10分钟至熟,放上葱丝、芫荽,淋下滚油,浇入生抽即成。
蒸泥(鱼孟)忌用姜,加姜蒸,鱼肉会变韧。果皮蒸乌头鱼,果皮蒸鲮鱼腩,果皮蒸塘虱鱼等做法与“果皮蒸泥蜢”相同。
鱼是怎么养的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