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知识宝典 > 知识百科 > 动物知识 > 鳜鱼怎么养鳜鱼的药用价值

鳜鱼怎么养鳜鱼的药用价值

小龙0分享

鳜鱼怎么养鳜鱼的药用价值

鳜是鲈形目真鲈科鳜属的鱼类,俗称鳜鱼、花鲫鱼、桂鱼、季花鱼等,是中国特产的一种食用淡水鱼,你知道鳜鱼要怎么养吗?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鳜鱼的饲养方法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鳜鱼怎么养

一、生活习性

鳜鱼是典型肉食性鱼类,在人工喂养时,可喂死鱼、死虾等。雄性鱼三龄成熟,雌性四龄成熟,其生长速度较快,当年可达50~100克,第二年可达0.5公斤左右,第三年可长到1~1.5公斤。

二、池塘条件

鳜鱼成鱼养殖的池塘,面积宜3~8亩,水深1.5米以上,夏季水深应2.5米左右,底质最好是沙质壤土,腐殖质较少,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有流水更好。要求池水溶氧量5mg/L以上,PH值7~8,透明度30厘米以上。

三、饵料鱼培育

饵料鱼养殖面积为鳜鱼池的3~4倍。从鳜鱼的适口性和经济角度考虑,饵料鱼一般选择白鲢、鲫鱼等品种,放养密度为亩放鱼苗30~50万尾。鱼苗放养后,不用立即投饲,待浮游动物数量减少、鱼苗在池塘四周觅食时,开始投喂豆浆或其它饲料。在培育前期,饲料吃光就添,而在后期应对饵料鱼规格予以控制,将饵料鱼长度控制在鳜鱼体长的1/2至1/3之间。

一般放养8~10厘米的鳜鱼种,饵料鱼应控制在3~4厘米。

四、鳜鱼种放养

单养鳜鱼时,可亩放规格为8~10厘米的鳜鱼种800~1000尾。也可在鳜鱼池中混养一些繁殖快的鱼类,以作为活饲料。一般每亩放养200~400对罗非亲鱼或60尾二冬龄鲫鱼。用稀网将鱼池隔成两半,一边养鳜

鱼,一边养其它鱼,使繁殖的幼鱼穿过稀网成为鳜鱼食料,同时鳜鱼的活动又不妨碍其它鱼类的安静繁殖。

五、饲养管理

1、投饵:采用间隔投饵料鱼的方法,在养殖前期和后期,每7~10天投喂一次,中期每5天左右投喂一次,应保持鳜鱼与饵料鱼的数量比为1:5~10,饵料鱼太少,会影响鳜鱼摄食和生长,太多则容易引起缺氧浮头,对鳜鱼生长不利。

2、水质管理:

要经常加换新水,特别是6~9月份,每5~7天加换新水一次,每次15~20厘米,使池水保持肥、活、爽、嫩,促进鳜鱼健康生长。可在池四周种植苦草、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为鱼提供隐蔽场所,同时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每隔15~20天泼洒生石灰水一次,每次15~20公斤。及时合理开增氧机,以增加池水溶氧量,防止鱼缺氧,同时应准备一些增氧剂,可在鱼缺氧浮头时用于抢救。

鳜鱼的营养分析

1. 鳜鱼含有蛋白质、脂肪、少量维生素、钙、钾、镁、硒等营养元素,肉质细嫩,极易消化,对儿童、老人及体弱、脾胃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来说,吃鳜鱼既能补虚,又不必担心消化困难;

2. 吃鳜鱼有“痨虫”的作用,也就是说有利于肺结核病人的康复;

3. 鳜鱼肉的热量不高,而且富含抗氧化成分,对于贪恋美味、想美容又怕肥胖的女士是极佳的选择。

鳜鱼的生活习性

鳜鱼又叫桂鱼、鳌花鱼,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唐朝诗人张志和写下的著名诗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赞美的就是这种鱼,而且,鳜鱼还是“三花五罗”中最名贵的鱼。

鳜鱼一般喜欢栖息于清洁、透明度较好、有微流水的环境中。常钻入洞穴石缝中或草丛内,夜间喜出来觅食,冬季潜入深水处。鳜鱼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喜食活饵料,常吞食超过自身长度的鲢鱼、青鱼、团头鲂、鳊、细鳞斜颌鲴等活鱼苗。在生长的不同阶段,其摄食对象有所不同。全长15厘米以下的鳜鱼喜食虾类及小型的鱼等,25厘米以上则喜食较大型鱼类鳊、鲤等。

鳜一般栖息于静水或缓流的水体中,尤以水草茂盛的湖泊中数量最多。冬季不大活动,常在深水处越冬,一般不完全停止摄食。春季天气转暖时,则游到沿岸浅水区觅食;此时的雌雄鱼白天都有侧卧在湖底下陷处的卧穴或坑洞中习性,夜间在水草丛中活动、觅食。主要以其它鱼类为食,1-2月摄食较差,6-7月最为旺盛,生殖期采食强度稍下降。鳜鱼通常长至2冬龄,在东北须至3冬龄才达性成熟,亲鱼于5-7月集群于夜间在平缓的流水环境中产卵。6-7月为产卵盛期,怀卵量为3-20万粒。

平时鳜鱼独居生活,这也是几乎所有食肉鱼的共性。鳜鱼对水温有较强的适应性,在中国南北方的水系里均有分布。鳜鱼生活在水清的江河湖泊中的近底层,特别喜欢藏身于水底石块之后,或繁茂的草丛之中。秋冬水温低的季节,则潜身于深水处越冬,等到春天水温回升后,逐渐游到食物丰富的靠近岸水草丛中寻觅食物。鳜鱼以夜间活动为主,白天一般卧于石缝、树根、底坑中,活动较少。鳜鱼吃食时十分仔细,吞下鱼、虾以后,会吐出鱼刺和虾壳,只把肉留在腹中。这种独特的特点,在其他食肉鱼类中是不多见的。

鳜鱼的生物学特性

分布范围

鳜鱼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外的全国各地,分别在江苏、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等。特别是江苏的十大淡水湖,更是盛产区,鳜鱼也为江苏名特优鱼品种之一。

形态特征

鳜鱼体肥肉厚,高而侧扁,口大,端位,口裂略倾斜,上颌骨延伸至眼后缘,下颌稍突出,上、下颌前部的小齿扩大成犬齿状,眼上侧位,前鳃后缘具4~5枚棘,鳃盖骨后部有2个平扁的棘,圆鳞细小,背鳍长,前部为棘,后部为分枝软条,前鳃量骨后缘有细小的锯齿,下角及下缘各具2小棘,间鳃盖骨和鳃盖骨下缘光滑,身体呈黄绿色,腹部黄白色,体两侧有大小不规则的褐色条纹。

鳜鱼的食疗作用

鳜鱼又称作花鲫鱼,它肉质细嫩丰满,肥厚鲜美,内部无胆少刺,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誉之为“水豚”。意思是其味如同河豚一样鲜美;还有人将其比成天上的龙肉,说明鳜鱼的风味的确不凡。所以鳜鱼历来被认为是鱼中上品、宴中佳肴春季的鳜鱼最为肥美,被称为“春令时鲜”。

《开宝本草》:鳜鱼,益气力,令人肥健。

《随息居饮食谱》:鳜鱼甘平,益脾胃,养血,补虚劳,远饮食,肥健人。

《品汇精要》:患寒湿病人不可食。

[附方]

鳜鱼羹:鳜鱼250g,切段,百合30g,薏苡仁30g。一同煮熟,略加猪脂、食盐调味服食。

张杲《医说》说:“越州邵氏女年十八,病劳累年,偶食鳜鱼羹遂愈。观此正与(本草)补劳、益胃、杀虫之说相符。”(据《本草纲目》)但实际上恐非“杀虫”(有抗结核的作用),而在于补虚扶正。本方加入百合、薏苡仁取其能补脾滋肺、补土生金。用于肺痨病人的辅助治疗或脾虚气弱、气血不足等。

【别名】桂鱼。

宜:体质衰弱,虚劳赢瘦,脾胃气虚,饮食不香,营养不良者宜食。

忌:鳜鱼性平补虚,诸无所忌。

鳜鱼的药用价值

【药名】鳜鱼

【别名】鳜豚、水豚、石桂鱼、蘮鱼、锦鳞鱼、桂鱼、鯚鱼、鳌花鱼、母猪壳

【汉语拼音】gui yu

【英文名】Mandarinfish, Anbua

【拉丁名】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

【科属分类】鮨科

【药用部位】鳜鱼的肉。本动物的胆(鳜鱼胆)亦供药用。

【性味归经】甘,平。①《食疗本草》:“平,稍有毒。”②《开宝本草》:“味甘,平,无毒。”《本草求真》:“入脾。”

【功效】补气血;益脾胃

【主治】虚劳嬴瘦;脾胃虚弱;肠风便血

【用法用量】内服:蒸食,适量;或烧存性,研末,酒调服。

【用药忌宜】《品汇精要》:“患寒湿病人不可食。”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捕捞。捕后,除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味甘;性平

看过“鳜鱼的药用价值”

    814148